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父母去世會給人帶來什麼影響?

邪惡女女-LL


失去父母的孩子,很多外表看似陽光,其實大多數都是內向的,內心的孤單是什麼都無法撫平的,害怕失去,害怕孤單,內心沒有靠山,沒人可撒嬌,有些時候底氣不足,有些自卑,受到打擊要過好久才能恢復,和人相處什麼滋味都嘗過,可以說閱盡人生百味。因為我們只能靠自己,這個世界不同情弱者,只會讚揚強者.能成大事者都需要各種各樣的歷練,有了這些經歷之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都能淡然一笑了。沒有人愛,是想磨練你的秉性,是讓你感知愛是一種很偉大的情感,從而懂得珍惜,做到大愛及人。即使經受了磨難仍保持一個善良樂觀的心態,人生就一定會精彩無限,就像鳳凰涅槃一樣。

而對老一輩來說,可能會心涼,人生最悲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幼無所依,老無所養的場景。一般白髮人很難接受這個事實,特別是過節時會流淚滿面。


上淺帶男雙胞


說實話,父親的去世對我這二十多年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讀大學之前我極度自卑、內向,不愛說話,在學校裡也經常被人欺負,因為這些種種原因導致了現在的我還會有些自卑、懦弱、敏感。

曾經的我不愛與別人提起自己是一個沒有父愛的孩子,我拼命掩飾父愛的缺失與家庭的貧困,可惜無論我如何去掩飾,仍逃不過被人欺負的命運。

十歲那年,我父親因病去世,而後,我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我原本以為這一輩子也就這樣普普通通的度過了,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有妻兒的男人霸佔了我和母親的生活,這個男人經常來我家,母親性格溫順膽小,我依舊如此,瘦小的我與母親沒有資格與資本去反抗,我們只能逆來順受。

那男人的妻子找上門來打架時,我和母親打不贏,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被欺負,一次又一次的被鄰居看笑話,一次又一次的活得沒有尊嚴。後來我讀了初中,我人生中最暗淡無助的時光,我初中畢業後我不要那些畢業照了,因為初中的記憶對我而言太恐怖了,我不想去記得。

讀初中時我被別人欺負,被挖苦嘲笑,我朋友很少,所以性格孤獨又自卑,我以為我的沉默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然而那些壞同學專門欺負我這樣的老實人。我的照片被他們貼在男廁所門口,我去男廁時他們脫我褲子,讓我從他們胯下過,他們威脅我不準說,於是我忍氣吞聲終於熬過了初中畢業,也因為這件事,後來的我基本上不去學校男廁上廁所,包括讀高中也是如此,因為我害怕這些人的出現會給我帶來無法想象的羞辱。

當我在慢慢成長時,我才發現我的人生與別人相比過得並不快樂。有時候我特別恨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成長環境,我覺得現在自己的種種性格都是當初的事情造成的,我無能為力去改變,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強大吧!

所以,父親的去世加上後來的環境因素真的會讓我變得懦弱、自卑不夠強大,雖然說很多事情都過去了,但我會記得那些讓我難忘的事情,我想以此激勵自己努力追夢,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安小念說情感


父母去世給人帶來的影響真的很大,會讓人覺得孤獨和無助。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但我真的很想他們。



也許我是小女兒的緣故,我和父母的感情很深,因為我前面有四個哥哥,父母對我很寵愛。七十年代末的農村,計劃生育剛剛實施,母親生下我之後,農村的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嚴格起來,我真的很幸運!母親生下我時三十九歲,父親四十六歲。我是他們的寶貝女兒,父母是我最摯愛的人。我二十五歲結婚時,母親六十四歲,父親七十一歲。這在別人看來很稀奇,但我當時覺得很正常,沒有什麼奇怪的!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後悔自己沒有好好珍惜他們健在的日子。母親心臟一直不好,她生病那年我家大寶兩歲,正是黏人的時候。我把他託付給婆婆,回家照顧母親。母親昏迷了一天一夜,醒來後又便秘,難受的直哼哼。用了開塞露也不行。我看她難受,就用溫水給她洗洗屁股,又把手洗淨,給她一點點把大便摳了出來。但母親最終在一年後離開了我,我除了難過還有恐懼,莫名的恐懼。但哥哥們的心情似乎和我不一樣。母親去世之後,我成熟了許多,對父親也更加照顧。父親在二哥家和我家住的最多,我們都很孝順他。因為和我在一起的時間長了,我們的感情也更深了。父親是八十歲的年紀去世的,當時他說想喝一碗麵條,但他的病情不允許他吃飯。醫生全力救治,父親還是走了。我後悔沒有給他做那碗麵條,它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也許是渴望親情,也許是兄妹情節太深,也許受母親生我的勇氣影響,意外得知自己懷孕後我選擇了生下他。雖然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也很大,我都會努力克服它。每年的七月十五是回家給二位老人上墳的日子,因為二寶太小我回不去,但我會讓二哥替我買些紙錢給他們,這個夏天有點熱,希望父母在天堂安好。


寶蓋下面一群豬


父母去世是人一生中最悲痛的時候,所以對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面對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化悲痛為力量,變得更加堅強,生活也越來越好,有些人卻走不出悲痛的陰影,沉淪下去,生活也越來越糟。


父母去世帶給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上。

一,父母是世界上最親的人,所以父母離世短期內會給人巨大的打擊,巨大的傷痛感。會讓人感覺到孤獨、沒有家的感覺,沒有安全感的感覺,頓時感覺生命的殘酷,時光的短暫。

二,父母的離世,會讓人更加的堅強。無論何時,只要有父母在,都會感覺到一種依靠,父母就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困了痛了都可以向父母述說。父母離世後,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自己去面對,沒有誰可以幫助你,所以必須要讓自己更加的堅強。


三,父母離世,讓人更加的有責任感。父母在的時候,看父母在維持大家庭,自己只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而父母離世,就需要米去承擔父母的責任,在照顧好自己的小家的同時,也要照顧好大家。

四,父母離世,讓人更加的珍惜健康、珍惜時光、熱愛生活。身邊最親的人的離世,往往會讓人感嘆生命的無常,人生的短暫,所以會更加的注重身體健康,更加的享受生活。


父母的離世,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事,也是無法改變的事情,要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作為子女,不要因為父母的離世而傷痛欲絕,我們要做的就是,趁父母在的時候好好的去孝敬他們,做到我們作為一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傷痛過後,要及時的走出來,愛自己、愛生活,也是表達對父母的一種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喜歡請關注,意見請留言,謝謝!


東昇西落


對於這個問題對於此刻坐在媽媽病床旁的我可能比較有話語權吧,畢竟我正在經歷著一場母親生死的邊緣,或許你認為我在忽悠,但我可以這麼給你講,誰願意拿父母的生命來開玩笑。

父親向來是報喜不報憂,我與父親的關係就是那種,或許你不說我就懂,我們之間沒有更多的溝通,每次給在廣東打工的爸媽打電話,基本都是我和老媽再說,和父親更多的是一些噓寒問暖,他們也不怎麼管我,從初中時候起他們就在外打工了,別人常說我缺少母愛,其實聽著不舒服,心裡卻默默認同了,我知道對於他們,更多的是無奈。

半個月前當父親給我打了個電話,我就知道可能家裡出事了,父親一向是白天不會主動聯繫我的,除非有事。確實老媽在廣東租賃的香蕉地裡把手摔了,當時認為沒有多嚴重,但三四天過去了還是疼痛不止,去醫院檢查,很嚴重,去中山人民醫院檢查,確認是血液裡細菌感染嚴重,血小板下降,經過十多天的煎熬,病情稍好轉。

其實當父母真的面臨生死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多麼的無助,我不想說父母的離去,只是希望陌生的朋友,多關注一下父母的健康。不要老是關心這個明星老了,那個發生什麼了,其實父母才是在你身邊真正老去最快的,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


細數點滴百姓


那一年的雨季特別長,雨的愁思綿綿密密下個不停,蠶絲般飄柔纏繞,我站在山村的土路上,沒有打傘,腳下是泥濘一片,心中是泥濘一片。父親病得嚴重,他的另外三個兒女躲著不願來看他,一是怕用錢,二是怕來照顧他脫不開身受拖累,唉,說到底,一個錢字。我想,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它是個照妖鏡麼?一照,有些人的醜惡就現出來了,我左思右想,費盡心思地想,也想不明白:人心又是什麼呢?我的腳陷在泥濘裡,費著全身的力氣拔,我在眺望路的遠方,路的盡頭,盼著有一個希望的神,來讓父親死時得寬慰。最終,我在那年的雨季裡,在風雨交加的哀思中,在泥濘中,在朦朧中送走了父親,"父親的花兒謝了,我也長大了。"人長大了,痛苦也長大了,失去親人失去父親的痛苦,就象一顆種籽,在我心中生根發芽,越長越茂密。


漠北的楓葉


媽媽離開我四年多了,想起剛離開那會,感覺家裡的空氣都是冰冷的,我整個人變的不愛說話不愛笑也不願意去別人家串門,晚上整晚整晚的睡不著, 有時候想著想著就淚流滿面,好長一段時間才振作起來,我必須要好好的活下去,只有過的更好,才能讓天天堂裡的媽媽安息!


好好的95225


感覺家沒有了,心一下子被掏空了,從此我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了,在也沒有人疼你了。我7歲的時候,母親就沒了,當時以為母親吃了我出疹子藥,吃差了,才沒的呢?後來,才知道媽媽得病沒的。我當時還小,還希望媽媽睡一會,就會醒過來呢?哪成想媽媽去世,疼我,慣著我的那個人沒了。我就成了沒媽媽的野孩子啦。整天在外頭打架,天天哭著回來。爸爸看見我這個樣子,就給我找了個後媽,讓後媽照顧我日常生活。不過,咋的也不是親,還能咋對我呀!我就天天氣她,結果有病了,我還得伺候她來了。接下來我的生活是在姐姐家長大的。知道自己寄存在人家,知道了看人家眼色行事,也得多幹活,才能在人家呆下去。看到人家孩子在媽媽懷裡撒嬌,說笑。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流啊!有媽的孩子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啊!這根草得堅強的活著啊!爸爸在我33歲的時候也去世,但我沒太傷心,或多或少的還有點恨,他幾乎沒管過我。可就在我恨他最歷害時,走的。我連最後一口氣也沒感上啊!可父女連心,進火葬爐那時候,我才醒過來,父親沒了。不管咋說,也是最親的親人啊!小時候我啥苦也沒吃過,學校要啥都是爸爸去送的,吃的最好,穿的最好。也享受過父愛啊!越想越後悔呀!爸爸在,過生日,過年還有家回,可現在家沒了。都願我啊!沒有盡到孝心,後來,去街上,看見老頭,還以為是父親呢!他還活在我心中啊!我有時候就想爸爸,他活的時間長啊!媽媽對於我一點印象也沒了。俗話說得好啊!70歲有個家.80歲有個媽。父母在就多回幾趟家。好好的陪陪她們,多陪一秒,是一秒啊!做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好好的活著,為了兒女有個家啊!


邊緣人133585420


很有幸我父母目前身體硬朗仍健在,但這個問題我很有感觸,也簡單談一下我的看法:

對於我來說我是大概3年前開始實實在在有關於這方面問題的思考的,我爺爺奶奶很早就過世了,我父親兄弟四人,大概3年前我大伯過世,在處理我大伯喪事的過程中感觸頗多,在這裡我也簡單地梳理一下大家共同體會:

影響1:家庭的焦點從大家轉移到小家,兄弟之間情感的再一次疏離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一旦過世這個“家”就不在了,雖然兄弟姐妹仍然有血脈聯繫,但是之間的關係失去了父母這個橋樑紐帶還是會有所不同的。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過世了,但奶奶當時還健在,基本上每年的過年我們這一大家子全部會到奶奶所在的地方團聚,因為對於我父母來說媽在哪家在哪,後來奶奶也過世了,這樣的焦點就沒有了,去叔叔伯伯家就同其他親戚一樣,團聚的焦點就回到了自己的小家。

影響2:子女切實感受到自己老了大了,肩上的擔子重了

父母健在,哪怕我60了,在父母眼裡還是個孩子,父母不在了,從情感上來說往後的風雨就要靠自己獨自面對了,瞬間蒼老不少。

比如我大伯過世,之前大伯健在的時候大伯也是個閒不住的人,家裡家外張羅地很好,我幾個堂哥無論在外面多麼獨當一面,回到家裡還是或多或少扮演一個孩子的角色,但是父親過世了,瞬間成長了不少,例如就要真正探討一下未來的安排了,特別是失去老伴我的伯母的安排,正是父親失去的有些突然,我幾個堂哥有些感觸,這些年陪著他們的母親遂了不少往日未盡的心願。

影響3:重新對生命有了一種認識,重新對生活增添了一些理解

有人說0是最偉大的發明,死亡是上帝最偉大的饋贈,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對的,其實每一個人周圍的生老病死、來來去去經歷地都不會少,但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的離去對自己的震撼要大很多,這個時候每一個人對待生活對待世界的認知和態度都會有所變化,真正明白了人終有一死,再喧鬧的舞臺也有閉幕散場的那一天,我在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是把出生、結婚及逝世均當做喜事來看待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段的結束意味著另一段的開始。

最後需要補充的是,父母如果健在,希望你知道父母留在世界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請善待您的父母,不要後知後覺,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多的懊悔也換不回已逝親人的生命。

父母不可能同年同月同日死,對於失孤老人的精神關懷是最重要的,父親離去之後的母親,母親離去之後的父親,作為子女的就需要更多地陪伴,因為他或她比你更孤單!


心安理得君


在我18歲19歲兩年間失去了兩位至親的人,我的哥哥母親,內心的傷痛無法用語言表達,沒有了可信賴依靠的人,世上最疼愛你的人走了,別無選擇要堅強的好好的活下去,為那些期待的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