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2年虧近30億的眾安保險們:藍海、紅海交織 流量被切割

3月25日,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發佈了2018年財報。財報顯示,2018年眾安在線實現保費收入112.6億元,同比增長89%。數據顯示,眾安在線綜合成本率仍高居不下,2018年為120.9%,而2017年度為133.1%。

收入板塊方面,財報顯示,眾安在線保費收入主要來源於消費金融與健康板塊,分別佔2018年總保費的31%、25%。另外,生活消費、航旅、汽車及其它依次佔比為14%、13%、10%、7%。

2年虧近30億的眾安保險們:藍海、紅海交織 流量被切割


同時,隨著總保費同比快速增長,眾安的承保虧損也相應增加,同時因為投資收益受到市場疲軟影響、科技輸出業務還處於研發投入及市場開拓階段等原因,眾安2018年實現淨虧損18億元。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又有阿里巴巴、騰訊與中國平安的“加持”,眾安在線出生之時就長了一張“明星臉”。在聚光燈下,成立於2013年的眾安在線4年後就走到了上市的關口,於2018年9月28日在港交所掛牌。

上市後,眾安在線在急速擴張的同時,也呈現了業績下滑的現象,2017年與2018年接連兩年產生鉅額虧損,由早年的微額盈利扭轉,“變臉”成了虧損近30億元的“拖油瓶”。

藍海中的紅海

儘管眾安在線財報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依然大有可為,但承包虧損、市場疲軟、科研成本等也擺在眾互聯網保險平臺的面前。

2019年1月,銀保監會披露,全國保險業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賠款和給付支出12297.87億元,同比增長9.99%;2019年2月,騰訊微保發布的《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稱,互聯網保單量在5年間增長了18倍,目前互聯網保民數量約在2.22億左右。

同時,在還未購買過保險的網民中,互聯網已經成為僅次於保險業務員的、認知度排名第二的購險渠道。眾安在線的113億元保費及89%的總保費增速,也進一步印證了互聯網保險市場整體上依然是一片藍海。

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進軍互聯網保險的選手早已紛紛“下海”。據瞭解,四大上市保險公司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已通過不同方式佈局互聯網保險。

華泰財險、美亞財險、泰康保險等傳統保險公司也藉著與互聯網公司的戰略合作介入互聯網保險領域,易安財險、安心財險、康泰在線等新興互聯網保險公司也獲批籌建。

除此之外,非保險機構也躍躍欲試,競相入場。民生銀行擴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並於官網開闢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家居電器公司愛仕達聯合七匹狼、騰邦國際建立前海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亞夏汽車投資最惠保互聯網保險平臺;銀之傑、證通電子、邦訊技術等IT行業公司也不甘示弱,利用技術之便登上互聯網保險的“便車”……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保險領域,互聯網巨頭更是分毫不讓,早早開始廝殺。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滴滴出行、唯品會、新浪、今日頭條、美團、小米、蘇寧均擁有保險相關牌照。

據柒財經旗下柒聞網不完全統計,目前涉足互聯網保險領域的各保險公司、上市公司、互聯網公司共計50家。


2年虧近30億的眾安保險們:藍海、紅海交織 流量被切割

各互聯網保險平臺還依託消費場景,進一步提高保險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滲透率。

除了UBI車險、航延險、泰康在線“癌情預報險”、“天貓正品保證險”、退貨運費險、賬戶安全險等各類場景化保險,互聯網保險還衍生出碎屏險、旅遊線、延時險、水滴互助,甚至霧霾險等各類保險產品。

儘管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空間巨大,但隨著傳統保險企業、非保險企業以及互聯網企業的紛紛“下海”,互聯網保險的藍海已經出現“局部紅海”現狀。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互聯網保險保費分別為2347億元、1835.3億元、1097.9億元。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連年下滑。在互聯網保險藍海被開發的同時,入場的選手卻越來越多。

另據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18年開展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公司中,規模保費位列前10名的公司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100億元,佔互聯網人身險總規模保費的92.2%。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市場集中化程度較高。

而在互聯網保險其它方面,也出現明顯的頭部效應及同質化現象。並且,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加碼,流量與互聯網保險的關係日益密切,互聯網保險市場進一步被分割。

“無證駕駛”、捆綁銷售等問題不斷

互聯網保險的紅火,不僅使傳統保險和互聯網保險選手壓力倍增,還帶來了隱藏著的各種風險,甚至滋生了不少違規行為,如誘導不實投保行為、“無證”開展業務、虛假騙單與拒不履行承保義務等行為。

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2018年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為10531件,同比增長121.01%。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8484件,同比增長128.25%;涉及人身保險公司2047件,同比增長95.32%。

據瞭解,上訴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主要反映銷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義、理賠條件不合理、拒賠理由不充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問題。

柒聞網發現,未經同意自動續保是多數互聯網平臺令人詬病的主要現象。同時,不少平臺還捆綁銷售保險產品,尤其以OTA(在線旅行社)平臺與外賣軟件最為嚴重。早前,曾有媒體報道稱,用戶在使用某在線旅遊平臺購買機票時被搭售保險。

3月12日,柒聞網發現,有在線旅遊平臺小程序在訂票頁面中,仍將航班意外險或退改無優險與機票訂單組合,優先推薦用戶訂購機票套餐,而若要購買不含保險產品的機票,則需要多次操作、經仔細甄選方可實現。

同時,多家互聯網保險平臺還因“無證駕駛”而被迫下線。相互保更名、京東互保“夭折”、頭條保險從今日頭條APP中消失等等現象,都與資質、牌照以及監管政策息息相關。

其中,今日頭條的線上醫療險產品“閤家保”開賣不到半個月便火速下架,正是被指不具備互聯網保險銷售和經紀資格。此外,還有“戀愛險”等多個互聯網奇葩險。

尤其是今日頭條因為最近2年來多次受到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工商行政部門等政府部門的重大行政處罰,不具備作為第三方網絡平臺經營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資格。

日前,網易保險發佈公告稱,網易保險將在2019年3月25提後停止服務,已投保用戶如需查詢保單詳情可諮詢相關保險公司。事實上,網易也並未獲得保險經紀等相關保險牌照。

業內資深人士畢研廣表示,互聯網保險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片面宣傳,“在互聯網的快節奏下,互聯網保險成了只是注重銷售業績,只宣傳保險的好處,卻不完全告知風險、注意事項的商業目標。”

“作為資管產品之一,保險將隨著資管新規的下發以及落地執行,呈現陽光化的態勢。”畢研廣還指出,涉及包裝、嵌套類的資管產品,包括互聯網保險產品,都將受到嚴格監管,因此,互聯網保險中將高風險理財產品包裝成保險產品的現象將越來越少。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保險產品將清晰化,除了包裝、嵌套,隨著資管新規的具體實施,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其它違規現象也將進一步得到整治。”畢研廣補充道。(文 / 青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