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網傳抗日戰爭時偽軍逾200萬,數量超過侵略軍,這是真的嗎?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區內的反抗活動此起彼伏,為鎮壓地方反抗而牽制了大量的作戰用正規軍。為解決前線作戰兵力不足的現象,希望利用當地現有的兵員維持統治,招募當地人民來負責佔領區治安。根據日本佔領區的傀儡政權的管轄範圍,設立如“南京國民革命軍”、“華北治安軍”等,各傀儡政權沒有相互干預偽軍活動的權利,但日本軍官有權隨時調遣任意地區的偽軍。

網傳抗日戰爭時偽軍逾200萬,數量超過侵略軍,這是真的嗎?

皇協軍的嘴臉

1938年時,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在華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並在1942—1943年期間國民政府推行“曲線救國”口號,許可國民革命軍指揮官在面對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可為保存實力,暫時投降”的指令後,偽軍數量開始爆炸性增長。根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結束後的統計,在華偽軍中62%左右是原國民革命軍部隊。

網傳抗日戰爭時偽軍逾200萬,數量超過侵略軍,這是真的嗎?

皇協軍與日本軍人在一起

其中除了部分偽軍駐紮在城市負責佔領區治安維護外,絕大部分的偽軍被調往華北地區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其中還有不少偽軍參與了在華北地區對平民的大屠殺活動。

網傳抗日戰爭時偽軍逾200萬,數量超過侵略軍,這是真的嗎?

汪精衛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經過中國軍方統計,除偽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偽軍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但目前廣泛流傳的版本中也有逾200萬偽軍的說法。這個數量的偽軍幾乎與在華日本軍隊的數量相當,但指揮偽軍的卻是日本軍隊。根據統計,中國是唯一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偽軍數量超過侵略軍隊數量的國家。這個比例造成的奇異現象一直是戰後被中國人民詬病的問題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