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避开五个坑,养出开心去打预防针的娃!听二宝妈妈解读宝宝心理

避开五个坑,养出开心去打预防针的娃!听二宝妈妈解读宝宝心理

每次带着女儿去打预防针,总会见到哭声惨烈的孩子,还有形形色色的爹娘。那些哭闹的孩子都一样,哭闹孩子的家长却各有不同,但表现形式不同,其主要问题只有一个——不能使孩子面对打针的恐惧情绪。

我们来细数家长的这些错误做法,引以为戒:

1.哄骗。一种家长就是各种骗,孩子害怕得说“我不打针”,家长就说“不打,不给你打,给我打针呢”之类的话骗孩子。今天带着女儿去打针时,排在我前面的一位爸爸面对哭闹的女儿,就是骗。两岁多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了,虽然爸爸不断地说:“不给你打针,阿姨给我打针呢!”她还是在爸爸的怀里乱踢乱蹬,吵着“我不打针,我要回家!”

2.忽视。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情绪不予理睬。曾见过一个小女孩儿被四五个大人陪着来打预防针。小女孩儿非常害怕,不断地闹着喊:“我不打针!”起先女孩儿的爸爸说:“不打针,你看爸爸连接种本都没有带。”小女孩儿后来又闹着要回家,爸爸和其他亲属却围成圈儿东说说西聊聊地拉起了家常,完全不去理会那个害怕哭闹的女孩儿。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不害怕一样。

3.威胁。还有一种家长不接纳孩子的哭,当孩子痛哭流涕时,起先还能哄几句,后来便开始烦躁,让孩子闭嘴,并威胁孩子再不闭嘴就不要你了!一位妈妈带着三岁多的儿子去打针,打完后,儿子仍然非常委屈地哭着。这位妈妈先是说:“不哭了,已经打完了,又不疼,哭什么哭啊!”儿子越发哭得厉害了,妈妈便觉得颜面扫地,马上恼了:“我再哭,我不要你了!”丢下儿子独立下楼了。儿子一面急得追妈妈,一面哭得更紧了。

4.否定。我也见过许多家长会否定孩子的感觉。有一位奶奶带着孙子打针。没打前,奶奶便对害怕的孙子说:“又不疼,就像蚊子咬一下一样。”孙子喊着:“疼呢!”奶奶以一种权威的语气说:“根本不疼,奶奶还能骗你!”等打完了,孙子哭声里带着被奶奶欺骗的委屈感。奶奶却依旧说:“不疼么,哭啥呀!”

5.比较。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四岁小女孩去打针。小女孩站在妈妈身边,拉着妈妈的衣襟喊:“我不要打针!”妈妈说:“你看比你小的孩子都要打针,你也要打!”旁边一个不认识的爷爷也插话道:“那么小的娃娃都不哭,你还哭啊!”

避开五个坑,养出开心去打预防针的娃!听二宝妈妈解读宝宝心理

我的小女儿上个月打针的时候,哭得比较厉害,以前是不怎么哭的。我立刻去觉察在她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她只有1岁5个月,当然说不出自己的感受,我便试着对她说:“妈妈今天没有跟你沟通打针的事,你有点生气,是吗?”她当下带着哭腔答应:“嗯!”虽然满脸是泪,却已经释然了。

听武志红的微课时,他讲道:婴儿是通过哭声去传达自己的感受的。当那个感受被妈妈(或者养育者)所理解时,他就停止了。这在我与女儿的相处中的确得到了无数次的印证。每次女儿哭闹,我都会努力去猜她发生了什么,然后说出她的需求和感受,她便停止哭泣了。

而在以上我所见到的这些家长与孩子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沟通的阻障。当孩子以哭闹表达自己对于打针的害怕时,家长则以各种方式绕开那个害怕的情绪,“王顾左右而言他”。虽然有许多孩子已经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了,但却无法将内心的那份情绪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一句“我不打针”的背后,隐藏的正是孩子对于这件事的恐惧,宝爸宝妈以及宝爷宝奶们有没有听懂呢?!只有听懂了孩子行为和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更坦然地接受打针。

避开五个坑,养出开心去打预防针的娃!听二宝妈妈解读宝宝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