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法考内容 止谣言需他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适用

新闻摘要

长江评论:你的每一句谣言,都在制造无谓的恐慌。前线超负荷作战,每一句谣言,让人心理上无法承担人为制造的恐慌。抗击肺炎病毒期间,止谣言仅自律可能解决不了问题,需要他律。司法机关不能让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休眠。

每一句谣言的动机

谣言编造、传播者的动机。抗击肺炎病毒期间,与肺炎病毒的相关信息易于传播。于是,谣言编造者轻轻敲打键盘,粉丝增加,吸人眼球;邻里可能有武汉归来者,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编造不实的疫情信息;难以追究源头也是编造不实信息人的“勇气”,认为“据说”“听说”“我朋友的同学说的”“我邻居说的”可以推卸责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能是故意传播者的动机。但是,违法犯罪的动机一般不影响事实的构成。

每一句谣言的危害

编造、传播疫情每一句谣言可能增加了编造、传播者的“知名”度,增加了一个粉丝;编造、传播疫情每一句谣言也可能增加了编造、传播者收入。但是,每一句谣言:

  • 一句谣言,可能诋毁了政府的公信力;
  • 一句谣言,可能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 一句谣言,可能挑战了前线夜奋战极限压力;
  • 一句谣言,可能让他人成为惊弓之鸟;
  • 一句谣言,可能让无辜者承受巨大压力;
  • 一句谣言,可能让不明真相的人疯狂采购;
  • 一句谣言,让人怀疑我们现在抗击病毒的各种努力;
  • 一句谣言,政府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辟谣;
  • 一句谣言,不知要给多少人增添了无谓的心理负担;
  • 一句谣言,可能使人怀疑人生;
  • 如此等等。

对疫情中的流言求证“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是谣言传播的原因。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其实不是,智者一般不相信谣言;智者可能是谣言的编造者。揭穿谎言可能需要代价,智者所能做到的,止于沉默。

每一句谣言,都在制造无谓的恐慌,谣言编造、故意传播者请对照以下行为模式以及法律后果: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编造、故意传播的内容

  • “险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危险情况;
  • “疫情”是指传染病与重大疾病的发生、蔓延等情况;
  • “灾情”是指火灾、水灾、地质灾害等灾害情况;
  • “警情”是指引起警察采取重大措施的情况。

编造、故意传播的方式

  • 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
  • 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

编造、故意传播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考内容 止谣言需他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