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佛教與本教之爭,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滅佛運動,吐蕃朗達瑪國破身死

引子

我國是一個擁有眾多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同時我國也是一個擁有中國宗教的多宗教國家。在我國的三大宗教之中

儒教、道教作為本土宗教一直以來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在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之後終於也完全適應了我國的環境,成為了與上述二者相提並論的三大宗教之一。


但佛教在我國曆史上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的,自從公元前後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

第一次便是以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發起的滅佛運動。這場運動從本質上具有太武帝個人對於佛教仇視的因素,而發起的一次帶有激情性質的全國性運動。這次滅佛運動在許多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其中《資治通鑑》中這樣記載道:“以其(僧人)強壯,罷使為民,以從徵役”,通過大量的罷黜僧人以及大量的毀掉佛寺,朝廷獲得了大量的收入以及豐富的勞動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運動中太武帝採取了暴力的手段,屠殺了許多佛教僧人。

佛教與本教之爭,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滅佛運動,吐蕃朗達瑪國破身死

北魏太武帝

  • 第二次便是北周武帝滅佛。北周武帝在繼位之後,也面臨著國家勞動力不足以及國庫空虛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北周武帝聽從了衛元篙的建議,大量毀壞佛寺,強令僧人還俗,據資料記載:“毀破前代關山西東數百年來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掃地悉盡,融刮聖容,焚燒經典,八州寺廟出四十千盡賜王公,充為第宅,三方釋子減三百萬,皆覆軍民,還歸編戶”。

第三次滅佛發生在唐武宗統治時期。在唐武宗會昌年間,佛教再度恢復了生機,當時許多平民百姓都加入了佛教,因為唐朝的法律規定僧人可以免除勞役,於是《資治通鑑》稱“富戶強丁多削髮以避搖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據《舊唐書》記載,唐武宗便開始滅佛運動,經過這場運動之後,佛教再度受到了打擊,朝廷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勞動力。

佛教與本教之爭,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滅佛運動,吐蕃朗達瑪國破身死

北周武帝

綜合以上三次滅佛運動來看,歷史上的滅佛運動往往與政治經濟等利益聯繫在一起。其實除了中原王朝的這幾次滅佛行動以外,在我國的西藏地區,曾經的吐蕃王朝也進行過一次滅佛運動,那麼這次滅佛的經過和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01

此次主導吐蕃王朝滅佛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朗達瑪。在吐蕃國內,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一種本土的宗教名為本教,本教的實力非常強大,甚至已經到了可以左右王位的地步。而在當時,佛教被吐蕃的民眾視為異端宗教,受到人們的排斥,尤其是本教的信徒們更是將佛教視為自己的心頭之患,一直想要將佛教趕出吐蕃。

佛教與本教之爭,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滅佛運動,吐蕃朗達瑪國破身死

朗達瑪遇刺圖

其實佛教在於本教的長期鬥爭中,曾經一度佔據上風。據《賢者喜宴》所載,赤祖德贊(熱巴巾)在位時,十分篤信佛教,因而對佛教大加扶持,其力度超過了本土的本教很多,在他在位期間,先後在西藏修建了超過千座寺廟,而佛像佛塔更是超過了萬尊,這種巨大的經濟負擔使得吐蕃國內怨聲載道,人們對佛教的怨恨也就越來越深重。


02

  •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朗達瑪上臺之後,便在本教大臣的支持下開始對佛教進行反擊。值得注意的是,朗達瑪的王位得來並不正,正是因為本教大臣的鼎力支持才最終讓他登上了王位,因此朗達瑪對於佛教的清算多少有些報恩的意思。
佛教與本教之爭,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滅佛運動,吐蕃朗達瑪國破身死

藏傳佛教活佛

在他上臺後不久,朗達瑪便下令封停了包括大昭寺在內的著名佛教寺院,除此之外,還派兵對其進行了大肆的破壞。其中著名的小昭寺竟然直接淪為了牛圈,這樣的變化引來佛教徒的一片哀怨之聲。正在建設的寺廟被叫停,文成公主時期帶去吐蕃的大量漢地佛像也被埋入了土中,僧人被屠殺或者被流放,而寺院的產業則被分給了當地的農奴主們。

結語

經此一難,吐蕃的佛教遭受了滅頂之災,大量僧人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由於朗達瑪滅佛的手段十分狠毒,因此招來了大量仇恨,他本人更是被狂熱的佛教徒刺殺了。至於整個國內的局勢,由於本教的獨大招來了整個社會的抵制,因而自此之後吐蕃國內始終不能穩定,並最終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了。

經過這次劫難,佛教開始逐漸吸收本教的優點,努力將自己變成藏族的本土宗教,並最終在互相融合中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藏傳佛教。如今已經成為了西藏地區的主要宗教。

《資治通鑑》

《舊唐書》

《賢者喜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