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文 │ 夏天

孙俪主演,六六编剧,豆瓣评分6.2。

在近期热播的多部职场剧中,《安家》是唯一一部豆瓣评分超6.0的作品。但在“收视女王”孙俪与“金牌编剧”六六的组合下,从牵动中国式家庭数十年的“买房”话题切入,辅以极易戳中大众痛点,引发观众共鸣的题材,《安家》交出的成绩单显然算不上出色。

《安家》悬浮吗?当然不。曾经打造《蜗居》《双面胶》等多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编剧六六,擅长于小人物的描写与刻画,嬉笑怒骂生动形象,有偏激有扭曲有刻薄,时而狗血时而激烈时而快意恩仇,由她掌舵,《安家》至少市井气是足够的。两位店长房似锦与徐文昌,一位对外辣手反击,对内冷血整肃,一位优柔寡断、善良佛系,代表着两种职场观念的对撞。五位店员里谢亭丰老油条但明事理,楼山关慢热愚笨但忠厚老实,朱闪闪不求上进但为人坦率,每位都各有其鲜明形象与市井特征。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在呈现房屋中介职场生活上,在个人层面,小到作息受影响吃饭不规律,大到风吹雨打受客户刁难,在行业层面,物业压榨、同行压价竞争、同事抢单等职场现象,都有所呈现,写实性与专业性兼具。而在聚焦社会话题方面,这项六六擅长的领域中,已婚成功男性为小三买房、二胎家庭换房、男方父母出钱房产证上是否加女方名字等现实话题,同样一个也没落下。

人物立体、职场生活聚焦、选取的社会话题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安家》还是因情节悬浮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我的戏做不了这样,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想象空间,我只能实事求是。”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六六曾坦言,当片方邀请她改编日剧版《卖房子的女人》时,她本能反应是拒绝的。最终《安家》采用原版《卖房子的女人》的故事架构,进行了全方位本土化设计。

改编后的《安家》的确是带有六六色彩的作品,但就如她所言,跳脱不出自己生活经历创作的六六,让《安家》长板与短板一样鲜明。

人设的确接地气,但未能避免套路化

“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当孙俪饰演的房似锦两眼放光,自信说出这句话时,中国版《安家》与日剧版《卖房子的女人》正式发生第一次大重叠。身着黑衣,推着行李挂着雨伞,像装进套子里的人般刻板专注,房似锦一出场便有着原作三轩家万智的狼性与职业性。将十几年难卖出的跑道房卖给因二胎需要置换新房的宫蓓蓓一家,人物性格与能力迅速凸显。

但自此之后,《安家》人物走向与情节发展则驶向了另一跑道。从《王贵与安娜》里憨厚纯朴的王贵,到《蜗居》里自视过高的郭海萍,作为大众中的一员,不吝时间田野调查的六六,擅长于小人物的塑造。房似锦平时用着破烂的笔记本,工作时站在高处拍全景,还不忘把凳子擦拭干净;家境贫寒的楼山关,为省饭钱每次将剩菜囤到办公桌里;不思进取的上海女孩朱闪闪,对着名牌包包望眼欲穿;看似衣冠楚楚的王子健,为了给客户留下好印象亲自清理马桶,在编剧、演员、导演的合力下,《安家》有着诸多细节,展现出底层人物的辛酸与昂扬。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五位店员每位都各具中国特色与代表性,而尽管主人公房似锦撬单、私自装修房屋引来悬浮争议,但在原作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编,被生活所迫一直蒙头狂奔的人设的确塑造得成功

另一主人公徐文昌则是剧中主要人物中唯一一位不用为生活发愁的人物。由于有上海相关背景与生活经历,六六对于上海人的观察也是细致且独到的。在《蜗居》《双面胶》聚焦沪漂之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徐文昌有着上海男性的典型特质,性格温和、擅长厨艺,狼狈时也极注重体面。人设来源于生活,且细节扎实,让《安家》在人设层面脱离了悬浮感。

再加上六六的文字诙谐幽默,能把简单的生活描写得细致生动,《安家》中的台词同样能让人捧腹。不过遗憾的是,为了给人物添加更多戏剧化设定,助推情节发展与情感线升温,房似锦与徐文昌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套路化。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六六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原作对三轩家万智敢住凶宅等充满“狼性”的性格形因没有交代,所以在《安家》中为房似锦安排了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困境。且不说在当代,激发女性蒙头向前的困境并非只有原生家庭这一项原因,在《都挺好》《欢乐颂》热播,以苏明玉、樊胜美为代表的女性人物成功符号化后,借助原生家庭打造美强惨人设,母亲一开口即索要一百万,这一设置在当下的确显得有些单薄,且不够有新意。

六六作品中常出现的母题“出轨”,这一次被安置到了男主人公徐文昌身上。母亲因父亲出轨自杀,对父亲的不谅解延续至成年生活,对妻子背叛零容忍,这一设定都有种浓浓的六六式熟悉感。在情感线的刻画上,在21世纪现代社会生活中,采用男女主人公假扮同居女友,契约合租的方式进行勾连,着实经不起推敲。这一项在偶像剧中常出现的老套桥段,让《安家》失去了一分真实。

人设写实,但人物背景的戏剧化与情感线的强行推动,让《安家》的“现实主义”有些夹生。

专业性真实,但职场戏略有戏剧化

从职场剧角度出发,《安家》存在着类似的摇摆。

清一水穿上工作制服、上班前在门店外跳“抓钱舞”,喊着鸡血口号提振士气,这都是房屋中介行业常见,并且观众也都不陌生的场景。楼关山为了带客户看房来不及吃午饭;朱闪闪闷在卡通服里在街上发传单;房似锦接连打电话沟通卖房之事被客户训斥骚扰;鱼化龙带客户看房等了一天却被放鸽子,这都是来源于中介现实生活的细致情景,在专业性呈现上,《安家》是过关的。

但到了行业层面,为了更为戏剧化且鲜明的展现中介职场竞争态势与人性冲突,剧中对房屋中介之间压价竞争,小区物业收“保护费”乱象,都进行了略微夸大的处理。阿拉丁用低中介费抢占客户,因没做产调没能为客户排除风险导致房子被查封,客户找上门索赔,阿拉丁却因10万中介费就选择了连夜搬家;小区保安家孩子生重病,物业组织募捐,作为中介的主人公揭穿物业黑吃黑现象引发血殴,这都是为了呈现行业乱象,较为脱离生活的戏剧化呈现。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而在职场呈现上,创作者浪漫主义写法的融入则更为直接。朱闪闪两年未开一单,楼关山业务能力欠佳,老油条谢亭丰不守规矩,在“老好人”徐文昌庇护下,这群来自四面八方,满身缺点但充满善意的人物,构建出的职场连接,倒有些类似于《编辑部的故事》《武林外传》情景剧乌托邦式人物关系。这让《安家》有了些人情味,同时也带来了悬浮化的危机。

在职场阻力设置上,房似锦被调往安家天下,3个月内取代徐文昌并且“缴枪再杀”,只因其领导与徐文昌的私人恩怨,试图阻止后者在公司内部的晋升,这样单纯化同时又些阴谋化的职场竞争,同样有着推敲空间。

在微观细节与个体人物呈现上可圈可点,但一到宏观层面,暴露出的问题就越明显。在社会话题呈现上,《安家》的漏洞同样如此。在《安家》中,二胎家庭换房、男方父母出钱购房、房产证上要不要加女方名字、为买房假离婚、买卖凶宅、已婚成功男士为小三买房等社会热门话题均有出现,但大多都浅尝辄止,未充分展开。尤其在房本上要不要加女方名字这一热点话题上,只是在签订房屋合同时,抛出问题后很快就被女方怀孕,男方父母妥协而解决,未免有些遗憾。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蜗居》聚焦房奴生活,《双面胶》里有婆媳冲突,《心术》呈现医患关系,六六擅长于对于小人物辛酸刻画与人性精准的把握。但纵观其作品时间脉络,不难发现,不再局限于家庭生活、婆媳关系里的柴米油盐,六六作品正在逐渐从家庭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这或许与创作者试图突破自我的尝试有关,但随着家庭戏份的比重越来越小,触及的社会话题越来越宏观,在后者上的不成熟之处就显露得越鲜明。

截至到目前,《安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仍是《蜗居》里海清与苏淳饰演的夫妇,10年后重聚《安家》为换二房拼尽全力的场景。有了海清饰演的宫蓓蓓,一家五口蜗居在1居室中,坐在马桶上办公,疲惫的发着呆,才有着在跑道房的楼顶上,对着天窗外星空的向往。这都是极为细致的生活化场景的呈现,也才是创作者更为擅长的部分。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才是悬浮的根源

“我们只负责卖房子,给不了房子里的幸福,不要把自己架在道德制高点上下不来,我们只是替他们找房子的工具。”

面对徐文昌不接阚文涛为小三购房这一单子,房似锦这样说道。这是两人在职业观念上发生的一次强烈碰撞。最终以房似锦挨阚太一巴掌,了解徐文昌原生家庭之痛后,选择不帮客户小三买房而告终。在房似锦与徐文昌两套职场观念里,作为唯一正常的房屋中介房似锦,被驯化为善良佛系的徐文昌一派。

在专业性与圣母心的这场对垒里,为主人公增添各色人性背景与“合理”理由,让“圣母心”取得胜利,这也是《安家》人设写实、专业扎实,但招来悬浮争议的根源。

在讨论这样的设置为什么不合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探讨《安家》在卖房方面不得不采用的“单元化”剧作形式。此前,在谈及同样聚焦房屋中介题材《我的真朋友》时,骨朵就曾提及,单元剧形式中,主人公犹如串联着多颗珍珠的项链,与故事中的人物发生关联。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在这种主线与支线相交叉的叙事模式里,起串联作用的主人公,需要有充分的动机介入支线故事中。例如探案剧、悬疑剧、律政剧中,主人公背负着破案使命,串联各单元,并通过支线剧情解决自身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我的真朋友》“悬浮”的根本原因,是作为房屋中介的主人公,不以卖房为动机,而是在“真善美”的驱使下以救世主身份协助买房人解决生活困境。这一创作漏洞《安家》创作者是明了且警惕的,但遗憾的是,在现实性败给圣母心的对垒里,创作者仍旧没有放弃这一思维模式,选择了“曲线救国”,以加强中介介入理由的形式展开。

剧中,创作者尽量让买房人与房屋中介徐文昌或其员工产生深厚情谊。例如包子铺的两位老人,是安家天下的街坊邻居,员工每天光顾生意,在他们买房时给出按揭还是全款的建议,看似显得合情合理。成功人士阚文涛,与妻子创业起家前的第一套房就从徐文昌手中买入,所以当他提出为小三买房时,徐文昌可以选择果断拒绝。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强化买房与卖房人的私交,尽量让主人公作为中介介入买房人的故事中显得顺理成章。

另一反面,创作者还同时强化员工之间的情谊,强调他们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为戏剧化卖房找到依托理由。所以在实习生鱼化龙开第一单时,房似锦出主意,设计让影响卖房因素的隔壁房主卖房搬家,徐文昌假扮路人引导购买学区房,谢亭丰托关系找入学名额,全员“疯狂”上阵为这一单尽心尽力。

然而,这看似善意热血的情节设置,实则十分经不起现实的推敲。并且从剧作层面上来看,不论是强化哪类人物私交关系,在买卖房屋这件除了当事人,连亲戚朋友都难插上话的人生大事上,中介的强行介入与强行解决都是极不合常理的。这一底层逻辑让《安家》在扎实的专业细节中,中介不止为卖房而存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解决买房人的困境而存在,处处充满了无私的圣母心,有了现实的种子,却难以落地于现实的土壤。

徐文昌这套充满善意的为人处世逻辑没有错,在剧中呈现这两种价值观的对撞也没有错,但这的确不是存在于房屋中介从业者中的价值观对撞。借用房似锦此前的话来说,不要妄想着解决问题,“只负责卖房子”。现实中,作为一名合格的中介,为消费方提供所需的产品,才是唯一任务。

更为重要的是,牵扯到“房子”的诸多现实问题,要解决起来本就非常棘手,并非寥寥几笔单元式结构就可概括。一边想要凸显现实性,一边又抛不下圣母心,剧中这样的撕扯情节随处可见。按照目前的情节发展来看,创作者有意让“圣母心”取得胜利,《安家》后续恐难摆脱悬浮之感。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值得一提的是,日剧版《卖房子的女人》每集50分钟,一季共10集,到了中国版《安家》,同样的单集时长,总共却有53集。在更为精简轻巧的原作中,没有过多感情线困扰,作为房屋中介的三轩家万智,帮啃老族提供可持续维持生活的购房方案,为性少数者提供配套房屋,为其解决了下半生如何与伴侣子女共处一室的难题,尊重多元价值观,不评价也不妄想着去改变他人的价值观,介入交易的部分始终和房屋有关。

在各类看似不可能的要求中,为客户量身定做更为合适的房屋计划。这也是这部日剧被推荐给职场中人,学习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专业精神的根本原因。

去呈现,而不是去改变,专注于专业性,克制撒鸡汤的野心,或许《安家》遭受的争议会少很多。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