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一個駐村幹部的心聲:“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激揚火熱的八月,同樣激揚火熱的是一顆顆充滿了喜悅的心臟。仰望黨旗,回想入黨的誓言,每一位黨員都會思緒激盪。

身為一名黨員,我很自豪。在戰爭年代,黨帶領人民打勝仗;在和平時期,黨勇於在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為人民謀幸福。

現在,我們正在開展的“訪惠聚”駐村工作,這是一場能密切黨群關係、改善基層面貌的生動實踐。五年來,從城市到鄉村,從湖畔到牧場,人們的笑容越來越多,幸福感越來越強,天山南北都訴說著一個個暖人心、鼓勵人奮進的故事。

我很幸運地成為了新疆數萬“駐村大軍”中的一份子,兩年前就參加了“訪惠聚”駐村工作。

初來乍到,我在鄉村開起了新的征程。我和同事一起“進農家門,坐農家炕”,走家串戶,聊農家事,算農家賬。

一個駐村幹部的心聲:“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村裡的積雪化了、道路泥濘,帶著鐵鍬、掃把打冰除雪,忙得手心起了血泡,老黨員庫力卡提·艾迪力汗豎起大拇指:“不嬌氣,遇到什麼都能幹,有駐村的樣子”。阿依庫爾曼·哈那培亞作為村民代表,希望村裡多些文體活動,隨後一場場的豐富多彩的晚會,為村裡增添了活力……日子久了,老鄉們認可了我們的工作,越來越熱情。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走近他們的心裡,他們打心底裡高興!

在村裡的日子,我們每天都充滿了幹勁,老鄉們的憨厚笑容,像陽光般溫暖著我們的心,親切的問候,更是像一股股清泉流淌入我的心,清新涼爽。

後來,我先後在克拉瑪依市、區“訪惠聚”駐村辦宣傳組工作。以往,我是參與者,和群眾朝夕相處;如今,我是紀錄者,和鏡頭文字為伴。雖然崗位變了,但不變的是為老鄉們服務。

我揹著相機,穿梭在鄉間的小路,有機會跳出一個村莊的小視角,去欣賞駐村的一方全貌。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的駐村幹部真是最可愛的人。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時候,他們頗有一番英雄氣概,敢拍著胸脯打包票,不怕衝上去啃硬骨頭。可面對群眾的誇讚和感謝時,他們往往靦腆內斂,甚至會害羞,轉身就又忙手頭的事情去了。

所以,紀錄者的工作不可或缺的。這麼多的感人場景、工作亮點、經驗做法,如果像沙子裡的黃金一般被埋沒,實在是太可惜了。在挖掘“沙中黃金”的過程中,我常常被眼前的一幕幕所感動。

一個駐村幹部的心聲:“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有個單親媽媽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這本來是件喜事,可是她卻高興不起來。她體弱多病,大部分的退休工資都用在吃藥治療上,要供孩子上學,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駐村幹部知道這一情況後,聯繫了愛心企業,解決了孩子的學費問題,還幫孩子聯繫了暑期勤工儉學崗位,這個媽媽握著駐村幹部的手久久不肯放開。

有人為了生計,私自在社區門口擺起了燒烤攤,被執法部門沒收了工具,弄丟了“飯碗”,急得直掉淚。駐村幹部忙著找店面、墊付租金、辦營業執照,幫他開起了正規燒烤店。如今,他成了個小老闆,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一個駐村幹部的心聲:“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群眾的冷暖時刻在他們心上,他們自然也成了群眾最親最近的人。有支駐村工作隊全是清一色的毛頭小夥,常常誤了飯點就拿泡麵、榨菜對付。社區裡一位退休阿姨看到了,心疼得不得了,一大早就開始忙活,足足包了三百多個餃子,還是四種餡的!擔心煮熟的餃子變涼,送去的時候,阿姨一路小跑,一分鐘都不敢停……這樣的場景在克拉瑪依的每個社區和鄉村都是稀鬆平常事。有個隊員曾告訴我:“社區的人太熱情了,一天來了五六波送飯的人,我們怎麼說他們都不肯聽,堅持送飯。”一頓頓“愛心餐”、一面面錦旗,是給駐村幹部們最好的回報。

我只怪自己的筆頭不夠靈敏,沒辦法把這一幕幕感人的場景生動描述出來,沒辦法將它告訴更多的人。所以,我買了關於新聞寫作的書籍,訂了報刊,學習一些極具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我要讓更多的人瞭解駐村工作,瞭解駐村幹部。

如今,我和“訪惠聚”駐村工作“牽手”,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相信駐村幹部們都和我一樣,一路走來,不覺得疲憊,反而更有幹勁。我們的工作,不僅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和稱讚,也獲得了領導、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各級各單位都是駐村工作隊的堅強後盾,“孃家人”也時時給予我們關懷。就拿我來說吧,駐村辦的領導教會了我很多工作方法,也給了我更多揮灑勤奮和智慧的空間。父母頭髮日漸灰白,時常在心底感慨我的忙碌,但卻還是用“家國兩相依”來鼓勵我拼事業。

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事關落實總目標,事關全局和長遠。每一位駐村幹部作為“答卷人”,都渴望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家都說:“駐村一年,受用一生”。的確如此,身上多了些土氣,心裡都多了份底氣。

“什麼時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鑼打鼓、順順當當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叮嚀,更是囑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黨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任務在變,但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與魄力、“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奉獻和擔當,一直是社會發展進步最需要的精氣神。

一個駐村幹部的心聲:“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在給黨慶生的歡欣鼓舞之後,我們還要繼續前行。於我而言,是要走街串巷,採寫更多帶汗水、沾泥土的優質稿件;於更多的駐村幹部而言,是要紮根新疆大地瞭解社情民意,讓天山南北的老百姓感受到更多黨和國家的溫暖。

魯迅先生曾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便是我此時所思所想。

我們已經走了很遠,但前路依舊漫漫。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我願做“勁草”、“真金”,縱使走向“最後一公里”的路上仍有挑戰和困難,有夢就不會覺得路途遙遠,就不會懼怕坎坷。

作者:劉煥,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