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咱農村人穿了一輩的老布鞋,做鞋的手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農村做針線活是過去婦女居家過日子必備的技能,記憶最深的就是姥姥和母親做的布鞋。從蹣跚學步到步入青年,不通樣式的布鞋伴隨了自己走過的所有道路。

農村婦女都手巧,第一雙布鞋是姥姥繡的虎頭鞋。做工頗為講究,鞋頭上繡著虎頭圖案,更像是個工藝品。兒童小時候穿虎頭鞋,寓意驅鬼辟邪,保護孩子沒病沒災。到三歲之前都是穿的這樣的鞋子,誰見了誰誇,走起路來都感覺自信了。利用空閒的功夫,姥姥格外還做了幾十雙,都被母親當做寶貝壓箱底保存著。姥姥講,“虎頭鞋現在沒人會做了,趁著現在能做多給你們留下一些”。

咱農村人穿了一輩的老布鞋,做鞋的手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村裡最傳統的布鞋就是“千層底”,用一些爛布頭打好夾紙板,在一層層的摞起來納成鞋底。為了防水在中間夾層棒子皮,遇到小雨小雪的天氣也能穿。千層底的布鞋一直穿到了十歲左右,正是長身體和調皮的時候每天瘋跑玩。兩三個月功夫鞋子就小了,或因為瘋跑給頂破了腳指頭,母親為此頗為無奈。

咱農村人穿了一輩的老布鞋,做鞋的手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村的大集上有專門賣鞋底的攤販,沒有功夫納鞋底的時候,母親只能買來這樣的鞋底。對於泡沫底的鞋子很是喜歡,穿起來很是輕便,跑跑跳跳的比現在的運動鞋感到都好。最主要的泡沫底的鞋子,在冬天的時候能打“出溜滑”。結合自己的經歷,只有泡沫底鞋子滑的最遠。

咱農村人穿了一輩的老布鞋,做鞋的手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有一種是塑料的底子很結實,不過這樣的底子做出來的鞋穿著不舒服,走到硬一點的路上啪啪的響。穿的時間長後下面的花紋就被磨平了,走起路來都費勁。

咱農村人穿了一輩的老布鞋,做鞋的手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村裡的布鞋分為許多種,春夏秋穿的是單鞋一層鞋面一層鞋裡,穿著舒服最為透氣,一點也不捂腳很是愜意。冬天穿的是棉鞋,在鞋面和鞋底中間續上一層棉花,棉鞋很保暖,不過配上棉襖棉褲顯得很臃腫。曾有一段時間很嫌棄穿布鞋,土裡土氣的一點都不好看,能穿上漂亮的運動鞋才好。

咱農村人穿了一輩的老布鞋,做鞋的手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實布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了,做布鞋的手藝到現在更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布鞋的樣式或許在和以前有所不同,但白底黑幫的顏色從來沒有改變,黑白分明也象徵著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