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解讀2018新能源車消費人群及市場特徵

解讀2018新能源車消費人群及市場特徵

自從2015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駛入快車道,便躍居世界產銷第一的寶座。而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得益於私人市場的滲透以及共享汽車的普及,新能源車在汽車市場上的佔有率以及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都在逐步提高,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大幅提高。

隨著市場被激活,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和新能源汽車陸續進入市場,各大主流車企加大在華純電動汽車佈局,無論是高端、普通還是入門級車型,在國內均由不少產品出現。

解讀2018新能源車消費人群及市場特徵

新能源汽車產品集群


那麼,消費者如何認知新能源汽車?綜合用戶購車動機、購車考慮因素及決策過程,新能源汽車用戶可細分為剛需族先鋒派改善族三類人群。其中:

剛需族(68.1%)

人群定義:因家庭或個人需要,迫切需要一輛車作為代步工具,但受限於所在城市限購燃油車政策,只能通過購買新能源車來獲取本地牌照。

基本特徵:集中在25~45歲,已婚有子女(74%),平均家庭收入26.7萬元

價值觀:低調、樂觀,靠個人努力獲取生活滿足

購車動機:需要代步工具(73.5%),免搖號(84%)

關注因素:關注新能源特性(40%)

購買類型:首購(59%)

代表車型:E150EV&EV200、IEV5、比亞迪秦

先鋒族(25.0%)

人群定義:或追逐最新的科技和潮流,或秉承節能環保理念,或追求標榜個性,樂於嘗試可以代表未來趨勢和潮流的新能源產品。

基本特徵:集中在25~35歲,未婚或已婚無孩(40%),收入水平最高,達到48萬元

價值觀:個性獨特,喜歡追求新鮮事物

購車動機:熱衷環保車型(50%),嘗試新技術(38.9%)

關注因素:關注新能源特性(33.3%)、品牌(22.2%)

購買類型:增購(66.7%)

代表車型:特斯拉、騰勢、LEXUS ES300h

改善族(6.9%)

人群定義:通常家裡已經有一輛或幾輛傳統燃油車,因車輛車齡高或其他不足(如空間小,油耗高),為彌補車型不足,改善出行而購買新能源車。

基本特徵:集中在31~35歲,已婚有子女,家庭收入33萬元,介於剛需族和先鋒派之間。

價值觀:比較傳統,追求和享受生活樂趣

購車動機:為彌補車型不足,改善出行而購買

關注因素:關注新能源特性

購買類型:增購

代表車型:EV200、知豆

除了上述分類外,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還呈現出以下趨勢:

充電、續航和技術穩定性是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顧慮。用戶感覺充電不方便,除了充電樁少、充電時間長以外,無固定充電樁、充電頻次高、充電車位被佔用以及充電樁不能正常工作等原因也是造成充電不方便的重要原因。充電不方便也造成了用戶充電焦慮里程較高。

通勤、接送孩子和日常購物是用戶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用途。由於新能源車主的車輛主要用於通勤、接送孩子和購物,其日平均行駛里程在30km左右,但週末假日每天行駛里程大幅增加至50km以上。

用充電線慢是新能源汽車用戶最主要的充電方式。在充電方式選擇中,快充僅佔用戶充電的20%~40%,60%~80%的用戶採用慢充方式,且多為充電線充電,家庭和單位停車場是主要的充電地點。

新能源車的特性和價格是用戶的基本用車需求。對於新能源車的特性,車主們最關注的包括續航里程、充電便捷性、電池壽命和安全性。車主對產品的不信任問題依然突出。

車主希望新能源車外觀造型新穎、內飾科技感足。相比同級別燃油車型,新能源車型購車成本更高,因此用戶希望其造型能區別於傳統燃油車,從而體現花費價值。85%的用戶期望純電動車的外形能區別於傳統燃油車,內飾造型應體現科技、運動、舒適和現代等風格。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短期特徵分析

1. 市場格局變化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總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車型呈現A級聚合及小型化趨勢,類型呈現SUV化,小型車是特定時期的過渡產品,但未來將在共享出行市場中有較好的表現。競爭格局方面,合資企業仍在觀望,多佈局插電車型,市場格局尚未固化,也為自主車企和新進入企業提供了機會。

2. 電動出租車前景廣闊

目前已經有11省47市規劃出租車電動化,預計2018年方案實施可能性較高。一旦這些城市實行出租車電動化,也將會像大巴車電動化一樣,為這一細分領域帶來高速增長。

3. 產品發展趨勢

未來新能源乘用車產品將向A0級SUV以及A級別轉移。在產品性能方面,經濟性和適用性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性能提升的重點,同時車企將進一步追求時尚感和科技感方面的差異化優勢。由於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高科技產品,其技術趨勢在智能網連、輕量化、車載服務等方面也將領先於傳統燃油車。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長期特徵分析

1. 積分政策驅動市場

技術路線方面, 純電動車型(EV)的積分最高,因此將成為各大車企研發的重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積分優勢不明顯,因此不會成為自主車企的發力點。燃料電池車型(FCV)鼓勵高功率產品,因此短期內也將不會是車企的積分獲取點。

車型類別方面,A00車型在積分和補貼獲取的方面性價比最高,因此也將成為未來三年市場增長的重點。A0級別是傳統燃油車中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車型,但其積分受續航歷程變化影響不明顯,未來增長將主要以市場需求驅動,而非積分驅動。

2. 出行模式改變

傳統出行模式主要包括公交、出租、地鐵、自駕、騎行等。但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出現了網約車、共享巴士、分時租賃、P2P租車、拼車順風車、共享單車等新興出行模式。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進一步廣泛應用,未來出行方式將呈現出城市智能公交系統、自動駕駛服務、智能城市配送系統、綠色出行方案等趨勢。

3. 車企角色轉變

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勢必會對汽車產業格局造成影響,一些先知先覺的車企已經開始轉變自身在整個汽車生態圈中的角色,從汽車製造商轉型為汽車服務商。如上汽與阿里、長安與百度、東風與華為、廣汽與騰訊紛紛展開合作。傳統企業與新興互聯網企業融合發展,整個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

本文整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產業發展市場諮詢部主任梁晶晶在2018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與競爭趨勢預測峰會上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