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漫漫寒假 我在婆家帶著二胎的日子

今年原本是我們全家計劃第一次在廣州過年,卻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而有了改變。隨著廣州肺炎確診病例增加,在元宵節前,我們臨時決定帶著兩個娃兒回到老家,一家四口暫住在臺北的公婆家。一方面因受到長輩照顧而心存感恩;但另一方面,三代同堂也有不同的挑戰,著實考驗著身為媳婦、媽媽、妻子的我。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漫漫寒假 我在婆家帶著二胎的日子

圖源:Shutterstock

作者:辣椒夫人 Madame Spicy

臺灣出生的80後,曾留學英國、旅居美國,再隨老公到內地打拼。相信「生命的真諦,在於透徹地認識自己!而育兒的意義,在於每生一個娃兒,就愈加認清自己的能耐!曾經是每天窩在臺北101的外企產品經理,現在是全職二胎媽媽、兼職自由撰稿人,隨著地域與角色的轉換,每走一步,都更貼近我自己。持續分享最真實的體驗,也期待每位讀者最終都能走向真正的自己!




每天一早,女兒幼兒園的微信群組要家長們為孩子打卡報平安。一些女兒的小夥伴也和她一樣待在老家,遲遲沒回到廣州。幼兒園開學日期一延再延,我總覺得在疫情未明朗之前,或許待在老家,家人都更安心些。

但也因為這波疫情,我們難得有機會和婆家一起過生活,一方面因受到長輩照顧而心存感恩;但另一方面,三代同堂也有不同的挑戰,著實考驗著身為媳婦、媽媽、妻子的我。

考驗一、宅在家的日子,怎麼消耗二胎的無窮精力?

婆家的玩具不多,而我們離開的匆忙,也沒有從廣州帶任何玩具過來。面對4歲與1歲半的姐弟,還不理解為什麼不能去上學、不能出去玩,每天要消耗他們無窮的精力,實在讓人頭痛。

某一天,我母親正在和大寶視訊,她竟然和外婆說:“奶奶家只有一套積木,其他什麼都沒有,我和弟弟好可憐喔…”聽到以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應該為兩個小娃,創造更多生活裡的小驚喜。

就地取材變出新招 我和娃兒宅在老家的各種玩耍

既然玩具不多,那麼就讓僅有的玩具發揮最大效用,關鍵是打開腦洞、創造不同玩法。

分享我的第一個原則,是物盡其用。

例如,積木除了可以當積木,還可以當作辦家家的玩具。

正在學說話的弟弟,最喜歡將積木假裝是手機,總是撿起一塊方形的積木放在耳邊,認真地和姐姐講起電話。

弟弟開了頭,姐姐便馬上撿起另一塊積木,開始和他對話。雖然我常常聽不懂弟弟在說些什麼,但是偶爾我也會加入這場戲,兩個娃兒也愈講愈起勁。

除此之外,我們也開始在客廳玩丟積木的遊戲。

積木是輕巧的發泡棉材質,即便用力丟在地上也沒事。我們先除去客廳的雜物,接下來我和姐姐比賽,看誰能扔得更遠,弟弟也有樣學樣地加入我們。

當丟積木遊戲玩膩了,而在這非常時期,我也不想在婆家添購太多新玩具,既然這樣,就要善用巧思,將日常的事物變成玩具。

因此,我的第二個原則,是就地取材。

在這段被形容為「坐月子」的疫情爆發期,許多公眾號上都分享了「就地取材」的各種玩法。對於像我這種患有懶癌的媽媽,還是偏好簡單的方式。

那些讓娃兒揉麵團、玩食物,或在水盆裡放入顏料作畫等,雖然創意十足、但可能將婆家弄得髒亂不堪的玩法,顧及老人的心情,我會盡量避免(畢竟是婆家,不是自己家啊…)。

我們玩的是材料簡單的幾種遊戲,雖然簡單,娃兒卻樂此不疲(孩子總是容易滿足的啊)。

第一個是早餐前的畫蛋殼遊戲,讓姐弟倆每天早上都迫不及待地趕快坐上餐桌椅。

漫漫寒假 我在婆家帶著二胎的日子

圖源:辣椒夫人

這個遊戲的由來,是因為婆婆每天早餐都習慣為我們煮白煮蛋,而貪玩的娃兒起床後卻一直拖著不願意上桌吃飯。

自從我在餐桌上放上無毒蠟筆,告訴他們吃雞蛋前,可以在蛋殼上畫出臉譜,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蛋長成什麼模樣,畫蛋殼便成為姐弟每天早晨的期待。

第二個是拿廢紙來剪紙(撕紙),變成一幅拼貼畫的遊戲。這個遊戲姐姐能專注的玩更久,弟弟則在旁撕紙。

第三個是拿手電筒的尋寶遊戲。晚餐後的空檔,把房間的障礙物清空,關上燈、讓娃兒拿著小手電筒,尋找被藏起來的布玩偶。

漫漫寒假 我在婆家帶著二胎的日子

圖源:辣椒夫人

所幸臺北的肺炎疫情相對於廣州緩和一些,偶爾我還是可以帶娃兒出門透透氣。

但我們還是會避免往室內的樂園、親子餐廳這些地方跑。婆家旁邊的湖畔公園、空曠的動物園與森林公園,是我們比較常去的幾個地方。

疫情之下,讓孩子在空氣流通的地方曬曬太陽、跑跑跳跳,也能幫助提升他們的免疫力。

沒去幼兒園的日子,最怕的就是大寶開口閉口都要看電視、玩手機。

雖然偶爾我也讓她看點電視,自己也藉此喘息一下,但當她予取予求時,我會開始放她在幼兒園最喜歡的歌曲(她最喜歡的是武術課,我找出精忠報國、中國功夫的音樂播放),讓她在客廳有模有樣地表演一段武術,小寶也在旁裝模作樣(站不穩的小寶,彷佛在打醉拳),便能轉移她對電視機的注意力。

考驗二、長輩教養觀和自己不一樣,吃飯也可以成為衝突導火線

我很幸運,有一對非常疼愛兒孫的公婆,和他們同住的每一天,生活上大小事都受到他們的照顧。

只是,公婆在育兒觀念上比較傳統,要他們接受新觀念和想法,也不是這麼容易。還好,這幾年來我也慢慢掌握了與公婆更融洽的相處方式。

還記得大寶出生的前兩年,我和公婆有時會因為育兒觀念的差異,而產生許多矛盾。

後來我逐漸體認到,和老人一起帶娃,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和我的親媽,也會有許多衝突。

與公婆一起帶娃兒 是互相理解和尊重的一趟修行

要能化解衝突,首先是對帶娃的老人產生共情,理解上一代的成長背景與育兒觀念,與我們這一代本來就不一樣,真的不要強求去改變對方。

過去,我曾經因為一些(現在看來)不重要的小事和公婆產生矛盾,而且我總固執地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例如,我認為公婆總是給大寶穿太多,想要說服公婆感冒是因為病毒引起,而不是單純因為著涼。

我還轉發了一大堆醫生專家寫的文章給公婆,期待他們能用更科學的角度來看待感冒這件事,不要總認為孩子感冒是因為我給大寶少穿了一件衣服。

但公婆仍舊只相信他們堅信的那一套觀念,以至於我們常為了要不要穿一件外套,彼此之間產生許多摩擦,影響了關係,老公也變成夾心人,左右為難。

其實,退一步想想,公婆和自己觀念不同又怎樣? 大家都是為了娃兒的健康著想,真的不必太較真。

除了要不要多穿一件衣服,另一個也會引發三代衝突的點,就是娃兒不好好吃飯的問題。(這兩件事真是萬年不變的地雷啊!)

掌握教養的大方向 不固執拘泥於小節

是的,大寶一直以來也都有不好好吃飯的問題。

上個星期,為了大寶喝不完而倒掉的牛奶,公婆倆大吵一架。炮火之下,我不想發表任何想法,到外頭避了一避。事後,我和老公溝通了一些關於小孩吃飯的原則(例如不可以邊吃邊玩,吃太久就把飯收走),讓老公去和公婆溝通。

帶著孩子回老家住個兩週是蜜月,住個兩、三個月便是長期抗戰。

老人每天面對兩個精力充沛的娃兒,著實是個挑戰。所以,我覺得不應該對老人有過高的要求,只要育兒與教養的大原則和公婆溝通、掌握了,剩下的細節就不需要鑽牛角尖。更重要的是,三代同堂的家庭能夠和樂融融地度過這一段非常時期。

各自享受和娃兒獨處的親密時光 常懷感恩、分擔家務

平時在家,我大多和公婆一起照顧娃兒。但因為我們的育兒觀念和方式都不太一樣,我覺得偶爾和公婆各自帶娃,而不是每次都要一大家子黏一起,彼此反而更自在,也才能輪流休息。

孃家正好離婆家不算太遠,所以每週有兩天,我會將娃兒帶去自己父母家,讓公婆能夠喘息一下。

漫漫寒假 我在婆家帶著二胎的日子

圖源:辣椒夫人

有時候,我會單獨帶著女兒出門逛一下,或是自己帶著姐弟去公園玩,週末則會讓老公開車、一家四口到戶外透透氣。

雖然,在婆家暫住的日子,自然無法像住自己家般自在,但在疫情之下,公婆願意讓我們同住,更照顧我們的生活,我心裡已十分感激。看著他們盡力照顧我的兩個寶貝,我也儘量多幫忙洗碗、拖地等家務,讓公婆不至於太勞累。

考驗三、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計劃,面對未來忐忑不安的心情

身為母親的我,用心讓孩子宅在家不無聊;身為媳婦的我,學習與公婆互相理解與尊重,讓彼此關係不緊繃;而身為妻子的我,也因著這波疫情,理解到一件重要的事。

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計劃,我們家也不例外。

穩住心情、穩住家庭 是我和老公的挑戰

作為一家經濟支柱的老公,原本只是暫時回老家、等待疫情改善,沒想到在廣州小區感染爆發後,年後一直以遠距方式工作。

疫情變化與工作的不確定性,讓老公的心情很難放鬆,間接影響家庭氣氛。即便是大晴天陪著孩子在公園放著風箏,卻總覺得心情沉重,開朗不起來。

有好幾個夜晚,在孩子入睡後,我和老公心煩意亂地討論近期的規劃,例如我和孩子繼續留在老家,他回廣州工作;或者萬一他失業了,我在老家先找份工作。但是因為兩個人都帶著焦躁的情緒,原本理性的討論,最後總變成失控的大吵。

漫漫寒假 我在婆家帶著二胎的日子

圖源:Shutterstock

就這樣吵吵鬧鬧地過了一個月,我下定決心不能繼續在這些負能量下生活。

之前,我們總希望彼此都能做為對方的「心情轉換劑」,期待伴侶能拯救陷於低潮的自己。但是,我最終發現關鍵還是在自己身上,當自己都處於低潮,如何能讓對方快樂?

後來,我和老公約定,工作、未來計劃等嚴肅的事情,我們白天待大家精神都比較好的狀態下,另外找機會討論,睡覺前我們只談輕鬆有趣的話題。

偶爾晚上有空,暫時將孩子交給公婆,夫妻倆單獨去吃個飯、逛逛街,彷佛回到那個還在談戀愛的我們。

雖然目前的生活充滿了各種不確定,但是想一想,只要暫時還能全家相守在一起,不已經是極大的幸福了嗎?

夜深人靜,想一想那些在風雨之中,在前線辛苦奮鬥的戰士們,許多人犧牲了,許多人不得不和家人分離,許多人只能宅在家,親友不能團聚,現在我們能做的,是祈求疫情早日過去,而不是怨天尤人。

在風雨中,我不斷提醒自己,要先穩住自己的心,才有力量穩住家人,做家人堅強的後盾。

#防疫養娃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