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佛教与本教之争,是一场得不偿失的灭佛运动,吐蕃朗达玛国破身死

引子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拥有中国宗教的多宗教国家。在我国的三大宗教之中

儒教、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终于也完全适应了我国的环境,成为了与上述二者相提并论的三大宗教之一。


但佛教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自从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第一次便是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起的灭佛运动。这场运动从本质上具有太武帝个人对于佛教仇视的因素,而发起的一次带有激情性质的全国性运动。这次灭佛运动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其中《资治通鉴》中这样记载道:“以其(僧人)强壮,罢使为民,以从征役”,通过大量的罢黜僧人以及大量的毁掉佛寺,朝廷获得了大量的收入以及丰富的劳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运动中太武帝采取了暴力的手段,屠杀了许多佛教僧人。

佛教与本教之争,是一场得不偿失的灭佛运动,吐蕃朗达玛国破身死

北魏太武帝

  • 第二次便是北周武帝灭佛。北周武帝在继位之后,也面临着国家劳动力不足以及国库空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周武帝听从了卫元篙的建议,大量毁坏佛寺,强令僧人还俗,据资料记载:“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第三次灭佛发生在唐武宗统治时期。在唐武宗会昌年间,佛教再度恢复了生机,当时许多平民百姓都加入了佛教,因为唐朝的法律规定僧人可以免除劳役,于是《资治通鉴》称“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摇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据《旧唐书》记载,唐武宗便开始灭佛运动,经过这场运动之后,佛教再度受到了打击,朝廷因此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

佛教与本教之争,是一场得不偿失的灭佛运动,吐蕃朗达玛国破身死

北周武帝

综合以上三次灭佛运动来看,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往往与政治经济等利益联系在一起。其实除了中原王朝的这几次灭佛行动以外,在我国的西藏地区,曾经的吐蕃王朝也进行过一次灭佛运动,那么这次灭佛的经过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01

此次主导吐蕃王朝灭佛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朗达玛。在吐蕃国内,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一种本土的宗教名为本教,本教的实力非常强大,甚至已经到了可以左右王位的地步。而在当时,佛教被吐蕃的民众视为异端宗教,受到人们的排斥,尤其是本教的信徒们更是将佛教视为自己的心头之患,一直想要将佛教赶出吐蕃。

佛教与本教之争,是一场得不偿失的灭佛运动,吐蕃朗达玛国破身死

朗达玛遇刺图

其实佛教在于本教的长期斗争中,曾经一度占据上风。据《贤者喜宴》所载,赤祖德赞(热巴巾)在位时,十分笃信佛教,因而对佛教大加扶持,其力度超过了本土的本教很多,在他在位期间,先后在西藏修建了超过千座寺庙,而佛像佛塔更是超过了万尊,这种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得吐蕃国内怨声载道,人们对佛教的怨恨也就越来越深重。


02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朗达玛上台之后,便在本教大臣的支持下开始对佛教进行反击。值得注意的是,朗达玛的王位得来并不正,正是因为本教大臣的鼎力支持才最终让他登上了王位,因此朗达玛对于佛教的清算多少有些报恩的意思。
佛教与本教之争,是一场得不偿失的灭佛运动,吐蕃朗达玛国破身死

藏传佛教活佛

在他上台后不久,朗达玛便下令封停了包括大昭寺在内的著名佛教寺院,除此之外,还派兵对其进行了大肆的破坏。其中著名的小昭寺竟然直接沦为了牛圈,这样的变化引来佛教徒的一片哀怨之声。正在建设的寺庙被叫停,文成公主时期带去吐蕃的大量汉地佛像也被埋入了土中,僧人被屠杀或者被流放,而寺院的产业则被分给了当地的农奴主们。

结语

经此一难,吐蕃的佛教遭受了灭顶之灾,大量僧人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由于朗达玛灭佛的手段十分狠毒,因此招来了大量仇恨,他本人更是被狂热的佛教徒刺杀了。至于整个国内的局势,由于本教的独大招来了整个社会的抵制,因而自此之后吐蕃国内始终不能稳定,并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了。

经过这次劫难,佛教开始逐渐吸收本教的优点,努力将自己变成藏族的本土宗教,并最终在互相融合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如今已经成为了西藏地区的主要宗教。

《资治通鉴》

《旧唐书》

《贤者喜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