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药物性痛风是怎么回事?专家:告诉你9类药物,要小心了


药物性痛风是怎么回事?专家:告诉你9类药物,要小心了

在风湿科门诊当中,有一部分痛风患者就诊时,都会特别提到自己「饮食正常」、「生活习惯良好」等,为何痛风还是“找上门”?

这时候,作为医生我们都会询问他,平时有没有服用药物。

患者回答,自己平时有吃心脏病类药物阿司匹林。答案就在这里!

许多人都容易忽略了,其实这也是引起痛风的一类——药物性因素。患者长期服用降脂、降压、阿司匹林等药物,就容易导致血尿酸升高,从而出现继发性痛风的症状。

·继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如肾脏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癌症等。

除此以外,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引起继发性痛风。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会导致药物性痛风的9类药物。

9 类药物可引起药物性痛风,应用须谨记

1、利尿剂

药物性痛风是怎么回事?专家:告诉你9类药物,要小心了

常见用药:双氢克尿塞、氯噻酮、利尿酸钠、丁苯氧酸、安替舒通、氨苯喋啶以及醋氮酰胺等。

利尿剂主要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而实现利尿作用。可抗高血压,属于治疗心衰患者的用药。

2、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近年来发现对血小板聚集还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以导致尿酸升高,阿司匹林对肾脏代谢尿酸具有双重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3 g/d)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而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 mg/d)会明显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尿酸升高。

3、抗结核类药物

常见用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两者通过抑制尿酸排泄,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吸收而升高尿酸,从而诱发痛风。当患者停止用药后,血尿酸水平会恢复正常,继续用药则升高。

建议:因利福平可抑制尿酸吸收,加速尿酸排泄,所以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利福平一起使用时,血尿酸水平可保持稳定。

4、免疫抑制剂

药物性痛风是怎么回事?专家:告诉你9类药物,要小心了

常见用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等)、环磷酰胺、环孢素A、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片等。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

5、降压药物

常见用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据实验研究,长期口服硝苯地平可以使血尿酸明显升高,尼群地平影响不明显,而氨氯地平对血尿酸没有影响。普萘洛尔升高尿酸作用较明显,而美托洛尔对尿酸影响较小。

6、烟酸

烟酸是人体必需的 13 种维生素之一,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肌肉组织,水果、蛋黄中也有微量存在,是一种水溶性 B 族维生素。

利用烟酸可以合成许多治疗各种皮肤性疾病、高血压症和冠心病等的药物。

而患者大剂量服用烟酸时,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能与烟酸参与嘌呤代谢的相关过程有关,摄入过多可增加体内尿酸水平。

7、喹诺酮类

药物性痛风是怎么回事?专家:告诉你9类药物,要小心了

常见用药:萘啶酸、吡啶酮酸、氟哌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达到杀菌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研究发现,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肾损害,肾小管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

8、抗肿瘤药物

国际上临床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约80余种,大致可分为以下6类:细胞毒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他类药物、辅助药。

如环磷酰胺用于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疗时,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

建议:当环磷酰胺这类抗肿瘤药物,与抗痛风药如别嘌呤醇、秋水仙碱、丙磺舒等同用时,应调整抗痛风药物的剂量。

9、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是经典不可替代的抗震颤麻痹药,常用作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当左旋多巴被摄入人体后,会代谢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种物质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导致尿酸升高。



药物导致的继发性痛风,的确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因此,患者除了平时要注意用药外,平时求医就诊时,一定要和医生描述清楚自身的用药史,以便医生判断病情与治疗。

药物性痛风是怎么回事?专家:告诉你9类药物,要小心了

专业医师团队,专注科普痛风,解决患者困惑。欢迎私信评论我们,帮你解答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