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比較內向,送去託管班會不會不適應?

問題sensei


孩子的適應能力遠比我們想象得強

還記得送小米去幼兒園的時候,門口很多小朋友去哭,哭得父母都淚眼婆娑。幼兒園老師拼命和父母說,大家放心回去吧,小朋友的適應能力都很強的,大家放心。結果沒到一個星期,個個小朋友都在幼兒園生龍活虎樂不思蜀呢。所以小朋友的適應能力家長遠可以放心,只要不是有自閉症或什麼病理性症狀,完全沒必要擔心的。


最好不要太早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比較內向,這個可能只是大人的眼光來看的,可能不是很愛和陌生人主動交流打招呼什麼的。但從同齡人的眼光來看,根本沒有什麼內向不內向,或許孩子們還沒有內向這個詞。大家小朋友在一起,有些小朋友會比較積極主動和小朋友一起打招呼一起玩,只要小朋友能跟上就行了。慢慢小朋友就會有自己的好朋友,在好朋友面前完全不存在內向之說,大家可能是無話不談的好兄弟好姐妹呢。

在託管班能增強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遲早要離開父母,要融入社會。所以適當的時候該送託管班就得送託管班了,這叫做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就像孩子大了會離開父母一樣,作為父母要有這樣的心裡準備,自己與孩子只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到一定的年齡就要做那個年齡該做的事情。託管班是一群孩子,他不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也會學著去適應在群體生活,或者融入群體,甚至引領群體,或者獨立於群體之外。都會有他自己的選擇,不管是哪種選擇,都沒有必然的好與不好,作為家長更多是發現和引導,如果發現他有引領群體的能力,那以後更是適合做領導或者自己管理團隊,如果發現他獨立於群體之外,則以後更多引導他朝一些工科等不需要那麼多與人打交道的行業。但不管怎樣,起碼現在送託管班,能夠立馬增強他的獨立自主能力。


兔子愛大米


我剛剛經歷這樣的事情我老說說我的感受吧。

我家寶貝是女生,從出生就是我一直帶,所有她特別的依賴我,我上個廁所也是跟著,看見陌生人也是躲,也是挺內向的一枚小寶貝,我的寶貝2周半送去的幼兒園,在家裡寶貝實在也是無趣,所以就想讓她去幼兒園畢竟那裡有小朋友一起玩耍,還有老師的教育,相信孩子應該會適應。第一天因為幼兒園裡有玩具有滑梯她喜歡玩也沒哭,也沒鬧,第二天就不行了,不去上學,這時候孩子哭作為家長也是苦惱也不想讓孩子太難受,但幼兒園老師說一定要堅持送,接連送了1星期孩子就適應了,慢慢的會聽到從寶貝嘴裡背誦的歌謠,唐詩,還是很驚喜了。

我也經常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過程,老師說在學校特別乖,根本就不用不放心,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老師教的詩詞都學習的很快,所以我也就慢慢的放心了,剛開始孩子不適應也特別正常,看見她哭,我都想讓孩子不去上學了,覺得就讓孩子在自己身邊好了,現在想想我都慶幸沒有那麼去做。

現在孩子也是碰見陌生人不愛說話,但我們要知道她還是小孩子,女生骨子裡都帶有扭捏的性格,所有我們也不應該高要求孩子,讓孩子慢慢適應,平時多教導孩子,鼓勵孩子多多溝通,就算以後她還內向的,那也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慢慢適應生活。

有時候我們大人總是會想很多,替孩子拿很多主意,這樣會讓孩子更依賴於我們,所有我們要做到適當的放手,不要用我們大人的想法和意見去左右孩子,所以我覺得如果孩子到了上學年紀就讓她去,畢竟那裡都是他們一般大的同齡人,他們慢慢會摸索出經驗來,,所以不要想他們會不會適應,要學會讓他們適應,


優哥淇妹


每一個離開父母的孩子,都會有一些不適應。但是不用擔心,我們可以早點幫助孩子適應起來。

當孩子要去託管班之前,1年左右,這個是黃金期。

我曾經看到過,家長送孩子去託管班時,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爺爺奶奶在一旁直抹眼淚。

所以,我提前學習了這個時期的兒童心理學,根據自己孩子的狀況,還制定了一些方案。孩子送託管班時非常順利。

1、幫他交個朋友

為了找到他喜歡的小朋友,而且最好是同期準備入托管班的。我就經常帶他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去玩。在這裡常常能碰到附近的孩子和家長。讓他們一起玩,不僅認識了一些朋友,對孩子內向的性格也有了很多改善。這裡他認識了一個膽小的小女孩,一下子,小男子漢的“保護欲”油然而生。

2、帶他去看看託管班

我和別的家長商量著,從公園返家時,都去託管班看小朋友們跳舞、做操、玩遊戲。讓孩子們心生渴望,又不能進去,於是,他們就站在柵欄邊,歪著小腦袋看裡面,激動了,也會在大門外妞妞屁股。

3、告訴孩子,託管班離家很近,而且只有棒棒的孩子,才有機會進去學習呢

託管班離家近,帶他多走一走,看一看,孩子們就安心了。知道離家不遠,爸爸媽媽就在附近

不要吝惜讚揚,針對孩子的優點部分多表揚,幫他樹立自信,改善焦慮,這一步很關鍵。

我們當時有4個孩子,一起進託管班,只有一個當天哭了一下,很快就找到小朋友自己去玩了。

最有趣,是第一天去接孩子時,

老師說,我的孩子和那個小姑娘

一起,一直在幫助老師安慰別的

同學:你是很厲害的小孩,才能

來學習的,我們可以一起玩,不

要哭了。

我和那個女孩的媽媽,眼睛都溼

潤了。這說明,我們的努力沒有

白費,我們的孩子成長的,比我

們想像的更好。



半稱心九林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因為不知道你說的是幼托班還是負責接送小學生和輔導小學生作業的託管班。

如果是幼托班,年紀太小的孩子不建議送。我家老大是在2歲多送去幼托班的,每當和他分開是,孩子都會大哭大鬧,拉著我不肯放手,看著真的很讓人心疼。後來我學習之後才知道,3歲以前的孩子正處於建立安全感的時期,孩子會把自己和媽媽看成一體,特別粘媽媽,不願意和媽媽分開,而媽媽過早的強行把孩子送入幼托班,會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造成影響。

而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通常內心更加敏感,更需要媽媽的陪伴和照顧。這一類孩子對環境適應起來也會相對更慢一些。

如果媽媽是因為孩子比較內向才希望去幼兒園鍛鍊的,我建議不如從以下幾個角度陪伴孩子,孩子也能變得更好。

1. 給到孩子足夠的耐心,為孩子營造安全的氛圍,讓孩子內心安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的內心感到安全了,他才有可能會變得勇敢,主動。

2. 當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表現得有些害羞是正常的。媽媽不要急著把孩子推出去,試圖讓他馬上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要給他時間慢慢適應。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先在旁邊觀察,等孩子適應後,家長可以找機會引導孩子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比如,玩球的小朋友球飛了,孩子可以去幫他們撿撿球等。

3. 帶孩子出去玩時,可以帶一些玩具和零食,鼓勵孩子去做分享,邀請其他小朋友過來一起玩,剛開始的時候也可以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去邀請。

4. 家長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孩子會表現得更放鬆,很主動。和小朋友玩多了,他就知道如何交朋友了。

5.家長要調整心態,不要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好,事實上有一項關於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調查表明,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更有優勢,更容易成功。就看家長怎麼引導了。

當然,如果因為家庭其他原因要送孩子去幼托班,建議家長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還要接納孩子哭鬧等行為,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情緒,給到他多一些身體撫觸,比如擁抱,這些都可以緩解孩子入托引起的不適。

同時,家長要選擇正規的,理念和師資比較好的幼兒園。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孩子白天和媽媽分開,但是能在老師身上找到安全感,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孩子的分離焦慮,另一方面,老師的安慰也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才能更好的向外發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對人的信任。

相信你和找到最適合你家孩子的方式,祝福你!



嘻哈二寶的媽


孩子比較內向,送不幼兒園會不會不適應?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拿我的實際情況做例子吧,事情是這樣的,我和老公之前都上班,兩個孩子都顧不上,雙方父母都年邁了,只能我們兩口子看著,我家老大和老二年齡差距7歲,老二兩週半我就讓他去託管班了,當時也是各種不適應,容易生病,上了大概一個多月,就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和小朋友們玩的也嗨了,之前在家和我們一起很少遊戲之類的造成孩子比較內向,現在幼兒園孩子多了,交了幾個小夥伴玩,開朗了許多,我認為多接觸一下外界,激發孩子的潛能,性格也會改變的。


會游泳的yu


首先呢,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到了送託管班的年齡就要送了,萬事開頭難,而且孩子們的適應能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我家閨女三週半了,都沒送託管班去,也是擔心孩子去了不適應,一直捨不得放手,孩子在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老是去找媽媽,找媽媽,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而我們一個小區的朋友,她女兒比我女兒還小一個月,在孩子三週的時候就已經去幼兒園了,我也問過她,孩子剛去的時候也是哭的不想去,也慢慢適應著,每天去和小朋友們玩的挺開心!由此可見,孩子們都有一個過渡期,和內向不內向沒啥關係,而且適應了託管班的生活後,孩子飲食規律了,還更加健康了!



針對你說的孩子內向,如果自己不放心的話,可以逐步引導孩子,慢慢接觸別的小盆友,在公共場合多鍛鍊寶寶,不斷適應環境,不斷讓孩子內向性格有所改善。



總之,小編覺得,自己的孩子,要對他多鼓勵,多讚揚,多誇獎,而且更要相信自己的寶寶,去上託管班也只是求學的第一步,放不開手的話孩子永遠也不會自己走,溺愛不是愛,相信自己的寶寶,加油


扭頭看看我的狗


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就必須接受他那個年齡的事。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就應該去上。現在一個家庭的孩子很少,以前都是獨生子女,放開二胎以後也就兩個孩子,如果因為孩子性格內向而不讓他去接觸外界環境,是不可取的,還有可能會自閉。應該想辦法克服一些困難,正確引導孩子,讓他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學習,說不定性格還會變開朗。

我兒子小時候也比較內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送不去,每天都哭哭啼啼,惹得我也好難過,都想過放棄,自己帶在身邊照顧。後來想想,孩子長大以後,遲早要離開大人,踏入社會,直至成家立業,過他們自己的生活。所以,繼續堅持送他去幼兒園,慢慢的,他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每天都會開開心心去學校,性格也變開朗不少。

做家長的,一定要捨得放手,讓孩子們早日找到自己的成長圈子,才是愛孩子的最好表現!



清荷531


根據個人經驗而談,我們以為的孩子內向,有可能真的只是我們以為的。

我寶現在三歲半。一歲多開始經歷我以為的內向期。見人就哭,不可以有視覺交流,更不能容忍陌生人碰她。我每次都是尷尬的逢人便說,這孩子太內向。後來總結原因,因為長期都是我一個人帶她,爸爸每天上班很忙,她基本上都是對著我一個人,怕人是不可避免的。然後我嘗試帶她去上了早教,然後多帶她去遊樂場小區樓下等各種孩子多的地方。後來,成功適應幼兒園生活,現在每次看到小朋友,都會去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兒麼?

對於您現在的疑問,我覺得要對症下藥,您認為他內向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跟小朋友接觸的少,早教託管當然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是家人陪伴太少引起的孩子內向自卑,那就要從家庭的調整來改進,送去託管只會讓孩子更不適。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階段,我們作為父母不能輕易給孩子定義,說的久了,他自然會變成我們想的樣子。無論怎麼樣,父母好的陪伴一定是讓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事情。


88姐


我家老二就性格比較內向獨立能力不行依賴性比較強所以我就選擇讓她比較晚上幼兒園,我送她上幼兒的時候適應得倒是挺快的可能是因為時間到了,看到姐姐上學她也有受影響,所以這就要根據你自己孩子的性格去覺得但是如果自己有時間我還是建議帶大一點。


S萱麻麻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孩子比較內向,送去託管班會不會適應?下面是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到您:

孩子在進入到幼兒園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其個性特徵往往比之前的任何時候都要明顯和突出,因此是老師和父母分辨孩子內向、外向的一個重要時期。外向的孩子喜歡在同學交流和討論中學習,不過外向的孩子要比內向孩子更調皮。而內向型的孩子則很少在課上舉手發言,更喜歡通過觀察和思考來學習。就是在課餘時間也常常是自己躲在一邊的角落去玩,顯得安靜而內斂。

  父母如何對待內向的孩子:

  1.首先家長要和幼兒園的老師談一談,爭取得到老師的配合,當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之後老師就會成為孩子教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那麼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孩子人格特徵的形成過程。因此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長可以定期的和老師談談孩子的現狀,並告訴老師自己家的孩子比較內向,要比外向的孩子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讓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後他才會積極地參加課堂的活動,請老師能夠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並能理解孩子。

  2.父母對待時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內向型的孩子一般在說話辦事的時候都比較小心、謹慎,他們往往要經過仔細的思考,才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之後再採取行動。因此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不能總是急於打斷孩子要說的話。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3.千萬不要對孩子問連續的問題,當面對內向型的孩子的時候在提問時父母除了要有耐心,並且要注意發問時的技巧,如果內向性格的孩子被一下子問了一連串的問題之後,他們會表現得很緊張,甚至語言表達不清,因此在提問時不要一下子問太多的問題,要慢慢講,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問,不要讓孩子產生緊張感。

  4.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內向很可能是由於缺乏安全感、缺少自尊和自信。比如孩子總是感覺自己不夠好,所以在課堂上不敢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其他的小朋友拒絕等。所以父母在平時應該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日常父母要多安排一些時間來陪孩子。比如玩遊戲、讀書等,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一定的表揚和積極的反饋,由此來增加一些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還是很棒的。

  5.要鼓勵孩子積極發展同伴關係。父母要經常鼓勵孩子多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互動,並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朋友關係,再有到了週末,可以帶著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在人際交往中的快樂。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樣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可以先在家裡陪著孩子進行一些角色表演和訓練,從而教會孩子與同伴之間交往的一些小方法,藉此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6.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時要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不能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和小朋友怎麼樣玩、玩什麼遊戲,父母要充分地考慮孩子的意見、想法和興趣愛好。

  7.要經常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內向型的孩子,通常把習慣、情緒、情感藏在心裡,而很少直接表達出來。因此對於內向型的孩子父母要多一些關注。因為這些孩子通常更加的敏感、也更多慮。父母應該在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心情,能讓孩子主動的說出自己心理的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同時父母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就可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讓他們更有自信心來表達自我,當然父母還是要特別的注意方式、方法。

  8.內向性格的孩子並不等於是自閉症,事實上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的發育障礙問題,一般發病在孩子的二歲半之前,患有孤獨症的孩子無法正常與他人進行交流,即便交流對象是自己的家人,當有些孩子在生人面前表現出的內向可能和孩子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有關。比如父母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小心他們會把你帶走等等。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養成一種防範陌生人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