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26岁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用户69361648305


1861年11月,北京菜市口一位大臣被处斩立决,行刑前宁死不跪,刽子手只得打断他的膝盖。谁能料到他就是咸丰帝临终前特立的顾命大臣肃顺呢?至此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全盘覆灭。

若说这段历史,我们还是先从咸丰临终前说起。1860年,英法联军进北京,吓得咸丰帝跑到热河避难。转年咸丰帝就重病卧床,他临终前抓紧处理身后事宜。

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懿贵妃所生的载淳,当时只有6岁。

他明白当时朝廷有三股势力之争,首先就是以懿贵妃为核心的帝后派,他知道懿贵妃有政治才能有野心,他亦怕子少母壮,懿贵妃擅权。

其次是为恭亲王奕䜣为核心的近支亲王派,他忌讳奕䜣才能出众,怕其夺儿子之位。再次就以肃顺为核心的热河派,他们皆是咸丰心腹大臣,对其忠心耿耿。

因而,咸丰为平衡制约各方权利,就将以肃顺、载垣、端华为首的热河派八大臣,封为赞襄政务大臣,有处理国事拟旨的权利。但是他又赐给慈安与懿贵妃,每人一个章,也就是说两人拥有一票否决权,只有两人一起在奏折上盖章才算生效。

咸丰自以为这样安排,既能让热河派与懿贵妃互相牵制,又能把恭亲王排出在权利之外。可他却未料到,他精心留下的托孤大臣,很快就输的一踏糊涂。

那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为何斗不过26岁慈禧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肃顺在朝中树敌太多。

肃顺应是清朝晚期少有的思维清晰,眼光独到之人。他为人性情耿直,经常直言自己对朝政的看法,他经常发出满洲大臣只知享乐,在政务管理上颇为低能低效,建议重用办事能力更高效的汉臣的言论。

他不但如此说亦是如此做的,大力举荐重用汉臣,从而就得罪了那些舒服惯了的满洲亲贵们。

肃顺得罪满洲亲贵还不算什么,他还得罪了懿贵妃就是日后的慈禧太后。他在咸丰临终前,曾以子少母壮为由,建议咸丰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先例,杀母留子杀了懿贵妃。只可惜咸丰未采纳肃顺建议,却在懿贵妃心中埋下了对肃顺等人仇恨种子。

二,肃顺等人只想专权排除异己,未给慈禧与奕䜣留有余地。

人从不怕自己权利大,而且只想更大。

顾命八大臣在咸丰逝后,并未把慈安、慈禧放在眼中,而是向她们直言,他们有权管理政务亲拟圣旨,她们身为女人只需盖章即可。从而他们讨论政务,从不征求两太后建议,只把她们当成盖章的傀儡。

慈安本不爱权还无所谓,可是权欲野心极大的慈禧怎能忍受靠边站?更何况皇帝是她的亲儿子,她是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开始谋划怎样扫除障碍除掉这八人。

肃顺等人不但想让两宫太后靠边站,他们亦未给恭亲王奕䜣任何重要职位的恩旨,只让其处理些与洋人打交道受累挨骂的苦差,甚至办理咸丰后事都不让这个亲弟弟沾边,完全将其边缘化。

这也成了日后奕䜣响应慈禧召唤的诱因。

三,肃顺等人手无军权。

肃顺等人掌控了政权,可是他们并没有及时把军权攥在手中,甚至他们还把手中掌管皇帝身边卫戍部队的权利拱手让人。

其实,当时他们只是想做做样子,假意向两太后提议,因政务缠身想分减一下所管事务。

谁成想慈禧就坡下驴夺走了他们管理御林军的权利。我们试想顾命八大臣手中无有一丝兵权,遇事拿什么与慈禧等人抗衡,这是其最大的软肋。

四,肃顺等人大意失荆州,未料到慈禧的稳准狠。

肃顺等人只知慈禧权欲心盛,却未料到慈禧心机权谋之深,因而他们只控制了慈禧表面盖章权利,未提防慈禧背后小动作,才让其一环扣一环完成逆袭之路。

慈禧首先通过哭诉孤儿寡母可怜之处,肃顺等人可恨之处,博得慈安支持。然后又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偷偷跑到北京去求助奕䜣,本来奕䜣正为被边缘化恼恨肃顺等人呢,闻听慈禧召唤一拍即合。奕䜣即刻以祭拜咸丰为借口来到热河,他实为面见慈禧商讨倒肃顺等人的阴谋。

当奕䜣在咸丰灵前痛哭流涕表演完后,想要安慰寡嫂孤侄时,肃顺等人未加阻拦就是最大失误。

他们先前未拉拢慈安,让两太后联手算是小失误,毕竟慈安懦弱起不太大作用。而他们竟然让慈禧与奕䜣叔嫂单独会面,真的是脑子进水了。

叔嫂二人经过一番密谋后,奕䜣即刻返京筹备政变前的相关准备。

他首先把大将僧林格沁,兵部侍郎胜保拢到手中,握有兵权就是行事取胜的底气根本。他又拉拢反对肃顺的满臣开始密谋拟罪弹劾肃顺。

奕䜣在京城做足一切准备,慈禧在热河也开始要求扶咸丰灵柩回京。顾命八大臣本不想回京,眼见阻拦不住只得应允一起扶柩回京。

快到京城时,慈禧又言孤儿体弱,想让载垣端华二人与她们先行穿小道回京,肃顺等人扶柩后行,肃顺竟然又同意了慈禧提议,这又是他一步臭棋。

慈禧一到北京见到迎接大臣,就开始哭诉肃顺等人欺凌孤儿寡母罪状,早已做足准备的满臣们纷纷拿出早就拟好的奏折,弹劾顾命八大臣,要求将其治罪。

慈禧顺势迅速拟旨逮捕肃顺等人,再说端华两人本就头脑反应慢,连给肃顺报信都未来的及就被抓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也是慈禧选端华二人同行的理由。

据说肃顺被抓时还在与小妾的温柔乡中。

我们再看慈禧尽施雷霆手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她根本不给肃顺等人辩驳机会,很快将其八人或赐自尽,或流放只将肃顺处以斩立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慈禧得以垂帘听政 成了最大赢家。

顾命八大臣之所以失败,除了树敌太多、专权、无军权等因素外,主要还是小看慈禧,如果他们减少失误,断开慈禧的任何一环,历史就可能被改写。

只是他们终未斗过慈禧的稳准狠。

斯人已逝,功过是非还是各由人说吧。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不对称斗争。

咸丰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实际上是咸丰一朝的近臣集团在新君继位后的保存和延续。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集团,恰恰是与道光皇帝临终遗诏开启的近支宗室,也就是所谓帝胤集团参政的抬头相对抗。

正是由于道光传位咸丰的同时确立了恭亲王奕䜣的特殊地位,使得咸丰朝的君主独裁发生了削弱,为了与帝胤集团(即有参政欲望的道光诸子)对抗,咸丰皇帝以远支宗室和老师、近臣构建了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机班子。

但是,太平天国战争和二次鸦片战争的长期进行,造成了整个统治集团内部的怨气横生,比如对于肃顺亲近汉人督抚而抑制满人的政见,八旗颇有微词,与其说是对肃顺本人的,不如说是对咸丰这个带头大哥的,只是不能明说。

而肃顺等人得以压制整个旗人团体的权力来源就是咸丰的正统地位,可在授予他们这部分代皇权正统治国的权力的同时,又分别授予了同治皇帝嫡母慈安、生母慈禧两枚印章,作为牵制之用。

也就是说,咸丰对于自己身后的安排,是在同治皇帝成年前,将皇权一分为二,一半内,一半外。

顾命八大臣的权力,其实就是在执行、传达皇帝决策的军机处职权基础上,增加了更详细的“代皇帝决策”(在慈安和慈禧没有个人意志表达的情况下)的功能。

但是,清朝的制度体系就是这么奇葩,在清末新政要设置新官制的时候,曾经讨论过军机处的“权力”,当时的军机大臣说得很直接,就是“军机处没有权力”,实际上,在整个清朝官僚系统中并不存在军机处的位置,他们只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和国事顾问,根本没有任何法定的权力。

所以,当慈安和慈禧不愿意与军机处分享皇权时,如果她们不是半文盲的深宫妇人,而是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老鸟,只需要在回銮之后,通过正常程序即可架空八大臣。

然而,她们就是这样的不谙世事,所以采取了“辛酉政变”这样的武力解决,并在愚蠢之下,援引了帝胤集团参与了这次政变,甚至可以说主导了政变,可以说是极大的失策,而这也埋下了日后恭亲王作为辅政王把持中枢的伏笔,更断送了自己丈夫最忠心的团队的性命或政治生命。

当然,清朝的气数已尽也可以从恭亲王的政治品格和胆量中看得出来,这样的好时机竟然没有抓住更进一步,只能说本身就是个言过其实的贵族公子哥。

事实上,当慈禧真正了解了权力运作的规律之后,在“废黜”恭亲王时就老辣得多,甚至在执掌军机,把持圣旨一切途径的情况下,被慈禧召集大学士,也就是明朝的内阁,真正具有法定草诏权力的团队,在恭亲王不知情的情况下,历数他的罪状,逼得他只能低头认输。

这就是清朝皇权独裁的制度力量,哪怕是一个半文盲的妇人在基本熟悉运作之后,一样能够把任何“权倾朝野”的臣子玩弄于鼓掌之间。

说到底,不是慈禧的权术有多牛B,有多出神入化,不过是清朝登峰造极的皇权独裁制度给了她底气和光环加持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