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频繁换帅难敌业绩下滑,联想手机还能让人类产生联想吗?

频繁换帅难敌业绩下滑,联想手机还能让人类产生联想吗?

联想正在失去“联想”。回顾联想手机的历任负责人,从刘军、陈旭东再到乔健,是谁把联想在手机行业的野心一步步埋葬?

01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十年前联想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如今却逐渐被人淡忘。在PC业务萎靡,手机市场占有率下降,错失移动互联网、新零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风口之后,联想似乎很难再让人产生联想。

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自6月4日开始,联想集团将被从“恒生指数50只成份股”中剔除。

公告发布后,联想集团回应:“恒生指数的审核结果,并不会对我们的股票表现产生长期的实质影响。”回应后,次日联想集团股价下挫约3%。

作为国内最早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如今的联想正在失去梦想。在PC业务被戴尔反超之后,联想曾押注AR/VR、云服务以及人工智能,但无一例外,这些新的风口要不已经黯然,要不前景还不明确。

联想的手机端业务溃败同样能看出端倪。

智能手机曾是联想过去多年来一直看重的领域,事实上也是联想最早布局的赛道之一,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全球第三。但仅仅几年时间过去后,联想手机已经从榜单前列沦落到“others”类别。

回顾联想手机的历任负责人,从刘军、陈旭东再到乔健,再到最近的

是谁把联想在手机行业的野心一步步埋葬?

02

刘军:短暂辉煌后无奈退出

频繁换帅难敌业绩下滑,联想手机还能让人类产生联想吗?

联想手机最辉煌的时刻是在2013年,刘军或许会想起当年4月初那次三亚近海的游艇之旅。当时他是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联想移动业务,包括手机、平板等产品。

2012年3月31日至2013年4月1日,是一个完整的联想集团财年,其间联想移动业务大踏步前行,登至顶峰。2012年8月,联想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头一次位列国内第二,达到13.1%;在一年前,它位居第10,市场份额仅0.72%。

彼时距离刘军担任联想移动业务负责人仅仅一年多,事业上的春风得意让他一度被外界当作继杨元庆之后,柳传志钦定的二号人物。

当时手机市场的出货渠道主要分为运营商和开放市场,刘军的策略是双管齐下。2012年上半年,联想在运营商市场、开放市场同时发力。

2012年9、10月份,刘军与团队里的十来人一起去了一趟长白山,在放松状态下明确下一步方向。

这趟带着策略研讨会性质的旅行,明确了一个“1-2-3-4”业务模型。

1是指联想运营商业务在全国比重不低于10%,

2是指开放市场力争做到20%,

3是指开放市场一年出机量达到3000万台,

4是指开放市场占整个联想手机业务的40%。

如果按照这个步伐走下去,加大开放市场的投入,或许联想手机的困局不会出现的这么早。

转机出现在2013年,当年元旦和春节,为了强推移动主导的TD信号3G服务,中国移动花费巨资做出人傻钱多补贴决策,以扩充市场份额。联想接下了与中移动合作,直接把低端手机产品卖断货。在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联想手机市场份额。

运营商渠道份额扩大对于刘军而言喜忧参半。

喜的是有了更好的数据和盈利报表,忧的是如果依靠运营商补贴来走量的话,急功近利会导致联想在中高端机的市场失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联想日后的短板。

但刘军没得选,表面上他是移动业务的一把手,然而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刘军统下的移动业务每个季度要出财务数据,集团管理层对刘军执掌的移动业务却是每个月“review”一次。

“压力来自元庆,来自集团。”一位联想管理层说。

过多的review以及过多的投入运营商怀抱,导致当时联想每个月都在研发新品,但每个新品的研发周期却都只有短短几个月。

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当时联想手机产品线杂乱,多集中在低毛利的低端机,鲜有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

意识到产品能力薄弱以及高端市场影响力有限的前提下,刘军也曾尝试改变,其中收购摩托罗拉就是最重要的一项。

2014年10月30日,联想斥资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

刘军琢磨着摩托罗拉的品牌有助于联想向高端市场以及海外进军,另外moto沉积的产品力也能给联想手机内部一定提升。

频繁换帅难敌业绩下滑,联想手机还能让人类产生联想吗?

但是刘军没能等到自己施展抱负的那一天。

完成“蛇吞象”的举动之后,联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从约6.7%攀升至7.4%,排名全球第三,但是亏损却进一步拉大;2015年,联想智能手机总销量较上年减少1000万部,并在当年亏损4.69亿美元。

连续亏损也让收购Moto成为刘军在任上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

2015年,在摩托罗拉回归中国的发布会没过几个月,刘军便向集团提出辞职,离开了工作22年的联想。

03

陈旭东:触底后未能反弹

频繁换帅难敌业绩下滑,联想手机还能让人类产生联想吗?

刘军卸任的主要原因由于杨元庆对联想移动原有团队的业绩不满。

刘军走了,接替刘军扛起联想移动大旗的陈旭东是联想内部有名的“救火队长”,多次在联想重大战略转型期间担任重要工作且颇有成效。

陈旭东和刘军同年加入联想,虽然是销售出身,却是联想管理层里懂互联网思维的一个。

联想是传统消费电子巨头,骨子里带着产品思维和服务思维,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相对欠缺。

陈旭东的策略是砍掉联想手机杂乱的品牌系列,将摩托罗拉和联想的研发团队、销售组织整合在一起,以后在海外采用双品牌,拉美地区主打中低价位,由联想VIBE品牌主攻,欧美等发达一些的地方用联想MOTO品牌。

在国内,则是MOTO、ZUK和乐檬三个品牌,分别覆盖高、中、低端三个价位。

在陈旭东管理下,联想手机的产品线开始分明。

陈旭东认为联想移动在中国市场复兴的药方是产品、品牌、渠道“三箭齐发”,这需要2—3年,砍掉杂乱产品线是因为“必须触底之后才能反弹”。

不过,杨元庆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联想的财报,2015财年中国市场出货量较上一财年的4500万部急剧下滑66%。受国内市场拖累,联想智能手机上一财年全球出货量下滑13%,从7600万部下滑至6600万部。2015/16财年第三季度,联想出现了六年来第一次季度亏损,亏损额高达7.14亿美元。

于是2016年11月,联想移动换帅,2017年4月,ZUK品牌被雪藏。

04

乔健:挖人难奏效

频繁换帅难敌业绩下滑,联想手机还能让人类产生联想吗?

2016年11月3日,乔健接替陈旭东,掌管联想手机业务。乔健与陈旭东同样是联想早年销售团队出身,但事实上对于产品能力她不如刘军,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她也比不过陈旭东。

在接触过乔健的人眼里,“她善于沟通、交际,特别有亲和力,联想员工见了她都是被拉着手问家长里短,但是她不太懂产品,她在联想一直想做的是HR。”

乔健之前为人熟知的经历是曾经担任过柳传志的秘书,在联想早期分房时,与杨元庆曾是邻居。

2005年乔健外派到新西兰工作时遇到难题曾向杨元庆求助,杨回复她“用半年时间好好学习,半年之内不能抱怨,不要再找他。”

只是这一次接手联想移动,乔健面临到的难题远比之前在新西兰大得多。

杨元庆选择乔健的原因在于,他认为联想的智能手机在中国要加强营销能力。乔健是联想最早做营销、市场的人。同时乔健的人力资源背景,她知道怎样增强团队凝聚力。

从未接触过手机业务的乔健,在接手之后的方法论就是挖人,接连不断从外部运营商和其他手机厂商重金挖来高管,对联想移动进行大改造。

但是在引入外来人才的同时,本来内部最懂产品的常程却被调离了移动业务。不久后,马道杰、虞杲等人相继离开联想移动,乔健耗时耗力组建的高管团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瓦解了。

不仅用人产生偏差,在产品定位方面,乔健也不那么“接地气”。

2017年,联想除了推出一个廉价的不那么moto风的青柚外,还有一款定价为9999元的moto z 2018,而这两款产品销量显然不尽如意。

事实上联想手机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营销和销售,而是产品本身竞争力不足

如果说联想目前需要怎样的领导者,对产品的理解肯定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显然乔健做的还不够好。

在2017年中国手机销量排行榜中,联想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缩减至1%不到,差点跌出前十队列。

所以在新一轮的人事变动中,乔健不再负责手机业务的中国区部分,由曾经的“ZUK掌门”常程接管。

与五年前如日中天的局面相比,如今的联想手机处在了岌岌可危的边缘。对于联想高层而言,或许当手机销量盈利等数据逐渐走低时,更换业务负责人不失为一个主意,但频繁的人事调整带来的却是更加频繁变动的产品策略。

05

结尾

每一次新官上任后刚播下的种子,没等收获,便匆匆换人开垦下一片荒田,长此以往,产量下降也就不难理解。

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早就不像柳老爷子创业的那个时候了。

比联想成立晚十几年的AT(阿里和腾讯)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巨兽;成立不到8年的小米已经准备香港上市,可能市值将超千亿美金;成立5年左右的滴滴估值也达到了700亿美金……而三十年后的联想,市值却只有近400亿,还是人民币。

从数据来看,联想需要反思。联想迫切需要的是在一个领域能全身心投入,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而不是什么领域都要干,却找不到着重发力点,在业务数据和财务报表不理想后就匆匆换人的传统跨国公司风气。

回归到手机业务,此次人事变动后,常程将回归联想手机业务。

相比前几任主帅,常程更加了解产品和用户,外界也看好他回归后将联想手机业务从泥潭中拉出。

只是这一次,联想愿意给他多少时间?

文章整理自品途商业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