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基本简介;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工艺制作过程;

从西藏日喀则萨迦寺收藏的大明宣德年制款斗彩鸳鸯莲荷纹碗和1988年11月景德镇明御用窑厂遗址出土的斗彩鸳鸯莲荷纹盘,可窥一斑。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品中亦有相同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成化鸳鸯莲荷纹盘,它们的装饰题材、构图设色、描绘技法与宣德器如出一辙,只是彩色较宣德薄匀鲜亮,画面效果稍稍不及宣器生动自然,略显拘谨。显然,声名赫赫的成化斗彩是在宣德斗彩成就基础上发扬光大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化斗彩在胎质、色釉、装饰、工艺技法、品种诸多方面都高出宣窑。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在已成形的素色瓷胎上,首先选用青花颜料(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制成)勾绘、描绘图案轮廓和样式,然后在表面施涂无色或浅色的釉彩,经高温还原焰(约1300摄氏度)烧制成釉下青花瓷器。再在烧制好的釉下青花器皿上再用各种彩绘矿料进行填绘,再经过低温烘烤(约700-800摄氏度),最终成型。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

;历史文化

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记:“圆明园来帖,太监刘希义交来成窑五彩瓷罐一件(无盖)。传旨,着做木样呈览。奉旨,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精细里改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斗彩罐有盖者多数为雍正时后配,所以以上所记“成窑五彩”可能就是成化斗彩。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市场评估;

清三代斗彩瓷器价逐年升,升值潜力大

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花卉纹高点头杯以1051万港元成交价创下了斗彩瓷器成交的纪录,这给广大斗彩瓷收藏者很大的鼓舞。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在清三代(康、雍、乾三朝)的瓷器中,斗彩瓷的价格仍将紧随粉彩瓷之后而逐年上升。所有斗彩瓷中,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瓷最为珍贵,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烧造斗彩必须入窑两次,增加了 烧制成本,而且破损率高,一般只有官窑才会不计成本地制造。

成化斗彩瓷以小件为多,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成化斗彩瓷是海内外古瓷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唯独大明‘‘成化斗彩’’极具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据称,清代康、雍、乾三朝也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因此,清三代的斗彩瓷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为众多人争相收藏。由于斗彩瓷是古代宫廷的珍玩,十分名贵,所以历来被收藏家视作至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