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去世后,独自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如何某生的?

美丽青春您真痘


“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不会比你差!”能对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出如此决绝之言的女子,即使是独自一人,她的日子又能过得有多差呢?

孟小冬(1908~1977/5/26),出生于上海梨园世家,名若兰,字令辉,乳名小冬。1916年,父亲孟鸿群演武生戏时摔倒中风,家中断了收入还要治病,生活日渐拮据。身为长女的孟小冬,于是拜姨父仇月祥为师,以老生开蒙,走上演艺之路。

喊嗓、练气、学唱腔、练身段,在严格、枯燥、辛苦地学戏三年之后,12岁的她开始在无锡登台,以《逍遥津》里的汉献帝一炮走红,两个月里出演68场,场场爆满。13岁到16岁,辗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支撑着家中生计,从豆蔻年华到亭亭玉立,以惊为天人的好嗓子,英气逼人的俊俏扮相,倾倒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在上海遇到杜月笙,那时的他还只是黄金荣手下的得力干将,去共舞台捧闪耀的伶界之星。在汉口遇到同演老生的姚玉兰,二人义结金兰。那时的姚还没有成为杜月笙的四太太,更没想到将来会成为孟杜之间的牵线人。

虽然当时上海是赚钱的风水宝地,但只有在京剧的发源地北京唱红,才算是真正的成功。17岁的孟小冬搭班北上,义无反顾地奔向京剧艺术的殿堂。在这里,她以一出《四郎探母》的杨四郎一炮走红;在这里,她拜访名师,磨练自己的技艺;在这里,她录制唱片,获得邀约不断;在这里,她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尚小云、马连良、荀慧生等同台演出;在这里,她成为红透京城的坤伶须生。收获名誉的同时亦获得丰厚报酬,一年左右,18岁的孟小冬即在北京买下一套小院,把全家从上海接来定居。


(孟小冬和梅兰芳)

还是《四郎探母》,因一次堂会上余叔岩的偶然缺席,孟小冬得以和梅兰芳对戏,18岁的她演杨四郎,30岁的梅兰芳扮演铁镜公主,竟是旗鼓相当,珠联璧合。不久之后,二人又将爱情故事从戏里演成现实。1927年,孟小冬不顾师傅的强烈反对,低调地嫁给梅兰芳,暂居冯公馆。那时梅兰芳的正妻在天津养病,二夫人已育有四个儿女。太完美的激情往往很难持续,各种琐事困扰之下,不到一年时间二人已渐行渐远;1930年8月,孟小冬要为梅大伯母戴孝,却连梅家大门都被拒绝进入,她在倍受伤害之余业以明白,这场情事注定不会有未来;1931年,孟小冬提出分手,留下那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将四年的夫妻时光生生切断。

经人指点,她到上海找律师要将这段婚姻做个清楚了结,姚玉兰与她见面得知此事后,提议请杜月笙出面斡旋。24岁的孟小冬与43岁的杜月笙再次见面,多少大事对杜来讲不过“闲话一句”,这桩小事一个电话就解决问题,梅兰芳拿出四万给孟小冬,双方再无瓜葛。

(孟小冬和杜月笙)

而孟小冬也返回天津,复出梨园,拜师、磨练技艺,继续对艺术的追求。想不到沉情往事又被媒体翻出炒作,一时间的流言蜚语使孟小冬遭受沉重打击,再次产生昄依佛门之心。在友人的宽慰劝说之下,孟小冬提笔陈情,以《孟小冬紧要启事》在天津《大公报》连续三天对舆论做出正面回应,她再次让自己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在舞台上焕发出夺目光彩。

不论愿与不愿,与心灵伤痛相伴的是对身体健康的磨损,1935年,27岁的孟小冬应邀参加杜月笙在沪发起的赈灾义演时,孱弱到只演出八天旋即病倒,休养一年之后才又重新登台。1937年5月,孟小冬再次来到上海为重新开张的上海黄金大戏院剪彩,姚玉兰让好姐妹在自己的住处下榻,孟小冬接受了杜月笙长久以来的绵绵情意。

不久,卢沟桥燃起战火,淞沪会战爆发,孟小冬回京,杜月笙秘密去了香港。战火纷飞中,两人曾在香港相聚数月,随后孟小冬再次回京,拜余叔岩为师,5年如一日地刻苦学艺,闭门息演。期间,远在重庆的杜月笙给了她坚强依靠。抗战胜利后,孟小冬赶到上海和杜月笙相聚,在杜月笙60大寿的义演时,冬皇为大家奉献的余派亲传赢得满堂喝彩,却也成为她诀别舞台的谢幕演出。这一次,孟小冬留在杜公馆,陪伴在疾病缠身的杜月笙身边,细心照料。1949年,她又跟随杜家来到香港。当计划离港前往他国商讨办理护照时,孟小冬问道:“我跟着去,算使唤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呢?”此时63岁的杜月笙已病入膏肓,仍当即宣布要迎娶42岁孟小冬,即使坐着轮椅也要举行婚礼。

1951年,曾经名震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溘然长逝,享年64岁。杜家各奔东西,孟小冬分得2万3千美元遗产,在香港孤身独居,用积蓄支撑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只先后收过钱培荣等几位入室弟子。她的生活简单、清苦但绝不会清贫,毕竟只要她愿意,不论是灌制唱片还是拍电影,都有大把机会在手边。

1967年,她和姚玉兰再次取得联系,此时两人已整整15年没有来往。在姚的劝说之下,孟小冬离开香港赴台。在那里,她的生活状况大为改善,有恒社门人和仰慕者的照顾,有姚玉兰母女的亲情陪伴,她生命的最后十年,即使多半在病中也是温暖平和的。

1977年,古稀之年的冬皇坎坷的一生平静落幕,曾经属于她的爱恨情仇也随之而去,只留余音在人间。


文史今安在


1951年8月1日,吃完午饭,杜月笙把老友杨志雄邀到自己房间,说:“我告诉你,我不想活了!”老友听了大吃一惊,忙问他为什么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杜月笙继续说道:“我老老实实告诉你,如今我存在香港的钱几乎全部用光。我早就得知,我这笔钱用光的时候,我就唯有死路一条。”

曾经的上海“土皇帝”,在北平和平解放后,被迫离开了上海。离开的时候家产几乎消耗殆尽,全部开支来自出售上海东湖路“杜公馆”所得的三十万美金。

8月4日早晨,杜月笙知道自己寿数将近,他没有用氧气罐,把陆京士等人叫来交代后事。“丧事切忌铺张浪费,从移灵到大殓,前后不要超过三天。我去的时候,就着长袍马褂,这是我着了大半辈子的衣裳。”他唯一奢侈点的要求就是要用口好棺材,他想要葬回浦东,棺材质量好,移棺就好办得多。

“只有妈咪最苦!”杜月笙对陆京士说完,从枕头底下拿出仅剩的七千元美金,分给小冬三千美金,分给三夫人孙佩豪和长子杜维潘各两千美金。

8月7日,杜月笙请秘书和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发现杜月笙可支配的现金只有十万美金了,按照“先外后内”的原则,分给杜家和杜家有关联的人。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金,加上前面的三千,一共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辞世后,孟小冬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

孟小冬之后再也没登上过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她之前机缘巧合也带过几个徒弟,学成后登台表演,反响很好。

杜月笙的子女有的在美国,有的在上海,有的在香港,都自顾不暇,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这个名义上的“妈咪”, 她独自在香港生活,没有人帮衬,又拒绝登台表演,没有固定工作,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很艰苦。

其实她也是有赚钱机会的。比如她协助孙养龙编写《谈余叔岩》一书。书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多次再版,据说赚了几十万稿费,但孟小冬一分没要,全给了孙养龙。

那时的孟小冬于名于利都不是很看重。

有熟人见她生活困难,建议她灌唱片、拍电影赚些钱,孟小冬都不同意,找她投资的也都被她拒绝。

直到1967年去了台北,因为名气太大,慕名去探望她的人络绎不绝,有采访的记者,有请求出演的,有拜师学艺的,有梨园的同行。姚玉兰母女也经常照顾探望她,孟小冬的生活稍微有了些安定。

这个时期的孟小冬情绪和精神都不错,常和附近的亲朋好友搓搓麻将,聊聊家常,但再也没有唱过。

她的一生风华绝代、艺惊华夏;她的爱情缠绵悱恻,广为传颂。

一世才华,晚年也逃不过亲人离散。


关注@东方桑妮,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东方桑妮


“冬皇”孟小冬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著名戏剧家梅兰芳,而第二任丈夫是上海大佬杜月笙。有人戏称,孟小冬是一块男人的试金石,试出了梅兰芳的渣男体质,却成就了杜月笙的君子之名。

梅兰芳第一任妻子王明华因为无法生育、常年操劳而忧郁重病而亡,第二任妻子福芝芳为梅兰芳生了不少儿女,第三任妻子孟小冬和他是戏剧界的天作之合,是戏迷眼中的金童玉女。但因为梅兰芳的懦弱无能,孟小冬最终被他辜负,一去不返。

孟小冬和梅兰芳正式分道扬镳之前,他们曾经长谈一夜。孟小冬大致是想告诉梅兰芳,她要么不唱戏,唱戏就一定要比梅兰芳唱得好;要么不嫁人,要嫁就嫁个比梅兰芳更厉害的男人。而梅兰芳当时已是戏剧大家,孟小冬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如何再去找一个比他条件更加优异的男人呢?这个时候,杜月笙出现了。

杜月笙不是在孟小冬离婚后才认识她的,早在他还是黄金荣的手下之时,就已经对孟小冬动了心。当年黄金荣的姨太太露兰春携金和小白脸私奔,黄金荣派杜月笙前去寻找。露兰春和孟小冬本是同台的戏剧演员,平时交情也不错,杜月笙想到可以从孟小冬处探寻到露兰春的下落。杜月笙密切监视了孟小冬数日,露兰春没有找到,他的一颗心却丢了。

露兰春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杜月笙一身西装前往孟家拜访孟小冬。孟小冬的父亲一看名帖十分惶恐,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孟小冬却是态度冷淡心不在焉,她那时候已经一心牵挂在梅兰芳身上,根本没将这个上海黑道流氓看入眼。杜月笙虽然身在黑帮,却难得有绅士风度,看出孟小冬的落花无情后,他便不再叨扰。后来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杜月笙依旧没有立刻趁虚而入,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孟小冬向梅兰芳要到了赔偿金,还源源不断给孟小冬送来礼品。

孟小冬是个要强的人,看到梅兰芳事业蒸蒸日上,福芝芳一个接一个的生了一窝孩子,她却孤身一人,心里当然是不舒坦的。所以,孟小冬接受杜月笙也就顺理成章起来。只是,已经经历了失败婚姻的孟小冬,再也不相信名分和男人的承诺了,她宁愿做杜月笙的情人,将所有的热情再度投入到事业之中,也不愿意向杜月笙提出结婚。杜月笙是个体面又体贴的男人,他一位孟小冬想要来去自由的爱情,便也决口不提结婚的事。

1949年,蒋介石希望杜月笙可以和他一同去台湾,杜月笙拒绝了,带着家人悄然来到了香港。杜月笙自然而然提出带孟小冬一起走,而孟小冬却犹豫了:“我跟着你,是丫鬟还是女朋友呢?”

杜月笙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孟小冬对于名分还是十分计较的。于是他立刻在香港举办了婚礼,并且将自己最小的儿子过继给孟小冬,希望孟小冬可以老有所依。杜月笙62岁死在香港,孟小冬才刚刚43岁。杜家分崩离析,孟小冬得到了2万美金的遗产。孟小冬有名气,有天赋有人脉,在香港并没有生活得十分潦倒。她收了一些学生,有稳定的收入,闲暇之时,她和好友一起闲聊为乐,深居简出,过得十分安适。

值得一提的是,孟小冬和张大千也是好友,也曾饮酒相谈,讨论艺术。解放之后,周总理曾经或让梅兰芳来香港寻找孟小冬,希望她能够回大陆,孟小冬拒绝了。对于这个曾经的丈夫,虽然很多人说孟小冬依旧有旧情,但她终究不是一个会沉溺在过去的人,放下的终究还是会放下。孟小冬晚年生活在台湾,平时遛狗静养,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她的一生波澜起伏,有人说她一辈子没有忘记梅兰芳,有人说她和杜月笙十分恩爱,但终究她还是为自己而活,靠自己而活。


木剑温不胜


孟小冬是梨园出身,没了杜月笙也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

说实话,当时孟小冬以身相许本就不是为了钱去的,一般的女人杜月笙还真看不上眼,更不用说娶她了。



孟小冬出生在梨园世家,因家庭教育的原因,很早就开始学习京剧。

孟小冬很聪明,学了三年就登台表演了,第一次演出很成功,并且在两年后,14岁的她就已经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明星演出了,在那里,她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此后,孟小冬为了更好的发展,毅然决然的只身前往北京,开始她的求学之路。

北京一直是京剧演员心目中的圣地,不到北京何谈京剧。

1938年,在北京的孟小冬成为了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一个女弟子。余叔岩当时可是北京的红人,是京剧圈余派的代表人物,此后的孟小冬算是一飞冲天了。

孟小冬跟余叔岩学了五年,一直到余叔岩患病去世。那时的孟小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名声却不小,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梅兰芳,最红的生角便是孟小冬了。



也是因为两位红人之间的合作慢慢的多了起来,两人开始互生情愫,但是令孟小冬没想到的是,和梅兰芳谈情说爱居然会影响到了自己的前途。

在1926年,梅兰芳家发生了一起命案,事情缘由是因为孟小冬。当时梅兰芳家来了一人,名叫王惟琛,他来梅兰芳家的原因很明确,按他的说法是梅兰芳抢了他的未婚妻,其实他对孟小冬也只是处于暗恋阶段而已。

王惟琛是看到自己暗恋的女神已经成了别人的情侣 了,他便跑去梅兰芳家兴师问罪。当时他到梅兰芳家的时候,正巧梅兰芳不在客厅,只有一个名叫张汉举的人,张汉举是梅兰芳的好友。

之后就想电视剧里的剧情一样,王拿着枪叫张把梅喊出来,梅看到外面此景打电话报了警,后来王惟琛看到自己被警察包围了便情急之下一枪打死了张汉举,经警察看到他开枪杀人了自然也枪杀了他。

此事在当时的北京影响很大,毕竟梅兰芳是名人。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孟小冬在京剧圈总是被打压,痛不欲生的她皈依了佛门,永不再见梅兰芳。



后来在1936年,杜月笙邀请孟小冬来黄金大剧院工作,孟小冬答应了。

说起杜月笙和孟小冬的事,其实孟小冬和杜月笙的情分早在1925年时就开始了,不过后来杜月笙娶了姚玉兰,联系也就少了。

杜月笙邀请孟小冬来剧院工作有两个原因,一是念旧情看其可怜,二就是杜月笙自己的花心作祟了。

后来两人接触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在一起了,主要原因还是杜月笙帮了孟小冬很多,在一起之后孟小冬也一直陪着杜月笙,一直到杜月笙去世。

杜月笙去世之后,孟小冬便独自一人生活在香港,在香港她收起来学生做起了老师,也算是有稳定的收入。

她在香港生活了十七年,后在1967年移居台湾颐养天年,十年后因病去世,那一年孟小冬七十岁。


千古君


杜月笙虽然为上海皇帝,但是他所留下的遗产并不多,而留给孟小冬的也仅仅只有2万美元

孟小冬不是旧社会女子,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新女性。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是中国最早的知名京剧演员,孟小冬从不需要男人养着。

当时按照周总理的统战指示,章士钊先生多次给孟小冬写信,让她回北京。但是顾念杜月笙那句话,她还是没有去北京。

她在杜月笙去世后,独居香港,以传授她的戏剧课为主来进行生活的所需。正是因为孟晓东的授课方式极为严格,并且对学生也挑剔的很,所以说在她的努力调教之下,再后来出现了非常多的京剧名家!在孟小冬的努力下,余派京剧艺术在香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1967年,在香港居住十多年的孟小冬收到了好友姚玉兰的信,她希望孟小冬前往台湾,孟小冬的亲朋好友此时都在台湾,于是,她辗转到台北生活,在台北,孟小冬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尽管有很多人请她再次出演, 不过都被她一一婉拒。因为最好的听众已经故去了。在孟小冬眼中,恐怕只有杜月笙才算知音吧!

1977年,是孟小冬的70大寿,后人们给了她一个热热闹闹的寿宴,孟小冬露出了沉浸已久的笑容,但是在近年来她的身体也是不行了,哮喘也一直不见好转!就在同年5月,孟小冬因病去世,走完了自己传奇而又圆满的一生。



星空浩瀚888


孟小冬的人生可谓是精彩而又曲变,从悲伤中又再次起来,走完平稳的生活能享受一生。

孟小冬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在北京和戏剧名家梅兰芳相知相恋,走到一起成为夫妻,但是后来没有正当的名分,孟小冬离开北京。第二任丈夫是上海大佬杜月笙,孟小冬落难之际,杜月笙极力协助,最后两人又走到一起成为夫妻。孟小冬生活来源有梅兰芳给的部分资金,杜月笙留下的部分遗产,以及在香港授徒所得到的补贴,维持着平淡而知足的生活。

孟小冬出生梨园世家,受家族的熏陶,渐渐喜欢上京剧,从小跟随祖父、父亲、深练基本功。家人有深厚的戏剧基因和绝活,在戏剧中文戏武戏俱精。她9岁就已经开蒙,跟随老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12岁就能登台演出,14岁在上海乾坤大剧院和不少名家同台演出,一时间在上海名气鹊起。

孟小冬为了有更好的发展,17岁离开了上海来到北京独闯。北京是京剧发源地,也是名家聚集的地方。孟小冬感觉到自己还在戏剧方面缺少功底和经验。演出时常和秦雪芳、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人同演戏,名气渐起。

在慢慢的同台演出中,孟小冬和梅兰芳日久天长的合作演出就有了感情,被当时的《天津大风报》评价为“京剧冬皇”。孟晓东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年多就攒钱在北京置下房产,并把家人接来一同居住。

孟小冬对京剧的热爱程度和梦想追求,当时的情景让她无法满足,还想要以精益求精,追求更高的阶层。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她不偏向于一派的探索,而是追求个名家的综合素质锻炼。后来成为了余叔岩的关门弟子,继承了余派的衣钵。

孟小冬自从拜余叔岩为师,艺术造诣有了质的飞跃,京剧名家,翘楚、马连良,杨宝森都对她赞誉有加。感情方面受到梅兰芳不公平的待遇后,孟小冬断然和他离婚心意灰冷,皈依佛门。

杜月笙得知孟小冬的遭境后,诚意相助、频频关爱,心情温回,最终和杜月笙走在了一起,成了他的五姨太。

杜月笙为了抗日战争出把力,从香港到重庆上海来回暂转,落了一生病,孟晓东一直陪伴在杜月笙的身边尽心照料。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病逝于香港,身后的遗产只有11万美金,分给孟小冬的也就是2万多美金。

孟小冬在香港定居下来,按她的在京剧上造诣,愿意登台报酬会很高,后面还跟着大把的唱片公司灌制唱片,财源会不断,但这些方面都被孟小冬拒绝。

孟小冬甘愿走向幕后,以授徒为业,培养成功弟子取得乐趣。从各方面来看,在当时的她不缺钱,也不热衷于追求挣钱,闯名气。

孟小冬在香港15年间受徒很多,一心想把余叔岩师傅的余派京剧艺术发扬光大,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京剧艺人在香港遍地开花,轰动一时。

当时香港涌现出了几位超级大腕,赵培鑫,钱培荣,吴必璋等人。有这几位名人在,孟小冬经济方面不会拮据缺钱,大批捐献自然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几位名人纷纷返回内陆,周总理还亲自委派章士钊真多次赴港劝说孟小冬回归,她都婉拒不返。

所以说,孟小冬的生活曲折变幻,没有大家想象的生活艰难,经济拮据,能放弃大好挣钱的时光和机会,她根本就不缺钱。后来有杜月笙的四姨太邀请卦台,同样是收徒授业,还灌制唱片,生活很舒服富裕,1977年逝世与台湾,享年70岁,孟小冬精彩的一生就这样画上句号,没有留下遗憾。


斌哥居丹霞


1931年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时,经过杜月笙的一番斡旋,为她争取到了4万块的离婚赔偿。

此后,她又登台唱戏,堂堂京剧界的“冬皇”登台,岂能没有收入?

不过,她赚的多,却也用的多。

但是她若说晚年没钱用,恐怕也是不太可能。

1937年孟小冬委身于杜月笙,即便没有委身的时候,杜月笙便一直照拂着她,始终钟情于她,从1931年到1937年,杜月笙用了6年时间去融化她因梅兰芳的辜负而被冻结的心,可想而知杜对孟的感情有多深厚和炙热。

所以,杜在得到了孟后,对孟更是呵护有加。

但是,孟虽然在1937年便将自己交给了杜,可杜却一直没有明媒正娶,一则不愿将孟逼得太紧,二则时局动乱,这一年恰逢上海沦陷,杜月笙出走香港,孟小冬则返回了北平。

此后,孟、杜间的交往因流言蜚语的四处横飞和时局的动乱,断断续续。

北平被我军包围的时候,杜月笙专门派飞机去北平,将被困在北平的孟小冬接到了上海,自此以后,她终于抛下了所有的顾忌,忘记了所有的流言,住进了杜公馆。

1949年孟和杜一起去了香港,孟小冬也悉心照顾着病情愈发严重的杜月笙。

所有人已经默认了孟杜的关系,将她视为杜的五太太,即便杜月笙也是如此。

1950年杜月笙计划携家迁居法国,他已经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地将孟小冬当成了自己的女人,也是他的家人,所以自然也要带她一起去法国。

谁料孟小冬摇了摇头,当杜月笙疑惑地看向她时,她却只是幽幽地反问道:“我跟着去,是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她的这一声“质问”,瞬间惊醒了杜月笙,于是,他拖着病体为她补办了一场婚礼。

这时候,她和杜月笙也总算组成了正果。

不过,好景不长。

孟和杜结婚后的第二年,即1951年,杜月笙便断了生机,抛下她,撒手人寰了!

她很伤心,曾哭到晕厥。

杜月笙这一去,此时不过44岁的孟小冬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余生?又靠什么度过余生?

杜月笙曾是叱咤上海滩的一代风云人物,拥有让无数人渴望却不可得的财富,动辄一掷千金,他曾拥有的财富究竟有多少,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我一生一世,过手洋钿何止亿万!

这“何止亿万”四字,自然说得豪气,可他去香港后,虽然不致于落得个“落魄”二字,却也再难像从前那般肆意挥霍。

即便是为了支持门生做生意亏损了10万美金,也让他感慨颇多。

杜月笙在临死前,遗产几何?

在烧毁了所有欠条后,他的遗产也不过10万美金而已!

杜月笙这么多女人和儿女要分这10万美金,孟小冬却独得2万美金,因为杜月笙最爱孟小冬,也因为杜月笙说过:“只有妈咪最苦。”

杜月笙嘴里的妈咪说的便是孟小冬。

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了,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更何况,她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手里也不可能没有积蓄。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搬到使馆大厦公寓,又过起了“空巢老人”般的幽居生活,可谓是深居简出,所以花销也没旁人想象中的那么多。

此外,孟小冬又收了学生教戏,怎么也不至于收不到一点“学费”。

实际上,凭她的名气,真想要捞钱也绝不是什么难事,她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则是她不想,二则是她根本就不缺钱。

1967年,孟小冬和姚玉兰和好后,离开香港,去了台湾,在台湾度过了她人生中的最后10年。

1977年5月27年,一代京剧“冬皇”——孟小冬在台病逝。


宁糊涂


1950年,对于62岁的杜月笙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虽说他已病得起不了床,但他却还是坚持做了一次新郎官。在家人的搀扶下,和42岁的孟小冬在香港的寓所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杜月笙和孟小冬旧照)

遗憾的是,婚后仅过了一年,杜月笙便因病去世。只抛下无儿无女的孟小冬独自一人活在这世上。而且,杜月笙并没有给她留有多少遗产。那么,孟小冬是怎么生活的呢?

说起来,孟小冬和杜月笙相识甚早。出身梨园世家的她,早在12岁就开始登台表演。14岁时在共舞台出演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臂膀。不过,杜月笙是个识才之人,他看孟小冬长得英朗俊俏,唱戏又独具天分,因此对她多有照顾,并劝她去北京继续学艺。

在杜月笙的鼓励和支持下,孟小冬只身一人做起了北漂。

在北京的京剧界,孟小冬四处拜师学艺。经过苦心钻研,她做了余叔岩的关门弟子。

孟小冬一边侍奉余叔岩,一边潜心向他学习。她的努力,很快就赢得了在京剧界的声望,被人尊为“冬皇”。

事业走上巅峰后,爱情也随之来到,在众人的撮合下,孟小冬和梅兰芳结为眷属。

按说,一对佳眷该如他们戏中所唱的那样天长地久。可事实并非这样。一方面,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坚决不让孟小冬进门;另一方面,又发生了一起孟小冬的粉丝枪杀梅兰芳的事件。虽说梅兰芳躲过一劫,但他的好朋友张汉举却做了替死鬼,这让梅兰芳心里有了很深的阴影。因此和孟小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情殇北京的孟小冬不再登台唱戏。杜月笙知道后,心里非常牵挂,正好杜家祠堂落成,他便广邀南北名伶来表演。其中,他特意让四夫人姚玉兰邀请了孟小冬。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姚玉兰和孟小冬都是梨园弟子。二人早年相识,且感情要好。

(梅兰芳和孟小冬旧照)

孟小冬应邀而来,和姚玉兰住在一起,自然常常能见到杜月笙。

不过,演出结束后,孟小冬并未久留,便返回北京。当时杜月笙给她开了一份丰厚的薪水,让她留下上海,却被她拒绝了。于是杜月笙又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让孟小冬落脚,这次孟小冬没有拒绝。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远避香港,但他一直关注着孤身在外的孟小冬。到他返回上海后,第一时间便给孟小冬拍了一份邀她来上海的电报。孟小冬感念杜月笙的情谊,再加上姚玉兰又对她百般劝说,于是她来到了杜月笙的身边。

1949年解放前夕,杜月笙带着一家人再次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之同行。

此时的杜月笙,已病入膏肓,常常卧床不起。

孟小冬早年精心照顾过余叔岩,所以在进入杜家后,便主动承担起照顾病中的杜月笙的任务。

杜月笙深知时日不多。为了能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也为了她能分一笔不多的遗产,于是就有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分得两万美元的遗产。随后她寓居香港,以授业为生。

不过孟小冬对学生挑剔得很,只收那些有天分又吃得苦又沉迷于艺术的人。她教课很严,还有诸多规定。也正是因此,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孟小冬和姚玉兰旧照)

大约在香港住了15年后,远在台湾的姚玉兰,才联系上了孟小冬。在姚玉兰的盛情邀约下,孟小冬迁居台湾。

孟小冬在台湾大部分时间,用来打太极拳、遛狗和看电视。

但孟小冬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台湾当时又极流行唱京剧,许多人纷纷上门,希望她能出来演出或者教戏,结果都遭到了她的婉拒。

孟小冬说,杜月笙对她情深意重,她再出来抛头露面,是对杜月笙的不尊重。

姚玉兰的女儿杜美兰,从小是孟小冬带大的,因此对孟小冬的感情,甚至超过了生母姚玉兰。在孟小冬移居台湾后,她便事无巨细,对孟小冬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殷勤周到。

孟小冬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她的好朋友张大千等人也偶来探视。除此外,她的身边还云集了不少票友,每逢她过生日,大家都要去给她祝寿。

1977年,孟小冬迎来了70大寿。大家欢聚一堂,给她热热闹闹过了一个生日。然而这年,孟小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哮喘一直不见好。到5月份,竟在一阵剧烈的哮喘后晕倒了。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还是让肺气肿和心脏病夺去了生命。

(参考史料:《杜月笙传》《一个真实的孟小冬》)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香港没呆多久就去台湾了。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晚年对记者口述时说,杜月笙并没有给家人留下多少家产。孟小冬在香港和台湾主要靠学生和戏迷接济度日,但从常理推测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一直没有出来工作,肯定还有其他的收入。

杜月笙这种大人物,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牵动着两岸的神经。杜月笙病重时立有遗嘱,交代了两件事:一是他死后要葬在上海高桥杜家祠堂旁;二是他在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处寄存了十万美金,留给姚玉兰和孟小冬做遗产。这笔钱是当年他把杜美路的赌场卖给美国做领事馆的房款。

杜月笙临终前,台湾派来陆京士慰问杜月笙,并向其转达了蒋介石的意见:遗嘱必须更改,安葬地点必须为台湾,灵柩运抵台湾后,姚玉兰和孟小冬才能领取遗产。

当时北京一直在争取在香港的之名人士会大陆,杜月笙就在名单之中。上海刊登黄金荣的自白书时,把“四一二事变”的所有责任都揽了过去。1950年,中央在香港成立交通银行,特聘杜月笙为董事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大陆的示好,以杜月笙的精明,如果没有信心死后葬回上海,他绝不会立这样一封遗嘱。台湾用遗产要挟姚玉兰和孟小冬应该是真的,而且在台湾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遗产应该是顺利继承了。


史料不辑


杜月笙一生共娶过五房太太,孟小冬正是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孟小冬后来随杜月笙迁居香港,两年后杜月笙病逝于香港,那么独自一人在香港的孟小冬当时是如何谋生的呢?

孟小冬在香港谋生的经济来源至少有三种

杜月笙的部分遗产是孟小冬在香港谋生的经济来源之一。

孟小冬跟随杜月笙移居香港的第二年正式与杜月笙成婚,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至此孟小冬才真正算是杜月笙的妻子。

因此次年杜月笙病逝后,孟小冬依法得到了杜月笙的一部分遗产。杜月笙家产虽大,但妻儿不少,所以孟小冬当时得到的杜月笙的遗产并不会很多,不过这笔钱确实是孟小冬在香港谋生的经济来源之一。

孟小冬在上海演出的积蓄是她在香港谋生的经济来源之一。

作为京剧名家,孟小冬当年在上海滩的京剧界混的大红大紫,曾经一度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旗鼓相当。

孟小冬在上海时曾与梅兰芳多次同台合作,演出《梅龙镇》、《二进宫》等多出名剧,当时两人的营业额一度不相上下。

由此也能想象的到当时孟小冬靠京剧演出赚了不少钱,这笔积蓄自然也就成为孟小冬在香港谋生的经济来源之一。

孟小冬在香港授徒所得也是她谋生的经济来源之一。

杜月笙病逝时,孟小冬也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虽然她对京剧的热爱不减当年,但是在杜月笙病逝后孟小冬几乎没有再登台演出了。

孟小冬毕竟是京剧名家,名气很大,所以当时有不少人找她拜师学习京剧。

孟小冬收徒并不是来者不拒的,她很看重对方的天赋以及对京剧的热爱程度,所以最终能成为孟小冬弟子的人并不是很多。不过即便如此,收徒所得的学费也是孟小冬在香港谋生的一种经济来源。

孟小冬独居香港时,一方面是靠杜月笙留下的部分遗产谋生,但是更多的是靠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所得谋生的。孟小冬的谋生事迹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一个人只要有才华,走到哪里都不会饿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