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天之然:末代农民

民勤印象||天之然:末代农民

中国之末代农民

王雄德(天之然)

还是在2007年,我在一篇议论文字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中国末代农民”的说法,当即引起了西安交通大学一位教授的共鸣。

十年时间过去了,随着工业、商业、电子商务、劳务移民、生态移民、教育移民、计划生育、异地就业、外出务工、举家全迁、投亲靠友、随子女养老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农村人口比例逐年下降。普遍出现了人口坑、人口老年化、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等现象。尤其是我们民勤县,由于土壤沙化、“关井压田”、“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雇工价格居高不下、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农产品价格低迷、限制地下水资源开采、减少河水配水量、开征地下水资源费、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的实施,部分群众不能认识,不能接受,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从而相继出现了或进城经商务工,或举家外出谋生,土地弃耕、代耕、转包等现象,使农村居住人口和从业人员严重减少。户在人不在、房在户不在、地在人不在的现象普遍存在,湖区东湖镇、西渠镇民湖公路以北地区尤为突出。

引发农村人口急剧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几乎所有的民勤学子因不满足于民勤的生态条件、生活环境及经济水平,或异地就业,或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作,或远嫁他乡,鲜有学业完成后回到农村的。

民勤印象||天之然:末代农民

由于农村人口下降,部分合作社出现了“靠街坊娶不来媳妇”、“靠本队抬不走棺材”的情况。普遍村庄“三年五载不见娶媳妇”、“隔三岔五碰见送亡人”。进而出现了农村婴幼儿稀少、青壮年不见、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孤守的现象。

人走了,户还在。家走了,地还在。这就凸现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从表面现象看,对于土地确权,大多数农户依旧像从前一样,盯的紧,把的严,唯恐少划一分一厘。但真实的情况却是:白送有人种,转包没人问。只要权属定,哪怕白白送。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依靠“末代农民”立足农业、发展农业、做强做大农业,恐怕已成为泡影。“兵无粮自散”、“地无人自荒”,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仍然认准一个死理,坚守农村、争水争田、固守传统农业,维持大田种植,已毫无实质性意义。

因此,民勤大农业必须收场,民勤经济必须转型,民勤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必须调整。

民勤印象||天之然:末代农民

我们必须正视现状,面对现实,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忍痛割爱,以退为守,尽快跳出大农业的圈子,换脑子,想法子,找路子,才是民勤人民生存的根本出路。

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的因素是第一。退出大农业后,我们要充分利用民勤自然优势,在“精品农业”、“袖珍农业”、“园艺农业”、沙产业、沙漠旅游业、文化旅游业、特产旅游业上作文章。力争一年绘成蓝图,三年形成雏形,五年构成框架,十年建成规模,二十年创成品牌。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欢迎指正。王雄德(天之然)于2018年3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