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民国将领张发奎为何被称为“张发癫”?

荒漠甘泉1440


近代的广东因为特定的政治环境走出了不少革命党人,他们以孙中山为首而共同致力于革命,张发奎便是众多粤系将领中的一位。而当年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团有三位营长,日后都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是薛岳、一个是叶挺,还有一个便是张发奎。



而张发奎能在中国近代占有一席之地,日后更是位居国民政府二级上将,完全靠的是他在东征北伐时的表现,这也换来了时人对其“张发癫”的称谓。在早期的国民革命军中,有两支非蒋非黄埔部队可谓大放异彩,成为了北伐的主力部队,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钢七军,也就是桂七军,还有一个便是粤系的铁四军,而张发奎便是铁四军的军长。当时北伐名将叶挺率领的独立团便隶属于铁四军,而这也是叶挺独立团大多为广东人的一个原因。



之后的张发奎凭借北伐时期的资历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的高层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便位居战区司令长官,在八年抗战期间多有建树,参加过淞沪、武汉等多次会战。但张发奎打仗还算厉害,算是一名合格的高级指挥官,但在政治立场上,他却几度沉浮。



张发奎的革命倾向于孙中山的立场,因而他不反共,所以他的第四军有大批的共产党员,但他却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在老蒋清党后,张发奎支持的一向是汪精卫,他对待汪精卫就像追随孙中山一样,但是之后的汪精卫也投入了老蒋反共的怀抱,宁汉合流,而他却不能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投向了老蒋的怀抱,后来和老蒋又有过多次对立,这也是张发奎性格上的一大弱点,没有自己坚定的信仰。

纵观其一生,从国民革命军到军阀,从军阀到抗日名将,无论站在那个立场,“张发癫”一向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就这一点而言,他绝对算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一个异数。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绝笔历史




你可能在教科书上看到过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时期被誉为“铁军”,但是你可能不会知道所谓的“铁军”称号是授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叶挺的独立团只是正好属于第四军,第四军军长正是张发奎。

张发奎是一位很“奇葩”的国军将领,他是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在孙中山去世后,又成为汪精卫的拥护者,在汪精卫叛国投敌当汉奸后,他又始终游走于反蒋与拥蒋之间。当然,更奇葩的是在汪蒋“清党”时,张发奎部却成了我军将领的温床。我们甚至可以说张发奎是我军的功臣,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参谋长刘伯承、第20军军长贺龙、第11军军长叶挺,第11军党代表聂荣臻、第9军军长朱德等人皆成为了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如果我是老蒋,我可能要怀疑张发奎是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卧底了!



张发奎:从学徒到将军。

张发奎,原名张发葵,后来在报考陆军小学由考官改为张发奎,1896年9月2日生于广东韶关始兴县,客家人。在1911年时因与同学去河中游泳,同学溺水身亡后被学校开除,随后奔赴广州谋生活,成为漂洗棉纱的学徒。1912年张发奎报考广东陆军小学,后赴继续学习。

1916年张发奎毕业后从武昌返回广东,在粤军中任职,后随部参与护国运动。1921年,张发奎任孙中山警卫团的第三营营长,第一营营长为薛岳,第二营营长为叶挺。1925年在讨伐陈炯明的过程中先后升任团长、旅长职,后因南征时歼灭邓本殷部又被升为第12师师长,隶属于第4军,张发奎用了9年的时间成为了师长。1927年张发奎又因为在北伐战争中立功而被升为第4军军长,第4军也在北伐中拿到了“铁军”的称号。



张发奎为何被称为张发癫?

张发奎作战很猛。

我举个例子,在讨伐陈炯明的时候,当时的张发奎已经升任第1独立旅旅长,他在紫金县与叛军林虎部打了一场遭遇战。当时的叛军有10000多人,远远多于己部兵力,所以很当然地被叛军给包围了,但是张发奎可没想过退缩。为了鼓励所部官兵,张发奎从旁边的士兵手里夺过一支轻机枪,然后冲着官兵们吼道:“丢你老谋!跟我冲啊!”话声刚落,张发奎便已率先向叛军冲了过去,然后反应过来的官兵们也都吼着“丢你老谋”冲锋陷阵去了。叛军们也很懵,打战便打战,怎么带骂娘呢?但是面对张发奎部的勇猛,叛军们也渐生惧意,最终被张发奎部打得找不着北,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这样的张发奎够不够“癫”?



我认为张发奎“最癫”的是他对我党以及对待抗日的态度。

我们知道,在北伐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老蒋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事件”,对我党展开了残酷血腥的清洗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感谢张发奎,蒋介石这边辛辛苦苦清党,张发奎那边则是好人好事在收容和保护共产党,张发奎当时收容了多少共产党员?3000多人!这个数据是很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躲在张发奎部避难的共产党员很多成为了我党的核心领导,朱德、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数位开国元帅,谁能想到他们曾经竟然托避于张发奎?在宁汉合流后汪蒋联合清党,张发奎虽然同意了,但是即使是在我军发动南昌起义的前夕,张发奎在与汪的商议中仍然是在讨论如何“瓜分”我军,却不是镇压和清洗……老蒋心里那个痛简直是说不出口。

我只想说两个字,功臣!真是感谢你的“发癫”。

张发奎不同于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更不同于汪精卫的媚日投日,张发奎是坚定的“抗日派”!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张学良跑路,马占山将军独自抗日,张发奎听到消息后,立即向国民政府表示愿意领军北上支援马占山,但是老蒋哪里愿意得罪日本人?你想去便去呗,但是现在财政紧张,你得军费自理,最后张发奎只能无奈放弃。因为这事张发奎后来还负气出走国外,1935年回国后直接跑到南京对老蒋说:“今后中国之出路,唯有抗战之一途。”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发奎又发话了:“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你老蒋再不让我抗日,我就到山里剃头当和尚去!这样的张发奎“癫不癫”?癫!但是癫得让人尊敬!



1949年老蒋败退台湾,对蒋本无真正拥护之心、又视孙中山为终生效忠对象的张发奎,既没有选择去台湾,也没有留在大陆,而是辞去职务带着家人去了香港,在香港安度晚年。

1980年年3日10日,张发奎在香港病逝。

英雄从此魂归去,世间再无“张发癫”。


宁糊涂


1927年一月,武昌粵侨联谊社赠送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一面铁盾牌,上书“铁军”,时任第四军军长就是张发奎。张发奎广东韶关人,曾经担任孙中山侍卫。


1920年八月在与桂系的战斗中,张发奎只身入敌群夺取新式步枪两支。以此军功晋升上尉副官。随后在惠州攻坚战中,张发奎出任敢死队督战长。张发奎喜欢自称韶关野人,作战风格野蛮凶悍。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张发奎任第一独立旅旅长,在紫金县与陈军林虎部万余人迎头相遇。而张发奎只有2000人。

林虎立即展开军队,准备包围张发奎全旅。张发奎丝毫不惧,亲自拖着机枪往前冲,如风虎一般。独立旅士兵见旅长拼命,于是三军效命,奋力冲杀。连破林虎七处阵地,稳住了阵脚。半夜援军赶到,林虎大败。


这场战斗是东征最惨烈的一次,张发奎驴以少胜多,骁勇之名传遍全军,张发奎就得了这么一个绰号“张发癫”。

1927年北伐 张发奎帅铁军与奉军在河南展开大战,铁军官兵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由于缺少子弹,往往三四枪后就是白刃战。前队倒下,后队踏尸而过。华南虎压倒东北虎 大败奉军。张发奎的铁军遂名扬天下。


铁马冰河戍轮台


张发奎(1896-1980),广东韶关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民国时期重要军政人物。“张发癫”是其一个绰号,其实他还不止这一个绰号。



他还有个绰号“大王”,据说来源有二:一是他在早年东征时期队伍曾被打散了,他就带着少量留下来的弟兄占山为王,成了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二是他的名字里的“奎”字,每次签名比较潦草,不细看就是“大王”二字。据说张发奎并不以别人称自己“大王”为忤。

回头再说他“张发癫”绰号的由来。也是在东征时期,他那时和叶挺、叶剑英是孙中山警卫部队的三个营长。张作战勇敢升迁很快。一次他率2000多人与陈炯明部队万余人遭遇,敌众我寡,狭路相逢勇者胜,张发奎身先士卒,手提机关枪,带领官兵以一当十,生生2千人击溃了1万人。自此“张发癫”的绰号不胫而走,是指他作战勇敢凶猛之意。

北伐战争时期,由于作战勇敢,指挥指挥得当,1927年初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不过三十出头,叶挺独立团即在其麾下。靠着全军将士浴血拼杀,第四军在北伐中有了“铁军”的称号。以至于叶挺在抗战后整编南方八省游击队,番号就用了“新四军”,其军歌中也有“铁的新四军”的词语。需要指出的是,叶挺和叶剑英和张发奎既是上下级也是老乡,后来已是师长的叶挺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张发奎听从时任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的劝告,没有派兵追击。

抗战时期,由于张发奎一再要求抗日,主动请缨,蒋介石最终同意。张发奎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等,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豫湘桂战役等,是抗日名将。这点难能可贵。因为他最初追随孙中山,孙逝世后,他又追随汪精卫,但是汪精卫一旦投敌,张发奎国仇大于私谊,坚决抗战,毫不含糊!因此拥护开始曾反对过的蒋介石抗战。

抗战胜利后,任广州地区受降主官。曾力主严惩日酋田中久一。

有史学家评价张发奎:在国民党军队里是一个异数,一是他不贪污,二是他自己作战勇敢。回到题目,对得起“张发癫”这一称号。

1980年张发奎在香港病逝。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元帅致电哀悼。


磨史作镜


张发奎有两点比较“疯癫”——早期打仗猛,后期说话猛。

张发奎是客家人,本名叫张发葵,1912年报考陆军小学时,负责登记的考官将他的名字改成了张发奎。这个“奎”字上下拆开来,可以看成“大王”二字,张发奎有个外号就叫“大王”,这个字改的,倒是改出了张发奎身上的那股子绿林英雄气概。

1896年,张发奎生在广东韶关始兴县城,其父张居之是个衙门小吏,家里日子勉强过得去。他八岁读私塾,11岁考进县立高等小学堂,15岁和一个李姓同学去河里游泳,结果李同学被淹死了,他被学校开除了。

因为这个小悲剧,张发奎走向了社会。

张发奎打小脾气似乎就有些臭,在广州当学徒,学习清洗漂白棉纱,不久就又被开除了。不过话说回来,让个天生吃绿林饭,端兵家碗的汉子整天跟棉纱打交道,确实有点像强迫英雄好汉去绣花。

举目无亲下,为了吃饭,张发奎投到模范团当了一名大头兵,这环境适合他,几个月之后就当上了副班长,后来还上了陆军小学,武昌南湖第三预备学校。

但严格意义上,张发奎不算军校出来的,更跟黄埔挂不上边。

1916年,张发奎毕业后回到粤军,从排长干起,渐渐地就显出了他骁勇善战的一面。凭借这个,到1921年,他已经是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三营的营长了,与警卫团一营营长薛岳、二营营长叶挺并称警卫团“三剑客”。

二次东征是张发奎的成名之战。在紫金县与林虎所部一万多人狭路相逢的时候,已是第一独立旅旅长的张发奎,把衣服一脱,端着一挺机枪大喊道:“丢你老母,跟我冲!”

就这样,在“丢你老母”的汹涌呐喊声中,张发奎的独立旅接连攻破七处阵地,“张发癫”这个绰号从此叫响。

到了1925年,张发奎又参加了南征,歼灭邓本殷部,荣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师长。

之后的北伐,张发奎依旧彪悍异常,与吴佩孚多次血战,汀泗桥就是他的第十二师拿下的。

1927年1月,张发奎晋升第四军军长,这阶段不仅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是他风云人生的分水岭。

那是个特别讲究派系的年代。张发奎是广东人,又不是黄埔出身,这两点决定了他跟老蒋在根上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自北伐军占领长江流域后,他就逐渐靠向了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

造成张发奎逐渐被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汪精卫始终搞不过蒋介石,因此张发奎也就成了屡反屡败;第二点,他掌控的部队事故不断,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部队,严格意义上都出自他那里。

因为这两点,张发奎必遭核心军政圈子排挤打压,中原大战被蒋介石打得只剩下两个团后,他基本就算失去了自己的部队,之后便去了广西,在李宗仁、白崇禧处寄人篱下。

出身决定命运,政治智慧左右前程,张发奎在这两点上都不是时代的宠儿,虽说他投身粤军较早,但终究只能是高开低走。

但失志下的张发奎并没有失节。叛国投敌后的昔日盟友汪精卫曾拉拢过他,他很清醒,很有大节,没有做出糊涂或者负气落水的蠢事。

相反,张发奎是真心想抗日,七七事变后,他就曾做过这样的表态:“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

全面抗战爆发后,鉴于他是北伐老牌名将,蒋介石有限度地启用了张发奎,但因为没有自己的部队,又得不到真正的支持,所以在淞沪战场,在武汉战场,张发奎都没有什么可以引以为豪的战绩。

可能是这种实质上始终不得志的原因,后来的张发奎爱说略有偏激之嫌的大实话,跟他早期打仗时一样,有点癫疯。

在此举两句他说过的话——

他说,周佛海和陈公博都在很强硬地与日本人打交道。

他说,大多数海内外同胞认为,我们以劣质装备与粗浅训练,英勇地与武器精良训练一流的敌军鏖战了八年,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从军人的观点,我认为谈不上英雄史诗,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以空间换取了时间。

但即便如此,蒋介石对他面上还是很礼遇的。日本投降时,他是国民政府在广州的受降人;抗战胜利后,他先任国民政府广州行辕主任,49年又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后来又改任过陆军总司令。

但礼遇后背的冷暖,张发奎是很清楚的,所以他没有去台湾,而是定居在了香港。

香港对他也很礼遇,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带枪进入香港的国民党军官。

最后说一句对张发奎的整体印象,此人不太懂政治,为个人前途曾反复过,但他不是两面派,到死都不是,赢的一派不靠,输的一派不沾。


黑句本


张发奎,广东韶关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孙中山先生的坚定拥护者!

在国军的将领之中,陈发奎算是一个异数。

他一不贪污,二不怕死,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抗日战争,他率领的军队都是敢打敢拼的。

北伐战争期间,他的十二师和叶挺的独立团同属有“铁军”称号的第四军。

这位自称“韶关野人”的抗日名将,之所以能得到一个“张发癫”的外号,和他一次野蛮凶悍的战斗有关。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广州国民政府对盘踞在粤东的陈烔明发起了第二次战役。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旅长的张发奎,在进军的途中,于粤东的紫金县热汤圩和陈军林虎部万余人相遇。

刚一接触,林军立即将兵力展开,两翼齐出,打算迂回包抄张发奎部。

兵力悬殊、军陷险境,这对指挥员和士兵来说,没有一定的敢战精神,结局就只有一条,全军覆没。

但张发奎的独立旅不一般,他们不怕死。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张发奎根本无惧对方的兵力优势,他亲自拖了一挺机枪往前冲,嘴里还“叼你老母”的发泄着怒火。

张发奎的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独立旅的士兵都悍勇异常,他们就像吃了疯药一样,狂喊着“叼你老母”发起了白刃战。

两千人的革命军,硬是连破林虎部的七处阵地,并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随即转守为攻,击溃了林虎部。

热汤圩一战,是第二次东征中最激烈的一仗。张发奎以两千破一万,骁勇之名名震广东。

这种打起仗来的发疯样子不仅让自己人敬服,也让对方心有余悸。

正因为如此,张发奎从此多了一个“张发癫”的外号。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清末民初,广东人是出过很多风云人物的。比如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戊戌变法中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国父孙中山、甚至汪精卫。但是,在军界,却很难出一个像张作霖、吴佩孚甚至阎锡山、李宗仁那样的军事强人。作为广东人的张发奎,其实是一个例外。

张发奎最大的功绩还是在北伐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他可以说在北伐战争中腾空而起,成为了最为耀眼的将军之一。北伐期间,他担任第十二师的师长,连克醴陵、平江,紧接着扑向了荆楚门户汀泗桥、贺胜桥、会攻武昌,战江西马回岭,进军河南。第四军被誉为“铁军”,而张发奎则被称为“铁军英雄”。

那个时候的张发奎才30岁,便能够立下赫赫战功。南昌起义的时候,张发奎已经成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八个元帅便是他的手下。当时张发奎的手下刘伯承、聂荣臻、陈毅、贺龙、朱德、林彪、叶剑英、徐向前等人都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于说张发奎为什么被称为“张发癫”,主要还是他攻击勇敢、具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张发奎出身社会底层,对民间疾苦耳闻目睹,加上北伐的目标和他追求相一致,使得他能够心甘情愿的赴汤蹈火,奋不顾身。

在民国时期,张发奎这个人做人非常有原则,治军也非常严谨。比如张发奎要求官兵严格执行四大禁令,三大公开。但是,同时有非常关心部下的疾苦。比如在攻打河南的时候,张发奎在得知士兵已经喝粥两天的情况下,立即用所存的粮食来做饭。那个时候医疗条件有限,伤员不能及时救治,因此不少伤员不治身亡。张发奎得知以后,立即找唐生智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发奎毕竟叫做“张发癫”,也干过很多发癫的事情。比如1939年的时候,白崇禧被降级,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管理军政。当时由于阴雨连绵,存放弹药的库房管理不善,弹药其了化学反应,经常冒白烟。张发奎天天派人询问,而当时的何库长则说“没威胁”。

后来,弹药库发生了爆炸,上校专员以上的人死了12个,另外还有很多轻重伤者。张发奎看着这些残缺的尸体,于是要把这个库长杀了。只可惜这个人是参谋总长何应钦的侄子,因此决定将这个库长押送到重庆。在当时,一旦到了重庆,人的命肯定就保住了。张发奎好不让步,坚持把这个库长杀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张发奎,粤北三虎将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陈可钰、薛岳,曾经说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

张发奎其人,确实是一员虎将。北方战争时候,张发奎的第四军,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被赠予“铁军”称号。顺带一提的,叶挺独立团,便是隶属于第四军。


至于张发奎之所以被称为张发癫,中间还有一个故事。

张发奎自称是韶关野人,作战风格相当野蛮。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役中,张发奎担任旅长,手下两千人左右。再一次战斗中,张发奎部队遭遇了陈炯明一个1万多人的部队。

此时敌军已经完成了对张发奎的包抄,按照一般结局,张发奎部队极有可能被全吃掉。但张发奎可不这么认为,亲自扛着一把机枪就冲了上去。手下的士兵一看,老大都上了,没什么好怕的,都是嗷嗷的叫着冲了上去。



敌军一看,没见过这架势啊。没见过被包围了还这么不要命的部队,一下子傻眼了,被张发奎连续突破了七处防御。等到了半夜,援军到了,击溃了敌军。

经此一役,张发奎以少胜多,威名传遍全军,获得张发癫的绰号。


小镇月明


张发奎是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建立功勋,也是一员猛将。

从“张发癫”这个外号可以看出,这是指张发奎的性格和作风,那么,悦史君就从他的生平、经历,来说说“张发癫”其人其事。

张发奎曾在广东陆军小学、武昌第三陆军中学入读,毕业后到孙中山身边工作,在与陈炯明叛军作战时非常勇猛,面对实力严重悬殊的情况也从未退缩。

北伐战争中,张发奎多次立下大功,被晋升为第四军军长,人称“铁军”。

蒋介石与汪精卫争斗期间,张发奎支持汪精卫,率部讨伐蒋介石,但在宁汉合流后,他又表示支持蒋介石,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时,张发奎两次反蒋,但都败得很惨。

1931年,张发奎主动要求抗日,但直到1937年,才在淞沪战争中大显身手。

抗日战争期间,张发奎先后担任第二兵团总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务,在武汉保卫战、粤北会战中给日本人以痛击。

1946年以后,张发奎先后担任广州行辕主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陆军总司令等职务,但到了1949年7月,他不得不逃到了香港。

1980年,张发奎去世,骨灰在1992年被送回家乡安葬。

应该说,到这里“张发癫”的形象是呼之欲出了,悦史君给出几个结论大家看看。

第一,作战异常勇猛

张发奎参与过东征陈炯明叛军、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一到战场上就特别专注,甚至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也从来不退缩,让人既佩服又害怕。

第二,立场多次变动

张发奎追随孙中山先生,但他与陈炯明的关系也不一般,最后还是舍弃了陈炯明;张发奎还在拥蒋与反蒋之间多次反复,这可能也是他没有去台湾的原因之一。

第三,名字

张发奎的名字和“张发癫”这个绰号只差一个字,这可能也是大家容易结合的点。

……

总体而言,张发奎将军还是一员值得尊敬的大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失利,由于守城主力第四军的溃败,军长张德能被蒋介石下令枪决,这位张军长是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的侄儿,坊间传说,作为报复,张发奎不久以后就以擅自撤退的罪名,枪毙了驻防全州的中央军第93军军长陈牧农(黄埔一期)。这一命令的执行并没有报送重庆军法总监处,而且执行人还是桂系干将桂林警备司令韦云淞,所以确实有蹊跷。



张发奎是粵军本土系重要成员,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武昌预备军官学校,早期同盟会员。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的三名营长,后来个个是名动民国的重要将领,分别是张发奎、薛岳和叶挺,注意全部是广东籍。在孙中山早年的班底中,浙江人蒋介石虽是亲信,但远没有广东籍人物吃香,孙中山逝世后留下的国民党核心团队清一色广东人,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李济深、许崇智等,他们与孙中山公子孙科形成了国民党内重要的一派“粤系”,张发奎就是这个派系的重要军事将领。

1925年7月,粤军第1师与大元帅府警卫团、铁甲车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是粵军元老李济深,张发奎任该军独立旅旅长,从此开始了在第四军的军旅生涯,北伐开始时任该军第12师师长。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乃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共产党员较多,因此第四军在北伐初期战斗力非常强悍,在湖北连克贺胜桥、仃泗桥等要地,被誉为“铁军”,张发奎因作战有功于1927年1月升任第四军军长。



正是因为所属派系的问题,张发奎在政治上始终跟粤系搞在一起,北伐军占领长江流域之后,张发奎力挺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所部已经扩编为第二方面军,成为武汉方面的军事支柱,自然成为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政治对手,在汪精卫的策划下,第二方面军还曾调兵“东征讨蒋”。所以张发奎没能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宁汉合流之后,一直并不得志。

更要命的是,1927年7月底,隶属第二方面军的贺龙第20军、叶挺之第24师分别以“东征讨蒋”的名义集结于南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让张发奎在国民党内部十分被动,一度遭到政治上的不信任;“屋漏偏逢连天雨”,是年底,第四军留守广州的警卫团、教导团又举行了“广州起义”,包括“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也算是第四军系统,这下张发奎满嘴是舌头也说不清楚了。



有趣的是,因为三大起义莫不与之有关,所以开国将帅中不少人是张发奎的老友或曾经的部下。

在其后的几年里,为了帮助汪精卫与蒋介石争夺最高权力,张发奎率领部分粤军数次反蒋,均未成功,亲信大将薛岳后来也投靠了陈诚。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张发奎与李宗仁组成联军支持冯阎,再次被蒋介石的部队击败,第四军被打的只剩下两个团,从此张发奎失去了基本部队,心灰意冷,不再争雄,一度寄居广西李白之处。但是民族大义不亏,比较曾经的政治盟友汪精卫的投敌叛国,张发奎抗日立场坚定。

抗日军兴,张发奎作为老资格的北伐名将被重新启用,先后任淞沪战场第8集团军总司令、武汉会战第二兵团总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对抗日是尽了力的,可惜由于没有基本部队(第四军已经中央化),在那个无兵即无实权的年代,抗日成绩平平。抗战末期被任命为直属陆军总司令部的第二方面军司令官,与卢汉、汤恩伯和王耀武同级,1949年任陆军总司令,尽管级别很高,由于非蒋嫡系,基本是虚职。



所谓“张发癫”的名号,是指张发奎年轻时作战风格野蛮凶悍,战至酣时一定大喊“丢你老母”率队冲锋,本人也喜欢自称韶关野人,当然,这都是早年东征和北伐时期的名号,到1927年张发奎接任李济深的第四军军长职务时,已成高级将领,不再有亲自上阵的机会,这个名号也就慢慢淡下去了。

1949年辞职闲居香港,1980年同地病逝,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抗日战争时期与薛岳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