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在大樹型盆景培養製作中,常常要求樁材要有一定的錐度,這樣製作出來的盆景,才會給人以古木參天的意境美,如果大樹型盆景缺乏錐度,就給人以呆板,機械的感覺,缺少靈動的氣息。

如果是從幼樹起開始培養盆景,就要先弄清楚樹木的生長規律。只有把握住了它的生長規律,然後加以利用,才更能培育出能成為精品的樁材。

1,頂端優勢原則。

樹木的養分,有優先供應頂端的特點。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界中樹木必須不斷向上生長,才能得到更多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才能夠在眾多的樹木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好地生存下去。因此,我們栽植的樹木,常常是上部生長旺盛,下部枝條漸漸枯亡,枝幹漸漸向外向上消退。栽植於盆中的樹木尤其明顯。

2,養分就近運輸原則。

主幹上的枝葉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沿主幹向下運輸,優先供應枝點以下的乾的生長需求。因此,大枝點以下的主幹,會生長的比大枝點以上的快,比上面的要粗。

以上樹木的生長規律可以在盆景造型中加以運用。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如上圖,栽植於盆中的樹木,對上部的枝條要進行不斷的修剪,控制生長。而對最下部的兩個枝進行放養,逐漸長成大枝。這兩個大枝,雖然並不符合將來造型需要,但卻起到能將下部主幹進行增粗的需要,(如圖紅虛線所示)
​​​我們管這一類枝叫做

“帶枝”。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將所有幹截去後,看乾的錐度,是不是比較理想?在將所有枝全部截去後,重新發出的枝進行造型時,還是要控制上部枝的生長,對新發的枝逐年進行短截,(剪口下留2~3個芽點)以縮短節間。對下部的枝適當放養,延長節間,整個樹勢形成給人以古木參天的大樹的感覺。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這裡引進了另一種枝的概念——“帶枝”,帶枝的作用就是起到對主幹進行增粗,增加乾的錐度的作用。因此,我們平常講的枝的修剪中應該去除的“重疊枝,等位枝,上下枝”等等,都有可能被作為增粗的“帶枝”來使用。帶枝能夠在短時間內滿足乾的錐度塑型需求,所以說在枝的造型中,不能盲目對枝條進行清除,要看幹型的需求來定。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上圖是斜乾式樁材,在培養過程中,最下部的1,2枝為上下重疊枝,但是為了達到乾的錐度需求,兩個枝都先予以保留,以對幹基部進行增粗,形成錐度。

學習一下——大樹型盆景中的乾的錐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修剪後如上圖,錐度自然。顯得穩重渾厚,符合自然界中的大樹風貌。

注意,在“帶枝”的使用過程中,應當定時觀察,當樹幹達到理想的錐度要求時,就可適時對帶枝進行去除,或者截留一定長度做後期舍利幹,增加盆景的滄桑美,有意想不到的額外收穫。

更多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紅豆小圃和您一起玩盆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