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散佈疫情謠言出於什麼心理?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這有可能是平生所經歷的最冷清的春節了吧!在這非常時刻,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些惶惑有些不安。我們經常說流言止於智者。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智者,在古代就有三人成虎的說法。這種不安的情緒在流言傳遞下不斷的發酵膨脹,相比瘟疫其速度擴散得更快。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了半個地球。

散佈疫情謠言出於什麼心理?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沒有人想獨自承擔不安的情緒,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之間將這種不安的情緒不斷的放大,不斷的擴散。就像將墨汁滴在清水當中一樣,就不可遏制的向四周擴散,直到將水整個汙染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這就是熵增的過程。


疫情解除前全國已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多省市醫療救援隊也馳援武漢,各地運營的客車,公交,出租車,輪渡,也陸續的進行了消毒防疫工作。但與此同時網絡謠言四起,每次重大社會性事件都會伴隨謠言。這實際上都是在預料之中的。謠言只會增加社會成本,謠言只會擾亂人心。謠言只會讓人失去判斷能力。

散佈疫情謠言出於什麼心理?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謠言都不應僅僅看成是純粹的怪物,而是人們在有意識的社會行為當中,奇特但毫無價值的觀念性的偏離。缺乏可靠的證據。流傳於口頭上,如同瘟疫般蔓延。


我們發現謠言的傳播往往會經過三個階段。首先謠言是跟個人的情緒狀態有關,它反射的是人們對周邊事物難以解釋而不自知時的機體反射,我們稱之為投射,所以謠言實際上是我們恐懼情緒的投射,缺乏了完全客觀而公正的證據。在現實生活中瘟疫,地震,世界末日,災難性事件對個人的心理產生震撼,這個階段的謠言往往是一份未經確認的信息片段,夾雜了個人的情感在其中,會添油加醋的描繪所見到的片段。

散佈疫情謠言出於什麼心理?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當所有人都恐懼,通過頭腦思維的參與,而不斷的被放大表達,恐懼產生合力,頭腦思維扭曲了事情的本來面目,裹挾更多的人參與其間。當然隨著謠言的傳播,你會發現也並不全然出自於恐懼,更多的出於逆反獵奇的心理,或是為了人際交往中獲得談資,從而引起注意,讓謠言火上加油。諸如目前很多自媒體都是為了獲得這種關注,不斷的蹭熱度而製造謠言,這是謠言流傳的第2個階段。


這個階段最主要是能夠喚起人們內在潛意識層面的共情心理。你會發現這類的文章普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他會讓你站在你的角度讓你感同身受的同時,提出一些博人眼球驚世駭俗的觀點。因為共情所以導致這個階段大量的轉發,謠言才真正成為謠言。

散佈疫情謠言出於什麼心理?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在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裡指出當一個人處在個體意識當中的時候,他的頭腦是清醒的,有極強的判斷力。但當一個人處在群體當中的時候,它就變得像一群無頭蒼蠅。變得失去了判斷力。成為群體無意識,用我們的思維定勢來主導我們的行為。人們會下意識的將傳播最多的謠言當成真理。

戰國時期魏國大臣龐蔥陪同太子去他國做人質,出發前他因為害怕魏王誤信他人的謠言對自己不利,於是就問道:如果說市場上出現了一隻傷人的猛虎大王你相信嗎?魏王說我肯定不相信,龐蔥又接著問道,如果有兩個人說在街市上出現了大老虎,大王信嗎?魏王說我可能會有些懷疑。龐蔥又接著說:如果出現第3個人說鬧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你會相信嗎?魏王毫不猶豫回答說:我當然會相信,很顯然鬧市上根本不會出現老虎,但是經過三個人的傳播,街上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散佈疫情謠言出於什麼心理?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所以當你相信選擇,並隨手轉發一個謠言的時候就會為謠言的可信性添磚加瓦了。謠言止於智者,在你沒有能力判別事情的真實性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內心不要為虎作悵而隨意轉發。因為謠言不僅會增加社會的成本,還會傷害到你我自身的利益。不信謠不傳謠,謠言止於智者,共築心理防禦長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