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你認為舞臺劇難拍麼?可否分享一下你拍舞臺的經驗?

藍色希臘


我拍過一次演唱會(票是別人送的,座位太垃圾,離演員“十萬八千里”),也拍過2次馬戲團,和3次T臺秀。按照我個人的經驗,舞臺攝影的技術含量不高!

理由如下:

1、舞臺攝影,場景、燈光都是攝影師無法控制的,所以同場競技,很容易拍出千篇一律的圖像。

2、舞臺攝影的機位往往受限制(除非你是官方攝影師,可以自由走動),這也嚴重影響了攝影構圖的發揮。

所以,我感覺拍舞臺類的題材,很大程度上拼器材,攝影師扛著機器按快門,器材給力,出片效果就好,器材垃圾,出片效果就差。當然,舞臺類的攝影還需要攝影師對演出內容有一定的瞭解,這樣可以提前做預判,提高“精彩瞬間”的抓拍成功率。

最後附幾張個人的片子,供參考。


從耗子胖成豬


2014年我開始接觸數碼單反攝影,攝影占據了我精神生活的絕大部分,生活中由於有了攝影充滿著激情和享受。幾年來用單機拍過幾次舞臺攝影,高速和慢速都試過,但是高速拍的沒有動感,虛實對比不好,慢門拍攝成功率太低,但是拍多了也能找出幾張成功的。下面是兩張慢門拍攝比較成功的:

慢門速度:1/3秒

慢門速度:1/2秒

自從看了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周民的雙機拍攝的作品後,給了我很大啟發,我覺得舞臺攝影用雙機拍攝效果在虛實對比方面更是突出,夢幻感特強,已經遠遠超出了單機攝影乃至單機多重曝光的拍攝效果,逐步形成了雙機攝影獨有的方式和特點。使用兩臺相機分別進行快速和慢速拍攝,快機只是快速定格主體,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無需考慮動作的延續性;主體的各種飄逸殘影,則由慢機按照構建的想法去完成,它把快機定格後的主體動作用動感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我通過兩年的雙機舞臺攝影探索,逐漸掌握了其中拍技。下面通過兩組片比較一下單機和雙機拍的效果圖:

第一組:單機拍的效果

第一組:雙機拍的效果

第二組:單機拍的效果

第二組:雙機拍的效果

看了兩組對比圖是不是感覺還是雙機拍攝的效果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下面我就講一下如何實現雙機拍攝。

在設備上的要求:快門線一定要雙頭的,分別連接兩個相機,只要按動其中一臺相機的快門按鈕,兩臺相機就會同時對焦同時曝光。但是這種快門線市面上沒有,我是採用了兩個同樣的快門線相背捆在一起,用單手大母指和食指同時按,即簡單又方便實用。在鏡頭方面,最好採用相同的機身和同焦距的鏡頭,定焦頭和變焦頭都可以,但焦段一定相同。

拍攝方法:

將兩臺相機固定在一個三角架上,快門速度調整一臺設置快一些,另一臺慢一些,拍攝時根據演員動作速度調整慢門速度,拍攝前一定要把兩個相機的對焦點調在一起,根據快機和慢機的各自要求設置各自的曝光三要素,關鍵是慢機的曝光速度較難把握,它將直接關係到各種動體的動感藝術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訓練。下面幾張也是雙機拍攝的。


崇祥攝影


作為一個攝影人,你認為舞臺照片難拍嗎?可否分享一下舞臺演出的拍攝經驗?

是的,和其他拍攝題材相比,舞臺劇照有著許多不同的特點。舞臺劇照的拍攝,容不得你任意走動去尋求最佳的拍攝角度;容不得你“靠前拍攝”以控制最短距離;也容不得你任意設置參數以達成個性化拍攝;如果是商業演出,連補光手段也不得使用,等等。

第一、尋求拍攝位置。理論上講,舞臺演出的拍攝可以定點拍攝,也可以遊動拍攝;可以在中間位置拍攝,也可以在邊角位置拍攝。但是,人們往往更多需要的“堂堂正正”、中規中矩的畫面;作為你一個人完成的拍攝,一會兒想在中間“遠調”,一會兒又想到旁邊特寫,這幾乎不許可也是不可能的。

關於拍攝位置的選擇,可以這樣來考慮。

1、略偏前的觀眾席中間位置。一般在距離舞臺越8—10排左右為佳。

2、如果有攝像人員或其他拍攝者,還得與他們步調基本一致,既不能一個人在前“眾目睽睽”、“鶴立雞群”,也不能在他人之後“名落孫山”、“望其項背”,拍攝初期互相熟悉認識一下,互相照顧、互相照應。有的較大規模的劇場,在觀眾區的縱向中間留有一條橫向分隔通道,一般在中間略偏後的位置,在這條通道上拍攝也是不錯的選擇。

3、相機的機位高度,儘量與舞臺平面的“中心高度”一致,只要你的前後位置得當,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因為觀眾席的座位是由低到高的排列的,中間左右的位置很容易達到這一要求。

4、如果其他條件都不具備,只給你一個鐵定的位置,那你只好聽天由命聽之任之,好好在你的位置拍完成拍攝。

5、這種位置狀態下的拍攝,一般選擇50—150左右中焦段的焦距,如果是變焦鏡頭,也可以拍成特寫。

第二、速度優先模式拍攝。本來,劇場的拍攝模式選擇是可以更為寬泛一些的,但是“如今不行了”。現在大舞臺演出,背景畫面不是過去的圖版式,使用的都是電子大屏,而且,電子大屏的畫面都是變化不斷,不再是過去的靜態畫面,而是動態十足的視頻,這就使得我們“老革命遇上了新課題”。

原理是這樣的,電子大屏的閃爍頻率一般在1/50秒,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拍攝速度快於它,就會出現畫面的不連續,就是“花屏”現象,即便你的構圖再好,一旦出現花屏,畫面美感就會大打折扣嚴重減分。

對付這一新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我們的拍攝速度在1/50秒左右,可以比它慢,但不能比它快,即使快也不能快多少,我的經驗是一般不能快於1/60秒。假如面對華美的舞蹈動作,你想體現出充分的“動感”,你完全可以將速度再慢一點,動感就會躍然“片”上。

使用了速度優先模式拍攝,關於感光度和光圈如何處理呢,我的體會是,感光度和光圈全部使用自動。這樣的選擇有一個好處,就是相機會自動選用盡量大的光圈和儘量低的感光度。

感光度儘量低無可厚非,對於較大的光圈有人就會擔心,這樣一來畫面會達不到心目中的景深。事實告訴我們,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因為你的拍攝距離足夠大,你又不必考慮什麼前景的運用,很自然的,畫面就會有較大的景深。這一點,沒有實踐過的人恐怕還是心有餘悸。

第三、大光圈、低感光度拍攝。這個提示看似多餘,但是當你不是運用速度優先模式拍攝時,就很有必要將它們考慮進去。

第四、必要時動用三腳架拍攝。這個不必細說。

運用上面的這些方法,再加上快門線或遙控器,其實你的舞臺拍攝是非常輕鬆的,你只需一手操控快門線,一心注視畫面的變化,既看了“大戲”又拍了“小照”,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


拍客張光林


舞臺攝影說好拍也好拍,說難拍也難拍。

說好拍是因為舞臺表演一般都有完善的燈光、舞美、造型,只要掌握好不同場景的曝光,器材和機位匹配,拍幾張好看的照片肯定沒問題。

說難拍是因為現場光源變化迅速,前一秒還正確的曝光組合,後一秒可能就錯誤了。好在現在是數碼相機,臨時改起來也方便。還有演員動作變化幅度很大,如果用P模式、Av模式,往往無法按照你的想法用高速快門凝固下動作或者用慢快門凝固下舞蹈軌跡,需要提前預判。

下面簡單分享下經驗,手機打字,不一定齊全,僅供參考:

1.準備恰當的器材。

我建議使用全畫幅相機加上大光圈鏡頭和長焦鏡頭。像在正常點的劇場,一般讓你拍攝的位置,都在劇場中間,甚至後面。這個時候,一支大白比小白有用。當然,我往往都會帶上。如果不是彩排,一般也不讓你跑上舞臺近距離拍攝,16-35、50/1.4之類適合近距離拍攝的鏡頭基本沒法用,除了可以去化妝間拍花絮。

我一般帶兩臺機身,一隻掛24-70,一隻掛100-400。如果可以靠近,換70-200或85定焦。有時候借到218之類的神鏡,也會衝到前面去。



2.相機設置在正確的工作模式。

我建議M模式,因為舞臺光比變化太大,屬於複雜光線環境,超出了相機處理器的計算能力。M模式下,根據你的需要正確曝光。



3.幾組正確曝光組合。

我建議至少兩組,明亮燈光下和欠曝環境下各自計算一組,默記在心,迅速調節。

4.熟悉節目

可以事先看看節目單,甚至看一次彩排。對各個環節怎麼拍,做好準備。


錢幣與攝影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應該幾乎沒有人喜歡拍舞臺劇吧。因為舞臺劇很少會作為攝影愛好者的拍攝對象,舞臺劇一般都在室內,不僅光線差,演員動作幅度大,燈光變幻不定,很難拍出清晰的照片。

而且受位置的影響,侷限性太大,拍出的照片基本上在同一個角度,千篇一律,想要出彩,很難。

這是我在杭州拍的《宋城千古情》,只能等到光線亮的時候,演員動作不是那麼大的時候,抓緊按下快門。沒啥好的經驗,就是多按快門吧,十次快門總有一張清晰的。

最重要的還是相機要好,鏡頭要好,出片率才會高。


心茸隨拍


舞臺照很好拍





手機用戶6430476777


我拍的舞臺演出劇照











齊魯過客1


舞臺劇對攝影愛好者來說,還是有挑戰性的,一般舞臺劇都是在室內,它會受多種原因限制,它的燈光變化,演員的姿態也在不斷變化,這是受劇情變化而變化。而攝影愛好者,你需要對舞臺不斷變化的場景,用你的相機來拍照,要把相機的各個參數調整到位。當然,你用全自動擋,那會省很多力。拍舞臺劇,看你拍什麼樣的鏡頭,舞臺劇是一個多人組合,可以是多人和個人,要想拍好,要眼明手快,使之抓拍到位。也沒有什麼方法,要把你的相機玩熟練,所謂熟能生巧。還需要多按快門。我這些照片,嚴格意義上只是室內照片,舞臺劇和室內照還是有方面是相通的,不足之處僅供參考。






孤影旅拍


有點難



金仲金聲玉振


簡答:舞臺攝影,最最難掌握的,就是白平衡的掌握,以及光影的機會。至於至於清晰度、構圖造型、瞬間形體留存,只要有佳能1DX3、5D4、尼康D5、D850,以及索尼大法等等相機,再配上與之相配的鏡頭,都不成問題。當然,攝影者也得有起碼的拍攝技能和藝能。[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