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頻繁換帥難敵業績下滑,聯想手機還能讓人類產生聯想嗎?

頻繁換帥難敵業績下滑,聯想手機還能讓人類產生聯想嗎?

聯想正在失去“聯想”。回顧聯想手機的歷任負責人,從劉軍、陳旭東再到喬健,是誰把聯想在手機行業的野心一步步埋葬?

01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十年前聯想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如今卻逐漸被人淡忘。在PC業務萎靡,手機市場佔有率下降,錯失移動互聯網、新零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風口之後,聯想似乎很難再讓人產生聯想。

5月4日,香港恆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自6月4日開始,聯想集團將被從“恆生指數50只成份股”中剔除。

公告發布後,聯想集團回應:“恆生指數的審核結果,並不會對我們的股票表現產生長期的實質影響。”回應後,次日聯想集團股價下挫約3%。

作為國內最早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如今的聯想正在失去夢想。在PC業務被戴爾反超之後,聯想曾押注AR/VR、雲服務以及人工智能,但無一例外,這些新的風口要不已經黯然,要不前景還不明確。

聯想的手機端業務潰敗同樣能看出端倪。

智能手機曾是聯想過去多年來一直看重的領域,事實上也是聯想最早佈局的賽道之一,市場佔有率曾一度達到全球第三。但僅僅幾年時間過去後,聯想手機已經從榜單前列淪落到“others”類別。

回顧聯想手機的歷任負責人,從劉軍、陳旭東再到喬健,再到最近的

是誰把聯想在手機行業的野心一步步埋葬?

02

劉軍:短暫輝煌後無奈退出

頻繁換帥難敵業績下滑,聯想手機還能讓人類產生聯想嗎?

聯想手機最輝煌的時刻是在2013年,劉軍或許會想起當年4月初那次三亞近海的遊艇之旅。當時他是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負責聯想移動業務,包括手機、平板等產品。

2012年3月31日至2013年4月1日,是一個完整的聯想集團財年,其間聯想移動業務大踏步前行,登至頂峰。2012年8月,聯想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頭一次位列國內第二,達到13.1%;在一年前,它位居第10,市場份額僅0.72%。

彼時距離劉軍擔任聯想移動業務負責人僅僅一年多,事業上的春風得意讓他一度被外界當作繼楊元慶之後,柳傳志欽定的二號人物。

當時手機市場的出貨渠道主要分為運營商和開放市場,劉軍的策略是雙管齊下。2012年上半年,聯想在運營商市場、開放市場同時發力。

2012年9、10月份,劉軍與團隊裡的十來人一起去了一趟長白山,在放鬆狀態下明確下一步方向。

這趟帶著策略研討會性質的旅行,明確了一個“1-2-3-4”業務模型。

1是指聯想運營商業務在全國比重不低於10%,

2是指開放市場力爭做到20%,

3是指開放市場一年出機量達到3000萬臺,

4是指開放市場佔整個聯想手機業務的40%。

如果按照這個步伐走下去,加大開放市場的投入,或許聯想手機的困局不會出現的這麼早。

轉機出現在2013年,當年元旦和春節,為了強推移動主導的TD信號3G服務,中國移動花費巨資做出人傻錢多補貼決策,以擴充市場份額。聯想接下了與中移動合作,直接把低端手機產品賣斷貨。在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聯想手機市場份額。

運營商渠道份額擴大對於劉軍而言喜憂參半。

喜的是有了更好的數據和盈利報表,憂的是如果依靠運營商補貼來走量的話,急功近利會導致聯想在中高端機的市場失去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成為聯想日後的短板。

但劉軍沒得選,表面上他是移動業務的一把手,然而事實上作為上市公司,劉軍統下的移動業務每個季度要出財務數據,集團管理層對劉軍執掌的移動業務卻是每個月“review”一次。

“壓力來自元慶,來自集團。”一位聯想管理層說。

過多的review以及過多的投入運營商懷抱,導致當時聯想每個月都在研發新品,但每個新品的研發週期卻都只有短短几個月。

長此以往的結果是當時聯想手機產品線雜亂,多集中在低毛利的低端機,鮮有能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

意識到產品能力薄弱以及高端市場影響力有限的前提下,劉軍也曾嘗試改變,其中收購摩托羅拉就是最重要的一項。

2014年10月30日,聯想斥資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

劉軍琢磨著摩托羅拉的品牌有助於聯想向高端市場以及海外進軍,另外moto沉積的產品力也能給聯想手機內部一定提升。

頻繁換帥難敵業績下滑,聯想手機還能讓人類產生聯想嗎?

但是劉軍沒能等到自己施展抱負的那一天。

完成“蛇吞象”的舉動之後,聯想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從約6.7%攀升至7.4%,排名全球第三,但是虧損卻進一步拉大;2015年,聯想智能手機總銷量較上年減少1000萬部,並在當年虧損4.69億美元。

連續虧損也讓收購Moto成為劉軍在任上完成的最後一件大事。

2015年,在摩托羅拉迴歸中國的發佈會沒過幾個月,劉軍便向集團提出辭職,離開了工作22年的聯想。

03

陳旭東:觸底後未能反彈

頻繁換帥難敵業績下滑,聯想手機還能讓人類產生聯想嗎?

劉軍卸任的主要原因由於楊元慶對聯想移動原有團隊的業績不滿。

劉軍走了,接替劉軍扛起聯想移動大旗的陳旭東是聯想內部有名的“救火隊長”,多次在聯想重大戰略轉型期間擔任重要工作且頗有成效。

陳旭東和劉軍同年加入聯想,雖然是銷售出身,卻是聯想管理層裡懂互聯網思維的一個。

聯想是傳統消費電子巨頭,骨子裡帶著產品思維和服務思維,用戶思維和互聯網思維相對欠缺。

陳旭東的策略是砍掉聯想手機雜亂的品牌系列,將摩托羅拉和聯想的研發團隊、銷售組織整合在一起,以後在海外採用雙品牌,拉美地區主打中低價位,由聯想VIBE品牌主攻,歐美等發達一些的地方用聯想MOTO品牌。

在國內,則是MOTO、ZUK和樂檬三個品牌,分別覆蓋高、中、低端三個價位。

在陳旭東管理下,聯想手機的產品線開始分明。

陳旭東認為聯想移動在中國市場復興的藥方是產品、品牌、渠道“三箭齊發”,這需要2—3年,砍掉雜亂產品線是因為“必須觸底之後才能反彈”。

不過,楊元慶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根據聯想的財報,2015財年中國市場出貨量較上一財年的4500萬部急劇下滑66%。受國內市場拖累,聯想智能手機上一財年全球出貨量下滑13%,從7600萬部下滑至6600萬部。2015/16財年第三季度,聯想出現了六年來第一次季度虧損,虧損額高達7.14億美元。

於是2016年11月,聯想移動換帥,2017年4月,ZUK品牌被雪藏。

04

喬健:挖人難奏效

頻繁換帥難敵業績下滑,聯想手機還能讓人類產生聯想嗎?

2016年11月3日,喬健接替陳旭東,掌管聯想手機業務。喬健與陳旭東同樣是聯想早年銷售團隊出身,但事實上對於產品能力她不如劉軍,對於互聯網的理解她也比不過陳旭東。

在接觸過喬健的人眼裡,“她善於溝通、交際,特別有親和力,聯想員工見了她都是被拉著手問家長裡短,但是她不太懂產品,她在聯想一直想做的是HR。”

喬健之前為人熟知的經歷是曾經擔任過柳傳志的秘書,在聯想早期分房時,與楊元慶曾是鄰居。

2005年喬健外派到新西蘭工作時遇到難題曾向楊元慶求助,楊回覆她“用半年時間好好學習,半年之內不能抱怨,不要再找他。”

只是這一次接手聯想移動,喬健面臨到的難題遠比之前在新西蘭大得多。

楊元慶選擇喬健的原因在於,他認為聯想的智能手機在中國要加強營銷能力。喬健是聯想最早做營銷、市場的人。同時喬健的人力資源背景,她知道怎樣增強團隊凝聚力。

從未接觸過手機業務的喬健,在接手之後的方法論就是挖人,接連不斷從外部運營商和其他手機廠商重金挖來高管,對聯想移動進行大改造。

但是在引入外來人才的同時,本來內部最懂產品的常程卻被調離了移動業務。不久後,馬道傑、虞杲等人相繼離開聯想移動,喬健耗時耗力組建的高管團隊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就瓦解了。

不僅用人產生偏差,在產品定位方面,喬健也不那麼“接地氣”。

2017年,聯想除了推出一個廉價的不那麼moto風的青柚外,還有一款定價為9999元的moto z 2018,而這兩款產品銷量顯然不盡如意。

事實上聯想手機面臨最大的挑戰不是營銷和銷售,而是產品本身競爭力不足

如果說聯想目前需要怎樣的領導者,對產品的理解肯定是第一位的。在這一點上,顯然喬健做的還不夠好。

在2017年中國手機銷量排行榜中,聯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縮減至1%不到,差點跌出前十隊列。

所以在新一輪的人事變動中,喬健不再負責手機業務的中國區部分,由曾經的“ZUK掌門”常程接管。

與五年前如日中天的局面相比,如今的聯想手機處在了岌岌可危的邊緣。對於聯想高層而言,或許當手機銷量盈利等數據逐漸走低時,更換業務負責人不失為一個主意,但頻繁的人事調整帶來的卻是更加頻繁變動的產品策略。

05

結尾

每一次新官上任後剛播下的種子,沒等收穫,便匆匆換人開墾下一片荒田,長此以往,產量下降也就不難理解。

但是,如今這個時代早就不像柳老爺子創業的那個時候了。

比聯想成立晚十幾年的AT(阿里和騰訊)已經成長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巨獸;成立不到8年的小米已經準備香港上市,可能市值將超千億美金;成立5年左右的滴滴估值也達到了700億美金……而三十年後的聯想,市值卻只有近400億,還是人民幣。

從數據來看,聯想需要反思。聯想迫切需要的是在一個領域能全身心投入,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而不是什麼領域都要幹,卻找不到著重發力點,在業務數據和財務報表不理想後就匆匆換人的傳統跨國公司風氣。

迴歸到手機業務,此次人事變動後,常程將回歸聯想手機業務。

相比前幾任主帥,常程更加了解產品和用戶,外界也看好他迴歸後將聯想手機業務從泥潭中拉出。

只是這一次,聯想願意給他多少時間?

文章整理自品途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