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恰瑪古變身“致富果”——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一線調研

“4畝地掙了6000多元,沒想到種恰瑪古也能掙上錢。”10月20日,柯坪縣阿恰勒鎮蓋孜力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賽米·卡德爾驚喜地說。

種植恰瑪古是蓋孜力克村家家戶戶的傳統。可長期以來,由於村民市場意識淡薄,只管種、不問銷,導致恰瑪古大量上市後,銷售困難且價格偏低,村民增收有限。

變化發生於2018年,該村成立合作社消納村民的恰瑪古、多方聯動開拓市場,並和加工企業合作提升恰瑪古附加值。去年,村民靠種植恰瑪古人均增收600多元,有力促進了全村脫貧攻堅。

​恰瑪古變身“致富果”——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一線調研

守著好東西卻難增收

“我的爸爸種恰瑪古,我的爺爺也種恰瑪古,我們村的恰瑪古一直都很出名。”艾孜孜·胡都白迪是村委會主任,今年55歲的他很為村裡的恰瑪古驕傲。

恰瑪古是南疆常見的一種根莖類作物,富含有機活性鹼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元素,食藥兩用價值較高。蓋孜力克村是柯坪縣恰瑪古的主產地之一。

8月上旬,播種、施肥、澆水,11月中旬,恰瑪古成熟。

“恰瑪古對地裡要求不高,易管理,所以家家都種。”艾孜孜說,“到了收穫季節,地裡堆滿了恰瑪古,自家吃不完,就想辦法賣掉換些錢。”

70歲的村民熱合曼·沙吾提騎著電動三輪車,到地裡查看恰瑪古的長勢。他和恰瑪古打了一輩子交道,從年輕時就開始種恰瑪古,但都是自家食用。後來,他趕著毛驢車,拉著恰瑪古到6公里外的巴扎賣,“價錢很便宜,幾乎賣不了多少錢,不過賣一點算一點,總比爛在地裡強。”他說。

熱合曼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5年以前,一畝地產恰瑪古500公斤左右,一公斤恰瑪古市場價3角多錢,一畝地能收入150元。購買恰瑪古種子、犁地、澆水等,種植一畝恰瑪古的成本近100元,折算下來,收入微薄。

更多的恰瑪古是賣不掉的。熱合曼開著拖拉機到30公里外的縣城賣恰瑪古,或者用恰瑪古換回一些玉米,剩餘的就送給親戚朋友。

自家吃一些、賣一些、送一些,多年來,蓋孜力克村的恰瑪古一直延續著這樣的命運。

“往年恰瑪古知名度不高,加上蓋孜力克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問題,銷售難,且價格一直上不去。”柯坪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吳曉慶說,“這也是前些年全縣恰瑪古種植戶面臨的問題。”

​恰瑪古變身“致富果”——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一線調研

本地賣不掉,心思活泛的村民那依甫·卡德爾無意識地走上了差異化銷售之路。他在村裡收購村民的恰瑪古,租輛貨車拉到阿瓦提縣銷售,“一趟能掙1000多元。”
可隨著柯坪縣及周邊地區恰瑪古種植面積增加,市場消納能力變小,因缺少銷售渠道,不少村民放棄販賣恰瑪古轉身尋找其他的生意。

恰瑪古,這個被稱為“小人參”的“金果”,並未給喜愛它的柯坪農民帶來好收益。

​恰瑪古變身“致富果”——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一線調研

優品質樹品牌闖市場

“吃不完、賣不掉,農民就減少了恰瑪古種植面積,也不用心管理,產量和品質下降。”說起往事,艾孜孜很無奈。

2004年,賽米只種了1畝恰瑪古,“掙不上錢,在地裡撒上種子就不管了,能收多少全靠老天說了算。”他說。
蓋孜力克村恰瑪古的命運似乎進入了惡性循環,價格便宜、賣不掉、農民種植不上心、恰瑪古品質差、產量低。

“農民距離市場較遠,對市場變化缺少敏感度,且缺少銷售渠道,光靠農民的力量銷售恰瑪古很不現實。”吳曉慶說。

這個總人口187戶831人的村莊,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4戶371人,佔全村總人口的44%,村民靠什麼增收脫貧?

“村民要增收,還得在恰瑪古上下功夫。”去年年初,中石化西北石油局駐蓋孜力克村第一書記王海彬剛到村裡時,發現該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恰瑪古種植規模,產生了靠恰瑪古助農增收的想法。

王海彬將恰瑪古種植產業納入蓋孜力克村2018年重點民生項目,目標確定後,就動員村民增加種植面積、科學種植管理。

先提升產量和品質。去年2月,蓋孜力克村成立了村裡第一個農民果蔬專業合作社,集中統一種植恰瑪古,採取集中採購農資、集中統一機耕、集中翻種、集中田間管理,嘗試全程科學管理服務和機械化種植推廣;與新疆農業大學開展技術交流合作,指導村民加強田間管理,嚴格控制農家肥,不灑農藥,真正做到“綠色有機、純天然、無汙染”。“村民掌握了科學種植和管理技術,去年恰瑪古畝產800公斤—1200公斤,增產明顯,且品質更好。”王海彬說。

種得好,最終還要銷得好。

提高品牌效應。王海彬動員村民、駐村工作隊隊員、在外地求學的大學生等,廣泛宣傳恰瑪古;將產品運到烏魯木齊的五星級酒店進行展示,在高速公路路口豎起廣告牌。

走精品化路線。恰瑪古收穫後,合作社帶領大家分揀出品相好、大小一致的統一包裝,目前有5公斤盒裝、袋裝產品。

發揮合作社的作用。王海彬說,村裡發揮合作社作用,統一收購村民的恰瑪古,並聯系市場把恰瑪古銷售出去,解決銷售難題。

當地政府也全力幫助農民銷售。吳曉慶說,柯坪縣發揮電商作用,擴大恰瑪古品牌影響力和銷售渠道,目前,該縣40多家電商已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大力推廣地標產品品牌效應,把地標產品資質免費提供給企業使用;發揮眾多農村經紀人作用,面向全疆推廣柯坪的恰瑪古。

在當地政府、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的共同努力下,市場打開了。去年,烏魯木齊、喀什、和田甚至內地的客商趕赴蓋孜力克村採購恰瑪古,曾經免費送人的恰瑪古成了搶手貨。“地頭價2元,甚至有客商開出3元的價格收購。”王海彬說。

恰瑪古第一次給農民帶來了可觀收益,靠種植恰瑪古,去年,蓋孜力克村人均增收600多元。

​恰瑪古變身“致富果”——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一線調研


​恰瑪古變身“致富果”——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一線調研

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恰瑪古“走俏”,村民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種植積極性大增。可如果僅靠售賣“原”字號的恰瑪古,難以形成持續穩定的增收。

王海彬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市場就那麼大,如果只賣鮮果,賣兩三年還可以,可以後呢?必須形成完整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

去年,王海彬帶領工作隊自主設計了恰瑪古產品外包裝編織袋及包裝禮盒,並拿出一部分恰瑪古加工成恰瑪古粉、恰瑪古乾等,包裝後進行售賣。“這是一次嘗試,加工後的恰瑪古粉、恰瑪古乾等更易保存和運輸,附加值增加,售價相應提高。”他說。

其實,從種恰瑪古到做成恰瑪古口服液,阿恰勒鎮以及柯坪縣一直致力於產業鏈延伸。

近年來,柯坪縣以打造“柯坪恰瑪古”品牌為核心,依靠科技研發力量,大力發展恰瑪古產業,培植和引進以恰瑪古深加工為主的企業和項目,提高經濟附加值,目前不僅研製出恰瑪古蜜膏等初級產品和粗加工產品,還生產出恰瑪古膠囊、口服液、精油等精細加工產品。

新疆艾力努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麵粉、大米、恰瑪古等農產品加工和銷售,此前,該公司加工恰瑪古屬於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利潤不高,年消納恰瑪古僅為1000噸左右,帶動收購當地恰瑪古的能力有限。

這兩年,恰瑪古“聲名鵲起”,讓該公司看到了商機,決定向恰瑪古深加工進軍。

該公司黨支部書記劉春永介紹,公司依託阿恰勒鎮恰瑪古種植優勢,在鎮上投資2100多萬元建廠,主要生產恰瑪古凍乾片、代餐粉、果醬以及口服液等產品,加工生產線預計年底可實現生產。“生產線設計產能5萬噸,以後不僅能‘吃掉’柯坪的恰瑪古,還能輻射周邊恰瑪古產地,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他說。

有了產業鏈託底,蓋孜力克村的恰瑪古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7年種植1500畝、2018年種植2150畝、今年種植2200多畝。

王海彬也有新打算,計劃進一步深化特色恰瑪古產業體系的構建,建設恰瑪古示範基地,積極推動有機農產品認證,確保農產品地理保護。同時,依託柯坪羊肉品牌優勢,不斷髮掘和推廣恰瑪古的食藥兩用價值,積極對接下游精提煉和深加工企業,建立穩定的恰瑪古銷售、加工渠道。

這讓建檔立卡貧困戶阿卜杜瓦哈普·克熱木對種植恰瑪古更有信心:“今年種了8畝,按照去年1公斤2元的價錢賣,我也能掙1.6萬元。”

“截至去年底,全村未脫貧的貧困戶僅剩6戶16人。今年我們繼續努力,能實現整村脫貧。”王海彬充滿信心地說。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蓋孜力克村,田地裡,茂密的綠葉下蘊藏著即將成熟的一顆顆恰瑪古,那是村民今冬增收的希望。

來源:新疆日報 記者 逯風暴 張治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