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即今尼泊尔境内。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现有教徒3亿人左右。于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一、佛教创始人简介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624-前544年)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太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在悉达多·乔达摩诞生7日后去逝,由姨母抚养长大。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生子,自幼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善射骑,博学多艺,也富于沉默思考。14岁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时出家修道探索人生解脱之门。35岁时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80岁时释迦牟尼佛陀进入涅槃,圆寂于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的娑罗林中。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二、佛教创教过程

乔达摩.悉达多14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城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为了达到解脱人生之苦的目的,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到处寻师访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门。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6年,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

乔达摩.悉达多认识到苦行并不能获得解脱,开始净身进食,放弃苦行,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树下,沉思默想。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苦、集、灭、道“四谛”的真理,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这标志他真正觉悟得道成佛终成正果了。这一年他35岁。

乔达摩.悉达多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尊称为佛陀(简称佛,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觉悟者”),民间信徒也常称呼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足迹遍布恒河流域。所到之处,专心讲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弟子据说有500人,其中佼佼者有十大弟子。佛、法、僧这佛教三宝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三、释迦牟尼十大弟子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禅宗第一代祖师)、目犍连(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国师婆罗门之子)、须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佛陀独子)、阿难陀(多闻第一,佛陀堂弟)、优婆离(持戒第一,王宫理发师)、阿尼律陀(天眼第一,甘露饭王之子+佛陀堂弟)、迦旃延(议论第一,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等十大尊者。

四、佛教四大菩萨

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分别是中国的四大名山:地藏菩萨的九华山,观音菩萨的普陀山,文殊菩萨的五台山,普贤菩萨的峨嵋山。这四大菩萨代表佛法教学的四个重要课目,等于四个学院,这也是佛法的纲领,不管多少宗派、经论,都出不了这四个范围。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

五、佛教三宝

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后以指佛教。

六、佛教主要经典

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们汇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通过四次结集,形成三藏佛经(经藏、律藏、论藏),也叫《大藏经》。“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的心得。《大藏经》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也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论述,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七、佛教的教义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八、佛教主要教派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佛教就渐分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求无上菩提的佛果。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佛教按语系可分为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即汉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蒙古的大乘佛教,以中国为中心;南传佛教是指盛行于锡兰(1972年5月22日改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小乘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藏传佛教是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大乘佛教,也称为喇嘛教。

中国佛教主要宗派有:法性宗(即三论宗)、法相宗(即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即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即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九、佛教主要节日

1、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纪念日。佛诞日各佛寺一般都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教徒要以香水洗释迦牟尼佛像,故又称为浴佛日。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像是数寸高的童子形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后,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2、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3、佛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得道成佛之日,因此腊八节也是佛教徒的节日法宝节,又称“佛祖成道纪念日”。此日众僧皆喝腊八粥以祭祀当初佛祖修道苦行之艰难。

4、佛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圆寂日。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5、盂兰盆会:佛祖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的目犍连尊者于禅定中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中,虽使尽神通亦解除不了其母的饥饿倒悬之苦,于是向佛祖哭述。佛祖为说救济之法: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在那一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仗十方众僧的威神道力救脱你的母亲。目犍连依言而行,他母亲果然脱离了饿鬼之苦。当目犍连问佛将来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盂兰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时,佛说:从今以后,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使现世父母增福延寿,过去父母脱离恶道。

十、佛教主要圣地

1、蓝毗尼园(尼泊尔)。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位于今尼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不远处。原本是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届,按当地习俗回娘家德瓦达哈城分娩,途经蓝毗尼时,在一棵娑罗树下产下悉达多·乔达摩太子。西元前三世纪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至此朝拜,并建石柱留念。今遗址中央是白色的摩耶夫人祠。祠内有摩耶夫人分娩之浮雕,浮雕人物轮廓尚可辨认。祠南是一长方形水池,相传此池即太子降生后洗净之处。祠西有著名的阿育王石柱,上刻有阿育王法敕云“天佑慈祥王于登位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世尊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免除赋税,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蓝毗尼园遗址于1896年被发现。

2、菩提伽耶(印度)。佛祖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位于印度比哈尔南部伽耶市近郊之布达葛雅,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今法尔古河)。城内有著名的佛塔寺为阿育王所建。在塔寺西面不远处有一棵菩提树,树下有一红砂石,即佛教的“金刚座”。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这棵树下悟得真谛并创建佛教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

3、鹿野苑(印度)。佛祖释迦牟尼最早传教处。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以北约10公里处,是佛祖在离此地不远的菩提伽耶证了正觉之后,首先来到这里进行他第一次传教,并在这里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经讲法。佛陀也是从这里开始,住世说法45年,凡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

4、拘尸那迦(印度)。佛祖释加牟尼圆寂地。位于印度北方邦哥达拉克浦县凯西以北约3公里的摩达孔瓦尔镇。主要名胜古迹有涅槃寺、大涅槃塔、圣者殿、安加罗塔、双林寺。传说80岁高龄的释迦牟尼于传教途中涅槃于末罗国的拘尸那迦城外的娑罗双树林。

十一、佛教教旗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佛教教旗是美籍波兰人退役陆军上校奥尔高特(1832~1907)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的六种光色设计的,并在1952年举行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佛教教旗六种光色为蓝、黄、红、白、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其构图,纵横均为蓝、黄、红、白、橙五色,象征人类五洲人种肤色。其中,横的表示全世界人类的和睦相处,纵的表示世界的和平。

从佛教立场看,教旗的六色(包括混合色)象征佛陀的庄严法相和佛教的博大精深。蓝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黄色寓示中道了义;红色象征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净解脱;橙色象征佛法的根本——智慧圆满;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义。因此,佛教教旗是佛教的象征,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征。一切佛教徒乃至全人类都应团结在这一神圣、伟大的旗帜之下。

在净空法师1995年新加坡居士林演讲《金刚经》时,是这样解释佛教教旗设计:来源是六度,其中前面的五长条代表的是事,五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条杂色的是般若波罗密,般若不能离开五度,说明理和事关系密切,相互不能分离。

十二、佛教万字符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卍”、“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卐”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的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卐”字本非文字,大唐时女皇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因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卐”被希特勒用做了纳粹党的标志(斜形450卐),所以,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定,统一使用左旋(逆时针)“卍”以示区别。

十三、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千手观音

十四、佛教的基本禁忌

1、对一切学佛者的普遍禁忌。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持戒“五戒十善”(“五戒”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愤、不邪见)。

2、对出家僧人的禁忌。饮食方面:素食(不吃荤腥)、不饮酒、不吸烟、过堂、不吃零食;着装和修饰方面:僧衣、剃发、剃须、香疤;个人生活方面:不结婚、不蓄私财、不着香花幔、不香油涂身、不自歌舞、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不禁闭和掠夺及威吓他人、僧尼不能同住一个寺院。

梵林文化-关于佛教的14个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