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田寫正楷時有哪些筆法是錯誤的?

字畫娛樂圈


既然好好提問都沒有辦法進行了,乾脆給你一錯到底算了。

注意,以下純屬扯淡,如有冒犯,請檢查你的問題提的對不對再說。純屬娛樂,切莫當真!

我覺得你說的太對啦,真是好樣的。為了摸黑別人不惜一切代價,真實大大的贊,先給你獎勵一朵小紅花戴戴哈。


接下來我也不藏著掖著了。我們來看看,你是多麼有先見之明,是多麼能從雞蛋裡挑骨頭。

實話給你說吧,二田不僅筆法是錯的,連他寫的字也是錯的。

他錯就錯在遵循故人的法則上,他錯就錯在學習歐陽詢的書法上,他錯就錯在對於古人有一顆敬畏之心上,他錯就錯在用毛筆寫字,而且還寫的那麼好看,那麼得法,那麼優美動人上。他錯就錯在,寫的那麼好,讓你們這些黑粉一點把柄都抓不到,乾著急,胡亂扣帽子,直接說人家書法是錯誤上!


他的書法那麼好,難怪有些本來就寫不好字的人會說,甚至從心裡期待二田的書法不好,開始期望二田的書法不完美,有瑕疵,甚至完全不得法。這樣,這些人通過對其他人得諷刺、否定來獲得對於自己的肯定。

真是聰明呢。

既然,田錯那麼厲害,該怎麼改正呢。

首先,要進江湖書法培訓班進行培訓訓練。

先交上幾十萬學費再說。混個某某理事證書了事。從此,宇宙第一牛人江湖書法聯盟就有了地位了。

然後,給他換毛筆。

毛筆算什麼啊,毛太小,筆桿太細,不行!要換拖把,這種拖把,不能用新的,得是公廁裡經過精華七七四十九年浸泡的老拖把。

只有這樣的拖把,才能“病樹前頭萬木春”,寫出具有別樣“風味”的創新書法來。從新中取得具有“味道”的書法 。


最後,換執筆部位。什麼用手執筆,什麼五字執筆法,都太傳統,保守,該用腳夾,用嘴咬,用鼻孔插,蘸上五顏六色得墨水,這叫墨色變化,墨色藝術,用其他部分執筆,這叫取法自然,不做作。

重中之中是,要找一大幫人來吹捧啊,說這些書法勇於拋棄成見,膽大創新,風格奇幻自然,溝通人神,真是天地造化之產物,堪稱當代書聖!

這樣之後,二田是不是筆法就沒錯誤了?是不是你就滿意了呢?

可悲書法,可嘆藝術!

獻給那些老是想挑刺卻永遠挑不出來的小人!


松風閣書法日講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有黑二田的嫌疑。對於書法我們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別人,更不能借此就說別人是錯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田英章在簽名寫“田”時,裡面的“十”先寫豎再寫橫,這和我們正常書寫的筆法是不同的,我們總不能說他寫錯了。自古書法就沒有什麼固定的筆法,要說有也是後人自己想出來的。比如田英章的楷書就是以歐楷為基礎,加了些自己創造的元素形成的,這一點田英章在很早的書法講座中就說過。




學習書法沒有必要一定要拘泥於什麼固定筆法,把古人的書法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自己的風格,比那些死板硬套固定格式的做法更可靠。二田的書法就是學習借鑑古人的東西,然後融入自己的元素形成的。

我認為好的書法不一定就是要遵從什麼固定的筆法,“田楷”就是最好的證明,能夠寫出自己的風格、能夠為大多數人接受就夠了。在這一點上,二田無疑是成功的,試問當今醜書橫行的書法界,能夠賣到上萬元一平方尺的能有幾人,能夠被特邀書寫國務院任命書的又有幾人?



最後,送大家一句俗語:“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對於書法乃至任何藝術形式,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方法,只要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又何必拘泥於固定的筆法呢!


DJ你懂


首先就感覺題主的問題確實有點不太嚴謹。只是就個人的理解聊聊。

首先個人感覺筆法在大面來看有一定的規矩和通常的寫法和用法,但是涉及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用不同的筆在不同的紙上寫不同的字體筆法都是不一樣的。其實很簡單也如我們拿鋼筆寫字,小時候父母,老師等等都教過我們怎麼執筆,而且跟毛筆不同,鋼筆執筆確實是有規範的;但是現在看看幾乎每個人的執筆都不一樣,並且也可以看到硬筆書家的執筆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個人覺得對於軟筆是一樣的,每個人的生理特點,習慣,心裡特質等等決定了他們的執筆各不相同;現在推薦的執筆方法是根據大多數人的生理特點和漢字特點及眾多書家的經驗所選取的最適合大眾的一種執筆方式;那怎麼算是執筆是正確的呢?一是儘可能的能夠發揮毛筆的優點並儘可能避免毛筆的缺點,二是根據個人的寫字姿勢和環境,毛筆,紙張等等客觀因素能夠充分的利用毛筆的特點來表達出您想表達出的字體的特點的執筆方式就是正確的執筆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蘇軾的執筆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其執筆方式更加接近於現在人們的鋼筆的執筆方式,這樣的執筆方式體現在蘇軾的小行書上面就是整體往左略傾,筆法飄逸,左展而右撐;非常漂亮,跟他的性格特點也非常吻合;其書法看起來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和感染力。再過來看其執筆的方式對於自作向右書寫的橫畫更加的容易平順,自由;對點和撇等等左向的筆畫更加容易控制的隨心所欲,氣韻生動。但是這樣的執筆方式也有很大的侷限,比如右畫(右點還好點尤其是右向的長捺)由於手型大的限制就不是十分的舒展和大氣,並且該執筆方式對於整體的篇幅的控制並不是十分理想。

但是大家都知道歐陽詢自己的執筆方式則基本跟蘇軾的正好相反,但是歐陽詢的正楷碑帖則列入了四大家。

所以個人感覺還是那句話,執筆無定式,寫好字的執筆就是好的執筆(個人也相信歐陽旭老先生在日常自己生活中的書寫筆記等等中的執筆方式是和寫碑帖的是不一樣的)

再一個就是二田,如不出意外大家所指的二田大多數指的是田蘊章和田英章兄弟。因為流行,個人也看了很多二位老先生的教學視頻;在個人的眼中二位老先生無論執筆還是書法特點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就執筆來看兄執筆更高一些,掌中更虛一些(比如能放個雞蛋)更靈活一些,更加接近現代書法界推薦的標準執筆方式,並且其筆大部分時間是垂直於紙面的。弟弟執筆更低,更實,更緊一些,有點類似滿把攥的感覺(看看他雪松公子就更容易明白一些)。所以這就造成二者的作品有著非常明顯的風格,兄更加飄逸,靈活,險峻,多變化並且整體觀更好,田英章老先生寫作品呢則更加偏向於標準,端正,方平,在整幅的作品中字和字之間的聯繫性很少,就如大家所說的更傾向於印刷體和拼字作品。

其實二位老先生的成就都非常高,在如今都可以成為家。但是執筆方式的不同也導致了明顯不同風格的作品。無所謂誰的是正確的,誰的是錯誤的。只是風格不同或者更適合某種作品。


被坑了


二田寫楷書,你不能說哪些筆法是錯誤的,那就是田氏筆法。你可以說,他哪些筆法不是歐陽詢的,因為大家總是把田氏與歐放一塊說。田氏為什麼比不上歐氏?田字字腰都發軟,形體上感覺很容易折斷。歐字不然,越是字腰就越是硬板。但是,田字在當代算是絲絲入扣了,其他書家還做不到,盧先生的字,筆畫常常不到位。有時還補筆。其他書家,連形似也沒做到。這個問題的回覆裡,有個潘先生,筆畫畜不住力量,他強調側鋒學歐體。不管什麼鋒,你筆力軟弱。你什麼體都軟弱,一看你起筆就知道一定會軟弱,因為你還是不懂筆法,不公如此,你結構也離二田差太遠,你雖然五十年工夫,但是你天份不足。你無法認識什麼是天份,你的字很幼稚,沒有老辣氣。有人說你誤導你罵他瞎逼逼。不是你沒修養,是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短處,你真的認為別人對你不公。二田有不足,但是有天份。二田筆法,不適合行草,所以,有以行草為務的,還是要從田氏走出來。


保潔阿公


我覺得書法藝術應該把書法和藝術分開來談比較清楚。書法就是嚴格按著毛筆字的寫字規矩(所謂的“法”)中規中矩的寫出來就是書法,從這個角度看,田楷無疑就是書法,而且是很好的書法。雖然田是出自於歐,但我覺得也不應該拿歐陽詢的標準去衡量田楷,只要他的字符合法度很漂亮就足夠了。但如果在書法的後面再加上藝術倆字,那就截然不同了,這就使毛筆字書法上升到更高的境地——藝術的範疇,這就對書法要求產生了質的飛躍,它的功能也從傳遞信息功能傳化為純欣賞功能,從書法藝術的角度,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守法問題了,它要求作者用抽象的線條給欣賞者帶來更多的視覺感受,甚至線條以外的東西,從這點看,大家覺得田楷則差了點什麼,所以爭論不休也就不奇怪了。


蒼茫風雨漫閒行1


4


微風細雨5905



題主認為的二田楷書的錯誤筆法是不是指的不符合歐陽詢法帖的筆法?

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在討論。

他們紛紛指出二田書法中與歐陽詢筆法不同的地方,認為二田的筆法不對,不是歐體正宗。

先看一張圖:



這是從網上搜到的一張圖,指出了多處田英章臨歐陽詢《九成宮》中筆法的不同之處。

尋找筆法不同之處,學習提高是好的,但是“鑽牛角尖”就不好了。


一、歐陽詢也不能保證筆法相同

1、碑是經過加工的,當年歐陽詢是怎麼寫的,沒有人能知道,只是以風化後的石碑為標準,是不是有些欠妥?

蘇東坡說:“書至於顏魯公”意思是說筆法真傳到顏真卿就斷了。

歐陽詢的筆法也只能從他的碑帖和墨跡中去揣摩。


歐陽詢之後,歷史上的學歐大家,你儘可以與原碑對比,都能找出不同,不信你試試。

沒有人能寫的與歐陽詢完全一樣,即使是他的兒子歐陽通。

看看歐陽通的書法。 再看姚孟起臨的《九成宮》學歐大家黃自元

都無法做到與歐陽詢筆法完全相同。


2、歐陽詢除了《九成宮》外,還有《化度寺碑》、《皇甫君》、《虞恭公》等碑。

每個碑的風格也是不同的,即使每個碑中的字的寫也會不同,哪個是正宗呢?

哪個都正宗。

每個人都不能保證風格完全相同,歐陽詢也一樣。

看看歐陽詢的《化度寺碑》



下圖《皇甫君》碑

再看下圖《虞恭公》 碑

歐陽詢在每個碑中的筆法也不同。


3、歐陽詢《九成宮》碑帖中的字變化豐富,完全按照整個碑文的章法靈活調整,所以同一個筆畫在不同字中表現手法又不一樣,因此,學歐難就難在寫出原碑的神來。



二、田蘊章和田英章的學書經歷和取法,決定了不可能完全與歐陽詢筆法相同。

1、二田寫的已不是純歐。

田蘊章在自述學書經歷的時候說過,

他先是學習近代天津歐楷書名家王竺鄰與陳景三的字帖。

之後才對歐陽詢法帖《化度寺碑》、《九成宮》、《皇甫君》、《虞恭公》進行了系統的對臨、通臨、背臨和意臨。


(田蘊章臨九成宮)

田蘊章又對歷代寫歐高手如文徵明、成親王、翁方綱、黃自元等名家墨跡進行了長時間的參照學習。

同時他還對二王、鍾紹京、趙孟頫、柳公權、顏真卿、虞世南、褚遂良和津門名家魏恩錫等前賢的楷書和行書進行了深入臨習。

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二田已然是學歐出於歐不泥於歐,他們楷書已經有了自己的面目。

當然,這個能不能接受歷史的考驗而流傳下去另當別論。

但並不能簡單的說田是學歐楷不到位,把歐楷寫錯了。


(田英章臨九成宮)

準確的說應當是他們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新的繼承和發展。


三、我只能公正地說,田氏將歐體筆畫簡化統一了,更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缺少了古歐體的變化,形成了“歐底趙面”的個人風格。

現代人若直接學歐很難入手,高度太高,眼見周圍很多學歐原碑的,幾十年都不能入門。

最起碼,二田的楷書對初學上手還是值得稱道的。




以上文字,本人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

我是劍飛齋主人。


劍飛齋主人


二田都在描字、畫字。所以哪有筆法可言?對此,我在悟空回答專門已有過闡述,不再多敘,放圖片和歐體對比。我拿九成宮第一個字而且只有兩筆的九字做對比,首先,結構不同,至於筆法那和歐體沒有半毛關係!二田只不過是扯虎皮拉大旗而已。






42年的大伯


你去讀文學史,讀藝術史,每一個流派都有必然性,都有代表人物,都在某一門類的歷央上產生大小不同的影響。回過頭來說書法,說二王,他二人都宗歐,又都對歐字作了規範。歐字艱深難學,是因其在不平衡中求平𧗾,田字的一個特點是平穩,使歐字變得好學。二田宗歐,但他們的字不同於歐,形成了與歐字相近又有自己系統審美價值的字體。他們自己的點劃結構章法肯定是和諧統一的。因此,不能再要求他們的字與歐老一樣。回過頭來說,歐帖裡的字也不能說個個完美,歐的幾個帖風格也有區別。黃自元的字也不是歐字的摹寫。書法這東西很怪,這麼多學歐高手,常讀帖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不是歐老的字,不需要考證,僅僅憑印象就可以作到。田英章的字在日本已經為字典字模,學字模自然會有印刷體味道,但這不是二田的錯。二田的字那麼多人喜歡那麼多人學,不能說人家寫的不好,也不能否認人家是書法教育家。還有一個問題,那麼多人練書法,一種是學生,必修。二種是愛好者,包括提水桶用布條做筆在廣場地上寫字的老翁,寫得相當好,但未必想成家。第三種是書法家,有較高藝術造詣和個人藝術風範,作品能掛潤例賣錢買房了。第三種人是極少數,這極少數人中能在書法史上留名的更是極極少數。而書法教育的目的是傳承中華為化,讓中國人把字寫得工整好看些併為人們增添一些藝術細胞和愛好,最後,在第一第二種人的基礎上產生少數書法教師乃至書法家。而書法家只學一個老師的一種字體是難成功的。還要說,學二田的字的那些人是自願的,沒有人強迫。綜上所述,二田寫字不錯,受到廣大學寫字人的追捧,功勞大大的,抹黑,爭論,毫無意義。還要再說另一方面,書法也要百花齊放,學顏的學柳的學趙的學禇大夫的書家請站出來擔負起如二田般導師的使命。學書者也可開闊眼界選學他帖,二田並沒有強迫你學,更不會違款喲。順便說,筆者少年時學歐淺淺,深知艱難。又因喜歡沈尹默正楷方正遒勁而於衰年重拾筆墨臨沈老帖,消遣而己。於二田之字,看過,未學過,望諸網友勿生誤會。多讀帖欣賞,多臨帖練筆,多揮灑情志。羅卜白菜各有所愛。


老馬230317996


最主要的是鉤,歐公的鉤不是那樣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