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人們不能長期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股市上有一個道理顯而易見,人人都知道,長期持有一隻股票的風險非常小,而且大概率上會賺錢。這個事實簡單到所有人都明白。但人們卻常常做不到,大部分人快進快出。

無數的理財專家,股票專家,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痛批,甚至表現出痛心疾首。每當股市下跌,市場波動,人人紛紛恐慌性的拋售的時候,價值投資者都會表示簡直無可理喻。儘管格雷厄姆說的"市場短期是一臺投票機,但市場長期是一臺稱重機。"為每個股民所熟知。

人們不能長期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但人們在股市上就是這麼不理智,週而復始,每個交易日都在忙著交易,買漲殺跌,幾十年了,這個故事從來沒有改寫。然而,人們買房子,投資商鋪,或者創辦企業,卻完全不是這樣。

人們買了一個房子,哪怕短時下跌了,人們也不會賣掉。買了一個商鋪,哪怕買進去之後,這個商鋪就佔了全部的本金,也不會立即賣掉。創業更是如此,投資進去瞬間就是損失了本金,但人們都會堅持下,直到盈利的那天。那為什麼在股市上,虧掉了20%,就迅速賣掉呢?

表面看起來是因為股市容易交易,可以隨時隨地交易,電腦上,手機上都可以在瞬間就完成交易。這看起來是一個特別主要的原因。因為太容易了,導致不珍惜,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而買賣房子和其他投資就沒那麼容易,需要經過一系列麻煩的手續,人們普遍怕麻煩,就不輕易交易。除非,到了非常合適的價格,或者急用到錢的時候才考慮交易。

人們不能長期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這樣來解釋韭菜在股市裡的短視行為,但其實這不是根本原因,至少不是老韭菜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如果你買房了,那個房子至少有個實體在,哪怕跌再多,這個房子本身還是有價值的,不會歸零。有這個底氣在,人們對一時的漲跌,也不會太在意。每個月出租也會換來現金,租金也會覆蓋月供。買房人的壓力就越來越少,除非有個好價錢才會賣。

買了個商鋪,或者投資一個企業,同樣瞬間投入的本金就從賬面上全部歸零了,甚至還需要後續後入,交物業水電等費用。創業也會在前一兩年內連續虧損。

人們不能長期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但人們依然堅持沒有賣掉,這是為什麼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這些投資能持續產生現金流,這個是核心本質。也就是說,不管是否虧損,但每一天,或者至少每個月都產生現金流,這會讓你不慌,你需要用到錢的時候隨時有錢。但股市就不一樣,你需要用錢的時候卻發現沒有錢,你只能賣股票來兌現。不用說個人,就是企業,如果有持續的現金流,即使一直賠錢也能過得很好。比如亞馬遜,常年虧損,但依然是世界上市值第二的公司,僅次於蘋果。

所以,韭菜們快速買進賣出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持續的現金流。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以下三個方法:

第一,日常的現金流,不要放在股市。在股市裡的錢就當不存在了,跟買房創業一樣,這部分錢先放一兩年。這樣的話你萬一你需要用錢,也不需要賣股票變現。用閒錢投資也是這個道理。

第二,既然股市賺錢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不是短期能賺來的。那麼,你就要加強場外的掙錢能力,而不是依賴於在股市上短期賺錢。那些股市裡的大神,也不是從股市上賺來的,而是從其他地方賺來的,包括股神巴菲特這樣厲害的人物。他的現金除了來自保險公司,銀行,還有旗下的幾個私有企業。也就是說,巴菲特為了想要在股市上賺錢,他乾脆買了一些公司,經營了幾個公司來獲得現金流。明白這一點了嗎?巴菲特比他炒股更厲害的能力是他管理經營企業的能力。他常常持有從私有企業上賺來的幾百億現金,底氣十足,然後再去看股票。一時沒有合適的,就買入中短期證券,而不是全部投入股市。

人們不能長期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三,你要麼有超強的融資能力,從其他渠道源源不斷融到低成本的錢。這就是基金經理在做的,他們能夠從市場上融到非常低成本的錢。所要付出的代價非常小。甚至不管漲跌,都能保障他們自己能賺到錢,反正他們會收取管理費,不論市場漲跌。這說的基金經理自己的薪資,那為什麼有些基金業績很差呢?按理說基金經理持續融到錢之後基金長期看應該上漲。這其實是反過來驗證瞭如果自己在場外不能賺錢的話,靠別人的錢很難長久。不是基金經理的話,那個人怎麼辦呢?建立個人信譽,像巴菲特起步時一樣,從家人朋友那裡融資。比如說以10%的年息承諾給他們。然後拿來投資。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雪球滾大之後,你就能夠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

人們不能長期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股市上賺錢的能力,不是來自股市,也不是來自場外的賺錢能力或者融資能力。如果你把全部希望壓在股市上,那麼基本可以判斷你玩完了,肯定會在股市上折戟沉沙。

沒錢卻想要在股市上大賺一把的人,最後的結果必然很慘烈。而那些在場外越有能力賺錢的人,在交易市場上也會越有錢。於是股市上的“馬太效應”便產生了: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錢的連本金都會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