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拉扎”节是流传于甘肃中部临洮县南部的南屏、衙下,渭源县麻家集、峡城一带以及康乐县部分地区的民间节庆活动,一般从农历七月中旬开始到十月中旬结束,历时近三个月。在这个漫长的节日里,以村社为单位,依次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在节日期间,每家皆备酒馔,以待亲朋,亦往他家表示祝贺。整个村社人人皆为客亦为主。由于拉扎节在秋收之后,由整个村社集体庆祝贺,所以对拉扎节这一民俗活动的解释多为“秋收后把庄稼‘拉扎’(陇中汉语方言,聚集之意)表示庆贺。”这种解释显系望文生义。拉扎节流行地区在历史上系汉、藏、蒙、羌、土族等多民族聚居之地,语言交融在所难免,故在汉语方言中羼入其他民族语言的现象并不鲜见,如临洮一带方言“一挂”(意为‘全部’、‘所以’),“胡度”(意为‘非常’、‘确实’)。这两个词皆为土族语羼入汉语方言者。定西方言“哈来”(意为‘是不是’为蒙古语‘哈喇’之音转,方言“来”亦读“喇”,为双声对转)。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兹不赘举。由此可推知“拉扎节”一词当为少数民族词语“拉扎”和汉语“节”的组合。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那么,“拉扎”究为何种语言呢?据《渭源县志》(1998年修):“‘拉扎’盛行在麻家集,峡城一带,其含义是藏语‘山神’,过‘拉扎’节就是敬山神的节日。”藏语“山神”今有两读,据藏族学者格勒著《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现在称山神为‘写多’[gzhi baag],意为‘业主’,有些地方又称‘拉则’[lartes],意为‘山尖’,类似于蒙古族‘敖包顶’”。

在今藏语中,“山”普遍读为“日”。《中国古今地理通名词释》:‘日’【Ri】藏语音译,意为‘山’,“‘扎日’【Zari】藏语音译意为‘神山’”。藏族在历史上普遍流行山神崇拜,而这山神往往是部落的始祖,如西藏阿喜色达部落自称“珠日”山神的后裔,青海果洛部落自称是“年保叶什寨”山神的后裔,相传此山神是一个女性。过去,每到秋季,便要举行大型聚会,称为“洛觉”,届时部落全体聚集于祖先神山周围,举行各种民间宗教仪式,这和流行于洮河流域部分地区的拉扎节民俗活动的核心内容极为相似。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拉扎节第一天必设坛请神,第二天祭神,在村庙院场设坛,插旗扬幡。法师手执羊皮单面鼓,击鼓舞蹈,献牲祭神。第三天跳黑神,跳黑神时,法师面涂黑墨,口含象征虎牙的猪獠牙,扮作虎形,面目狞厉,边歌边舞,跳跃腾挪,同时将黑墨向围观者面上涂抹,被涂抹着则认为欣喜,认为吉祥。很明显,传统拉扎节的核心内容是祭祀。那么拉扎节的祭祀主体是谁呢?我们仍然从“拉扎”的语源角度来考察,我们知道,汉语和藏语同出一源,属汉藏语系。现在,同属汉藏语系的民族,还有羌、彝、纳西、景颇、普米、拉祜、白、阿昌等。这些民族在语言上有同源关系。在这些民族语言中,“拉”或以“l”、“n”为声母的字皆有以下几种意义: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1.表示黑色。在古汉语中,纳、泸、骊、黎、若、李等皆具“黑”意,“卢”王力先生上古拟音为[ia]。《说文解字》:黸,齐谓黑为黸。垆,黑刚土。獹,黑犬。泸,水色黑。骊,黑马。藏语称汉人为“嘉拉”意为黑衣人,。纳西族之族“纳”,彝族自称“诺苏”、“纳苏”,皆有“黑”义。

2.“拉”有虎义。在汉藏语系民族语种里,纳西族称虎为“拉”,哈尼族称为“哈拉”,拉祜族称“拉卡贝”。土家族称公虎为“李爸”,母虎为“李尼卡”。“彝族有很多支系崇拜虎。云南哀牢山彝自称为‘罗罗’,即彝语‘虎虎’的意思,又称公虎为‘罗颇’、母虎为‘罗摩’,与对本支系的彝族男人或女人的称谓完全一致”(见李绍明、冯敏著《彝族》)。

再看古文献。汉代杨雄《方言》:“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只李耳。”《广雅.释兽》:“於?李耳,虎也。”《说文.虎部》“虍,虎文也,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即在汉语中,凡以“虍”为部首的字,皆有虎意。又据考证,古代节俗中的“腊月”之“腊”原义为虎,上古腊月祭“太一”、“太一”即虎神(见陈久宝,卢莲蓉《中国节庆及起源》)。又,《山海经.海外北经》:“有青兽焉,状如虎,名‘罗罗’”。

3.有“女”义。西藏有圣湖“娜木措”为“仙女湖”之意。位于甘、川交界的“郎木寺”之“郎木”,藏语义为“虎女”,郎木寺为藏族崇拜黑虎女神之地。

从以上考证,拉扎节所祭祀山神当为黑虎女神。

洮渭河流域居民上古即有崇虎习俗,其源甚古。

从民俗角度考察,渭河之“渭”,在渭河源头渭源方言中读“虞”,虞为“虍”部字,虞字金文象形为戴虎头面具之人形,洮渭流域地区民间有做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的习惯。小儿乳名有“虎虎”、“虎娃”等,示为虎的后代。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在拉扎节民俗活动中,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即送火把的仪式。在拉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扎制一个长丈余的火把,当夜幕降临,各家各户点燃火把绕村而行,一起聚居到举行跳神仪式的村口神场。这样的仪式同样存在于藏缅语系的其他民族。文化学者张胜冰考证:“氐羌系统的民族历来就有用火祭祖的传统”,“由氐羌中的羌演变来的彝、白、纳西、普米、拉祜、阿昌等民族,习惯在农历元月二十日这一天以火来祭祖,而同样出自氐羌系的白马人、土家族等则在农历正月十五夜举行浓重的‘火祭’,这种以祭祖为目的的火祭被称为‘火把节’”(见涨胜冰《从远古文明走来》)。

现在,有些地方文史研究者将拉扎节“跳神”活动解释为“傩”似有不妥。傩,最早记载见于《诗经》。《诗经. 小雅》:“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周礼.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金黄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先秦古汉语中,难与傩语义相通)傩具有特定意义:即驱邪,而傩舞则有特定表现形式,即戴面具舞蹈。“面具舞蹈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傩舞则是这种共同文化现象中的中国方式。傩是‘除’的意思”(见《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傩舞条》)。而拉扎节跳神均无面具。且整个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始祖的祭祀。笔者在临洮南屏采访得知,当地跳神分番神和汉神,扮番神者自称“萨拉”,拉之意义前已述则扮番神者为扮“黑虎”。萨拉上身赤裸、手持扇鼓,肩头斜搭一条缀有许多铜铃和装有十二个神符的带子,腰系由一串串小手帕组成的裙子。据扮番神者说,小手帕代表的是树叶,表示先祖曾生活在山林。萨拉口含虎牙,面涂黑墨,腾挪跳跃如虎状,并将黑墨涂于围观者。被涂抹者欣喜,认为吉祥,这种表演称之为“跳黑神”。这举动并非逗乐,它的深层寓意在于表达同为黑虎子孙。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至今,在彝族中仍保留有这种虎舞:“在节日或祭祀时,村寨中要跳这种装扮成虎并模仿虎的动作的舞蹈,,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见李绍明、冯敏著《彝族》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母虎崇拜亦见于古代汉籍。《山海经. 西山经》:西王母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此处西王母虎齿与拉扎节巫师虎牙相同,西王母为虎形,又为女性形象,可知上古氐羌系先民所崇拜祖先图腾为母虎。《又汉书. 地理志》“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其地即在今青海西宁市以西,为古羌人所聚居。西王母当为古羌语之音译。藏羌语中,以M为声母者皆有女性之义,为女性词的词根。如“郎木寺”为女神的寺庙,“嘉尔莫”为大女神,“志玛”为女神大头目。嘉绒藏族古称“东女国”,奉嘉尔墓墨系多山为最神圣之神山。山神黑帽黑衣黑靴,以十一月为岁首,农历七月十三日为女神的诞生日(见袁晓光《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

从考古角度考证:与洮河流域马家窑文化有传承关系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罐有虎纹图案。彩陶罐多为礼器,说明在五千多年前渭河上游及洮河流域一带居住着崇虎先民。马家窑文化初步认定与上古氐羌先民有关,是古氐羌与西迁东夷少昊氏虎支系融合而创造的文化,其文化始祖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多年前的伏羲。伏羲、女娲氏族同出于华胥氏,皆为风姓,史乘和传说皆谓伏羲和女娲为兄妹,实即互相通婚的联姻氏族。周易文言传之乾卦九五:龙飞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凤从烷,虞翻注:乾生龙,云生天,故从龙也,坤为虎,风生地,故从虎也。这段文字映射了虎图腾源自风姓氏族,是伏羲女娲这连个联姻氏族融合后构成的部落的总图腾,伏羲亦作虑羲,虑字属虎部字,亦说明伏羲与虎崇拜有关。文化学者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以令人信服的考证指出:“渭水源出天水地区(笔者按:此处有误,应是定西市辖区)渭源县,东经天水县入陕西境,为古羌水,即古羌居地,杨和森《图腾层次论》:“原来的氏族图腾名号‘伏羲’,即是原生图腾。黑虎、白虎则由原生图腾分衍而来,我们称之为衍生图腾。黑虎、白虎氏族继续分衍,迁徙到广泛的地区,在漫长的时间内形成遍布中国西部今汉藏语系各族人民。”至今四川哀牢山彝族在举行祭祖大典时在葫芦瓢凸面绘一黑色虎头,悬挂在大门门楣之上,表示这家人是虎的子孙并且在祭祀虎祖。值得注意的是,其所绘虎头图案与马家窑彩陶虎首图案完全一致。文化学者孙新周在对二者从美术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后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两者是何其的相似,惟质料不同而已。两者形制和风格的雷同,几乎使我们忘记了它们在时空上的巨大差距。...这件彝族虎头面具(吞口)正是从远古羌戎虎氏族图腾脱胎而来,它传递给我们的文化信息,其宝贵之处就是在于,它不但表明了今日彝族虎头面具是远古羌戎图腾文化的延伸和原始宗教和巫术在民间的继续,而且也告诉了我们它的源头就在西部黄土高原的湟渭之间。”(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在陇中方言中,渭河读作“虞河”,虞为虍部字,本意指邹虞,为虎形兽,虞字字形为带虎面具歌舞之人。陇中民间儿童服饰有虎头帽,虎头鞋,虎肚兜等。家中挂虎画谓可辟邪,这都是远古虎崇拜在民俗中的遗迹。

通过以上音韵学、语言学、民俗学及地名学等多角度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流传在洮河中下游及渭河源头一带的“拉扎节”其原始内涵为氐羌上古先民对先祖黑虎女神的祭祀活动,也说明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渭河上游及毗邻洮河流域,居住着一群以黑母虎为图腾的居民,他们是远古氐羌先民和东夷西迁的少昊氏虎支系的融合,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及其后的辛店、寺洼等文化,并将其文化因子顽强的保留在五千多年后的拉扎节民俗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远古先民虎祖崇拜的雪泥鸿爪。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跳傩舞祭神灵庆丰收——定西临洮拉扎节


注:文章转自《陇中地域文化》“拉扎”节与黑虎女神崇拜——张仲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