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些医院或者诊所只要患者一咳嗽或者感冒就让其输液,说好得快,你怎么看?

分解说三农


你可以拒绝的,真的,凡事必须有主见。

我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犯过一次轮状病毒,上吐下泻,三分钟吐一次,第一天晚上三点开始吐,到我第二天挂号就医的时候,已经吐的水都喝不进去了。

看病难,我们也是半夜孩子吐,早上就去挂号,无奈人多号满,当时在医院等待那个心酸,孩子吐的严重缺水,看到别人孩子的奶瓶都抢,我给带水了,但是喝了就喷,我也知道很严重,去看的时候,医生看了一眼肚皮,就说严重脱水,要打吊针,当时我老公就同意了,我就跟医生说,能不能先打针,先吃药,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给孩子输液的,医生就说水都喝不进去,药能喂进去吗?后来在我坚持下,给开了一针止吐的。然后医生在我病历本上写着,后果自负!!

我老公出来就跟我吵架,我说,我不是不听医生的,只是说用了别的办法,实在不行再输液,你看看那些输液的孩子,全部都是扎在脑袋上。

后来去给孩子打了止吐的针,过了一会,我守在医院门口,给孩子喂了药,很庆幸没有吐出来,然后我带回来,少量多次的喂淡盐水,精心护理两周,终于病愈!

所以,医生有些说法,我们是可以拒绝的,坚持只要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如意妈咪爱生活


大概是小医院吧,我家在小县城,小时候身体弱,一生病,譬如刚刚发烧,大夫就会让输液,说好的快,的确好的快。


后来我读书留在了市里,结婚后有了孩子,孩子咳嗽感冒了去医院,第一件事医生是让去验血,看是病毒感冒还是普通感冒,后来我知道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再后来我知道感冒除了吃药输液还可以小儿推拿,后来…

刚开始,我就和村里的同学说,孩子感冒了,别老输液,孩子都会自愈,扛扛可以提升抵抗力。

去年十一我回家休假,不巧孩子感冒了,第二天我就火急火燎回市里了,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输液所带来的伤害远远小于耽误了孩子造成的遗憾。


大城市的人为啥敢宣传让孩子扛一扛,因为如果真的没扛过去,医疗条件好,立刻采取措施就可以了。而在农村让孩子扛一扛,万一没扛过去,考车至少需要一小时到医院,而这一小时就有可能把孩子耽误了。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不只是简单的要求家长改变想法,也需要医疗条件的改善。


秘语相传


这个我深有体会,就在两天前我还是一个顶着黑眼圈,身心俱疲的老母亲,女儿又发烧了,最高39.2,还总是反反复复的,吃美林退了隔几个小时又卷土从来,两天两夜没合个眼了。

主要是我家宝宝就是那种不管发高烧多少度,脸都烧红了,呼吸都很重了,依然睡得很香,白天跳得很欢那种,说真的晚上我都不敢合眼的,有时候还会去摸她的鼻息[捂脸][捂脸][捂脸],以往每次一发烧就往儿童医院送,必输液住院并且都是一周以上,钱不钱的不重要,毕竟跟钱相比孩子比较重要,可是我真是发现一个问题,除了夏季我4岁的宝宝几乎是每个月都去医院报道一次,输液一周到半个月不等,一直给她吃各种各样增强免疫力的补药,没用,都说输液越输孩子抵抗力越弱,我是真信了。

所以这次这次感冒发烧我坚持没去住院输液,就在楼下的一个诊所,配的药,一个老医生,三甲医院退休的,他给孩子配了药,叫我不要一发烧就去输液,先稳一稳,最多三天就不发烧了,给配了药,让孩子发烧喂美林,多喝水,忐忑的我啊,两天没合眼,第三天孩子就没发烧了,但是特别咳,医生说退了烧很咳正常,吃两天药就行,我的天啊,我家宝宝4岁了第一次发烧没去医院住院输液就好了,说实话当时我自己也是心里慌得一批啊,现在我挺感谢这个医生,但是也不是说孩子生病就拖,看病情来,我以前带孩子就是孩子一感冒发烧就慌,担心,不输液心里就不安心,都成了种惯性,[捂脸][捂脸][捂脸]说出来给各位宝妈做个参考哈!都是自己经历的,人啊不遇到一个好医生都不知道感冒发烧不需要输液的![捂脸][捂脸]



鱼摆摆谈爱情


说实话,我经历的事情是这样的。很久之前我们生病了都是中医,没有打针输液,后来西医来了,也就是吃药,打针,基本不输液。慢慢的打针要打一星期,然后大夫输液一天就好了,很多病人一病就对医生说给我输液吧,好得快!再后来打针一个月不见好,输液三五天就好了,大夫和病人就都选择输液了。因为输液的剂量比打针大多了,一瓶子顶多少针啊?有时候不是大夫贪钱,而是看你难受想让你好的快些。

我上学时,怕耽误课要求输液,工作了怕耽误班要求输液,自从有了孩子,我学习小儿推拿,学习艾灸养生,学习营养学,我不让孩子打针输液,因为过去父辈没有知识,现在我要保护我的儿孙辈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营养按跷实践者


咳嗽,发烧,感冒说明肺,支气管等呼吸系统有了炎症,医生让挂水有几个方面因素使然,第一就是输液可以消炎,消炎药通过静脉滴注直达病灶,确实能很快消除炎症,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主张挂水的主要原因,现在医院治病都是对症治疗,医生的作用就是消除症状,这个做法和患者是一致的,这也是患者愿意接受输液消炎的原因所在。

那么医生这样的做法有问题吗?当然有!如果仅从消除症状的角度来看当然没错,但是问题在于,引起咳嗽,发烧,感冒这些症状的根源在哪里?“治病求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医生的职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缓解症状,消除炎症,再进一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缺乏后面的治疗,而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吃药片赚钱少,挂水成本低,赚得多,况且简便,省事,见效快,何乐不为?至于经常挂水会对身体,尤其是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孩子带来带来的副作用,对不起,避免不了,不归我管,你继续花钱治疗吧!


李军豫


敬畏生命呵护健康,珍惜医疗稀有资源。咳嗽、感冒通常不需要麻烦医生,大老远的挂个专家号去看感冒咳嗽,不是被驴踢了就是脑子进水了。有些病家或网络推手把人民群众当傻子就不好了,医生也一直都没闲着。

有一个患孩,因为“咳嗽2天,气喘气促”就医。医生检查后告知病属患孩病情很严重,支气管肺炎。病家很惊讶,不就咳嗽一个多月了嘛,医生老是吓唬人!隐瞒病情熬了一个多月的咳嗽居然说只咳2天时间,不是在玩命吗?

这是住院的问题了,不是单单想输液就可以的。因为支气管肺炎可以引起心衰死亡!

能够上大医院上级医院的病人,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糖尿病病人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再来一场“感冒”,命悬一线,医生不可能那么不负责任,开点药散打发人家走。

至于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大家每天都在吃。转基因食品能够引起恶性肿瘤、不孕不育,人们生病能怨医生吗?

人们喜欢拿很久以前跟现在比,很久以前缺医少药从来没有输液,50岁就已经老态龙钟柱上拐了。现在医疗发达,95岁依然硬朗。长寿秘诀不外乎有专业医生保驾护航啊。生病需要怎么用药治疗,不要听菜市场大妈的,还得请专业医生的。


六维魔咒


出现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就得输液吗?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静脉输液的指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具体使用指征如下: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 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4、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6、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7、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8、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对于一些医院或者诊所只要患者一咳嗽或者感冒就让其输液的做法我是持有反对态度的,这对于有医患双方都有责任:

首先:出于利益驱动,部分医院和医生选择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动热衷开输液处方;

其次:认识不足:1.很多患者认为打针比吃药治疗效果好,却不了解滥用输液的风险,常常主动要求输液

再次:医患关系紧张:很多患者为了使自己或者家属很快痊愈,主动要求输液,医生不同意甚至大打出手,所以为避免矛盾很多医生顺水推舟,满足患者的输液要求;

最后:医疗环境导致:以药养医”让某些医生养成了爱开大处方、动不动就输液的习惯,天长日久,老百姓就会误以为输液治病“天经地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用药方式分轻重缓急,能口服就口服,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医务人员严格控制输液指征,患者片面追求疗效,共同守护健康。


朱昱龙医生


有一点不舒服就打针输液其实是很不好的!现在很多医院都已经按要求取消了门诊输液,但是还是有不少诊所"喜欢"给患者输液。我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普通老百姓行成了一个不靠谱的观点:打针输液好的快。其实,不是什么疾病都需要静脉输液的!比如题目说的感冒症状就不需要输液。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它自己会好!打针输液是7天,不打针不输液也就是一个星期。有的病人或者小诊所医生喜欢输"抗生素",他们认为什么病都是发炎,都需要"消炎"。这种观点真是大错特错!我国抗生素已经滥用成灾,很多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导致该用药的时候无药可用。所以,动不动就打针输液,尤其抗生素!


第二,某些小诊所为了迎合患者不得不打针输液。有些病人到小诊所就是去输液的!不管医生怎么说,他总认为打针输液好点。小诊所的"客源"就是周围那些居民,为了生存,它们常常不得不听从患者的话。一来"顾客"喜欢,二来还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打针输液太简单。在国外,别说打针输液了,就连买个抗生素都很困难!而在我们国家,虽然现在对抗生素的控制越来越严,但是患者依然可以轻易就购买,依然可以随时输抗生素。所以,我认为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力度。老百姓应该提高对打针输液的认识,争取做到该打针才打针,该输液才输液,不能过度医疗。


普外三角针


并不建议大家到这样的地方看病。但是,也是这样的地方,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老百姓的看病问题。

一般来说,和大家印象中的一样,正规医院看病,先挂号,排队两小时,问诊2分钟,然后抽血,各种检查,最后不是一堆口服药,就是让打针。

而小诊所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描述,加上医生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患者是什么病,在针对性的用药,正如题主所说,输液,就是常规了。

输液治疗,在大型综合医院,叫门诊输液,已经逐步取消了门诊输液治疗。要么住院,要么在社区完成治疗。

输液到底能不能比口服药好的快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注射液和口服药两种剂型。比较好的抗生素,多半是需要静脉输注的,能口服的抗生素并不多。

对于感染,发热,饮食不足的患者,静脉输液补充能量、电解质、血容量,也是一个输液的重要原因。

绝大部分的感冒,是不需要输液的,普通感冒,抗生素治疗也是无效治疗。反倒可能因为使用了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导致饮食减少,消化吸收收到影响,营养不良。

比如2019年的流感,有效的药物基本都是口服药,注射剂型的药物,很多大医院都没有,何况小诊所。

所以,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感冒不一定需要输液,如果很严重的感冒,及时到大型综合医院救治。

至于哪种用药方式好得快,我并无兴趣,我更关心,是否用对了药!


康骏朋医生


我觉得不排除一些诊所存在这样的现象,但是多数医院和诊所还是会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的,也可能部分患者为了尽快好起来,即使病情达不到输液的严重程度,也要求医生输液。

咳嗽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了,有些人感冒后非要输液不可,以为输液药劲儿大,好得快。其实,对于感冒的患者来说,输液主要作用补充水分,如果每天能通过饮水补充了必需的水分,就不用从血管里给液体。

如果是不太严重的感冒,即使不吃药、不打针输液,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营养,保证温度、湿度的适宜等,让身体的抗体专心应对感冒病毒,几天之后就会自然痊愈。如果身体本来患有慢性疾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因呼吸功能差,可能出现病毒感染的感冒,完全靠休息就不一定能彻底恢复,这是要做的就是别让感冒引起这些慢性病的加重和发展。

治疗感冒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一感冒发热就用抗生素。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疾病,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抗生素只对细菌有用,对病毒无效。所以,感冒时先弄明白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医院里要求验血,如果血液里面中性白细胞超过1万,感冒就多为细菌性,白细胞低于5000,感冒多为病毒引起的。如果是病毒就不用抗生素。一般感冒服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肠道细菌的耐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