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劉基,字伯溫,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今文成縣即以其諡號為名。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被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劉伯溫死後葬於文成縣南田鎮,其墓地、廟和故居保存較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劉伯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他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後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他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民間廣泛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之說。

洪武三年,太祖授劉基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劉基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賜劉基還歸家鄉。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農曆四月十六日,劉基卒於故里,享年65歲。

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諡號“文成”。

明世宗嘉靖十年,朝廷再度討論劉基的功績,並決議劉伯溫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在這一年,劉基的九世孫處州衛指揮劉瑜襲封為伯爵。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劉伯溫出生於浙江文成縣南田鎮嶽梅鄉武陽村。南田山的形勢,乃是“萬山之巔,獨開平壤數十里,號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記》中記載說:“古稱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劉伯溫故居為五開間,現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後修建房舍碑誌,石臼等用物。

《明史·劉基傳》載:“洪武四年正月賜老歸,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見。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浙江文成縣青田鎮劉伯溫自卜墓

文成縣南田鎮,有建於天順三年的劉伯溫廟(墓),現在已經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分“王佐”、“帝師”兩水坊,頭門、儀門、正廳、追遠祠五重,佔地300O平方米。正廳有劉伯溫及其子劉璉、劉璟坐像三尊,左廊有個900斤古銅鐘。廟多明、清、民國、現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學士劉權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等書題的匾額楹聯。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蘇州定園劉伯溫衣冠冢

劉伯溫墓在石圃山中支夏山之麓,九支小山脈延伸至此,俗名“九龍搶珠”。墓佔地812平方米,墓前有石碑一方,上刻“明敕開國太師劉文成公墓”。墓前有田形似墨硯,有小土丘。形似龍珠;左方有一品字山丘,形似筆架。

民國初,章太炎撰有《弔文成君銘》。

“神算”劉伯溫疑冢72處,真墓位於“九龍搶珠” 之地,國家保護

蘇州定園為劉伯溫私宅,原為其為遠避政敵、退隱定居、派人暗中修建的私家園林。明洪武七年,劉伯溫病死於浙江青田,死後置疑冢七十二處,定園便是其中之一。這裡有劉伯溫衣冠冢,兩旁立有文官、武將石雕像。墓後牆體上書“輔國良臣”四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