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么是安全感?

情感哨塔


关于安全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提出他现今闻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当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

充分的安全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紧张的感觉以及由紧张引起的疲劳、神经质、恶梦等;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将世界和人生理解为惬意、温暖、友爱、仁慈;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乐观倾向;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倾向,自我接纳,自我宽容;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被解释。我们会看到,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

我想,你想要抛弃的也许是被过度的保护,是不希望被限制,渴望自由自在地成长。一个人的安全感是在成长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幼年时期,儿童完全依赖父母,父母给儿童施加种种界限和禁忌。此时的儿童虽然没有自由,却有着非常稳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独立,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特别是到了青春期之后,认为自己已经成长,不再需要父母过多的保护了。可是孩子父母眼里总是个孩子,不敢去放手,有时会以爱和安全的名义限制孩子。于是人就会有反抗和顺从的矛盾,就会有要自由还是要安全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人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成年人也会有,只是少年时代更强烈些。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明志君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

在这个人情世故有些冷淡的时代,什么是安全感,都说女生需要安全感,我觉得男女可能都需要安全感吧。

没有安全感是大家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拿我自己为例,喜欢买房子,梦想在中国的所有城市都能有一套我的房子,不禁想起售楼处买房子的口号🙈🙈买房子钱不是没了,只是换了一种陪在你身边的方式,我一直觉得房子比男人踏实,有了房子就会有安全感,然后在北京努力挣钱,委屈了不敢辞职,贵的衣服包包也不去买,可是一年下来,发现钱没攒多少,生活质量却大大降低,房子也没买上,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真的有房子就有安全感了么?



后来我慢慢的发现,安全感是需要自己给的,需要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不再把买房子作为必须的目标,而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不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拥有奋斗的目标,计划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后找一个适合宜居的城市,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店。

努力工作,安全感就是买的起自己想买的东西,不是等你挣钱娶我,而是我也可以养的起你;

好好对待爱情,安全感就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

安全感不就是渴望稳定,渴望被爱嘛,自己努力,幸运之神就会降临你身边,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越努力越幸运zn


以前一直以为,安全感就有身边有人照顾我,可以在我伤心失落的时候陪着我,可以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可以在我开心的时候陪我开心,可以满足我一切的需求,有人为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

为了这份安全感,我曾经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换取那个人可以留在我身边,给我想要的安全感,可是他们都会离去,不管你多么努力。

后来,我明白了,别人带来的安全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最多是慰籍而已,而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所创造的,是自己的强大,自己的自信,是我自己可以把控我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我可以消费得起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样的日子让我很安心。


AM喵小姐


小时候,晚上睡觉时总喜欢睡在妈妈的旁边,搂着妈妈的胳膊。

再长大一点,喜欢用被子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一个人的时候紧紧靠着墙,那时候从心里就会有安全感。

后来一张大床,哪怕有很多的空间,自己还会不自觉地靠着墙去睡。


在妈妈的旁边觉得这世界上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无助。

在墙的前面,紧靠的感觉让人觉得很安心,那面墙是空间,是隐私。

无论妈妈的胳膊还是那面墙,带来的是一种踏实的感觉。相对于妈妈的臂弯,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暗示,但是它满足了一种需求,那就是安全感。


长大以后,收拾行囊一个人独自在外漂泊才觉得什么是孤单,生活没有安全感,工作没有安全感,爱情没有安全感。


无时无刻不在承受来自各个角度暴风雨般的捶打。

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承受,无力承受的,不敢面对的,不愿意直视的,可怕的情绪像漫天大雪一样,雪花一瓣又一瓣的落在我们的头上、肩上,脸颊上,嘴巴里,是甜的,是咸的,是苦涩的。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

小时候可以喊着妈妈,伸手要抱抱。后来长大了,呆呆的站在这里,不知道想要喊什么,想要伸出的手却在裤兜里紧紧的攥着,谁又能为我们带来安全感呢。


想要物质的安全感,也想要精神上的安全感,什么都想要,又觉得什么都得不到。

安全感是一种满足,可以来自于自己,也可以来自于索取。缺失会带来焦虑,焦虑就想要安全感,第一选择是寻找可以提供安全感的避风港,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又做了什么?


我害怕……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太难了,可是我好想要,焦躁的情绪满满填满了心房,愈来愈焦虑,愈来愈患得患失。


安全感其实很简单,就是饿了就要吃呀,困了就要睡呀,喜欢就要努力呀。

安全感不是无尽的索取,是自我充实的满足。

首先要找点事情给自己做,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把时间用在简单的事情上,去一点一滴的打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爱情。确立一个又一个准确的目标,去实现它,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作者:果然Angelo,恋爱和战斗都要勇往直前呀。


果然Angelo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李新兰:

影视剧里经常会出现的一幕,就是一个成年男子或者女子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悲哀无助眼神空洞,甚至浑身发抖,其行为表现完全退行到一个儿童甚至婴儿状态。这便是一个人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当然这是艺术的表达方式,会放大我们内心的感受,不具有普适性。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女性都会说自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而当社会处于一种动荡变革时期的时候,社会学家也会说,我们整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会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安全感是一个人内心渴望稳定、安全的需要,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和物质两个方面,还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关系方面的安全感对一个人的发展也很重要。

当一个人拥有稳定而且预期未来也很稳定的情感关系,那么他就拥有了情感方面的安全感。而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衣食无忧、也不会担心会失去这种生活条件的时候,他就拥有了物质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对一个人来说,在一个城市有房住,孩子有学上就很满足了,就觉得很好了。而对另外一个人来说,虽然自己目前衣食无忧、居有定所,但是自己买不起学区房,孩子上不到好的学校,依然整天愁眉不展。那么前者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可能没有后者那么高,但是关于物质方面的安全感却要高出很多。

所以,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较高的安全感呢?那就是制定一些合理化的目标并为之去努力,不过度地追求那些对于自己来说难以实现的目标。当一个个目标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在一个个持续稳定的收获面前,你的安全感,你的自信,你的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会一并收获。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就是“不害怕”,有一种被别人拥抱的感觉。

民间常说:找个个子高点的男孩子,个子高会有安全感,其实这是一种看表面的形容词,大家都认为女人是水做的,温柔而又细腻,被高个子男生宠着,一头扎进他怀里,她轻轻抚摸着你的头发,那时候你就会觉得这就是一种安全感。安全感分为多种,来看看你拥有哪方面的安全感:

1来自父母的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为你开辟了一条条道路,从童年到青年,从青年到成年,他们一直在你身边,为你成长指点迷津,为你生命洒下阳光。

2来自伴侣的安全感:站在婚姻的殿堂,一个男人单漆跪地,对你说出,“我爱你,嫁给我好吗,我会一辈子照顾你,疼爱你,让我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安全感你们要吗?当你的小手被他的大手紧紧握住,伴侣给你的安全感,你能感觉到原来世界是那么美好,原来你已经离不开他。

3安全感来自于自己:人生路漫漫,只有自己努力,自己拼搏,安全感才会最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轻易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未来是你自己的,谁也不能替你去走完,如果一些世俗让你觉得无法改变,唯一可改变的就是你的内心,你强大了,安全感也会越来越强。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在玩笑中亲近,在亲近时后退,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进一步,我也进一步,你退一丈,我却退出了你整个世界,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你自己,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吧。


健康约


女人总把安全感挂在嘴边,“你给不了我安全感,我们分手吧”也成为除了好人卡之外男生被拒绝的常见理由。

我做咨询十多年,接手上万的案例,发现不管是什么问题,包括出轨、信任、夫妻沟通问题、抑郁、焦虑、社交恐惧、亲子问题等,最终都会指向安全感,那么,这个让男默女泪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呢?


安全感就是一种人内心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包括确定感和可控感,是一个人内心的基础结构部分。

婴幼儿成长事情父母教养方式,包括成年后的创伤性事件都可能会使人感受到不安全。


怎样才可以获得安全感,获得确定和可控感呢?

——当我们开始面对疗愈自己,开始不再过多的向外寻求安全感,开始承认安全感的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内在系统,才是获得安全感的开始。


那么如何面对内心早年累积的恐惧,感受到安全呢?
1. 面对它接受它。反复暗示自己,我要自己承担这些恐惧和焦虑的感受,这是我的人生功课,我早晚都要做的,早些完成早些坚强,涅槃重生。

2.化恐惧为行动,当不安全感袭来的时候,不要被你头脑控制,不要胡思乱想,找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去做,比如跑步跳舞,约朋友吃饭,看个电影等。

安全感听起来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但是每个人理解的安全感都是具体的、不同的。你要仔细的去寻找你不安全感的来源,而后一一去解决。


心之助卢悦



我是一碗毒鸡汤


从概念来说,安全感是一个人内外的渴望稳定和安全的精神心理需求,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



我心目中的安全感是:上敬父母、下顾妻儿,做人做事讲原则、有良心,不做亏心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不怕鬼敲门。


如果你有个一官半职,坚持原则、抵制腐败,做到不贪不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好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踏实肯干、奋力拼搏,你就会有安全感。

如果你在做生意,不坑蒙拐骗客户和消费者,坚持质量第一、生意第二,以诚信为本、诚信待人、诚信经营为理念,有恒心有毅力,以实现共创双赢为目标,你就会有安全感。


如果你平平淡淡,有为人诚恳、与世无争的良好心态,团结友爱、矜矜业业、默默无闻,不做欺男霸女之事,有水一般的性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欺负弱者、不舔靠强者,你就会有安全感。

我是正经的八哥,欢迎各位看官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正经的八哥


关于安全感,作家张小娴写过一段话,正好可以作为这对夫妻情感问题的解答,也可给纠结于房子和物质的红男绿女们提一记醒:

安全感来自哪里?

有人说钱,有人说爱,有人说两者皆是。男人的钱都是他自己的,只有他对你的好,才是他对你的情意,他对你的好才是你的,可是这些东西也是会变的。

安全感终归来自你自己,只有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梦想是别人拿不走的。可惜很多女孩子只向外求,从没想过向自己求。

这倒让我想起当下流行的一句:面包我自己挣,你给爱情就好。有底气说出这话的女孩子,想必已经懂得了安全感的要义。

无独有偶,在家庭幽默大赛中有一个节目,被评委评论为简短却是最精彩的表演:

一对80后裸婚夫妻,用柔美的钢管舞形式,将现实中的蜗居生活搬上了舞台。在不足十平米的屋子里,只有一张凳子,所以一家人吃饭也要轮流着,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一米五的床上。

夏天,女儿坐在桌前写作业,爸爸爬上钢管慢悠悠旋转充当吊扇,风力不够,妈妈爬上去增加一个扇叶;爸爸带女儿在钢管上坐旋转木马;妈妈绕着钢管一边旋转,一边哄女儿进入甜美梦乡……

物质生活很艰苦,却是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节目表演完,爸爸牵着妈妈的手,妈妈牵着女儿的手,表达了他们的积极心态:与其抱怨一辈子,不如努力奋斗一辈子。电风扇会有的,洗衣机会有的,大房子也会有的,然后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上团圆饭。

就像评委刘仪伟所言,这是高级的幽默,很温暖,很温馨,又带着一点点酸楚。

幸福的样子有很多种。拥有一套大房子,自然是一种幸福;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拥有一套大房子,更是一种幸福;像这个表演中的一家三口,虽然蜗居,房子是他们的追求目标,幸福却一直被他们拥有,因为他们有家,家里有爱和梦想。

房子,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快乐的充分条件。

写这篇文章之前,回想起有一次在南通濠河边,我独坐在一家餐厅等人,看到吧台上一块吊牌,上面写着这样两句:A house is made of walls and beams;a home is built with love and dreams。

学生时代所学的那些英语全都还给了老师,百度了才知,这是美国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的一句名言:房子是由墙和梁构造而成;家是由爱和梦构造而成。

谁说不是如此呢?英文似乎比中文更直观地区别了两者差异。

house,物质的,客观的,向外追求的;

home,情感的,主观的,向内探索的。

当下,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讨论房子房子房子,真正追求的,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带有温度的家。

因为,能够为我们心灵带来慰藉的,不可能是墙和梁,也不会是玫瑰与钻石,而是隐藏在物质背后的爱与梦。

连岳说,没有安全感,爱将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爱,安全感不复存在。

房子,能够为我们的身体避风挡雨,提供一个休憩的居所。

家,才是为奔走在路途中的心灵提供停泊的港湾。

钟爱流浪的三毛,说过这样一句: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因为她心中有爱,生命中有爱着她的人,虽然与台湾相隔千山万水,撒哈拉的每一个角落、不管行走至天涯还是海角,所到之处,都成为她灵魂的故土。

高晓松在访谈节目中透露,母亲从小教育他,人不该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在这样一种思想影响下,他至今没有购买房子,自然不是财力不足的原因。他觉得租房子住也很好,今天看中这里就住这里,明天看中那里就搬那里,一旦买房,整个生活结构和节奏就被固定下来。

对此,想必很多人发出质疑,这样的生活,安全感从何而来。安全感真的来源于一套房子吗?

高晓松的回答是:

真正的安全感,是找到自己的精神维度,从而免于灵魂的漂泊。

这样想,需要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可以跳过外界表象直接关照人生本质。可是身陷世俗的尘俗之人,存在两种原始需求:一种是对安全、稳定、可预测的需求;一种是对探索、新奇、未知的需求。

上文所提刘女士的第一种需求显然更甚,高晓松偏向第二种需求。房子为身体提供了安全与稳定,唯有爱和家,才能收留一颗漂泊已久的心,免它惊惧忧扰,免它凄风苦雨,让它可以重新整装待发。心若不安,广厦千间,也始终漂泊在路上。

房子是家的载体和驱壳,家是房子的内容和灵魂。

家里无爱,心中无梦,琼浆玉露、琼楼玉宇也不过是冷冰的流质、坚硬的墙壁。安于爱意,追随梦想,箪食瓢饮陋巷之居,心中也流传着故乡的风景。

杏花春雨杨柳春风也好,狂风恶浪大雨倾盆也罢,年华消逝流年似水,愿你能够获得身安,更能让自己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