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杨广做了皇帝没有杀他的四弟杨秀?

家装那些事


杨广又不是杀人狂魔,对杨秀这个没有任何威胁的弟弟,并没有杀的必要。

隋文帝杨坚有5个儿子,都是与独孤皇后所生,在帝王中是非常罕见的,杨坚也常常为此自豪,认为自己儿子都是一母同胞,不会像其它时代的皇子们一样争夺多利自相残杀。

可惜现实无比残酷,杨坚的五个儿子,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也无比惨烈。

(隋文帝杨坚)

杨坚的五个儿子,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

杨勇是杨坚的长子,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杨坚接受禅让登基建立隋朝,三天后的二月十七日,杨勇就被立为太子。开皇二十年(600年),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杨勇被废为庶人,接着杨广被立为太子。

杨勇虽然早就被废,但毕竟做了二十年太子,又是长子,杨广对其疑忌非常。隋文帝去世时,杨广乘机伪造隋文帝诏书杀了杨勇。

杨俊则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已经去世,杨俊去世前几年,因为骄奢淫逸,已经被隋文帝免除一切官职。杨俊的两个儿子,杨广对其还不错,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后,宇文化及立的傀儡皇帝就是杨俊的儿子杨浩。杨俊的两个儿子最终都被宇文化及所杀。

杨谅则是隋文帝很宠爱的幼子,隋文帝去世时,杨谅正在担任并州总管,掌握大权。杨广继位后,杨谅起兵讨伐杨广,被杨素等人轻易平定,杨谅也被杀了。

杨谅被杀后,杨广的兄弟只剩下了杨秀。

杨秀在杨勇被废杨广立为太子后,对哥哥杨广不满。仁寿二年(602年),杨秀被杨坚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完全失去了政治能量。

杨广继位后,对这个弟弟依旧长期软禁,杨秀早没政治影响力又被软禁,杨广并没有杀他的必要了。江都之乱中杨广被杀后,杨秀也和儿子们一起被宇文化及所杀。

(杨广)


仁勇校尉


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给他上谥“炀皇帝”,孙子隋恭帝杨侗给他上庙号“世祖”谥“明皇帝”,夏王窦建德给他上谥“闵皇帝”,因唐朝最终夺得隋朝江山,后世称他为隋炀帝。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杨广生于大兴(今陕西西安),他的父亲是随国公杨坚。

杨广少年时,因父亲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丞相杨坚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即皇帝位,改元开皇,定国号为“隋”,史称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哥哥杨勇被册封为皇太子,三弟杨俊被封为秦王,四弟杨秀被封为蜀王,五弟杨谅被封为汉王。

隋朝开皇八年,南朝陈祯明二年(588年),晋王杨广统兵进攻南朝陈,陈后主陈叔宝等人被俘,杨广晋封太尉,受到隋文帝的嘉奖。

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废黜皇太子杨勇,杨广在母后文献皇后和越国公、尚书右仆射杨素的支持下,继任为皇太子。

同年六月,皇太子杨广的三弟秦王杨俊去世,谥号孝王。

隋朝仁寿二年(602年),杨广的四弟蜀王杨秀因杨素等人的诬陷,被隋文帝废为庶人。

隋朝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突然驾崩,皇太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登基后,立即假拟隋文帝遗诏,赐死废太子杨勇。

四弟杨秀和他的儿子们则被隋炀帝严加看管,继续禁锢。

五弟汉王杨谅因被隋炀帝征召回朝,起兵反叛,但很快被杨素击败而投降,隋炀帝虽然没有杀他,但废为庶人,被囚禁。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杨谅在高墙中去世,他的儿子杨颢继续被囚禁。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诛杀杨勇的长子长宁王杨俨,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等杨勇的其他儿子被贬到岭南,但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杨秀和他的儿子们、杨谅的儿子杨颢也被杀。

随后,宇文化及拥立杨俊的儿子秦王杨浩为皇帝。

不久,宇文化及自立为皇帝,杨浩和弟弟济北侯杨湛都被杀害。

到这里,应该说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但悦史君还是再总结几点:

第一,隋炀帝最大的担心是哥哥杨勇及其儿子们

杨勇虽然只是一个庶人,但他是隋文帝的嫡长子,也是曾经的皇太子,号召力不言而喻,因此,隋炀帝一即位就对他下手。

杨勇死后,他的儿子们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继隋文帝的皇位,因此,隋炀帝最终选择对他们斩草除根。

第二,杨广只是要控制弟弟们

隋炀帝即位时,三弟杨俊已死,四弟杨秀被囚,只有身在外地的五弟杨谅需要“调整岗位”,但杨谅不配合,只能被抓起来。

可杨谅的谋反大罪,隋炀帝也没有深究,只是把他废为庶人囚禁起来。

所以,隋炀帝的目的只是要控制住弟弟们而已。

因此,直到隋炀帝被害,四弟杨秀、隋炀帝三个弟弟的儿子们都还活着。

说到底,隋炀帝并非残暴之君,但求稳固帝位罢了。


历史这样说


隋文帝废北周而自立,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女儿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生有五子,分别为杨勇、杨广、杨秀、杨俊、杨谅。

隋文帝立嫡长子杨勇为太子,杨秀为蜀王。


(杨勇)

杨勇生性好色而不知内敛,而杨广为人机谋,对东宫之位多有睥睨,便与权臣杨素、文献皇后联手发难杨勇欲使隋文帝废杨勇为而立杨广为储。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杨广伙同越国公,尚书杨素,独孤皇后陷害杨勇而致其被废,立杨广为太子。同年6月,三皇子杨俊死。

蜀王杨秀容貌丽且文治武功,然行事多有锋芒为人难容,为杨广所忌讳,隋文帝杨坚曾多次对独孤皇后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言下之意,杨秀要么因为自己造反,要么因为兄弟造反而遭祸,最终都不得善终。

杨秀果然如杨坚所料,在杨坚死后,被杨广贬为庶民,永久圈禁。


(隋炀帝杨广)

隋大业14年(公元618年,以宇文化及为首的骁果军判乱杀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死后,宇文化及假仁假义要拥护杨秀登基,附逆叛党心领神会具表否决。同年,宇文化及为斩草除根杀杨秀及其七子。

按照历史来看,杨秀真的对登基后的杨广没什么威胁,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痛下杀手。隋炀帝虽然以计谋登基却不嗜杀。杀杨勇是因其曾为储君,按照皇室嫡长子继承制,拥有相当号召力,而这份号召力,父去子承,对杨广皇权构成极大威胁所以杨广才斩草除根诛杀杨勇及其子嗣。杨勇及其子嗣死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接下来杨广顺应皇位最起码从逻辑与道理上顺理成章,所以,他完全没有必要对四弟杨秀下杀手。


(杨秀)

退一步说,杨秀自从被杨坚打压之后,整日纵情声色犬马,实在对杨广构不成多大威胁,贬为庶民让他远离皇权圈禁就是了。于皇室继承来说,众臣不会找他,于客观来说,他为庶民没有能力反,于主观来说,他心里早就对皇权心如死灰,雄心不再。

况且,就如后来的汉王杨谅真真切切造反了又如何?杨广依旧没有杀他,只是贬为庶民圈禁罢了,所以就更没理由杀杨秀了。

所以考验杀不杀的标准是是否对杨广皇权构成威胁,等到杨广家天下,众生皆为傀儡,又何必多此一举?

注:配图为影视配图


不书


杨勇是必死的,废太子几乎没有不死的,废太子始终对皇帝是个威胁,

试想一下,其他豪门在造反时,谁的旗号最好打?肯定是废太子啊

而其他皇帝没必要全杀,皇子对皇权的威胁大还是权臣?肯定是权臣啊,如果权臣篡位,其他皇子就什么都不是了,只有他们团结在皇帝周围,才能维护皇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一般都会分封诸王的,因为诸侯王是个威胁,但同时也只有他们会去维护皇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