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在世界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北京的圆明园)”。

而如今,一座为保卫圆明园、最终战死的清朝技勇太监的墓碑,向我们讲述了在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时,那些朝廷大员们跑了,那些负责保卫圆明园的军队跑了,只有二十几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小人物,为了保卫圆明园而同侵略者进行了唯一的一场抵抗,同时这也是一场未载入史册、国人也不愿提及的抵抗。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1983年,在清华大学南部出土了一块墓志碑,其墓主人为“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讳亮字明亭任公”。

该墓志碑铭文为: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明亭公在出入贤良门内,遇敌人接仗,殉难身故。技勇三学,公中之人念其平生飞直,当差谨慎,一遇此大节,实堪景慕。因建立碑文,记其名氏,以期永垂不朽云。勇哉明亭,遇难不恐。念食厚禄,必要作忠。奋力直前,寡弗敌众。殉难身故,忠勇可风。咸丰辛酉四月河间王云翔撰并书技勇三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原来这是一座为保卫圆明园,最终战死的清朝技勇太监任亮的墓碑。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26年(1709年),它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康熙大帝后来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历时150多年的扩建,花费了大批的财力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最终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万园之园”。后来清朝的历代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及处理军政事务,因此,圆明园也被称为“夏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圆明园曾遭到两次毁灭性劫掠而最终成为了废墟,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的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第二次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

咸丰十年(1860年),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开始,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就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他们开出的那些屈辱条约,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英法联军三千五百余人直接杀向仅次于皇宫的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这支侵略军只是在城北遇到了僧格林沁及瑞麟残部的稍事抵抗,随即便一路畅通无阻的闯进了圆明园的大门。

此时,偌大的圆明园内,只有二十余名圆明园的技勇太监,在“八品首领”技勇太监任亮的率领下,同英法联军进行了保卫圆明园的唯一一场战斗。正如碑文中的记载,这二十余名技勇太监“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自“八品首领”任亮以下二十余人以身殉职,无一人生还。至傍晚7时左右,侵略军攻占了整个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在无力守卫圆明园之后也投福海身亡。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英法联军在闯进圆明园之后,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全部毁掉。

仅据粗略的统计,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其中包括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为了销毁掠夺的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焚烧,大火连续燃烧三天三夜,以至圆明园的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圆明园,一座当之无愧的万园之园,它不仅以奇景绝色名扬世界,更因为它是清朝皇帝长年居住、办公之重地,堪称是清政府的“神经中枢”,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会选派精锐部队来守卫圆明园。

圆明园的外围由精锐的八旗护军守卫,八旗护军为5700余人,并设营总8人,分别统领这支精锐的八旗护军。圆明园内设三旗护军营,三旗护军营为300余人,它与园外的八旗护军营被合称为“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简称为:圆明园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的总兵力为6000余人。皇帝在来往于皇宫和圆明园时,沿途皆由圆明园护军营负责保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二十余名太监殊死抵抗

然而当英法联军攻进圆明园时,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满口忠君爱国的朝廷大员们跑了,那些负责守卫圆明园护军营的、平时耀武扬威的6000多人不见了,只有二十几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小人物,为了保卫圆明园而同侵略者进行了唯一的一场抵抗,同时这也是一场未载入史册、国人也不愿提及的抵抗。在这战死的二十余名太监中,甚至都没有他们的名字记载,只留下了一座纪念其首领任亮的墓碑,这或许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