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学教授应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

金色阳光神话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作为大学教师的身边人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推行教师的分类管理,即在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审中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三种(部分高校还有“工程应用型”或“社会服务型”)。为什么要实行分类管理呢?主要考虑的是教师个体的多样性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尽管目前高校里多数教师都是博士毕业,都是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的,但一方面人各有所短,有的人并不适合做科研,他们倾向于过有规律的生活,或者更喜欢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则并不喜欢教学,他们甚至吐词不清或者羞于在人多的地方讲话。如果非得逼着他们从事教学或者从事科研,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残害。

另一方面,人又各有所长,擅长做科研的人想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想做教学的人希望科研考核不要那么高,自己可以多花点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果我们逼着他们教学科研两手抓,可能会两手都抓不好。

所以说,大学教师管理最高境界并不是老师应该从事教学或者应该从事科研,而是应该从事他所喜欢和所擅长的。不过,作为大学教师,教学是本职所在,所以教学工作必须多少从事一些,可以少从事一些课堂教学,多从事一些研究生培养,这也算是教学工作。作为大学教师,科研也是必要的,科研的最纯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是通过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打通知识逻辑关系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没有科研,大学教师跟中学教师就没什么区别了。

另外,由于大学定位的不同,大学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岗位,比如在清北这样的学校,纯教学教师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而像三本、高职院校,就算你想做科研,也得先完成一年好几百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综上,大学教师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这里的大学教师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以及教授,大家都是如此。而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大学教师应该兼顾教学科研两方面,而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侧重做好其中一个方面。

以上是一些个人浅见,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兴趣,请点击关注我,谢谢。


高校人才真经


我一直认为,大学教授应该分为教学型教授和科研型教授两种。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可能有些人不怯场,可以面对大众侃侃而谈,有些人则是内向型,人多了话都不说,所以应该把教授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让外向的,善长演讲的去授课,内向的专心搞科研。

我大学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清华的高材生,给我们讲机械制图,但是老师比较内向,上课的时候都不敢看学生,只管讲课,然而科研能力却很突出,接下很多课题,那时就和我们讲,实在不愿意上课,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强项


用户9059898226930


凡是反对科研的都是搞不出科研来的,虽然我也没啥科研[捂脸]教学没什么很好的评价体系讲真,课上的好是指什么,我得过学校教学比赛一等奖我都不敢说我教学好。不过我反对任何说以什么为主,教学和科研要并重,都认真投入精力,这才对得起工资也对得起学生


晓看法


看到上面的讨论,有教师谈的不错,但也有不少人可能并不是在高校教书的,偏激的较多。作为36年的老教师,我来说几点:

1. 大学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了书本知识就成功了,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知识可能几年后就过时了,比如说计算机、会计、税务等专业。

爱因斯坦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是:当学生忘掉了学过的书本中的东西,还剩下来东西。

根据高等教育的这个功能:

1. 光搞教学的老师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老师,起码我自己在36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老师真能成为合格的老师,尽管他口若悬河,板书整洁漂亮, 谈吐幽默,但我仍然可以轻易找出他教学的若干问题。学生可能认为他是好老师,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如果看的清,他就可以毕业了。

2. 在国外大学里没有听说过什么教学型、科研型。大家都是博士毕业,博士入职一般在5年后,如果没有像样的科研就得立马走人,因为作为年富力壮的博士生,5年没有科研成果,要么文凭是混来的,要么就压根没有好好工作,要么身体有恙。

3. 不搞科研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要想培养好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己必须先有体会,自己不搞科研,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的经验与理论。科研的过程往往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我在讲课时,就经常结合自己科研的过程,谈创造的过程,谈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碰到难处如何处理。并告诉他们,年轻时要多看一些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哲学等书,要想今后在专业方面有所创造,还要锻练好身体,并能保持大脑始终清醒。这些都是教学书本之外的东西,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4. 不搞科研的教师哪怕教的生动感人,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的问题:他只能是照本宣科,因为他没有科研,他没有实质的新东西教给学生,他没有办法更新、提高教材,他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工,而不是一个技术工。当然,学生可能认为他教的好,因为不想学的学生,连课本都不想学,谈创新只会让他们更加烦你,他不但不感谢你,他可能还会骂你,在不少学生眼里,幽默的、插科打诨、和蔼可亲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有人专门对这方面研究过)。

5. 我强调科研,但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自己的亲身的感受就是不少科研往往起源于教学。只有认真教学,认真备课,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常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此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一些问题,你读完本科、硕士、博士可能都没有发现,但当教师后,教长了,你就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的一些教基础课的同事,课带的都非常多,有的学期一周达到30多节,还要改好几百个本子,但科研做的也是不错的,就是人累一些。

6. 对好教师来说,科研与教学必须要齐头并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我自己教了36年的基础课,教过的学生可能上万了,由于这些年一直扩招,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如果都不重视教学,单纯为了职称都去搞科研,那学生谁来教?可如果不搞科研,大学就可以关门了,因为大学存在的基础就在于创新,在于引领知识的进步。科研是大学的命根子,如果大学只是照本宣科,不搞科研,那只需在全国找几个伶牙俐齿、教学生动,讲话幽默的老师,开个电视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就行了。

7. 中国的教育状况极为复杂。高职高专及其以下的学校应该不必要求教师搞科研,一是他们自己水平有限,二是这类学生难教难管,学校经常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人生安全等方面,只要能将他们圈在一起不出事就好,过几年长大了走向社会找个工作干就行了。毕竟社会不少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

这种学校的重点在于管好学生不出乱子,学生全须全尾进来的,学校就要将还是全须全尾的交还家长。

一般本科学校,适当地要求老师搞点科研就行了。当然这种学校也有不少博士、硕士毕业的老师,对这类老师来说,学校就是不提搞科研的事,他们自己也可能搞,因为他们的专业可能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能搞成什么样就搞成什么样。这种学校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学上。

对于985、211学校,一定要要求老师搞科研,不搞科研就走人,科研搞不好走人。如果连这种大学都不能出成果,要它何用?当然教授也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可能有人会说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会不会是大材小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授给幼儿园小孩上课都不是大材小用,现在大学生难教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幼儿是中学生、中专生教出来的;小学生是中专、大专生教出来的;中学生是大专、本科生交出来的;大学是硕士、博士、教授教出来的。如果能反过来,大学生根本就不用教了,只要给他开书单就行了。我们的教育可悲之处就在于,学生从三岁学起,学了15年,到了大学还是没学会如何自学,因为一些大学不搞科研的老师,只是传播书本知识,学生在大学里只是读了个大高中。很多历史上的科学家都是几岁就有专家直接点拨获得成功的。教授,特别是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单是名望就会给学生带来特有的震撼,看看西南联大的名教授们是如何给本科生上课的就知道了(这些学生不少都成为各自专业的大师)。

这种名牌大学的重点是科研教学齐头并进,培养创新人才。


冯守平82419


这个问题不矛盾,我在甘肃一所高校从事高教管理工作,对此有切身感受。

第一大学教授首要的任务是教学,对此教育部近年来多次发文提出要求,高校教授每年都要给学生上课,并明确规定每学期要给本科生上课;大学教授作为大学教学人员,教书育人是其最本质的任务,带课是岗位职责。

第二在大学,大学教授一边做好教学工作,一边从事科研工作,这二者是不冲突的;教学可以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对理论的认识;科研不仅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而科研成果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解决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在职称系列中列出教学型职称、教学科研并重型职称、科研型职称,鼓励有教学潜力、且喜欢教学都教师专心从事教学,通过教学也可以评定副教授、教授职称;对少数对有科研潜力的教师,引导他们专门从事科研但也规定了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

第四,在本科院校,无论师范类、还是综合类大学,本科教学是日根本,因此无论教授,还是讲师都必须黑本科生代课,而且将此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老左心理工作室


大学教授应该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

我在大学三十多年,全力以赴搞教学。每一堂课都认认真真准备,唯恐讲不好,而误人子弟。

鲁迅那句话永远在我心间:

“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图财害命的”。

也许正是这句话,成了无形的鞭策,它一直敦促着我,课堂不仅要给同学真东西,而是一定要饱满,绝不能缺斤短两,偷工减料,更不能打丝毫的折扣!

否则,我就不敢面对那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所以当他们困惑迷茫的时候,我难免扪心自问:是不是我没讲清楚?或者我讲授的内容没有吸引力?

或许正是从这种意义上,人们才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儿!!

教学是个良心活儿。但有人却不管这些,根据高校多年的风气,只要科研搞好,要啥有啥,职称、名声、身份、地位、头衔等等,然后就可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

于是,高校出现三种现象:一种是默默无闻的教学老师,一种是名声贯耳的科研教授。还有一部分介于两者之间,两者都干,小有名气,但也不太突出。

实话实说,我就属于前者,默默无闻地站好讲台,用知识的光辉点亮学子心灵的灯盏,踏踏实实,问心无愧。

所以,直到现在,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我还依旧站在讲台上,发挥着剩余的光和热!!





傻吃闷睡871


正常教授应该以教学为主,且教学科研分不开。西方某大学教授的负担: 每周6次本科教学(两个班、每次90分钟)、每周一次office hour(2小时)、每周一小时和TA会议、每周一次博士/研究生组会、和每个博士会谈、每周一次和博士seminar。剩下的时间自己搞科研,研究生/博士生的成果也算在教授身上。

看看,加拿大的教授每周还是非常非常忙的。国内的教授轻松太多了,压力主要来源于能力不足和考核。


俺从小就玩这个玩意


说在大学里的一般情况吧。教基础课程的老师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高校扩召后,基础课程老师可能每一天都排满了课,由于受所讲授内容的限制,加之教学任务大,因此他们通常是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比较少。正因为如此,担任基础课教学的高校老师评职称时往往因为科研欠缺在评职称时而受阻,能评上个副高都很不错了。

在大学里担任专业课的老师通常教学工作任务就少些。由于授课内容是深入了专业,接触到的是本专业上在国内或国外的领先技术与新动态,从而高校里担任专业课的老师会从事比较多的科研工作,积极申请科研课题,撰写专业论文。由于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多,在评定职称上就占有优势,毕竟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评职称时大多以科研为主。这也就是大学里担任专业课教师的高级职称多于基础课教师的原因。专业课教师通常还有指导学生实习和写毕业论文的任务,这部分工作量是计入教学任务中的。若他们还是研究生导师,这样的工作也会计算为教学课时的。

在高校里还设有研究院、所。这里面的人员是专职从事研究工作,考核也以科研成果为主。职称为副研究员及研究员。他们也会承担少量的教学工作或开设专课学术讲座。研究院、所里有许多人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些也计做是他们的教学工作。


Xin245707976


美国前100名大学包括100名之后的大学、都是研究性大学,而且都是世界领先的研究水平。大学教授当然除了本科生教学以外、就是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教授要带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博士生前两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三年完全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博士后完全科研工作。中国的一般大学教授主要是教学工作。


加油china


教学,科研,本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于像中国足协一样的领导的瞎指挥,

以及不明所以的家长和学生的盲崇与瞎起哄,

导致高等教育无法发挥产学研的综合优势,

不按规矩办事,乱象丛生!

校长,院长,教授,必须是有头衔的!

实际上科研学术需要院士,千人,长江,杰青做带头人,这些人不同级别的国家部门也重视,最关键是能和官员说得上话,能平起平坐,得到政府的资助和政策倾斜。

也是混乱之根本,因为科研搞得好的,教学大多数自然不行(因为没有心思和时间思考教学),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工作更是外行。而现在高校科研突出,是校长院长教授遴选的必备条件,好像科研优秀,管理和教学就一定优秀!就能镇住场子!

而对于人才培养,则需要有能力安心教学的老师,因材施教,让每个上学的学生都能成才,每个家长都放心孩子的未来,这才是高校教育之本,和高校的社会责任和人才培养的义务。

即便足球界,各大联赛和豪门球队,都请著名的教练和球员,挣得荣誉和球迷的支持,抢夺市场。

但是,不同级别的青训,会有单独的教练组负责,为顶级赛事培养人才,即便中国也是如此!

只希望国内官员校长为了学校排名和成绩注重科研时,时刻想着普通学生获取知识,获得社会生存技能的基本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