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廣州地鐵施工區塌陷事件後續:救援通道基本建成 專家迴應回填原因

昨天(12月1日)上午9點28分,廣州地鐵十一號線沙河地鐵站施工區域出現路面塌陷,一輛清汙車和一輛電動單車掉落其中,造成3人失蹤。其中,清汙車上的2人身份已經確認,騎電瓶車人員身份未確認。

目前,救援仍在繼續,本臺記者獨家採訪了事故救援專家組成員,瞭解最新的救援進展。

救援通道基本建成 人員及車輛位置暫不確定

今天(12月2日)中午,記者在現場看到,事發區域已經圍蔽起來,現場救援仍在繼續。此前塌陷的坑洞已經固定,一個鋼護筒立在原先坑洞的中間位置,作為搜尋和救援失蹤人員的通道。

據事故救援組專家林本海介紹:“鋼護筒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開挖以後外面的泥土進一步塌陷,所以要用護筒把它周圍保護住,這樣救援人員才能夠下去,深入到下面去進行救援,現在救援人員正在進行挖掘,挖通以後要進行物理探測。”

專家林本海告訴記者,事發後塌陷的位置最深有38米左右,並且發生第一次塌陷之後,又陸續出現了多次塌陷,底部形成了類似於流沙的不固定泥層。

事發後,為方便救援,用混泥土、土方等材料對邊坡進行加固,避免塌陷區域進一步擴大,同時設立了一個直徑為2.5米的鋼護筒作為救援通道,主要作用是向地下探挖,搜尋失蹤人員,而鋼護筒放置的位置就是當時車輛掉落坑中的位置。

廣州地鐵施工區塌陷事件後續:救援通道基本建成 專家回應回填原因

林本海說:“在最初塌陷的地點,也就是車最可能在的位置,做一個最大直徑的鋼護筒,形成一個後期的救援通道,根據昨天埋車和塌陷的深度來看,是8到10米左右,我們現在的護筒是8米,車最有可能在那兒附近,但是由於塌下去以後,進行了二次、三次的塌陷,所以車的埋深可能出現一些移動。”

目前,救援人員正通過專業探測設備,搜尋落入坑中的車輛和人員。現場救援指揮部表示,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不會停止對人員的搜尋和救援。

對於車輛和失蹤人員現在的位置,救援專家組專家楊光華表示:“還沒有掌握,救援仍在繼續。”

避免二次事故 採取回填措施

12月1日下午3點30分,廣州地鐵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因塌陷區已被水體覆蓋,且有土體塌落,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為避免塌陷區域進一步擴大,現正進行局部回填。”

有市民質疑,為何在人員尚未救出時,就採取回填措施。

對此,事故救援組專家楊光華回應:“我聽救援隊反映,當時還在不斷地塌方。這個洞開始比較小、比較深,周圍的土不斷地往下塌,把這個車給埋住了,但是去救的人下不去,另外也怕洞不斷地擴大,一擴大的話,周邊還有重要的電纜管線,還有這個橋,可能會有更大的災害出現。”

同時,專家介紹,由於事發後坍塌持續發生,要對人員車輛進行救援,首先就要有穩定的地質條件,因此需要對坑洞邊坡進行加固。

而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參與救援的廣州藍天救援協會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事發後現場地質不穩定,不採取相應的加固措施沒有辦法開展救援工作。

廣州地鐵施工區塌陷事件後續:救援通道基本建成 專家回應回填原因

對於當時的現場情況,參與現場救援的廣州藍天救援協會的隊員林翼表示:“我們到達現場看的時候,水都湧起來了,現場不斷地坍塌,我們制定了很多救援的方案包括從路邊、高架橋還有各種接近方案,但現場二次、三次的坍塌,我們沒有辦法去接近,它會影響到整個道路的周邊,因為現場人員沒有辦法進入,車輛無法進入,沒有救援工作的平臺,所以要把邊坡進行加固、穩定,保證整個地質的穩定性。”

事發後,交管部門對塌陷周邊實行交通管制並進行警戒,封鎖道路、禁止車輛通行、疏導交通和人員、相關單位立即關停周邊自來水、燃氣等管線,並對供電設施進行臨時停電,持續動態監測周邊水、電、氣、通信等設施及房屋、道路、橋樑,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同時組織對廣州大道北高架橋進行專項檢測。經專業機構檢測論證,橋樑狀況安全,並於今天早上7點恢復通行,也沒有發生燃氣洩漏等相關事故。

(央視記者 魏星 吳穗斌 陳木月)


轉自: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