07.12 為什麼說“惡性競爭”不是一件壞事?|李成東

為什麼說“惡性競爭”不是一件壞事?|李成東

文| 李成東

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

導語: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惡性競爭也許就沒有突破性進步。惡性競爭的時候,會把人類智慧逼到極致。

開篇友情提示:本文有廣告植入。

前天寫了一個知識星球短文,覺得不夠,還是覺得要正式寫一篇文章,大家探討。

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是肯定不會造出來的,導彈也不會有,噴氣式飛機也不會,電腦計算機更不會有。而沒有美蘇爭霸,也不會有衛星和人類登月,那麼手機、智能手機就瞎扯了,更不會有什麼移動互聯網,移動電商了。

或者換個靠譜結論,至少不會在二十世紀短短的三四十年裡就全部實現(1940-1980),還會往後推遲很久。

惡性競爭的時候,才會把人類智慧逼到極致。

東哥也是這麼看中國電商行業的,同行競爭太TMD惡性了,層出不窮的二選一,補貼大戰;還有一堆薅羊毛的雞賊用戶和職業薅羊毛找茬的第三方公司,職業差評師,職業刷單刷評論,職業打假,職業打無發票,職業打廣告,專利!中國電商現狀就是,除了阿里這樣的大平臺賺錢,薅羊毛黨賺錢,正兒八經做電商賣貨的都賠錢。所以國內電商,基本上兩三年就換一個玩法,找新出路。而規範的歐美髮達市場,電商已經好多年都沒什麼創新了。

上週一個電商社群成員,也是美國對沖基金朋友找我聊,怎麼看中國電商機會?我說中國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加速了線上市場的滲透率,任何一個領域的互聯網公司都可能成為該領域全中國甚至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比如京東是中國最大的零售公司,滴滴就是中國最大的“出租車”服務公司,美團點評及美團外賣是中國最大的餐飲服務公司,但同樣是競爭激烈,領頭羊有規模也很難賺錢,甚至長期都難賺錢賺大錢,這個是有爭議的地方。不像在美國,點個外賣,選擇極少,時效沒保證,光配送費就得十幾美金。

結論是什麼?中國互聯網公司對傳統產業的滲透,改造及影響要遠遠大於美國,準確說是大於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這些互聯網公司,在重塑中國的傳統產業,成為每個領域的巨頭。雖然Amazon在美國已經非常牛了,市值也比阿里、京東大得多得多。但只是看Amazon在美國零售公司排名,還不及京東在中國。

當這些公司在中國完成原始積累後,也會必然走向國際化。能否實現高維打低維,摧枯拉朽呢?

目前還沒有看到比較典型的互聯網公司案例,BAT都做得不怎麼樣,今日頭條在嘗試。不久前和亞馬遜中國的高管朋友聊,在亞馬遜平臺上,已經有明顯的趨勢。中國20萬賣家,碾壓了中國以外的所有亞馬遜賣家。沒有碾壓的品類,也是在碾壓的路上。所以中美貿易大戰,我們還是要對中國製造有信心,20%,10%的關稅沒有那麼大影響。

關於中美衝突我怎麼看?

美國從1776年建國以來,都喜歡樹立競爭對手死磕的習慣。挑戰英國,打過墨西哥,西班牙,後來滅德國,再後來滅蘇聯,經濟戰滅過日本,911後死磕過伊拉克、阿富汗等,期間的對手敵人無數,現在輪到了中國。這個不奇怪,沒有敵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

而中國經歷了近四十年安逸的發展,期間也遇到過一些挫折,但從國際層面,還沒有遭遇真正的危機。自滿情緒,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這一次川普撕破臉面死磕,未嘗不是好事。真正的把錢投入到科技,一些重大科研軍事項目會加速推動。而科研教育,會轉向真的是做科研教育,而不是搞意識形態,官僚體制。才會倒逼改革開放,簡政放權,才會讓政府把海量資金、人才投入到短期沒有直接經濟利益回報的領域。

不久前參與某合作伙伴的年終戰略會,分享了一個觀點:“公司現在發展很不錯,但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領先太多了,行業第二名是我們的1/30。這會讓我們自己變得沒有壓力,沒有危機感,丟失目標。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沒有抄襲對象,我們必須得自己探索發展方向,只能倒逼我們自己創新。”

和阿里巴巴,亞馬遜比,京東還談不上偉大。但只是看京東自己的成長曆程。京東是非常了不起的公司,14年前從中關村小櫃檯幹起。創始人劉強東背景簡歷絕對不算是靚麗的,2004年正式做電商,涉足電商也不是最早的,在開始的時候,拿錢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多的。按說8848,搜易得,新蛋中國,噹噹網,紅孩子更有機會。2004年,郭洪馳的搜易得數碼商城的營業額攀升至4億元,這時劉強東的京東商城還僅僅是搜易得上一個不出名的加盟商家。京東的成長過程中,打敗了很多公司,最早是3C數碼的新蛋,易迅網,然後家電的庫巴網,圖書的當當,商超的1號店,真的是一路在戰鬥。所以最近搞了個“鴻儒私董會”,也會邀請很多此前與京東戰鬥過的幾位電商創始人講講過去的“失敗經驗”,如果可以覆盤再來,又會怎麼樣?

我對電商創業的看法,真正的牛逼不在於你踩對了多少點,抓到了多少風口,而是你比人家少踩多少坑。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牛逼總是暫時。電商創業,少走彎路,少交學費,就是捷徑,就是成功。

沒有競爭沒有進步,沒有惡性競爭沒有突破性進步。我們應該更加樂觀看待“競爭”,無論是公司行業競爭,還是國家層面的競爭,只要不死人就好!這是我的真實內心看法!

“惡性競爭”環境下,電商出路在哪裡?

  1. 抓住自留地。淘寶流量越來越貴,免費流量越來越少。微信化是必然的選擇,有個鴻儒私董會學員,4萬微信好友就做了5000萬銷售額(純直接to C,無代理制)。還感慨說:再也不必給給阿里過路費了。
  2. 堅持自我,專注品質。必要是一個很奇葩的案例,SKU不多,定價不便宜,發貨速度也慢(10天),也不是那麼懂營銷套路,國內為數不多堅持真正C2B,零庫存模式的電商,一年幾十億銷售額;還有一家也是北京的,做定製的,叫量品,公司也就二十多人,也是零庫存C2B,堅持品質路線,活的也非常滋潤。
  3. 簡單極致。很多人做淘寶天貓都是賠錢的,但我周圍有很多朋友賺錢的。在杭州有個很好的朋友,他的策略就是在單品做到極致,單一類目市場份額超過60%以上。朋友說,在這個單品上,一般正常情況前10個商品有七八個是他們家的,好的時候是九十個,最差也是五六個。從產品研發,原材料採購,工廠生產全部自己做,這樣才能做到產品、品質,價格都是一流的。

套路有很多,在這裡先講三個思路三個案例,在鴻儒私董會課程上,我會講更多簡單實用的實戰案例,並且邀請這些案例創始人當面交流。

這不是一個典型的廣告,如果覺得有價值,多謝轉發支持。如果對私董會有興趣,歡迎關注公眾號,回覆“鴻儒”,導師很牛逼,課程不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