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说代善与皇位擦肩而过,真的如此吗?

忠肝义胆岳老三


怎么说呢,我们也许为代善未能登基表示惋惜,但代善自己却未必这样想,满清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代善一家占了三家,都快一半了。而且一直延续到满清退位,始终荣宠不衰。和当皇帝也差不多。但最初,代善是否有资格有条件继承帝位呢?而后为何又失之交臂呢?

必须说在当时努尔哈赤是有意让代善继位的,在努尔哈赤长子鍺英被废以后。代善在诸子中年岁居长,而且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在诸位阿哥和满清宗族与大臣中名望颇高,由于当时满清还是部落制。军队实行八旗旗主掌控,不归皇帝直接掌控。而代善拥有正红旗、镶红旗二旗,是诸子里唯一控制两旗旗主。努尔哈赤也多次让代善代理政政务,而且有言:“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后世说代善最终与皇位擦肩而过原因在于被人告发与大妃阿巴亥(多尔衮母亲)与儿子硕托外逃事件的影响,彻底丧失继承人的机会。

儿子硕托外逃事件应该是个意外,完全是代善出于自保的本能反应,代善次子硕托因为代善处事不公,对自己多次毒打而离家出走。这时候就传出硕托投靠明朝的消息、在没有确定情况下。代善出于自保上报努尔哈赤,说硕托叛逃、应立即追杀。在找到硕托并调查清楚没有叛逃后,代善还是要求努尔哈赤斩杀硕托。努尔哈赤经过仔细调查以后,才得知是代善因为不喜欢这个儿子,极其刻薄地对待硕托(前妻所生)。此事引发努尔哈赤极度愤怒,觉得这个儿子没有宽厚仁爱之心,怒斥代善,你也是前妻的儿子,我是如何对待你的。此事的发生以后代善在努尔哈赤心里失分不少。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受宠的妃子。在朝中上下都认为代善继承帝位的情况下,小妃代音察向努尔哈赤报告,看见阿巴亥给代善送过礼,甚至有人看见阿巴亥在深夜去过代善家。努尔哈赤在知道此事以后未置可否,但阿巴亥被隔离了。而代善就此失去“圣心”,可以说,如果代善能够谨言慎行,低调行事。帝位还应该是他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关键在于努尔哈赤还在观察,只能说代善还在考验中。但代善后来的行为。让努尔哈赤对于代善的起了猜忌之心,换句话说,即使代善再谨慎,一旦大权的努尔哈赤对代善有了怀疑。一切也就完了。而由于努尔哈赤突然去世,我们并不知道他到底希望谁继位。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当时实行汗位继承是推举制,代善、阿敏、阿济格和皇太极是最有资格继位的。这里阿敏是侄子,首先剔除在外。勒莽古尔泰虽然是正蓝旗旗主,但为人不好,也被剔除在外,皇太极是最有资格和竞争实力候选人,皇太极是正白旗的旗主,再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大哥)正白旗旗主。弟弟多铎还是镶白旗旗主、势力不小。代善是正红,镶红旗旗主。几方实力对比当中,皇太极反而最弱。当时代善43岁。皇太极34岁。阿济格21岁。

当时代善势力最强,在宗室中资格最高,年龄也是最大的,但由于已经失去“圣心”。代善没有主动争取汗位,这一点十分难得,(如果争也够呛)宗室八旗也觉得代善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代善开始全力支持皇太极继承汗位,所以原本实力最弱的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新皇帝。也是由于此,皇太极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加封代善为礼亲王世袭罔替。代善一族始终得到了皇太极一系皇帝的厚待。公元1648年代善薨世终年66岁,也算善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清水空流


在清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代善这个名字虽然不及皇太极多尔衮那样耀眼,但是提起代善,熟悉清初历史的人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为了为后金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嫡子曾经一度被努尔哈赤按照储君来培养,尤其是在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死后,作为次子的代善实际上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努尔哈赤也曾一度想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代善,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代善没能继承皇位。十八年后,皇太极暴卒于盛京皇宫,由于去世的突然,亦未来得及明确继承人,而资历深厚的代善面临着第二次继承皇位的可能,但是最终代善仍旧没能继承皇位。可以说,代善的一生曾经与皇位两次擦肩而过。

努尔哈赤两易继承人:

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凭13副遗甲起兵,先后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部众分散、各自为政的女真部落统一,并于公元1616年公然建国称“汗”,彻底与明朝分庭抗礼,他建立的在历史上被称为“后金”的政权就是清朝的前身。随着努尔哈赤事业发展的同时,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不得不面临着日渐衰老、英雄迟暮的现实,而摆在努尔哈赤面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选定一位他的帝国和事业的继承人。

努尔哈赤生前曾经选定过两位继承人,第一位是他的嫡长子褚英,褚英不仅有着嫡子的高贵出身,还曾因为多次随同努尔哈赤出征而建立了赫赫战功,这也是努尔哈赤将其选为继承人的重要原因,但是与褚英优秀的军事才能相比,他最为储君,甚至作为皇子的政治能力则显得实在过于弱智了,最终,曾被努尔哈赤寄予厚望的嫡长子褚英在经历了人生爆红后迅速陨落,最终竟然以被努尔哈赤圈禁至死的结局悲惨谢幕。

褚英死后,原本为努尔哈赤次子的的代善成为了努尔哈赤事实上的长子,与褚英相比,代善既有着与之同样高贵的嫡出身份的同时,也有着并不逊色的战功,更为难得的是,代善的政治能力以及政治敏锐性要比褚英强的太多,因此在褚英死后,代善身边逐渐聚集起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势力。按照这样的情形,不出意外,代善将在不久的将来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但是,一件突如其来的告发事件让原本志满意得的代善跌下了神坛,彻底失去了集成努尔哈赤汗位的可能。

因丑闻第一次无缘皇位:

天命五年,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音泽告发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私通,德音泽并非诬告,而是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说阿巴亥私下送食物给代善和皇太极,皇太极收了食物但没有吃,而代善收下食物却吃了,不仅如此代善在汗王宫的宴饮上曾多次与阿巴亥眉来眼去,并且阿巴亥还经常在深夜盛装打扮,出入代善的府邸。努尔哈赤经过调查,发现的德音泽所告发的事情部分属实,虽然当时的满洲人仍然保留着长子续娶父亲遗孀的传统,但是努尔哈赤仍将此是视为丑闻,盛怒之下的努尔哈赤不仅将阿巴亥撵出了汗王宫,还至此冷落了代善。而作为嫡长子的代善经此一事也形象大损,失尽了人心。尽管仍然位列天命朝四大贝勒之首,但是实际上已经彻底失去了继承努尔哈赤皇位的可能了。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代善率众拥立皇太极为大汗。尽管皇太极实力雄厚,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代善的当众拥立,无疑决定了皇太极的最终即位。而代善在知道自己不可能即位的时候选择了拥立皇太极,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为大局第二次无缘皇位: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在位十七年的皇太极病逝,由于去世的突然,所以皇太极在生前并为来得及定立继承人,因此在皇太极死后,皇位的归属一时之间成为了多方势力觊觎的焦点,当时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实际上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皇位竞争者,那就是已经身居和硕礼亲王的代善了,皇太极死后,代善成为了当时清廷内部辈分最高,地位最尊的宗室亲贵,如果代善想要继承皇位(或者像多尔衮一样以摄政王身份暂代朝政)的话恐怕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代善当时掌握着两红旗的兵力,也有着一定的支持者。并且其努尔哈赤长子的身份仍然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但是最终经过权衡,年迈的代善还是决定放弃角逐皇位,而是选择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并且积极支持多尔衮掌权。如果说代善第一次与皇位失之交臂是被迫的,那么代善的第二次错失皇位则是其主动放弃的。


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德高望重的三朝辅臣、努尔哈赤的嫡长子、皇太极的大哥、顺治皇帝的大伯父代善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为了表彰代善的丰功伟绩,顺治皇帝命大臣为其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8岁的康熙皇帝为其追晋了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代善因杰出的功劳,乾隆皇帝将其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代善配享太庙,礼亲王王爵世袭罔替。


历史课课代表


努尔哈赤带领女真人在关外起兵之后,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统一了关外东北地区,并建立了女真人的政权——后金。既然拥有了自己的政权,那么,随着努尔哈赤的日渐衰老,继承人的问题就摆在了整个八旗集团的面前。

后金大汗

努尔哈赤先后确立过两位继承人,第1位继承人是他的嫡长子褚英。但是,军事才华显著但政治能力十分幼稚的褚英,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陨落,并最终被努尔哈赤囚禁处死。

褚英被处死之后,同样战功赫赫的嫡次子代善开始被努尔哈赤默认为继承人。军功不弱于褚英、更难得政治能力过人的代善,迅速获得了八旗内部大量的支持,代善也开始如同褚英一样,在后金政团政权内部形成了一股属于自己的强大力量。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不出意外的话,当年老的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将以无与伦比的优势、顺理成章的成为后金政权新一任大汗。

代善

但是,事情显然没有代善和他的支持者期待的那样,被努尔哈赤默许为继承人后没过几年,代善就先后因为被人告发与大妃阿巴亥有暧昧关系和儿子硕托外逃事件,彻底失去了后金集团继承人的位置。

因此,许多人对于代善的遭遇无不扼腕叹息,同时认为:如果代善能够谨言慎行,不犯哪些错误,那么,代善继承汗位的概率显然远高于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其他旗主贝勒。倒霉的代善,其实与后金汗位擦肩而过。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想法终究只是后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只要努尔哈赤活着,代善就绝不可能安稳的成为后金集团的继承人。至于原因,不是因为代善不够优秀,也不是因为代善得不到努尔哈赤的喜爱。关键在于努尔哈赤的态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

对于努尔哈赤而言,只要他活着,就绝不可能立起一个威胁到他权势地位的所谓继承人,哪怕仅仅是可能,哪怕这种可能仅存在于理论上,也不行。因此,努尔哈赤一生,除了早期打天下的时候,后金政权建立之后,努尔哈赤确立的两任继承人,都先后以悲剧收场。

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努尔哈赤甚至参考了部落时代的军事民主制度,建立了极具女真特色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他从儿子及侄子们中挑选最具实力的八个人,赋予了他们大小旗主之权,并让他们共同掌握后金朝堂,而努尔哈赤则居于超然地位。从而牢牢掌握的大权。

因此,代善虽然已经被确定为继承人,似乎离继承汗位乃至于大清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之遥却是咫尺天涯。

八旗

我们来看一下代善为什么会失势,努尔哈赤的理由,一个是他与大妃阿巴亥有染。后金大汗的大妃,相当于汉人王朝的皇后。皇后与皇子有染,这样的情况,无论哪个政权,都是大逆不道的,也是丝毫无法容忍的。这样看来,代善仅仅失去继承人的位置,已经是努尔哈赤法外开恩,格外宽容了。

但是,代善真的与大妃阿巴亥有染?从告发此时的关键人物——小妃代音察的告发内容上看,她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代善与阿巴亥有染,代音察告状的内容的关键是:代善曾与阿巴亥多次接触,并吃了阿巴亥送来的饭。

阿巴亥剧照

在后宫制度极不健全的后金时代,由于后宫狭小且制度缺乏,成年皇子与努尔哈赤后妃见面的可能性本来就很高,也十分正常,代善与阿巴亥有过接触再正常不过。至于阿巴亥给代善送饭一事,代善成为继承人之后,地位骤升,年轻的大妃阿巴亥希望在努尔哈赤死后得到新一任大汗的照顾并提前投资,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更何况,阿巴亥也不仅仅给代善一个人送饭,她也曾给皇太极送饭,区别只是:皇太极没吃,而代善吃了而已。所以,所有的告发都不过捕风捉影罢了。

至于代善之子硕托外逃事件,虽然代善行事恶劣,但究其根本,不过是代善的家事罢了。而且,虽然代善对于硕托的处置过于苛刻,也并不恰当,但是,按照后金的惯例,代善处置硕托的手段并不出格,更没有违规,远不足以成为一大罪状。

皇太极

更何况,努尔哈赤虽然年老,但却从来不是一个重视家族亲情的慈祥老人,相反,他囚弟杀子,屠戮亲信,从未表现过对亲情的重视,他的第7个儿子莽古尔泰为了讨好他,甚至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没见努尔哈赤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有什么反对。

因此,代善失宠,不过是努尔哈赤对于代善的地位有了猜忌之后,借题发挥罢了,即使代善如何谨小慎微,一旦掌握大权的努尔哈赤对代善有了怀疑,认为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那么,总有种种理由可以拿出来。

,更何况,代善也绝非毫无对手,同样对汗位虎视眈眈的皇太极、莽古尔泰等人,也随时可能创造理由,给代善致命一击。事实上最终导致代善下台的告发事件,其背后就有皇太极的身影。虽然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根据“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原则,得利最大、且有足够的实力和手腕的皇太极,显然逃脱不了干系。

后金局势

因此,对于代善而言,虽然他因为形势的关系一度被“托孤”,事实上被立为了继承人,但是,由于被确立的时间太早,代善根本不可能真正的成为继承人,更没有丝毫的机会继承后金的汗位。继承汗位,看似仅有一步之遥,终究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

当然,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代善虽然失去了继承人的位置,也比不上最终成为大汗的八弟皇太极,但是,相较于他的哥哥褚英惨死的结局,已经算得上相当美好了:失去“太子”之位后,代善依然和他的儿子掌握着八旗之中的两红旗,依然是四大贝勒之首。在后金集团内部,依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之后的皇太极时代和多尔衮时代,代善始终手握重权,完全称得上善终了。


鸢飞九天2018


清朝的诸位名人里面,代善也是其中一位,他曾经就差一步成为了皇帝,成为了能够和他父亲一样出名的人。但是这一步,对他来说却如同咫尺天涯,成了跨越不了的距离。事实上,被命为储君,最后不一定就能够坐上皇位。储君离皇位的确只差一步,但这踏出去了一步,可能是往前,也可能是往后,因为他们踏出这一步的方向不是由储君决定,而是由皇帝决定。



当年努尔哈赤确认下的第一位继承人是褚英,可最后还是被他处死了。而他第二次看中的继承人是代善,但最终的结局也不好。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努尔哈赤对权力的掌控野心太强。代善当年是因为赫赫战功,因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因此被其默认为继承人。



当他坐上了继承人的位置以后,身边就有无数人巴结,他的权力便扩展得很快速。这样快速的发展并不是努尔哈赤乐意见到的,因此,代善被人告发与大妃阿巴亥有暧昧来往之时,他就失去了继承者的位置。所谓的大妃,可以看作是皇后,一个皇后和太子有暧昧关系,这不管是哪一个朝代都是不允许的,一旦发现,太子、皇后两人可能连命都保不住。所以他们真的如此大胆,敢有暧昧关系吗?还是说是因为代善觉得皇位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因此才表现得这么猖狂吗?



这可不见得,代善再傻,在他没有安坐皇位之前,他是不敢这么做的。那么这件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可以看作是努尔哈赤的一次找茬,他收到了小妃代音察的告发之后,并没有去核实,就此判断定他们有染,然后下令处罚。努尔哈赤并没有去纠结小妃这么做的原因,在他看来,这种告发不管这是不是争宠的手段,对他是有利的。他可以借此除掉对他的威胁,将代善从继承人的位置上拉下来。

从皇太极的形式作风咱们就能看出,他是一个极看重权力的人,而且是一个将亲情放在权力之后的人。代善的成长对他就是一种压制,虽然他已经老了,但在他没有去世之前,他不希望有人能够威胁到他,即使这个人是他看中的储君。所以凭借两个人的几次交谈就判断他们有染,这不过是他的一种固权的手段而已。


紫禁公子


爱新觉罗·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因为作战英勇被赐号"古英巴图鲁",封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史称大贝勒。

少年从军

①代善少年时期就参与了统一女真诸战役,16岁的代善第一次跟随努尔哈赤从征哈达、辉发、叶赫等国,论军功封贝勒。

代善击溃乌拉兵。

代善带领3000兵,迎接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优城主策穆特赫部众归附。惨遭乌拉部贝勒布占1万精兵围攻。代善临危不惧,策马愤怒说:"吾父素善征讨,今虽在家,吾二人领兵到此,尔众毋得愁惧。士兵们都齐声叫喊说:"吾等愿效死力,遂奋勇渡河"。在代善的带领下女真兵浴血拼杀最终将敌方主将博克多和其儿子斩杀于马下,生擒常柱父子及其弟胡里布贝勒三人,斩人三千,获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

凯旋回师被赐封古英巴图鲁,意为勇士之最,这一称号在努尔哈赤时期仅代善一人独得。

位高权重 万人之上(一人之下)

②1612年代善联合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额亦都、费英东等五大臣联合上书努尔哈赤揭露大哥褚英的种种执政虐待。褚英先是嗣子身份被废除。后于3年后被处死。

大哥被罢政之后,代善在皇子当中年岁居长,关键是骁勇善战,而且个人军功卓著,做拥正红旗、镶红旗俩旗,努尔哈赤让代善代政,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于是代善权势显赫。(当年没有太子这一说法,其做法已经默认了代善下一任君主的地位)

灭乌拉部落,封和硕贝勒

③1613年,代善随父努尔哈赤征战乌拉部。代善临阵奋起攻击,率领军队大破乌拉部,攻克乌拉部都城。乌拉兵溃走,代善追杀过半。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定年号为天命。叙群臣功,代善与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弟皇太极被努尔哈赤封为和硕贝勒,代善因年龄居长史称大贝勒。

抚顺之战,折叠萨尔浒之战

④抚顺之战努尔哈赤听从代善建议撤销退兵的决定,下令前进,轻取抚顺,攻克马根单、东州等城堡五百余,获人畜三十万,代善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再建大功,获得了征讨明朝的第一个大胜仗。萨尔浒之战代善生擒蒙古贝勒。

树大招风被废除嗣位

⑤一则,努尔哈赤因代善不能很好的处理家庭和睦关系。代善在对待自己前任妻子和现任妻子子女的时候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视如己出。发现代善之子岳托、硕托所领有的资产均比其他的异母弟弟差。因此努尔哈赤怒斥代善说,你也是前妻的儿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对你更亲近吗?你怎么就被后妻蒙蔽得虐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呢?何况我待你一直是特选良好的部民让你专管,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样将优良的部民赐给岳托、硕托呢?努尔哈赤让岳托、硕托与代善分家,并公开宣布废掉代善的太子之位。(认为他没有仁爱之心废除了他嗣位)

二则、代善贵为太子之显贵时候,小福晋向努尔哈赤报告代善和大福晋关系亲近。意图指责代善和和皇后有染。后不久努尔哈赤废除了皇后,这次代善虽然没有受到努尔哈赤的责罚,但是这一尴尬事情让努尔哈赤有所不满也让父子间有了间隙。从而让代善在政治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同年因与汗父宅子互换之事再次惹恼了努尔哈赤。

拥立皇太极

⑥宁远大战后不久,68岁的努尔哈赤去世。在当时最有希望上位的3人分别是

皇太极

努尔哈赤第八子,自幼随父亲征战杀场,努尔哈赤曾经说过,我的儿子皇太子父亲和兄弟姐妹的依赖。

多尔衮

多尔衮三兄弟他们属于子以母为贵,深受努尔哈赤喜爱,在阿济格14岁,多尔衮8岁,多铎6岁额时候就贵为八和硕贝勒之列。

代善本人

被废除太子之位但权利依旧在手中。以大贝勒职位处理军国政务,是正红旗镶红旗俩大旗的旗主。

为什么代善放弃自己登基为王而拥立皇太极为皇帝呢,这主要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利弊权衡之下的结果,一则在努尔哈赤死后,与代善传出或有私情的阿巴亥(多尔衮生母)被逼殉葬。阿巴亥的死其实在一定的意义上打消了代善想继位的心思。因为这个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和多尔衮三兄弟正营的对立。且在当时清朝也是不那么的稳定。

此时实力雄厚的代善清楚的知道当时后金政治局势险恶,多尔衮三兄弟不会甘为人下,皇太极也是胸怀大志,如果两强相争那么必有一伤;而兵败宁远后,后金军的士气也很低落,袁崇焕此时正想乘胜追击,收复失地;蒙古的林丹汗和朝鲜也在向明朝靠拢,欲图夹击后金帮助明朝反攻。聪明的代善为了避免蚌鹤相争,渔翁得利,与皇太极达成了默契,倒向了皇太极这一边,并得到了诸位贝勒的拥护,两股力量联合了起来。

在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正式举行即位大典,改年号为“天聪”,称“天聪汗”。而在典礼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皇太极与诸贝勒盟誓告天。首先,皇太极与诸位贝勒共誓,以“诸兄弟子侄共议皇太极承父基业”诏告天地。接着,皇太极自誓,强调“兄弟子侄共推我为君”,保证“敬兄长,爱子弟”,否则“天地见谴,夺予寿命”。然后三大贝勒率领诸贝勒立誓。誓词中,以代善为首的三大贝勒从八和硕贝勒中突出出来,与新汗皇太极并驾齐驱,而多尔衮等贝勒降居为受三大贝勒管辖、支配的行列,并发誓不得“背父兄而阴媚乎上”,“行谗间于汗、贝勒之间”。

由此可知,代善拥立皇太极的继位,是在利益驱使的前提下,以某种条件作为交换的。这就是小编我认为代善与皇位的故事。

文 小手冰凉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