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共建“一帶一路”:成就不凡,不乏期待

共建“一帶一路”:成就不凡,不乏期待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公欣/攝

趙晉平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6年多,重要合作成果正在不斷增多和顯現,從2019年來看收穫尤其豐碩。

一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全球150個國家和90個國際組織的5000多名政商學各界代表參加會議,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達成了多達283項的具體項目和合作成果,多邊共商平臺和機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二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為我國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形勢下,提供了較大戰略迴旋和拓展空間。例如,日本、法國等一些國家與中國在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方面達成一致。

三是“五通”合作取得大批務實成果。例如,在政策溝通方面,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政策溝通協調,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機制化、常態化建設,各參與方共同制定有關貿易投資、金融服務、綠色環保、廉潔反腐、債務管理、財稅政策、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行為準則,在完善規則和治理結構改革領域取得實質進展,為企業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和有力制度保障;在設施聯通方面,在參與各國共同努力下,以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空間綜合信息網絡等為核心的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加快形成,區域間商品、資金、信息、技術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有效促進了跨區域資源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緩解了相關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的壓力;在貿易暢通方面,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營商成本,釋放了發展潛力,進一步提升了各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在資金融通方面,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商業銀行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拓寬多樣化融資渠道,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穩定、透明、高質量的資金支持,以中國發起成立的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亞投行為例,目前成員達到97個;在民心相通方面,6年多來,各國開展了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和認同,為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挑戰主要來自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安全風險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和其他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機遇主要是推進市場多元化,有序擴大中國企業投資佈局構築新的區域生產網絡,參與和引領全球供應鏈調整,促進國際創新合作,拓展服務貿易發展空間,引領區域數字貿易和數字經濟發展等。共建“一帶一路”的蓬勃發展將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下一步,適應“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深入總結研究共建合作的實踐經驗,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有關推動創新、綠色、開放、平衡、普惠的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思想就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認識基礎和實踐指南。這一體系包括三大支柱:一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和目標;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則;三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的重點合作內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