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只不过是儿女大学毕业后四五千块的工资,这真的值得吗?

职业农民的故事


这里是小生情感小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上的也不是重点大学,也就普通的二本,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说实话,与现在的职业文案策划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现在工资底薪4500,加提成,当然提成很虚,实际到手的还是基本工资。而父母这几年在我身上花费的没有10万,也有7,8万吧。这在农村,算是很大一笔财富了,但是父母宁愿苦点,也要供我上大学。


在大学期间,我其实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玩游戏,翘课,谈恋爱,挂科,可以说是不求上进。而且毕业之后也找了很多工作,不是嫌弃太累就是嫌弃工资低。那时候,我也考虑过去做普工,因为那时候工厂开出的条件很不错,3000-5000,包吃住,当然现在肯定不止了。


可是去了一个月之后,我就离开了,这次并不是我嫌弃工资低,或者工作强度大,相反强度很低,每天只要盯着数控电脑,修改数据就好了,而且是每天,一个车间8条生产线,8个数控员,一个月我们一句话都没交流,而且程序式的工作让自己变得懒了,每天就像混混日子过去就好。但是经历过大学的我知道,这样的机械式工作根本提升不了自己的能力,做一辈子也就是个数控员。


所以,我毅然辞了职,重新寻找工作。也是机缘巧合,进入了一家汽车4S店做互动开发专员,那时候,实习期2000,转正4000,我毫不犹豫的就去应聘了,也比较巧,经理是我们大学的学长,一方面觉得我可以,另一方面也算卖点关系。


直到现在,虽然我在公司底薪只有4500,但是年底分红也算可以,重要是的现在还发展副业,通过知识分享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后来,我在想,要是当初我没有离开工厂,一直做着那种没有技术含量,或者说单一的工作,那么我现在肯定不会开心。


所以,尽管大学毕业后暂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资也比较低,但是可以通过积累,充实自己来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这是一个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民不能意识到的,其实大学上的就是一种知而学,对未来憧憬的意识。


小生情感小谈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

小编的家乡就是农村的,在我弟弟考上大学的那一刻,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光荣,感到自豪,虽然只是普通大学。

从那一刻,每逢遇到亲戚都夸弟弟,读书厉害。听话懂事……从来就没有夸过我。明显的冷落了我。父母把全部的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了在弟弟身上,

在我们农村要是谁家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算普通大学生,那也是家人的自豪,家人的骄傲。因此,我理解父母,所以我不怪父母,也不会埋怨父母。我知道父母把我们兄弟俩拉扯大不容易,吃了不少苦头。我呢!是初中毕业,毕业之后就出去打工了。工厂流水线比较辛苦,工资也不多,但是我能吃苦,我不怕累。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存点钱给弟弟上大学,好减轻父母的负担!

如果没有父母当初供他上大学,说不定连四五千都没有。因此,我认为是值得的。四五千块一个月,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确实不算高。但他本人应该值得反省,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努力赚钱来报答父母。我弟弟现在工作就很不错。收入也算可观。

有好多事情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比如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朋友对朋友之间的友谊、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肯定没有回报。

只要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心中充满正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国爱家爱自己,你会更加快乐。


小豆看天下


农村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只不过是儿女大学毕业后四五千块的工资,这真的值得吗?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为了“大学生”这个身份,我的农村父母不说付出了全部心血,但至少拿出了绝大部分心血。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我来答是最有说服力了,我可以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来说。

  • 小时候农村娃的梦想

和城市孩子一样,我们农村的孩子小时候也有许多梦想,或是当科学家、或是当作家、诗人等等。那个时候农村的家庭条件虽然艰苦,然而所有的艰难险阻都被父母扛着,年少的我们根本不懂生活之不易。

依稀记得小学六年级时,新来的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的梦想是啥,我说的是希望自己能够研究出载人飞船,结果过几年神舟三号机载人成功了。于是当时的我又把自己的梦想换成挣大钱,让家人过上富豪般的生活。那个时候虽然是农村孩子,却完全体会不到和城市娃之间的差距,活得快活自在。

  • 读书时的心路历程

小学期间我是在我们本乡读的,那个时候整个班百分之五十都是熟人,算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小学时光算是最为快乐的,因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需要管,大人们也不是很在乎成绩,因为他们觉得年纪小,以后提升的机会多。

初中、高中我都是在隔壁县读的。为了更好的教育,父母把我送进了隔壁县城。生长在南方山区的人都知道,这边是“八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所以我的口音到隔壁县城就变成了他们嘴里的笑柄。虽然我知道这是当时同学们的无心之举,然而还是对我内心有很大的伤害,于是整个高中我很少和别人交流,最后也如愿以偿考入一本。

大学时期眼界的开阔。因为高中时经历过不少,反而上大学以后一切都看开了。当时大学里是抱着开拓眼界的思想来的,自己加入了几个社团,也加入了学生会。大学确实很初高中有很大却别,它更多的不止是为了让我们赚更多的钱,而是让我们的思想摆脱农村里的束缚。

  • 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看到题主说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然而我想说在农村现在还有很多人一个月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从年关到年尾可能连几百块都攒不下了。

此外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朝着钱,更多的是应该肩负起自己为农村发展服务的那一份责任。对于广大农村大学生而言,生长在农村,起步在农村,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所以不求待在农村把青春奉献给农村,但当农村、农民需要你时,应该主动的给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就是相比与那些没有读大学的农村人来说,上了大学的农民孩子机会更多,至少他们也有着考取教师、事业编、公务员编制等等权利。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拿身边没有考上大学却很有钱的例子来反驳我,然而这只是个例,就大数据来看:上过大学的人工资远远要比没上的高得多。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今早已是知识的时代,即使你没有机会上大学,也不应该放弃自己学习的机会,古人总结的“活到老、学到老”是有一定道理的。


爱茶者九号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有两个同龄人:一个民工,初中没上完在工地上跟着别人学会了扎钢筋手艺,月入一万,穿着说话都不咋将就,说话喜欢夹带着粗话脏话;另一个是大学毕业生,学土木专业,月薪三千多,还不到四千。作为父母,让你在其中挑选一个女婿,你会选择哪一个?

说说身边的,读大学时,我们班有个贫困生,山区,家里三个孩子,大一时当了个不称职班长,评选贫困生需要了解这些,记得当时给他选了二等贫困补助3000元。那个同学学习也是真的刻苦,后来考上华科研究生了。去年毕业,年薪应该十万左右,这个工资比不上好多工地上的民工工资,那么想想十年后呢?民工可能还是民工,还在轧钢经,而他很大可能已经成为工程师,项目总工,工资可想而知。

民工很多看得懂图纸,可以根据图纸施工,而图纸是由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创造的。那是他们二十年寒窗的积累,数学的方程,物理的力学,工程概论,工程材料等等系统专业的学习,就是他们为创造图纸所忍受的孤独与寂寞。也只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明白原理后才有创造的能力,读书就是让你明白原理最好的捷径。选择这两个对象对比,不是看不起农民工,而是我身边有亲人是民工,也有同学在向着工程师迈进,我对此都有了解,故拿此举例。你有听过民工们发出这样的感叹:早知道那时候多读点书的。

离开校园后,少有人能自主的系统的去学习,多数人一生就只有一次学习的机会,更别说还有老师指导了。所以啊,趁着年轻多读书,就是读到三十岁,那些知识也能收益五十年吧,更别说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了。


关山大表哥


我出身农村,昨晚朋友圈有一发小:发了一个滴水筹的链接。一张脑癌病人的照片,看照片就觉得眼熟,点进去发现这个人是我们村的,我管他叫叔,他也是我们那个村80年代唯一 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但那时候穷,复读只能说是一个梦。现在的他有三个女儿,最大的在考研,最小的上初中了。

我记得小时候他每年从矿上回来,都会来我家跟我爸坐坐,谈自己在矿上遇见的生死,遇见的故事,遇见的命运,能看到他满脸的不甘以及酸楚;但只要谈到他的女儿,他眼里流露出的只有骄傲,自豪!昨天噩耗自朋友圈传来的时候,我给我爸打电话:我爸说太迟了,人可能救不下来了。我潜意识的问我爸:这样真的值吗,他幸苦一生,供出来一个大学生,再穷也没让其他两个孩子辍学,图啥啊!我爸说:”图他走的路,不再让孩子去走,图他遇见的事,不愿让孩子再遇见,图再穷不能穷娃“我泣不成声........


题主说: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换回孩子大学毕业四五千的工资,值得吗?

我们哪有什么资格在这说值得不值得呢?


村里那个脑癌的父亲,网上那些患病的母亲,当自己去想值不值的时候,本身就是对那些伟大父母的亵渎。

我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父亲,我不敢说我能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什么?可我相信:我能和他没呢,和我的父亲一样,做个平凡但伟大的父亲。

望所有年轻人努力的速度跟的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永永远远只是一句谚语


斯人书房


农村出来的我,准确的来说我们家三姐妹都是农村出来的。

大姐重点大学,毕业8年左右虽然没进医院工作,但是自己市区开药店,收益不错。

小妹普通专科毕业,但是有经济头脑,从大一开始就在寝室开小卖部到后面在学校开小卖部,一步步走来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很努力的一个女孩儿。

重点说下老二,也就是我普通二本毕业5年,换过几份工作,一开始对自己没有规划,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自己该干什么?怎么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而言之是迷茫的。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然后结婚生娃了,直到有孩子了我突然明白我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了,成为孩子的榜样,让他在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中生活,我的想法得到了老公还是婆婆的大力支持,在婆婆和老公的支持下我加盟了一家奶茶店,经过共同的共同的努力,经济物质上有一定的提升,重点是我让我的孩子知道妈妈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妈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感恩我的父母,没有因为我们是女孩儿就不让我们读书,她们反而觉得越是女孩子就应该越多读书,女孩子本就属于弱势群体。

我父母说过教育投资是不会失败的,我要求你们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毛毛呀


大学毕业两年,有个同学和我说她毕业后去印尼支教,回国后给了爸爸十万块,结果爸爸对她大发雷霆:"我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供你上大学,你就拿这点钱回来?"

同学和我说她心里挺难受的,在异国他乡差点回不来了 结果爸爸还这样说她。

一辈子的心血和工资四五千是否等同?

有些人觉得读大学没用,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

但是这真的是很自私的想法,养儿育女,就是希望他们能过得更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只是为了眼前利益,把孩子留下身边,那孩子过得还是老一辈的生活,思想也会比同龄人局限。

为什么大城市的毕业生都愿意住农民房而不愿意回家?

为什么在外面过得不好都不想回家?因为有希望有梦想,因为还年轻很不甘心。

月薪四五千只是暂时的,当职场竞争力与工作年限提高后,会很有爆发力。

大学毕业可以去考公务员考编,首先门槛就不一样了。身边有很多同龄人,眼界和氛围也不一样,所以未来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希望

做完母亲,我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压力大,孩子出门在外能照顾好自己就好了,等他有能力的时候会回报我们的。

我想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并骄傲的和我说:"妈妈,我做到了!"

我是【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家有两岁半萌娃小久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因为是麻麻


一辈子的心血换孩子一个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未来~

大学生虽然出来工资不高,但是潜力是有的,也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开阔自己的视野,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不是4000-5000就结束了!

我就是农村出来上大学的姑娘,没上大学之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都没出过省,身边的人也没什么变化,更谈不上见世面了!所以上大学我选择了从北方来到了南方,想出来走走,现在毕业4年了,薪水不高10000块吧,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也算稳定吧!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真的是一辈子赚钱差不多就供我了吧!但讲真上大学真的没花多少钱,一年2万包括生活费四年8万就够了,高中那时候一年1万就够了,再之前就和大家都一样了嘛九年义务教育!所以算下来比不上学的也就多花十万多一点!这个钱作为投资我觉得是成功的~这十几万块够干个啥呢?只是农民土里刨食真的赚钱很辛苦!

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观点就是,你能念好我们就供,如果你不好好学我们也没办法家里没那个条件,所以总体上我也算还可以,从来没有补过课,换句话说从来没多花过一分钱!成绩不让他们操心,当然没有特别出色普通一本毕业!但他们对我应该是满意的,我经常不知足想赚的更多,他们觉得ok,这样就很好了!不让瞎折腾,因为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他们一年的了……

所以一过年过节过生日都给他们打点零花钱,农村也比较省钱!村里的几个大学生在外面都不错,生活得都很好,普遍比没有上学的要好很多,其他人一提起,也会高看你一眼!


猴聪明小堂课


分享下自己的感受。

我也农村长大,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辛勤劳作供我读书,因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都不高,父亲初中,母亲小学。所以他们更希望我能有个高学历,读个好大学,这样就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从小我就是在这种教育下熏陶中长大。

毕业后只身来到深圳工作,现已满五个年头。仍在辛勤的工作,为未来焦虑。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任何资源,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言要想完成阶层的跨越本就异常艰难。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好像我们与生俱来就应该这样,更是因为我们没有多余的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高薪,我意识到自己终将平凡,但我也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虽然是普通的本科院校,但我也有机会参与社会竞争,至于薪酬的高低仍看个人奋斗的结果。如果仅是单纯的拿月薪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我觉得是狭隘的,甚至是可怜的。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态才是每个人是否幸福的关键。

所以有机会仍要努力读书,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无限可能。成就自己的是强大的内心,不是这些懦弱的指责与世俗的评价。


沧岩75496049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很值得,而且我的父母觉得非常值得。


我出生于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且一辈子中的大半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心中有一个“宏大”的心愿:无论自己吃多少苦,都要把一儿一女培养出来,一定不能再让一儿一女过他们过过的日子。

我的父母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我哥哥在96年以中专生的学历考上了银行系统工作,我在01年到镇江的一家学校做公办老师。当年我哥哥和我刚工作时候的起始工资都不到一千块,我哥哥的甚至比我还少。比照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工资,虽然绝对数量上差很多,但是相对于对应社会情况下的消费水平,大概也是差不多的。


可是我父母非常满意:因为我哥哥在室内工作,夏天有有空调、冬天也有空调,一年四季,一天都不用经受做农活时的风吹日晒。而我呢,跟我哥哥一样,有差不多的工作条件。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和我哥哥因为有了还不错的稳定的工作,在选择结婚对象时,都找了学历比较好的伴侣。之后,我侄子出生;再之后,我的儿子出生。这使得我们两家在对待下一代的教育上,都有了更高一些的起点,也有了更好一些的教育方法。现在这两个孩子,一个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一个在重点高中读书。


看一个家庭是否具有成长性,古人早就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标准,那就是是否一代更比一代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和我哥哥超越了我们的父母,我相信,这两个孩子也将会超越我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这,都是我们的父母当年辛苦劳作带来的后续回报。


我和我哥哥是我幼时生活的村庄里仅有的六七个考上中专(1993年的中专还是很精贵的)、大学的孩子。其他的、跟我们差不多的同龄人,有一些还生活在那里,有一些出去打工了。可能他们的钱挣得不比我们少,可是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的孩子却成了留守儿童,而我和我哥哥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一直有父母陪伴着长大的。有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在整体的幸福度感受上,是远高于留守儿童的。

所以说,仅仅看钱的话,也许会觉得不太值得。可是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钱衡量的。我们在分析教育投入以及教育回报的时候,要用扩散性的思维来分析,如工作环境、伴侣选择、孩子成长、养老待遇、资源人脉、形象气质、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孩子未来的成长空间。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为题主您解一点疑释一点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