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面对病毒,人体会启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机体快速康复。而面对疫情,一座城市也会启动它的“免疫系统”,维持正常的运转。

疫情下,小到一栋写字楼,大到整座城市,成都的“免疫系统”,运行得怎么样?

我们走进市内部分写字楼、餐饮店等公共场所。写字楼内,工作人员拿着体温测量仪器,对进入大厦的人员、车辆乘客进行体温测量;餐饮店内,店家早中午三次对餐厅环境和餐饮用具进行清洁消毒;地铁站内,工作人员对乘客重点接触的设施每天不少于4次消毒处理……我们看到,这座城市的“免疫系统”,正在高效运转。

而让它高效运转的,正是那些身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线,默默坚守岗位的普通人。一道墙壁,隔开了你惬意的“无聊”,和他们紧张的忙碌。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地铁站内定时消毒

一栋写字楼的“免疫系统”:

进入人员测量体温,每天一次空气雾化消毒

2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御街18号的百扬大厦,见到大厦大堂、停车场入口均有工作人员值守,他们拿着体温测量仪器,对进入大厦的人员、车辆乘客进行体温测量。

据百扬大厦客服部大堂助理任俊介绍,目前,已将大厦多通道入口关闭,仅开放大堂、B2门禁两处通道入口,并设体温检测点,对每一位进楼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要求他们佩戴口罩,“体温超过37.3度或未佩戴口罩的人员禁止进入大厦,同时也禁止快递人员及外卖人员进入大厦。”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百扬大厦出入口的温馨提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厦的出入口,均张贴了温馨提示和告知书,电梯门外也设置了免洗手消毒液。两名清洁人员正在清洁电梯轿厢,据清洁人员介绍,他们这是在消毒之后做的二次清洁。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百扬大厦内,清洁人员正在清洁电梯轿厢

任俊说,自1月30日起,每天凌晨大厦都会进行一次整体专项空气雾化消毒工作。“同时,大厦也加强了卫生间、电梯轿厢等公共区域的日常高频次消杀力度,每天会消毒8次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青羊区顺城大街的富力中心。刚进入大堂,便被工作人员叫住测量体温并登记。富力中心区域经理杨晨告诉记者,大堂为24小时值守,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位进入大楼的人测量体温。此外,外卖员、快递员均不能进入大楼。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富力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对访客进行登记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楼的出入口,定点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电梯门外也设置了洗手消毒液。杨晨说,对大楼内部的电梯轿厢、扶梯、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每日都会进行不少于四次的消毒,“你看,尤其是这个电梯按键,接触的人多,清洁人员会定时用喷壶进行消毒。”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富力中心内放置有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杨晨告诉记者,为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大楼已关闭中央空调,“中央空调涉及到的人群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室,共用一个通风管道的办公室都会受影响。”

一家餐厅的“免疫系统”:

仍在营业,但超过10人不接待,用餐前需测体温

相比于以往春节期间“一座难求”的场面,今年,在成都仅少部分的餐饮店还在营业。据了解,目前海底捞、唐宫、老房子、成都映象、成都市饮食公司、皇城老妈、蜀九香、麻辣空间、三只耳、锦城印象、大龙燚、小龙坎老火锅、雍容荟等多家餐饮企业阶段性暂停营业。而红杏酒家、大蓉和、柴门餐饮、南堂餐饮、园里火锅等餐饮企业仍在运营。

“选择在这个时候继续营业,是希望能在这个时候给成都增加一点烟火气息。”大蓉和酒楼城北店店长范小华告诉记者,之前,有顾客连续4天到店内订餐,每次都是点餐后打包带走,还告诉店内工作人员,“如果你们(大蓉和酒楼城北店)也没有开门,春节期间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吃。”

“既然选择了营业,店内的防护措施就更加重要。”范小华说,现在店内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对餐厅环境卫生和餐饮用具做好清洁消毒,并且做好厨余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对员工,每天也是早中晚三次例行检查,并要求佩戴口罩上岗。

而对于前来用餐的顾客,店内工作人员也会对其进行体温测量并发放口罩。并且对于用餐人数超过10人的,店内工作人员将不接待;对于3至5人用餐的,将安排单独包间,而对于2人及以下用餐的,将在大厅分散安排。“虽然对想要堂食的顾客有着明确的安排,但从目前来说,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点餐后打包带走。”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大蓉和酒楼城北店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消毒

地铁站的“免疫系统”:

乘客重点接触设施,每天不少于4次消毒处理

前期,随着疫情发展,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延长春节假期。未来几天可能出现返蓉高峰,作为接驳成都火车东站铁路的地铁,成都地铁火车东站站的防控压力也骤然增大。

据了解,目前成都地铁已对全线网237座车站进一步增加车站公共区域消毒频次。对乘客重点接触的设施,每天不少于4次消毒处理,对于安检机每天不少于5次消毒,对自动售票机等设备进行每两小时一次的消毒处理,同时持续加强列车卫生清洁和严格消毒。

对于疫情防控,返程乘客更是关键。据了解,为了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在地铁火车东站的进站口,地铁工作人员为进站乘客测量体温。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负责为乘客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需佩戴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目前,成都地铁已在多个交通枢纽站、终点站等重点车站的进站口为乘客测量体温。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成都“免疫系统”如何运转?

↑成都东客站地铁站,工作人员为进站乘客测量体温

在做好自身和乘客防控的同时,成都地铁也呼吁地铁乘客在乘坐地铁前提前佩戴好口罩,成都地铁全线网237座地铁站内都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可将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丢弃于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

此外,在疫情期间,成都地铁还组织对未停业商家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抽查,并要求经营商铺早晚各消杀一次并做好消杀台账记录。

城市的“免疫系统”,靠的还是人

从业18年的老保安:

“希望这些努力,能换来疫情早日结束”

王周新,49岁,安保从业者,微信名“正能量”。

春节期间,安保人王周新在地铁里“转转”,为安保同事加油打气。

今年是王周新的“本命年”。他本想腊月二十五前后把8天年假休了,去看看刚降生的小外孙,可是疫情来了。春节期间,王周新主动取消了年假,投身一线安保工作,他说:“疫情面前,安保人身处防控一线,一定要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任职中融安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业十八年,王周新一路从一线保安干到了公司中层。去年三月起,按照单位安排,王周新负责统筹成都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安保、安检工作。虽不在一线安保岗位,但疫情期间,王周新给自己安排了满满工作,“每天必去重点站点转转,有时间还要开车去周边药店、五金店转转。”

宅家里不好吗,转什么?王周新说,去站点,他要给自己分管的保安同事们加油打气,提醒他们防疫安全、纠正安检错误操作等;去药店五金店,他希望为同事们买到口罩,“不怕你笑,我把自己的口罩放锅里蒸了十几分钟又拿来用。”王周新说,这样做其实是错误操作,降低了口罩防菌功效,但他更愿意把多余的口罩留给执勤的保安们。

除夕,绕着三环路给站点的安保同事们送瓜子和糖;初一,春熙路、成都东站、天府广场等地铁站点巡检;初二,开车到金堂买口罩;初三,地铁站点巡检……王周新说,春节期间,他的工作就是流水账,这里转转那里转转,就是转不到家里。今天一早,听说单位来了一批口罩,他赶紧去领,然后立即分发给各站点的保安。

“不瞒你说,我只希望这些努力能换来疫情早日结束。”王周新说,疫情面前,医护人员、警察等等,都在舍小家顾大家,安保人员同样身处防控一线,在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坚守岗位默默守护,努力让战“疫”早日结束。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惊 邓文博 白茹 摄影报道 摄影记者 吕国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