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農村普遍性不種糧改種樹,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

快安農業技術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係著國家穩定,國家也一直重視糧食生產,但現在農村普遍不種糧改種樹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呢?

在回答問題前,先分析下為啥種樹不種糧了?我覺得根本原因就是現在種糧不賺錢。現在種子、肥料、農藥、農機作業費等一路高漲,而糧價不穩定,前幾年糧食價格大幅下跌,農民損失慘重。辛苦勞累一年無收穫的事誰都不願意做。其次是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絕大數都外出打工了。村裡剩下的老人雖然堅持種地,但是受身體所限,能種的地越來越少,為了不荒蕪所以選擇去種樹。最後,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基本農田是不允許種樹的,但如果無人監管種樹也就常態化了。

那麼,應該從以下方面鼓勵老百姓種糧。一是要穩定糧價,讓老百姓種糧心裡有底,可以少賺不賠。二是扶持農業服務專業隊,如植保專業隊。或是鼓勵老百姓進行生產託管,降低老百姓種糧勞動強度。三是對農業保險進行補貼,降低交費,提高受災後補償金,提高老百姓種糧抗災能力。四是加強監管,杜絕基本糧田種樹。


首都農業人


我老家的地裡就種著樹,別人家我不知道,我家種樹的原因是,家裡就老父親一個人,我自己一家人在外打工20年了,家都安在外地了。家裡的8畝承包地不能丟,那是我一家人的後路,最不濟在大經濟蕭條期還可以回家種地,不至於餓死一家人。可是眼前老父親年邁,體虛,已經種不動了,唯有種上樹,無需打理,多年後能回收承包地錢就知足了。看到地裡的那些樹,心裡會踏實些,至少,那地還是咱家的。

我覺得如果要扭轉這個問題,就是國家在農業上加大補貼,至少得提高2-3倍的國家購糧保護價,加工成品再降價供給市場,這樣才能拯救中國農業,才能促進增產增收,同時保護農民利益和城市人民利益,讓高產的工業反哺地產的農業,和諧共進。


騷動的陰影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我們這邊都是平原,很少會見到有人種植樹木,大家種植糧食一畝地可以賺700元利潤,一年種植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可以收穫1400元左右,因此大家種植糧食的積極性比較高。

可能有人說我吹噓,沒有那麼多的利潤,但我們這都是優質良田,產量比其他地方高了不少。且農民只有收穫的時候會用收割機,其他的都是用拖拉機和人工,這樣單產的成本更高一些。不過我們這的農田,很多青年人不願意種植了,都是將其交給親戚種植,像我四叔家裡種植了22畝地,去年他說賺了3.5萬,這可不是我誇大的。

而在農田裡種植樹木,這顯然是不可取的行為,如果是在基本農田的話,那就是違法的行為。我國有18億畝耕地,基本農田有15.46億畝,除了近些年裡被佔用的耕地,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基本農田,也就是說這些都不是國家所准許種植的,自然會被清理掉。

在農田裡種植樹木,也就是風景樹能夠賣上更高的錢,如果是普通的楊樹,種植5年也就賣上1000元左右,農民自然是虧大了。那麼如何鼓勵大家種植糧食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就是促進農田的流轉,這樣的話就可以讓那些大戶去種植,避免了土地的荒廢。

其次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壤特性,選擇合適的種植項目。比如說我們這邊有人搞稻蝦養殖,這樣的話一畝地可多賺上3000元左右,農民增收了,糧食種植量保住了。

想要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那就要加大小農戶的補貼,這樣才能在糧價穩定的基礎上,吸引更多人種植!


惠農圈


現在農村普遍性不種糧改種樹,怎麼鼓舞老百姓種糧食?上世紀90年代末,在我的回憶中當時興起了一陣人工植樹造林運動,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到地裡植樹,聽說樹苗是從外地拉來的,之後人工造林簡直就沒停止過,屋後的山坡和靠陰坡的土地全都栽了樹,而這次植樹的酬勞是一畝地給220補助,能夠領取8年,鄉民們都喜笑顏開,盤算著自己一年究竟能領多少錢。

儘管現在有糧食補助方針,但仍是存在缺點,所謂的“糧補”變成“地補”,在農村只需有地就能夠有補助,並不需要栽培才能領,包含我家根本在外務工,每年回家後還能夠取點糧補,我見過好多人都是這樣的,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對的,畢竟我沒去取過補助,這樣只能傷害農人種糧的積極性。關於一線農人的我來說,怎麼鼓舞老百姓種糧食,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而我國是農業大國,保證糧食栽培關係到千家萬戶,而不是某一個人,所以鼓舞老百姓種糧食,徹底有必要的,近幾年國家方針一向在扶持三農,先是取消了上交公糧,隨後還取消了農業稅,再往後還給糧種補和糧直補,能夠說農人的好日子來了。

這幾年我國的糧食價格一向堅持低迷的狀態,不光沒有在原先的基礎上呈現上漲,反而還呈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直接導致農人的賣糧收入不及從前,而與此同時,農業生產過程我國的一些根本生產要素本錢卻在不降反升,比如說尿素為代表的化肥價格,以及種子農藥的市場價格,簡直都是在以一年一個臺階的速度上漲。有的栽培蘋果之後的幼苗期,聰明的老鄉在地裡又套種小麥、玉米等大田農作物,所以幼苗期也是有收成的,之後蘋果豐登買的錢是莊稼的5~8倍,鄉民就這樣過著有人打工、有人種樹的生活,莊稼種的面積也越來越好,產的糧食最多也就夠自家吃食,或許這便是為啥不種糧改種樹的原因吧。

糧食的供應和化肥的需求都相對會集,價格天然一個上不去,一個下不來,受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的衝擊(小家小戶的農業越來越難做 ),為適應城市化建設,國家在鼓舞土地流通,鼓舞農業上搞大規模機械化作業(規模化、集約化),人家生產的糧食本錢天然比你低,並且還有的賺。


僧哥帶你逛東北


專家學者已經研究出了新一代的食物鏈,即以後樹的葉子,花,果及其樹的一切都比糧食的實用性要好,即耐吃,又耐餓,切含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之所以要多種樹,多種草少種糧。(金山銀山比不上綠水青山)


巨石


謝謝好朋友,這個問題我插一手。我是山西運城的 在我們這裡現在小孩子見了小麥苗和棉花都覺得稀罕。可我們這裡前幾十年還是國家的產糧棉大縣呀。前十幾年公社書記就在萬人大會上高調支持轉型產業,要想富就栽樹。栽下搖錢樹,生活才會好。

現在基本上全都是經濟林帶了,桃樹果樹柿樹葡萄樹,梨樹棗樹花椒樹,還有那山楂紅豔豔。可以說應有盡有,正所謂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農民在顧不上溫飽的情況下必須轉型,否則將沒有生存之地。

算一筆簡單的帳,小麥塊數錢一斤,放衛星畝不超千斤就千元錢。況且小麥是隔年生作物,得八個月才能收穫。除去工本投資所剩無幾,逢災年還得賠錢。

再說桃果樹,不多算畝產五千斤一元一斤還有五千元,去掉一半投資最少還有二千多元。

如何鼓勵農民種植糧作物,我認為是非常困難的。物價上漲種糧食賠錢,明明知道前面有坑,是傻子也要跳過去的。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好辦,除非糧食價格高,種糧有利圖。農民自然而然就再轉型種糧作物了。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沒有那麼嚴重,種糧的農民還是很多的。只是一小部分農民經濟確實困,有加上家庭條的惡化出門打工,把土地閒置,是因為農村的老人年齡太大無能為力耕種。


開心每一天23635988


現在有很多農民的土地不種糧改種樹,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種地不賺錢甚至賠錢,還種它幹嘛?現在人的任何工作都是以掙錢為目的,打工為了掙錢,做生意為了掙錢,難道種糧就是為了賠錢嗎?農民兄弟不傻。

那麼既然種糧不賺錢,就種樹吧。種樹最起碼有幾個好處,一是簡單省力,種一次八九年不用動,也不用管理,比種糧省力多了。二是以現在的價格,每畝每年也能平均500元左右,不比種糧差。三是不用再操心怎麼種地了,儘管全力以赴的去打工掙錢吧。四是土地拋荒的話,有關部門不允許,種樹也算是打了個擦邊球,算不上違法。在我們這裡,還沒聽說過村委會或什麼部門不讓種樹。

說到怎樣鼓勵老百姓種糧的問題,我覺得也很簡單,就是要讓種糧有賺頭,在地裡投入一個工的價值,和打工幹一天的價值差不多,肯定會調動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來。至於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是提高糧價還是加大補貼,那就是國家怎樣設計的問題了。除此之外,難有良策。


十里八村眾鄉親


一句話,只要糧食跟市場經濟同步,要漲都漲,要降都降,跟市場一切物價同步,不要別的商品長價,就糧食不長價。農民不種地的原因就在這????


老王123


誰不想種糧?難道我們農民真不想種糧嗎?問問現在的糧谷價是多少?再看看現在水果的價格,有人說糧食白菜價,實際連白菜都不如呀!😪白菜瓜豆這幾天清明都買到六、七元一斤!糧食一百斤有兩百元嗎?沒有!……!兩元一斤不到😭你叫我們農民咋搞?辛辛苦苦種出來啥都沒撈到,人家城裡的大爺闊娘們一看到就掐鼻子,開口就:農民!太贓了🤔怎麼一身泥?你說有多傷人自尊?人家袁老早就提及糧食加價問題,可沒人理會,這又能怪誰?職工幹部退休後幾千甚至上萬的薪水,農民有嗎?沒有吧!所以有時候多餘的話問起來也沒用,真的想要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是盲目的大刀闊斧,應從多方面、全方位去考慮,也不是一朝一日可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