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假如你是退休教师,每月给5000元生活补贴,让你到当地偏远农村学校支教,去不去?

鹰眼看社会


去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出了一个《银龄讲学计划》,与此类似。不过只有年人均两万元的工作经费,与月均5000元差距不小。且银龄讲学计划招募的要求很高,全国仅招募一万名,只有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才有资格。

要求高、补贴少,尚且应者甚众。如果能给到每月5000元,估计报名更踊跃。

假设真有此事,只要身体健康,我愿意去偏远农村学校支教。不过时间不能太长,以两年左右为宜。

我二十多年教龄,现在仍是一线主力教师。说对工作不厌倦,显然是假话。有时候也反思,自己厌倦的到底是什么。除了工作本身的劳累,以及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其实更多的是教书以外的东西。

比如职称,同龄人纷纷评上了高级,自己却无半点希望,内心焦虑、不平,这种怨气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对工作的态度。

还有工资,教师工资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外人认为你只值这么多,教师自身却认为价值被低估。无论如何,至少教师法的规定没有落实,老师们有理由抱怨。工资问题也是影响教师情绪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人际关系。事业单位也勉强算体制内,人际关系重于工作能力。明面上却又要以成绩论英雄,因而滋生出错综复杂的矛盾。要么像行政单位一样主要看重协调能力,要么像私企一样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校却是一个怪胎。身处这样的环境,不适应的人就会饱受煎熬。

但退休以后,这些问题全部消失了。不存在职称之争,退休工资足够过一个安逸的晚年,人际关系也变得单纯。这时候,教书育人这个工作,积极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

与孩子们打交道,其实也是有趣的事。只是退休之前,这些乐趣都被各种压力掩盖了。教书育人,内心会产生崇高的使命感,觉得自己在从事一件神圣的工作。

人老了,养老问题解决后,会希望自己这一辈子有价值,得到后人正面积极的评价。至于钱,还在其次。这就是为什么银龄讲学计划,只有年人均两万元的工作经费,实际上是义务劳动,自己落不到什么钱,报名的人还特别多。

但不能干太久,最好两年为限。人不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否则会留下遗憾。我年轻的时候,最想从医,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退而求其次,挖个鱼塘,搞立体养殖,是可以做的。我一直很想试试,从事农业生产,到底能不能养活自己,能否赚到钱。

还有,退休以后,要去全国各地看看,最好还能去国外,多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方不负此生。

给5000元补贴,也是很吸引人的。虽然自己可能花不完,但赚钱的感觉却很舒服,这是人的天性。换个角度看,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有人说,不给钱也会去。不否认有这种思想觉悟的人,但绝对不多。

不过,真有5000元,还是不要请退休教师了,聘请年轻教师更好。教师这行,也是吃碗青春饭,年龄大了,跟学生没有共同语言,知识更新慢,甚至容貌气味都令学生讨厌,其实不合适。

孩子们模仿能力强,跟年轻充满活力的老师学习,更阳光朝气;跟年老力衰的老教师在一起,也会学得老气横秋。

如果不是师资特别紧张,建议中小学教师超过五十岁,尽量只做传帮带,和研究、教辅之类的工作,不要再上讲台。


毫米


我是一位退休一年半的老师,退休前始终坚持在一线做班主任。三十多年一直是三点一线,家,办公室,教室。早上6点半到校晚5点下半,陪伴最多的是我的学生,他们伴随着我的喜怒哀乐。他们给我带来许多美好时光,偶尔也使我变成愤怒的小鸟。使我愧对我的儿子。儿子一直认为我是别人的妈妈,他觉得我总为认别人的孩子好。从一年起到上大学前总是叫我老师。变得生疏。从他6岁时开始分床,直到上大学前一晚才和爸爸说,今晚你的床能让给我吗?我想和妈妈一张床。他把我的胳膊伸开头枕在上面眼泪夺眶而出。看到儿子我也十分激动。十多年的情结一下打开了。使我内心愧疚。儿子特别贴心,由于我身体不是很好。儿子每天早,中,晚三次电话问候,直至现在。那时我就下决心,我退休后要把所有没给予儿子的陪伴都给他,可是当能实现时已经晚了,儿子工作了也早出晚归,并离家在外。不需要陪伴了。悔矣!我把全部的人生交给三尺讲台,给予了第二个家。现在茫然了,失去了方向。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回到学校那片净土,和爱的三尺讲台,一群带给我喜怒哀乐的孩子。


用户8437152351466


退休后,每月给我5000元生活补贴,愿意去偏远农村教学吗?我的答案是:只要身体尚可,我想我一定会去。原因很简单:

第一:补贴还挺高的。

我目前教了26年书,每月工资才4000多一点,熬到退休,可能也就5000来元。如果退休后再给我5000,相当于我每月挣一万了,这个工资在我们这个小地方相当不错了,我为何不去?

我老公也是老师,可以一起去,这样我们的收入就更高了。

第二:我有农村工作的经验。

刚毕业的时候,我曾在农村工作过5年,农村学校真没大家想的那么可怕。

虽然条件苦些,但农村学校孩子少工作量轻,就算家长不配合,一个个辅导也能忙过来。

第三:我农村还有房子、地,权当回归田园生活了。

我老家还有几亩地,还有一个二层小楼,稍微装修一下就能住。

工作之余,种点蔬菜,种点花,再养几只鸡,再顺便每月挣一万元,这种生活太幸福了吧!

第四: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是有感情的。

本人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是有感情的。

只要需要,真的愿意去为农村孩子服务。

前几年,我曾下乡支教过两年,深知农村教育的落后,如果可能,我愿意尽一份力。

当然,你所说的5000元待遇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不会那么大,真有一万元,他们也愿意聘请更好的老师,不会要一群老气横秋的退休教师的。

不过,如果没有一定的补贴,退休教师也不会去的,毕竟年龄大了,工作了一辈子了,毫无回报的付出他们真的不愿意干。

我的实话,不喜勿喷!


人生如梦LLH


假如我退休了,让我到当地偏远农村学校支教,我是很乐意的,如果还每月给5000元生活补贴,那当然更好!

愿意去支教,不是冲着5000元钱,而是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教快30年了,跟教育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说实在的,在看到这则消息时,内心还激动了一小会儿,只是苦于未退休而无法成行。我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图新鲜,更不是想给自己换一个养老的方式。

我本身出自农村,了解农村的一䓍一木,至今也对农村里的一切充满了热爱,对农村的教育更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2005年,我市开展支教工作,地点是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我是学校第一个报名的。德昌县地处大凉山深处,属于彝族聚集地,那里经济极度落后,气候非常恶劣,严重缺水,家长的教育观念又很淡薄。到了那里后,看到破败的学校,透洞的教室,断腿的课桌,我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心里反而突然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教育不改变,贫穷永远在啊!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克服了种种困难,与学生同吃,与孤独同伴,与气候抗争……辛苦没有白费,我得到了全校87个孩子纯真的喜爱,受到了家长们质朴的感谢,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年任务完成的时候,我主动向上级提出再干一年的申请,但因工作的原因,没有被批准。
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有的孩子早已走出了深山,工作、经商、成家、创业……但很多孩子至今都还跟我保持着联系。就在前天中秋节当晚,还与七个学生在微信里视频群聊,看到他们的现状,心里有莫大的欣慰和成就感,眼泪也总是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流淌。

所以,如果退休了,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即使没有补贴,我也会选择支教的。这件事我几年前已经跟爱人、孩子商量好了,她们也都同意我的想法。

关注豆爸侃教育————生活培养人生态度,教育开启价值投资!

豆爸侃教育


对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如果说刚退休那几年,家庭没事,我可以去山区为教育事业再干几年。可惜现在近七十的人了,身体状况已不允许,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若是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身体条件允许,家庭也无负担,应该愿意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


阳山翁


我是一位四十年教龄的老师,如果工作需要我去支教我会积极报名去任教。因为三尺讲台是我辛勤耕耘多年的阵地,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朋友是我多年的教学对象,看到他们不断成长我心花怒放。在有生之年再次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华。


老黄牛96444921


我是一位退休教师,尽管在市里的学校退休,但也在乡村学校教过书。

回想在农村施教的岁月,一张张朴实的脸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昔日旧景仿佛就在昨天。

人老了,我还惦记着乡村那简陋的校舍,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沧海桑田,几十年过去了,想必山村变了样,曾经的孩子,也早巳为人父母了吧!

如果政府召唤我,到偏远山区支教,我会毫不犹豫地去。由于我身体不太好,所以,支教一年,不需要其他的报酬,只需解决交通费和基本生活问题。


江山64466859


会去的,因为我现在是在职高级教师工资5000多点,退休4000多。一辈子辛苦只为年迈无退休金的双方父母和尚未结婚的孩子。如果能多挣5000元补助补贴家用,我会去的。即便是牵挂老人也要去。我可以55岁就退休干到60岁,真想给老人更好的生活!无愧我做儿女的责任!


富源666


一定不去!

我们乡镇就有一个退休教师被返聘到我镇一个偏远的教师人数不足的学校任教,已经工作了两年,每月的补助只有800元,并没有5000元那么高。况且,就是这个钱,也是乡镇中心校和学校千方百计地设法挤出来的,非常的不容易。

如果换作你我,我一定不去。为什么呢?

  • 路途遥远,地方偏僻,条件简陋。
  • 上下班很困难。我没有驾照,没有车,阴天下雨没办法,更加困难的。
  • 已经退休了,应该留点时间好好地锻炼锻炼身体,调养调养身体。
  • 为了那些个钱,不值得再拼命了。随着年龄偏大,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精气神了。
  • 挣不了的钱。老了,应该颐养天年了。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身体垮掉的话,就坚决不再去工作。我是知道的,教师只要去上班,一天到晚都在办公室里,一坐基本上就是一天,特别是老教师,一天下来,头晕脑胀的,受不了的。


中小学教育者


我是退休于2004年的教师。

1968年我高中毕业后离开县城来到大山区务农,第二年被聘为民办教师,1980年转正。任教35年后因病离开讲台,病退返城,退休工资为1385元。

一年后,原学校因为山区艰苦,师资缺乏,向我委婉地表达了想请我返校任课的意思。那时,我病情趋稳,随即应允返校。

学校对我也颇为照顾,只让我任同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待遇则是每月300元代课工资。那时,我并不在乎报酬的多少,只是自己是对学生、对讲台还有着一份难舍的情愫,再说,我已经拿着一千多元退休工资。

两年又一学期后,终因身体又出现状况,我才又一次离开讲台回家,算是“真正”退休。

所以,今日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很让我心中引发感慨:如今科技发达了,物质丰富了,条件优渥了,社会进步了,但似乎有些东西却并未与时俱进,反倒是忽略了,褪色了,丢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