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6亿吨,粮食产量充足主要依靠什么来实现的?

农村老俗话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优良品种的数量逐步增多,这些良好的品种使土地的单产提高率增加。还有国家耕地控制在十八亿亩的这条红线,任何单位、企业、集体、个人不得逾越,这就确保耕地不会减少,也就稳住粮食产量的基数。

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支持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各项补贴都在增加,由于这些好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民的种地热情也在上涨。现在农村机械化普及率很高,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得到了广泛改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在稳步增长。


实言诚信为本158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我粮食连续这么多年高产,这个高产以那一年为基准的,我是八零后,小时候家里人没有多少人打工,农村人天天都围着庄稼转,没有外国进大米水果等一些食物,处了一家人口粮和上交国家的所剩无几,现在能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都剩下一下老人务农,什么都靠机器农药,化肥,种植,一季下来老年人都不怎么打理,怎么能高产,


你小时候的家


我是个农民,没读几天书,对数字工作,一窍不通。但我家传珠算,我是学到家了。留头乘,归除法。华夏正宗珠算,我是拿的起,放的下。

就是这个粮食帐,怎么算,也算不出来。看来艺无至境,不知那位珠算大家,授我一课,余将不胜感激,先谢谢了。祝好。


一帆风顺永远开心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6亿吨,粮食产量充足主要依靠什么来实现的?

看了这个问题我产生一种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心里总是好像有点疑问。近几年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加大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粮食亩产确实有了提高,但这不是主流,代表不了所有的粮食亩产量。

就我们华北平原来说,也算是粮食的主产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由于天气干旱,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地下水又严重缺乏导致水量很小,一亩地浇一次水就要花六七十块钱,化肥又贵,花钱受累耽误时间,收入微薄,不撂荒就行,所以很多农户就种一季玉米,能不浇水就尽量不浇,高产只能是局部的,只有一部分承包大户种俩季。

在我们平原尚且如此种地,而那些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就可想而知,积极性会更低,甚至撂荒,种植面积自然减少。

现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还有工厂企业乡镇开发区,楼房建设都大量占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更加减少。

没有千顷地打不出万担粮,土地越来越少,而总产量越来越高,难道土地的产出是无限的吗?这不符合逻辑呀,毕竟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了。

我们村反正没以前种粮食的多了,是因为不怎么指望地里那点收入生活了,别的地区我不是十分了解,我估计大概情况也差不多。

上面每年都来我们村一俩次,统计一下谁家种了多少小麦种了多少玉米,说是灾后有补尝,所以很多人多报亩数,没种的也报几亩,数据很不准确。我估计6亿多吨的粮食产量是根据这个数据算出来的。农民只有把粮食完全买出去,才知道自己的粮食产量,这6亿多吨我不明白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认为这个数据有水份。

我承认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这是实现粮食高产的原因。中国粮食越多就会对外国粮食的依赖性越小,中国人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不能盲目乐观,自我陶醉,要实事求实,踏实实的发展农业,奖励鼓励农民发展农业。


初心老聂


我国粮食充足这个命题不正确。先不要说农村大面积基本粮田丰收伤农被弃耕,就连排灌设施齐全、汗涝保收的水田都大量荒芜。为保证供应,国家每年化大量的外汇储备从国外购回海量的粮食油料和副食品。说中国连续六年粮食产量过六亿吨,这是官员口中的数据,因为官出数据,数据出官,千古铁律,无一幸免。


陇上老妖


连续六年超过六亿吨,这只是个断章取义的漂亮外衣,实际上按2018年统计数字看,其中水稻种植4.4亿亩,产量2.15亿吨,小麦3.4亿亩,产量1.35亿吨,玉米高梁1.4亿亩,产量2.05亿吨,(折合成大米又要去除30%稻壳)大豆1.27亿亩,产量0.1528亿吨,而称18年的粮食产量6.58亿吨应该是包括土豆,蕃莳等非主粮在内,也包括动物饲料,工业用粮,食用油料在内的。如真有6亿吨主粮收获,为什么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主粮进口国,(其中大米532万吨玉米720万吨,小麦964万吨)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7年1亿多吨,含豆油),最大棉花进口国(116万吨),最大糖进口国(230万吨),最大乳制品进口国(250万吨)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16是162万多吨)最大的牛肉进口国(2019是165.9万吨)最大的羊肉、禽肉进口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国,光是苹果就消耗整个地球48%的产量,甚至传统的茶叶,光2018年就认越南进口了10万多吨。国家统计局6亿多吨数据没错,但断章取义,略去细节,把食用油料,动物饲料(搾油后的豆饼)工业用粮等全部包含,这就不恰当了,我想如果如实报导,是否更能增强人们节省粮食的意识呢


中56657804


一:纯粮食(小麦,水稻,玉米)产量不会超过4亿吨,产粮高峰值应该在九十年代末的5亿吨左右。现在南方二季改一季,还搁荒一半,北方耕种可能好一点,但改种树,种草,种药材也不少。

二,好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没有发生粮食短缺?主要是由于现在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粮油配比发生改变。以前一顿三两米,两钱油,加素菜,一天吃一斤多米会还有饥饿感,现在一天吃不了一斤米,除非是一大汉。主要是油吃得多了,在体内脂肪代替了部份糖类转化成能量。

三,粮油中的油料,大豆基本为进口,再加上进口的,走私的纯粮食,实际上粮油一半被国外操纵,一旦大豆,玉米饲料进口受阻,油,肉供给跟不上,人们口粮又会大增,就会饿肚子。

五,国内粮食专家玩的纯口粮概念,还理气直壮的说,进口的小麦,大米并不多,只是调剂口味。却忽视油料,肉类,副食抵消了一半纯口粮。专家们就凭借纯粮食够吃这一依据,套上以前的粮产数字5亿多吨再加上固定增长点,又符合上层愚意,6亿吨的数字就横空出世了。


深山老衲


不用交公粮以后,粮食总产量数据是怎样统计出来的呢?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过我们老家的村书,全村粮食产量多少?有没有统计部门要求上报?答案是:不清楚,没有。这就对了,因为像我家农村乡邻,家里一年产粮多少斤,耕地有几亩几分?都从来没有计量过,自己都不清楚。

我们村原来道路两旁都是耕地,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现在都被住宅和商品房占据。半山坡上原来的梯田,也改作了果园。通往县城的道路两边,几乎看不到原来的耕地,全建成了商业门市房。城市规模扩大了几倍,并且都建在平坦的耕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工厂建房,甚至延伸到了山村。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机械化因为个体农户单薄分散而推广间断;曾经的水利灌溉系统被荒废或者改作他用;农村青壮劳力流向城里……这些种粮条件都不再优越,粮食产量却未减反增,这说明:勇敢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



果园技术讲解


粮食是国之根本,应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几年超六亿吨,这个数据是否属实,有没有水份?从我们这里看,田园荒芜的现象很普遍,种粮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呈一片箫条的景象。弄不明白,报上电视上都是连年增产。也可能是其它产粮大省增产大,我们属丘陵地带,从局部看,我们这里粮食不可能连年耕地面积在增加,粮食在增产。再说粮食连年增产,为什么还要进口那么粮食?外国粮食便宜,但转基因的多。我认为再便宜也不该进口,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不能让外国的农产品冲击中国农业,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光进口不行,一旦人们断了供,麻烦就大了。


汉阙故人


一直有一个疑问。以前的时候,就说七九年吧。当时粮食产量是3.2亿吨,除了供应城乡居民当年的口粮,还攒下了三年的备战备荒粮。

粮食产量的计算很原始,却很很细致。原因是当时粮食是统一收购,每个生产大队、每个公社,交了多少袋粮食,多少头猪,多少枚鸡蛋?都有确切数据,由粮食局、统计局一笔一笔记录在案,累积上报,最后得出总数。

不用交公粮以后,粮食总产量数据是怎样统计出来的呢?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过我们老家的村书,全村粮食产量多少?有没有统计部门要求上报?答案是:不清楚,没有。这就对了,因为像我家农村乡邻,家里一年产粮多少斤,耕地有几亩几分?都从来没有计量过,自己都不清楚。

我们村原来道路两旁都是耕地,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现在都被住宅和商品房占据。半山坡上原来的梯田,也改作了果园。通往县城的道路两边,几乎看不到原来的耕地,全建成了商业门市房。城市规模扩大了几倍,并且都建在平坦的耕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工厂建房,甚至延伸到了山村。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机械化因为个体农户单薄分散而推广间断;曾经的水利灌溉系统被荒废或者改作他用;农村青壮劳力流向城里……这些种粮条件都不再优越,粮食产量却未减反增,这说明:勇敢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

不过还是要居安思危,保持头脑清醒,每年花费巨资进口粮食1亿吨以上,也是不争事实。

要说单产提高,还是和化学制剂有关系吧,像化肥、农药、膨大剂、除草剂、生根粉、生长激素、催熟激素……林林总总。还有塑料大棚的使用。

在未来农业发展格局上,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方向。(三农小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