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比较内向,送去托管班会不会不适应?

问题sensei


孩子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得强

还记得送小米去幼儿园的时候,门口很多小朋友去哭,哭得父母都泪眼婆娑。幼儿园老师拼命和父母说,大家放心回去吧,小朋友的适应能力都很强的,大家放心。结果没到一个星期,个个小朋友都在幼儿园生龙活虎乐不思蜀呢。所以小朋友的适应能力家长远可以放心,只要不是有自闭症或什么病理性症状,完全没必要担心的。


最好不要太早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比较内向,这个可能只是大人的眼光来看的,可能不是很爱和陌生人主动交流打招呼什么的。但从同龄人的眼光来看,根本没有什么内向不内向,或许孩子们还没有内向这个词。大家小朋友在一起,有些小朋友会比较积极主动和小朋友一起打招呼一起玩,只要小朋友能跟上就行了。慢慢小朋友就会有自己的好朋友,在好朋友面前完全不存在内向之说,大家可能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好姐妹呢。

在托管班能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要融入社会。所以适当的时候该送托管班就得送托管班了,这叫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就像孩子大了会离开父母一样,作为父母要有这样的心里准备,自己与孩子只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做那个年龄该做的事情。托管班是一群孩子,他不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也会学着去适应在群体生活,或者融入群体,甚至引领群体,或者独立于群体之外。都会有他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哪种选择,都没有必然的好与不好,作为家长更多是发现和引导,如果发现他有引领群体的能力,那以后更是适合做领导或者自己管理团队,如果发现他独立于群体之外,则以后更多引导他朝一些工科等不需要那么多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但不管怎样,起码现在送托管班,能够立马增强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兔子爱大米


我刚刚经历这样的事情我老说说我的感受吧。

我家宝贝是女生,从出生就是我一直带,所有她特别的依赖我,我上个厕所也是跟着,看见陌生人也是躲,也是挺内向的一枚小宝贝,我的宝贝2周半送去的幼儿园,在家里宝贝实在也是无趣,所以就想让她去幼儿园毕竟那里有小朋友一起玩耍,还有老师的教育,相信孩子应该会适应。第一天因为幼儿园里有玩具有滑梯她喜欢玩也没哭,也没闹,第二天就不行了,不去上学,这时候孩子哭作为家长也是苦恼也不想让孩子太难受,但幼儿园老师说一定要坚持送,接连送了1星期孩子就适应了,慢慢的会听到从宝贝嘴里背诵的歌谣,唐诗,还是很惊喜了。

我也经常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过程,老师说在学校特别乖,根本就不用不放心,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老师教的诗词都学习的很快,所以我也就慢慢的放心了,刚开始孩子不适应也特别正常,看见她哭,我都想让孩子不去上学了,觉得就让孩子在自己身边好了,现在想想我都庆幸没有那么去做。

现在孩子也是碰见陌生人不爱说话,但我们要知道她还是小孩子,女生骨子里都带有扭捏的性格,所有我们也不应该高要求孩子,让孩子慢慢适应,平时多教导孩子,鼓励孩子多多沟通,就算以后她还内向的,那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慢慢适应生活。

有时候我们大人总是会想很多,替孩子拿很多主意,这样会让孩子更依赖于我们,所有我们要做到适当的放手,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和意见去左右孩子,所以我觉得如果孩子到了上学年纪就让她去,毕竟那里都是他们一般大的同龄人,他们慢慢会摸索出经验来,,所以不要想他们会不会适应,要学会让他们适应,


优哥淇妹


每一个离开父母的孩子,都会有一些不适应。但是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早点帮助孩子适应起来。

当孩子要去托管班之前,1年左右,这个是黄金期。

我曾经看到过,家长送孩子去托管班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爷爷奶奶在一旁直抹眼泪。

所以,我提前学习了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学,根据自己孩子的状况,还制定了一些方案。孩子送托管班时非常顺利。

1、帮他交个朋友

为了找到他喜欢的小朋友,而且最好是同期准备入托管班的。我就经常带他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去玩。在这里常常能碰到附近的孩子和家长。让他们一起玩,不仅认识了一些朋友,对孩子内向的性格也有了很多改善。这里他认识了一个胆小的小女孩,一下子,小男子汉的“保护欲”油然而生。

2、带他去看看托管班

我和别的家长商量着,从公园返家时,都去托管班看小朋友们跳舞、做操、玩游戏。让孩子们心生渴望,又不能进去,于是,他们就站在栅栏边,歪着小脑袋看里面,激动了,也会在大门外妞妞屁股。

3、告诉孩子,托管班离家很近,而且只有棒棒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去学习呢

托管班离家近,带他多走一走,看一看,孩子们就安心了。知道离家不远,爸爸妈妈就在附近

不要吝惜赞扬,针对孩子的优点部分多表扬,帮他树立自信,改善焦虑,这一步很关键。

我们当时有4个孩子,一起进托管班,只有一个当天哭了一下,很快就找到小朋友自己去玩了。

最有趣,是第一天去接孩子时,

老师说,我的孩子和那个小姑娘

一起,一直在帮助老师安慰别的

同学:你是很厉害的小孩,才能

来学习的,我们可以一起玩,不

要哭了。

我和那个女孩的妈妈,眼睛都湿

润了。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

白费,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比我

们想像的更好。



半称心九林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因为不知道你说的是幼托班还是负责接送小学生和辅导小学生作业的托管班。

如果是幼托班,年纪太小的孩子不建议送。我家老大是在2岁多送去幼托班的,每当和他分开是,孩子都会大哭大闹,拉着我不肯放手,看着真的很让人心疼。后来我学习之后才知道,3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建立安全感的时期,孩子会把自己和妈妈看成一体,特别粘妈妈,不愿意和妈妈分开,而妈妈过早的强行把孩子送入幼托班,会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造成影响。

而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通常内心更加敏感,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和照顾。这一类孩子对环境适应起来也会相对更慢一些。

如果妈妈是因为孩子比较内向才希望去幼儿园锻炼的,我建议不如从以下几个角度陪伴孩子,孩子也能变得更好。

1. 给到孩子足够的耐心,为孩子营造安全的氛围,让孩子内心安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感到安全了,他才有可能会变得勇敢,主动。

2. 当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人时,表现得有些害羞是正常的。妈妈不要急着把孩子推出去,试图让他马上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要给他时间慢慢适应。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先在旁边观察,等孩子适应后,家长可以找机会引导孩子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比如,玩球的小朋友球飞了,孩子可以去帮他们捡捡球等。

3. 带孩子出去玩时,可以带一些玩具和零食,鼓励孩子去做分享,邀请其他小朋友过来一起玩,刚开始的时候也可以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去邀请。

4. 家长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孩子会表现得更放松,很主动。和小朋友玩多了,他就知道如何交朋友了。

5.家长要调整心态,不要认为内向的孩子不好,事实上有一项关于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调查表明,内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更容易成功。就看家长怎么引导了。

当然,如果因为家庭其他原因要送孩子去幼托班,建议家长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还要接纳孩子哭闹等行为,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情绪,给到他多一些身体抚触,比如拥抱,这些都可以缓解孩子入托引起的不适。

同时,家长要选择正规的,理念和师资比较好的幼儿园。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孩子白天和妈妈分开,但是能在老师身上找到安全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另一方面,老师的安慰也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才能更好的向外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对人的信任。

相信你和找到最适合你家孩子的方式,祝福你!



嘻哈二宝的妈


孩子比较内向,送不幼儿园会不会不适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拿我的实际情况做例子吧,事情是这样的,我和老公之前都上班,两个孩子都顾不上,双方父母都年迈了,只能我们两口子看着,我家老大和老二年龄差距7岁,老二两周半我就让他去托管班了,当时也是各种不适应,容易生病,上了大概一个多月,就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和小朋友们玩的也嗨了,之前在家和我们一起很少游戏之类的造成孩子比较内向,现在幼儿园孩子多了,交了几个小伙伴玩,开朗了许多,我认为多接触一下外界,激发孩子的潜能,性格也会改变的。


会游泳的yu


首先呢,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到了送托管班的年龄就要送了,万事开头难,而且孩子们的适应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我家闺女三周半了,都没送托管班去,也是担心孩子去了不适应,一直舍不得放手,孩子在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老是去找妈妈,找妈妈,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而我们一个小区的朋友,她女儿比我女儿还小一个月,在孩子三周的时候就已经去幼儿园了,我也问过她,孩子刚去的时候也是哭的不想去,也慢慢适应着,每天去和小朋友们玩的挺开心!由此可见,孩子们都有一个过渡期,和内向不内向没啥关系,而且适应了托管班的生活后,孩子饮食规律了,还更加健康了!



针对你说的孩子内向,如果自己不放心的话,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慢慢接触别的小盆友,在公共场合多锻炼宝宝,不断适应环境,不断让孩子内向性格有所改善。



总之,小编觉得,自己的孩子,要对他多鼓励,多赞扬,多夸奖,而且更要相信自己的宝宝,去上托管班也只是求学的第一步,放不开手的话孩子永远也不会自己走,溺爱不是爱,相信自己的宝宝,加油


扭头看看我的狗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必须接受他那个年龄的事。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应该去上。现在一个家庭的孩子很少,以前都是独生子女,放开二胎以后也就两个孩子,如果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而不让他去接触外界环境,是不可取的,还有可能会自闭。应该想办法克服一些困难,正确引导孩子,让他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说不定性格还会变开朗。

我儿子小时候也比较内向,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送不去,每天都哭哭啼啼,惹得我也好难过,都想过放弃,自己带在身边照顾。后来想想,孩子长大以后,迟早要离开大人,踏入社会,直至成家立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所以,继续坚持送他去幼儿园,慢慢的,他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每天都会开开心心去学校,性格也变开朗不少。

做家长的,一定要舍得放手,让孩子们早日找到自己的成长圈子,才是爱孩子的最好表现!



清荷531


根据个人经验而谈,我们以为的孩子内向,有可能真的只是我们以为的。

我宝现在三岁半。一岁多开始经历我以为的内向期。见人就哭,不可以有视觉交流,更不能容忍陌生人碰她。我每次都是尴尬的逢人便说,这孩子太内向。后来总结原因,因为长期都是我一个人带她,爸爸每天上班很忙,她基本上都是对着我一个人,怕人是不可避免的。然后我尝试带她去上了早教,然后多带她去游乐场小区楼下等各种孩子多的地方。后来,成功适应幼儿园生活,现在每次看到小朋友,都会去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儿么?

对于您现在的疑问,我觉得要对症下药,您认为他内向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跟小朋友接触的少,早教托管当然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是家人陪伴太少引起的孩子内向自卑,那就要从家庭的调整来改进,送去托管只会让孩子更不适。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阶段,我们作为父母不能轻易给孩子定义,说的久了,他自然会变成我们想的样子。无论怎么样,父母好的陪伴一定是让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事情。


88姐


我家老二就性格比较内向独立能力不行依赖性比较强所以我就选择让她比较晚上幼儿园,我送她上幼儿的时候适应得倒是挺快的可能是因为时间到了,看到姐姐上学她也有受影响,所以这就要根据你自己孩子的性格去觉得但是如果自己有时间我还是建议带大一点。


S萱麻麻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孩子比较内向,送去托管班会不会适应?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您:

孩子在进入到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其个性特征往往比之前的任何时候都要明显和突出,因此是老师和父母分辨孩子内向、外向的一个重要时期。外向的孩子喜欢在同学交流和讨论中学习,不过外向的孩子要比内向孩子更调皮。而内向型的孩子则很少在课上举手发言,更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就是在课余时间也常常是自己躲在一边的角落去玩,显得安静而内敛。

  父母如何对待内向的孩子:

  1.首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谈一谈,争取得到老师的配合,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之后老师就会成为孩子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定期的和老师谈谈孩子的现状,并告诉老师自己家的孩子比较内向,要比外向的孩子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他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的活动,请老师能够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并能理解孩子。

  2.父母对待时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内向型的孩子一般在说话办事的时候都比较小心、谨慎,他们往往要经过仔细的思考,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之后再采取行动。因此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种行为方式,不能总是急于打断孩子要说的话。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3.千万不要对孩子问连续的问题,当面对内向型的孩子的时候在提问时父母除了要有耐心,并且要注意发问时的技巧,如果内向性格的孩子被一下子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之后,他们会表现得很紧张,甚至语言表达不清,因此在提问时不要一下子问太多的问题,要慢慢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不要让孩子产生紧张感。

  4.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内向很可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缺少自尊和自信。比如孩子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好,所以在课堂上不敢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其他的小朋友拒绝等。所以父母在平时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安全感,日常父母要多安排一些时间来陪孩子。比如玩游戏、读书等,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一定的表扬和积极的反馈,由此来增加一些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还是很棒的。

  5.要鼓励孩子积极发展同伴关系。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多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互动,并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再有到了周末,可以带着孩子去串门,让孩子体验在人际交往中的快乐。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可以先在家里陪着孩子进行一些角色表演和训练,从而教会孩子与同伴之间交往的一些小方法,借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6.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时要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和小朋友怎么样玩、玩什么游戏,父母要充分地考虑孩子的意见、想法和兴趣爱好。

  7.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内向型的孩子,通常把习惯、情绪、情感藏在心里,而很少直接表达出来。因此对于内向型的孩子父母要多一些关注。因为这些孩子通常更加的敏感、也更多虑。父母应该在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情,能让孩子主动的说出自己心理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同时父母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就可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让他们更有自信心来表达自我,当然父母还是要特别的注意方式、方法。

  8.内向性格的孩子并不等于是自闭症,事实上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障碍问题,一般发病在孩子的二岁半之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无法正常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便交流对象是自己的家人,当有些孩子在生人面前表现出的内向可能和孩子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关。比如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小心他们会把你带走等等。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养成一种防范陌生人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