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海尔法”导弹是美陆军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研制的一种直升机载激光半主动制导反坦克导弹。基本型“海尔法”(AGM-114A)于1985年装备美陆军。尔后又陆续研制成功AGM-114B、 AGM-114F、AGM-114K、AGM-114L 和AGM114R等多种改进型。该导弹主要用于远距离攻击主战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也可用于攻击诸如堡垒、工事和建筑物等地面坚固目标,必要时还可用于攻击直升机和水面目标。目前,除陆军外,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也装备各种型号的“海尔法”导弾。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发展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各国为提高反坦克能力,开始大量装备攻击直升机,并认为装有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是最机动、最灵活的反坦克武器。当时美陆军决定,为全面发挥未来 攻击直升机的战斗潜力,必须在直升机上装备真正“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 以取代现有的远程“陶”反坦克导弹。因为“陶”导弹的飞行时间长, 并且在导弹发射期间,射手必须将瞄准镜始终对准目标,致使直升机难以机动回避,易遭敌方火力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在“大黄蜂”(Hornet)空对地电视制导导弹上安装了激光导引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取得成功。这种导弹后来被称为“海尔法”(原意是由直升机发射并能“发射后不管”的导弹),搭载在AH-64A攻击直升机上,后者拟取代AH-1S 和AH-1Q反坦克直升机。
发展历程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1970年,美陆军分别与洛克韦尔公司和休斯公司签订研制
“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合同,提出一年内拿出样弹,各公司合同经费为230万美元。
1971年6月,罗克韦尔公司哥伦布分公司进行了“海尔法”导弹的第一次直接瞄准发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激光制导技术的精度,并探讨用激光制导从地面或直升机上以直瞄或间瞄发射导弹的可能性。试验结果,导弹从发射塔上发射击中了固定目标。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1972年,美陆军与罗克韦尔公司签订了380万美元的合同,由该公司研制激光导引头。
1974年,罗克韦尔公司接受了120万美元的合同,进一步发展“海尔法”导弹,休斯公司接受了1110万美元发展经费,研制地面激光定位指示器。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1975年,美陆军要求国会在1976财年拨1500万美元作为项目发展经费,并计划订购10000枚导弹装备所有攻击直升机,拟在80年代取代直升机现装备的“陶”导弹。


1976年,美陆军选择罗克韦尔公司的样弹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并签订了为期五年总额为6700万美元的合同。
1978年10月21日,“眼镜蛇”直升机首次成功发射“海尔法”导弹。
1981年,洛克韦尔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分别接受了1004万美元和
1470万美元的合同,用以生产“海尔法”导弹和导引头。
1981年11月,“海尔法”导弹的研制工作脱离了AH-64A攻击直升机的发展计划,独自发展。
1982年,研制和试验“海尔法”导弹的无烟发动机,并在1983年结束。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1983年,“海尔法”导弹开始在地面军用车辆上进行发射试验;直升机载导弹和发射架开始批生产。
1984年,“海尔法”导弹初具使用能力.由于AH-64A直升机的研制进度一再拖延影响了
“海尔法”导弹的研制进度,致使投产时间比原预定时间晚了一年。
1985年,装备“海尔法”导弹的AH-64A直升机投入使用。截止1987年3月,共装备211架。在基型“海尔法”正式列装后,研制公司开始对其进行改进。
1990年, AGM-114K“海尔法”和AGM-114L“长弓·海尔法”导弹改进计划开始实施。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1994年, AGM-114F“海尔法”导弹装备部队。

1995年,AGM-114K“海尔法”I导弹装备部队。该导弹的生产持续到 2000年,生产数量总共为15317枚。
1996年,AGM-114A/B/F“海尔法”导弹停止生产。
1998年,AGM-114L“长弓·海尔法”装备部队。
2000年,AGM-114M“海尔法”导弹进入研制和试验阶段。同年,研制公司开始进行为期22个月的“长弓·海尔法”导弹产品改进项目(P3D)。
2003年,携带温压战斗部的AGM-114N“海尔法”导弹完成研制和装备。
2005年,“长弓·海尔法”导弾生产总数达到10397枚。
2011年,进行多功能AGM-114R导弹飞行试验。
2012年,AGM-114R装备部队。
2013年,进行AGM-114K2A战斗部效能评估。AGM-114K2A是AGM-114 K/K2的改进型,主要用于对付开阔地带的有生力量。
2014年6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车载远程监视与攻击炮塔武器系统进行了“海尔法”Ⅱ导弹的发射试验,导弹命中了6.4千米外的目标。试验中还演示了导弹“发射前锁定”和“发射后锁定”模式。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特性
“海尔法”导弹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它与美陆军原直升机载“陶”导弹相比具有速度快、飞行时间短、射程远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该武器系统主要由导弹、激光指示器和机载发射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导弹主要由激光导引头、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五大部分组成。激光导引头位于导弹最前端,经过编程后,专用于接收特定的激光编码,识别出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后自动进行锁定,并将锁定信号输入制导系统。由制导系统计算出控制数据,然后输入控制系统,通过传动装置将控制指令转成尾翼的机械运动,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和俯仰,使其沿着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飞抵目标直至命中。战斗部位于导引头之后,采用双锥型聚能装药结构,配用触发引信。动力装置位于制导系统(弹体后部)和控制系统(弾体尾部)之间,它为单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燃料点燃后产生强大推力,将导弾推离发射装置并以超音速飞行。激光指示器采用AN/TVO-2型,其测距距离10千米,照射距离5千米,激光能量100毫焦尔,脉冲频率10~20次/秒,束散角0.2毫弧度,激光波长1.06微米,工作物质为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总重量为22千克。机载发射系统主要包括AH-64A攻击直升机载的目标截获及指示系统、驾驶员用的夜视系统和组合式铝制机挂发射架。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海尔法”导弹可以利用多种作战平台发射,除主要装载在AH-64系列攻击直升机上使用外,也可以装载在AH-1“眼镜蛇”系列、 OH-58、UH-60A 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以及各种地面车辆上使用,并且还可装载在水面舰艇上使用。该弹可在直升机载空中观察员或地面观察员配合下使用。观察员用激光指示器指示目标,载有“海尔法”导弹的攻击直升机不必看到目标便可发射导弹。导弹的发射方式有直瞄发射、间瞄发射、快速发射和连续发射四种。

美军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趋势

为了使“海尔法”导弹具备多种作战功能,多年来美国一直重视陆地发射型“海尔法”导弹的发展工作,美陆军曾将“海尔法”导弹发射架装在“悍马”轻型轮式车和M113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上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美陆军还利用“小檞树”地空导弹发射架对“海尔法”进行发射试验,以期将其作为一种轻便的牵引式防空武器。此外,美国还考虑将“海尔法”导弹装在战斗机上作为空对空导弹,以及装在轻型舰艇上作为反舰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