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后期日本为何如此有底气坚决不投降?

吴伟亚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第一点,日本人当时已经全部杀红了眼,战争使得整个民族的理性瞬间挥发掉,剩下的只有狂热和对战争的那种执着。

在这里得说一句话原子弹下无冤魂,这些日本平民通常时候你看它像一只温顺的绵羊,但是事实上在战争期间,对于整个国家的鼓吹,我相信所有当时被炸死的日本人都出过一份力,甚至还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下战场去,干什么?去抢劫,去杀人,去侵略其他的国家,所以说原子弹这一颗扔下去死个十几万人,别喊冤,你们活该。

到现在,包括大量的日本人对于抗日战争并没有体现出悔悟的感觉。如果你不认同,我就问你一句话,在日本的在野党肯定是受到了多数日本人的支持,而他们所提出的反对侵华战争这个结论肯定也是得到大部分日本人的支持的,这也就证明大部分的日本人对于侵华战争这一项战争罪行并不悔过,甚至对于现在日本右翼政坛的那种叫嚣表示支持,这一点你无可回避你,包括现在的安倍晋三,他是第二次上任了,第一次上任的时候,那种悔过自新的态度,可以说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哇,这小子不错,但是当的时间不长就被人赶下去了,结果第二次上任,他表示对于侵华战争,我们不认同,所有人又一窝蜂的支持他了,虽然天天有各种跟他负面新闻爆出来,但是人家在首相的位子上坐的好好的,没人动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人即将登陆日本的时候,当时日本政府宣扬一亿玉碎,并且从诸多的影视资料里面,我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人疯狂备战,甚至都认为只要美国人敢踏上他们国土,美国人就失败,这种民族主义的狂热推动的整个日本政府不得不向前走,如果你敢说一个不字,那好,你就等着被愤怒的民众踏成碎片。

第二个原因,日本人对于美国人的性格分析。

说实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是看不起美国人的。为什么?因为日本人一开始对于美国人是一种恨,恨的是他们用黑色的船炸开了他们的国门。而且还感到比较嘲笑,说你们曾经领先我们这么多,结果在珍珠港全部一页被我们炸回解放前了,你们就是不行,即便是美国人拿下的冲绳岛,很多人仍然认为当时的美国人不肯登陆日本岛,他们认为日本的军队不怕死,敢于冲锋,敢于玉碎而美国的军队怕死,躲在战壕后面就是放冷枪,不喜欢冲锋这种军队,他们看不起,他们认为美国人贪生怕死,所以对于美国人提出的那种威胁,他们表示无所谓,只要你们敢上来送死,我们就敢打结果美国人在他们头顶上放了原子弹……

第三个原因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大家都清楚德国还有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国家肯定要失败,尤其到了1945年年初的时候,可以说法西斯国家战争败退的迹象已经是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开始考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整个国际局势会迎来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很明显是资本主义对抗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的老大是谁呢?英国人跟美国人而社会主义的老大是谁呢?前苏联,如果说日本人这个时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能够决定哪一边阵营能够赢,这个时候日本人将会有恃无恐的跟其他人谈条件,想赢吗?想赢的话,做起来跟我谈条件没?不想赢呐,咱们接着打,反正到时候渔翁得利,你美国人接着打吧。

第四点血债太多,这一点,即便是战争首席罪犯东条英机都感到了有一丝后怕,罗斯福还有麦克阿瑟对于日本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即便是后来罗斯福死了,上来的杜鲁门更是雷厉风行,你跟他们谈判,你这简直就是找死,并且偷袭珍珠港,南京大屠杀以及后来东南亚所发生的死亡行军,日本人别想洗白自己,你干了这些血债,血债要用血来还,后来日本天皇面见麦克阿瑟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大声都不敢出一声儿,生怕自己就跟当时日本政府宣扬的一样,男的全部杀掉,女的全部拉去做妓女。

以上四点是日本人至死不投降的主要原因,可惜呀,就跟罗斯福说的那句话一样,珍珠港这个仇必须要用一种最解恨的方式把它消掉,所以你日本还是乖乖的当一条狗吧。


漩涡鸣人yy


二战后期日本坚决不投降,既有还有一战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日本还对胜利抱有幻想,企图成功研制一个大杀器,从而扭转战局,即使在美国丢下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们也要坚决抵抗,企图以此来换取最大的谈判筹码。

日本实力尚存,还有一战的底气,决定放手一搏。二战后期,虽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惨重,但日本实力尚存,还有几百万的军队,而且日本制定了本土作战计划,甚至还喊出了“一亿人玉碎”的口号,企图与美国放手一搏。

二战期间,日本一直在研制原子弹,企图利用它扭转战局。实际上,日本人从1941年就开始由日本物理学家仁科芳雄组织大量的科学家,从事原子弹的开发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在二战后期,日本节节败退,日军更是将希望寄托在原子弹的研发上,企图研制出原子弹将美军赶下海,从而扭转战局。

即使美国原子弹爆炸,日本还坚决不投降,企图换取最大的谈判筹码。1945年8月6号,美军的第一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日本很震惊,但他们误认为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决定继续负隅顽抗,尽可能地给美军造成伤害,以此换取最大的谈判筹码。但1945年8月9号,第二颗原子弹的爆炸,彻底打破了日本的幻想,并且8月8日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日本关东军迅速土崩瓦解,面对“原子弹雨”和美苏两国巨大的军事压力,日本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后期,坚决不投降的底气,除了自身的实力外,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胜利还充满着幻想,甚至还丧心病狂,企图来一个“一亿人玉碎”来换取换和盟军谈判的筹码,简直丧心病狂。


密探零零发


二战后期的日本,与其说是有底气抗争到底,倒不如说是垂死挣扎前的丧心病狂。


虽说二战是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为正式开始标志,但日本对主要战争对象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的。也就是说,日军的战线在1937年就开始扩张。

让我们来大致看看日军到中后期,战线都遍及何处。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的吉尔伯特群岛。

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9日占领泰国曼谷。

12月10日,占领关岛。

12月24日,日军进攻中国长沙。

12月25日,占领香港。

12月27日,占领英属新几内亚、威克岛。

1942年1月3日,日军进入马尼拉。

1月11日,占领吉隆坡。

1月31日,占领马来亚。

2月28日,占领爪哇岛。

3月占领圣诞岛。

3月5日,占领巴达维亚(雅加达)。

3月8日,占领仰光。

3月15日,领整个荷属东印度。

3月29日,占领孟加拉湾和缅甸海之间的安达曼群岛、沙捞越、文莱和婆罗洲。

5月5日,占领占领菲律宾群岛、瓜达尔卡纳群岛。

5月30日,日军进攻印缅边境西北部的塔曼提。

6月6日,占领阿图岛、基斯卡岛。

8月26日,占领瑙鲁。

9月2日,占领葡属帝汶。

在日军得势的阶段,其战线从中国东北拉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可是这样绵长的战线就意味着巨大的物资需求。虽然日本一直奉行“以战养战”,但如此巨大的花销是本身就物资匮乏的日本拖不起的。

自占领帝汶以后,日军就再也没有下一块真正的占领区。

此时面临物资问题和整个反法局势改变的日本,还能压住牙关最后投降,和日本的军国主义狂热分不开。
自二战前,日本军部逐渐上台掌握国家大权。除了采取教育手段培养出一批忠实狂热分子外,军部还采取“贿赂”手段诱惑国民支持战争。

1929年起,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也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中实力较弱的日本受到猛烈冲击。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稳固统治也成了军部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


同时,在战争期间,日本国内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总体薪资待遇在国内可以说是非常好了。这也吸引了很多不明大局的普通百姓积极参与和支持战争。

在军部千方百计传播的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日本举国身处战争泥沼而不自知,即使已经是强弩之末也不投降。


邓海春


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厉害”,明知自己不行,却还能指挥人去甘心情愿地为自己当肉弹。

号称坚决不降的日本并非有实力与盟军对抗,但彼时的太平洋战争已经节节败退,

当时的日本有多惨:日本国内石油已尽,米粮发布下来,日本天皇裕仁的老婆在皇宫自己开菜园种菜吃,东条英机禁止任何人吃肉,鱼肉也不行,全部拿来支持战争。为了惩罚官员偷吃肉,他们每天甚至到人家的垃圾桶里找鱼骨头,发现骨头就重罚户主。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饿得人吃人,但仍然不投降,为啥?因为军国主义洗脑,他们不怕死,就怕死后没有名分,自己干了一辈子仗,最后什么都没有,家属连个“烈属”名义都没有。

再者,天皇是日本的神,天皇号召他们去为日本打仗,如果投降,就是对天皇不忠,从神道教的思想禁锢中,他们无法活着回来,只有拼死在战场。

坚决不投降,是日本天皇与美国谈判中的最大砝码。

如果美国不答应在战后保留天皇,他就号召日本军民与美国大兵拼死到底,所谓一亿玉碎,你们不是怕神风特攻队吗?如果不同意给天皇留条活路,我就给你制造更多的特工队员、人肉炸弹。

要知道,这些神风队员都是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有的儿童也被征到战场,小小年龄就成了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可以说,日本二战后期坚决不投降,就是天皇和军国极端分子在拿整个日本国民在下赌注。

所以,麦克阿瑟认为,无论如何在战后一定要铲除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影响力,彻底铲除。

(史料参考《天皇裕仁传》等)


飞春读传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日本坚决不投降,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

投降比不投降更可怕!

比如日本的盟友德国,即使到了柏林之战,也坚决不向苏军投降,因为积怨太深,投降苏联必然遭到惨烈的报复,所以他们想要等到美英盟军到来时向美英投降。

再者,对于战争双方而言,抵抗越是激烈,就越能给对方造成巨大伤亡,迫使其认识到对手的强大,从而作出对对手有利的政策。

反正日本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美国玩了个更狠的,那就是两颗原子弹!

所以说,日本不投降绝不仅仅是因为有底气,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就像美国断了日本的资源供应,日本就偷袭珍珠港一样,是一种两害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但是我们知道日本确实在抵抗,既然抵抗肯定需要本钱,那么日本的本钱在哪里?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本杀手锏仍在

从1945年1月开始,美国开始部署对日本的封锁和轰炸。

柯蒂斯·李梅少将在就任美军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后,采取了夜间低空投掷燃烧弹的新战术,史称“李梅火攻”,从3月到7月底,美军总共出动各种型号飞机33041架次,轰炸了98个日本大中城市,其中大城市城区被烧毁面积均在50%以上,东京、横滨为56%,名古屋为52%,大阪、神户为57%;中小城市中,福井达到96%,甲府为72%,日立为71%。在空袭中死亡约23万人,伤47.6万人,失踪2.4万人,有244万幢建筑物被毁,800万人无家可归。

美国的轰炸给日本的工业造成了极大影响。航空工业厂区被毁60%,炼油工业产量下降83%,飞机发动机产量下降75%,飞机机身产量下降60%,电子设备产量下降70%。可以说,李梅火攻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日本的战争潜力几乎被摧毁的差不多了。

但是,日本并没有因此屈服。虽然美国对日本的大中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但是日本的军工生产模式基本都是在乡村的家庭小作坊生产零件,然后送到工厂组装,这导致美国虽然摧毁了日本的城市,但是并未完全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

此时的日本已经深受武士道精神洗脑,誓死为天皇而战。1945年之前,日本不仅从东北抽掉了超过40万关东军回防本土,甚至还组织了大量的“神风特攻队”,对靠近日本本土的美国军舰进行自杀式攻击,这些赴死的日本士兵无所畏惧,以造成美军更大伤亡为己任。

最可怕的是,在日本军部的动员下,日本决定实施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计划。日本军部认为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必然对美国造成巨大伤亡,从而使美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比如答应日本有条件投降。

一亿玉碎计划虽然疯狂,但确实对盟军而言非常棘手,这也是日本誓死不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国际争端已开始

在美国逐渐接近日本本土时,日本想到的是请苏联调停。毕竟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双方承认了彼此在民国领土上的主权。

在德国投降前,二战胜利已经毫无悬念的时刻,苏联和美国的矛盾就开始逐渐凸显。其实早在1944年之前,美国在取得对日本的战场优势时,就已经显出想要主导战后太平洋局势的野心。

在罗斯福眼中,和美国关系亲密的国民政府更适合作为自己在太平洋战场的盟友,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和国民政府合作,在缅甸反攻日军,收复缅甸北部和云南西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尽快打败日军奠定了基础。

由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日军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难,因此美国希望同盟国在大陆上尽可能地拖住日军,并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特别是当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发现了大量关东军的标识,这意味着日军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大量抽调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南下太平洋战场,这使得美军更加期盼国民政府能够在大陆上有所作为。

但是,随后在1944年4月到12月日军为打通从东北到东南亚的交通线而发动的豫湘桂会战中,国民政府再次遭遇巨大溃败。

在此次会战中,国民政府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沦陷。

此战暴露了国民政府后期深入骨髓的腐败,也让罗斯福大失所望。在看到国民政府如此朽木不可雕,罗斯福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对手苏联身上,最终在1945年2月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磋商,确定了苏联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对日军作战的路线图。

很多人说罗斯福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对苏联做出了太多的让步,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不过出于减少美军伤亡的目的,美国的选择似乎无可指责。

不过随着罗斯福的去世和德国的投降,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苏联的作用似乎又没那么重要。

对于这一切,日本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日本寄希望于苏联居中调停,最次也是有条件投降。只不过日本不清楚,此时的日本已经不具备和苏联谈条件的资本了。而且美国和苏联也没有准备在日本投降前就撕破脸。

1945年7月,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这更让时任总统杜鲁门信心满满。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此事件虽然被日本高层隐瞒,但是深深震惊了斯大林,随后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出兵东北,日本投降进入倒计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客观为本,事实为准,说大实话,说出新意,不陈腔滥调,不落俗套。喜欢英威军事装备答题,点击右上方 +关注。

我的回答就是,日本没有向敌人投降的文化和传统,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不接受西方的思想,同时美国不轻易接受日本的投降。

今天的日本陆上自卫队


日本的文化

即使在今天,日本社会也常常被称为羞耻社会。这在本质上说明,个人的荣誉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推崇。一旦个人做出羞耻不当行为,不仅将给自己带来耻辱,而且也为整个社会所不容,今后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日本的文化

在日本的文化中,向敌人投降是一种极为羞耻的不当行为。

武士道传统

对日本来说,武士道的传统,成为了日本好战的精神来源。



日本的武士道

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中,为国家无条件付出是一种个人责任,把战争变成了一种近乎宗教的原则。军国主义还宣扬,本国最高首脑,是神道教的领袖,也是神道教的直系后裔。日本军国主义宣传里,日本比美国优秀,美国就是一个野蛮人的国家,日本有能力打败美国,这成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看法。



插画:太平洋作战中的日本军队

以上三个方面因素,导致了日本士兵在战斗中极为顽固,还出现了神风突袭等在外国看来极不可思议,近乎变态的的作战行动。所以,与欧洲战场相比,美国在太平洋作战中,人数损失数量较高。

西方的投降文化不被日本接受

日本军队中很少有投降行为,无论是普通的士兵,还是各级军官,几乎都是如此。在西方国家军队中,如果作战遭受到严重失败,或作战中处于极度不利状况,失去了战斗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没有条件撤离时,可以向敌人投降。



二战后,最后一名投降的日军小野田宽

这一西方思想,和日本文化,社会价值观念严重冲突,日本人根本不接受。

美国军队采取不轻易接受日本投降的立场

日本军人,既使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也会无谓地对抗到底,美国军队作战时,日本军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突击战术,造成了大量人员损失也在所不息,这使得日本的国际形象更为声名狼藉。

日本军队人员投降

出于作战安全考虑,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也开始采取了不轻易接受日本投降的立场。在硫磺岛战斗中,守岛的日本军队人员数量为22060人,其中有21844人在作战中损失,只有216人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俘,俘虏人数仅占全体参加战人数的1%。

硫磺岛战斗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不投降的,并不只限于日本士兵。在塞班岛作战后,几百名平民宁可选择从悬崖上跳下,也不愿成为美国军队的俘虏。


用户16600791729


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失败,只是海军输了,实而日本的陆军根本没有遭到沉重打击,而在日本国内,到底是陆军为主还是海军为主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过。

陆军还在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前,日本关东军关东军共有各种部队共约120万人。虽然后期的日本关东军严重缩水到60万,再加上由于战线太长,分布中国各地的日军共差不多1百多万,加上他本土陆军的实力也有260多万,因此日本人觉得还有的打。

为了和谈

日本人觉得只要能在本土决战重创美国军队,让其撤军的话,这将对日本在停战谈判上争取更多利益。



金老师来了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

这是田中奏折中对日本海外扩张的建言。其实,日本不缺乏战略家,只不过下克上的传统让日本的战略没有办法有效执行。

而到了二战末期,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冲到了最前线,并被杀得七零八落。真正战略家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日本内阁开始讨论如何应对。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发表声明: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完全将它忽略,并且为了成功地结束战争而坚定地战斗。

对这份声明我是这样理解的:声明中认为《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没有区别,既然日本方面拒绝了《开罗宣言》,也会以同样的理由拒绝《波茨坦公告》。如果盟军不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与日本议和,日本就会继续战斗,直到盟军给出日本能接受的议和条件。

(铃木首相)

可以看出,铃木首相的这份声明极其强硬。

这份声明虽然强硬,但也透漏了当时日本政府的战略目标:以战促和!

所以,假如美国没有原子弹,日本会继续战斗,直到盟军降低要求,达到日本政府能接受的范围。可惜玩脱了!后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在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将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然后吓破胆的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了!

(密苏里号上的签约仪式)

当时日本敢这么应对盟军,是因为他还有数百万军队,仅国内就有军队200多万,并且武装起了2300多万老百姓。面对2000多万疯子,当时美军对攻上日本本土是非常发愁的,所以迟迟不愿意登陆日本列岛,只是将重要的港口进行了封锁。

而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日本人,盟军在轰炸东京的时候也特意避开了日本天皇的皇宫。所以,日本政府的那些战略家正是看到了美军不愿牺牲的软肋,才敢于拿出拼命的架势。

(准备随时和美军战斗的日本女孩)

应该说,日本人的战略设想完成的还是不错的,虽然美军的原子弹让日本立即投降,但美国展现了极大的宽容。比如,天皇制度继续存在,很多战犯避免起诉。


游者走天下


其一,日本自认为陆军主力未失。莱特湾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日薄西山,仅剩大和金刚等寥寥几艘战列舰和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海军灭亡已成定局,日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日本数百万陆军除了在中国战场损失较大之外,大部分得以保存。尤其是其中精锐的关东军,整个侵华战争中几乎没有出战,战力完整,这就给了日本信心继续抵抗

其二,连续的岛屿防御战包括硫磺岛战役和冲绳之战,都给予了美国重大杀伤,尤其是硫磺岛战役,美军伤亡超过了日军。这些战果促使日本制订了本土防御的“决号计划,并且大肆征兵。日本知道虽然无法赢下战争,但是可以通过重创美军来获得相对有利的谈判局势。

其三,没有料到美国已经研究出原子弹,也没有料到苏联会出兵东北,关东军会溃败得如此之快。这两个方面是日本坚持抵抗的精神支柱,原子弹丢了一颗还能强撑,关东军崩溃日本就完全丧失抵抗的决心了。

其四,日本的赌徒心理和军民的狂热。日本很明白,一旦投降,十四年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而且还要承担深重的罪责,为了不输掉一切,日本如同赌徒一样赌上了所有的筹码,希望依靠”满洲国“和本土防御捞一些回来。同时,日本军民对日本天皇奉若神明,愿意为 天皇付出一切,从日本的神风特工队和高达2800万的国民义勇队是最好的证明。


三国深度谈


近代日本并不缺乏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然无法理解一个资源匮乏到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能在短短数十年间飞快崛起并且几乎掌控了亚洲霸权的蕞尔小国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但是因为资源匮乏和近代日本政体军阀干政这两个致命伤,导致近代日本上演了一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悲剧。

日本当初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初衷就是为了夺取赖以生存的资源。他们不是没有想到美国这个强敌,只是认为在当时美国的潜力还没有转化为实力,而自己可以凭借几次闪电式的打击解决掉美国太平洋舰队、拿下南洋列岛,然后画地而守,结束战争。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虽然冒险却也不失为精明的一个战略算计。只是日本人严重误判了美国人潜力转化为实力的速度和能力。战争仅仅进行了不到一年,日本人就从一开始的气吞万里如虎变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等到1944年塞班岛失守、国防内环圈被美国人打破、日本本土进入美军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后,日本国内的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日本人实际上已经输掉了战争。但是作为军阀专政的国度,日本国内的军阀政客们都在为自己考虑后路,逃避战争的惩罚。

日本人敏锐的意识到战后美苏两极对抗的格局,确定了向美国靠拢的策略。于是,日本军队竭尽全力拼死抵抗,并且口口声声要叫嚷要“一亿玉碎”,目的就是为了向美国证明价值。达到修订无条件投降这个基本点,从而保全天皇制、维持日本文化的传统性。事实上,在战争的最后一年,美国人即使不投掷原子弹而发动大规模登陆日本本土的“奥林匹克”计划,早已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几乎倒退回原始社会的日本人根本挡不住美军的进攻。但是日本的垂死挣扎却还是收到了失效,比如豫湘桂战役重创国民党军队,使得原本是战时盟国的美国开始抛弃国民政府,加剧了中国内战爆发的可能性,这就为美国把在亚洲的战略重心由中国转向日本、同时也为日本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事实证明,冷战期间,日本正是美国在东方遏制苏联的一个最佳战略支撑点!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日本在战争后期所谓的誓死不投降不能是有着更加深刻的算计,不能仅仅简单的归结于狂妄自大和不自量力这样的主观臆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