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司馬遷祠和墓位於陝西韓城南十公里芝川鎮旁的一座小山上,東距黃河干流四公里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司馬遷墓所在的小山】

司馬遷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韓城是司馬遷的故鄉,現在的司馬遷墓是身後大約四百年,同姓司馬的西晉建立後為其修建的紀念冢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通往司馬遷墓的古道】

穿過山下巨大的廣場,順著古道上山,路上有後代修建的牌坊和大門,獻殿和寢殿之後是司馬遷的圓形墓冢,墓前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立的碑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上山小路】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司馬遷墓】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司馬遷墓】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獻殿裡紀念司馬遷的碑刻】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司馬遷墓冢】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墓前畢沅立的碑】

司馬遷年輕時遊歷大江南北,38歲接任其父親司馬談的太史令職務,開始收集寫作《史記》的素材,此時為漢武帝執政時期

四年後,42歲的司馬遷開始了《史記》的創作,不久發生李陵北擊匈奴失敗投降的事,漢武帝徵求司馬遷對此事的看法,司馬遷與李陵並不熟悉,或許漢武帝是為了檢驗史官的價值觀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漢武帝茂陵】

司馬遷為兵少仍然頑強抵抗的李陵說情,認為一同出征的貳師將軍李廣利附有責任,惹惱了漢武帝,“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之罪,按律當斬,後判腐刑才得以脫身

經過十四年創作,當中經歷了下獄獲罪等波折,終於在55歲時完成了《史記》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從司馬遷墓望山下】

《史記》成書後,流傳並不廣,大約過了二十年,司馬遷的外孫楊惲獻書給漢宣帝,《史記》才得以廣泛流傳,屈原、孟嘗君、藺相如、陳勝吳廣、項羽、張騫、李廣、司馬相如等等漢武帝之前的歷史人物故事通過《史記》廣為人知

司馬遷年輕時曾師承董仲舒,今漢武帝茂陵旁邊和西安城內下馬陵各存有一座董仲舒墓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茂陵不遠處的董仲舒墓】

到了西漢晚期,《史記》散失了十篇,褚少孫做了補充,大約七百年後,褚少孫的後世子孫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託孤大臣之一,這就是褚遂良

同時期的歷史人物中,司馬遷比董仲舒和司馬相如小34歲,比張騫小19歲,比漢武帝小11歲,比衛青小7歲左右,比蘇武大五歲,比李陵大11歲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陝西城固張騫墓】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陝西武功蘇武墓】

1994年發行的《中國古代文學家》郵票其中一張是司馬遷,郵票上的文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出自司馬遷寫給友人任安的書信《報任安書》,自述《史記》的創作心路,司馬遷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也是出自這封信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司馬遷郵票】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和墓


2017.08.21,陝西韓城司馬遷墓

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