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农牧业发展

畜牧业方面。畜牧业是四子王旗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四子王旗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道现代畜牧业新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畜牧业增长、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经济体系的持续繁荣。目前,全旗畜牧业已经进入由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赛诺公司)

在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四子王旗模范地落实了自治区制定的“三不”“两利”“稳、宽、长”,以及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四子王旗排除了“左”的干扰,推行了“两定一奖”“三定一奖”责任制,制订了相应的措施,使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到1964年,四子王旗牲畜总数突破107万头(只),比1949年的20万头(只)增长了5.35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子王旗认真执行党在畜牧业和牧区工作中的政策,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对畜牧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在自治区范围内较早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实现了畜牧业的人、草、畜和责、权、利相统一,使四子王旗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从1989年开始,在四子王旗推行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是四子王旗畜牧业生产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0世纪年代,四子王旗已形成年生产13000吨肉、1200吨奶、2000吨绒毛、47万张皮的生产能力。四子王旗畜牧业为国家轻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畜产品原料,为出口创汇、改善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杜蒙羊)

“九五”期间,农区以“两专一区”建设为重点,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新建养殖小区10个,专业村59个,涉及专业户5082个,配建成标准化棚圈5500处,牛羊“两站”190个,育肥牛羊33万头(只),舍饲育肥、四季出栏已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正在成为农区畜收业发展的主流。牧区坚持建设养畜,具体实施了植被建设、家庭牧场建设、种子建设、增水“四大工程”。在财政紧张、专项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多方筹资900万元,共完成71万亩的草原建设规模。

“十五”期间,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奶牛、肉羊等主导产业渐成规模,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快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

特色“养殖模式”。“十一五”以来、“杜蒙”肉羊产业逐步规模化,累计养殖20万只,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四子王旗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畜牧业转型。与此同时,新型农牧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牧民科学养羊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明显增高,基本形成了基地支撑、示范区带动、龙头企业引领的农牧业化格局。“十二五”以来,高效畜牧业稳步推进,年出栏肉羊110多万只,牲畜良种率达到85%,成为全市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十二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比“十一五”增长了88.2%。以赛诺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基地+牧户”的经营模式顺利推进,“杜蒙”肉羊合作户达到2280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年内,完成杂交改良肉羊30万只,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品牌”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四子王羊”成为全市第五个、全旗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子王戈壁羊及其制品成为全市第三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也是自治区唯一以肉类申报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与此同时,中峰集团肉驴养殖项目成功落地,为畜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旗累计种树种草300万亩,其中柠条种植达100万亩。牲畜饲养量250万头(只),年产肉类3.6万多吨。毛绒1800吨,皮张120万张,肠衣100万根。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萨福克羊)

“十二五”期间,四子王旗各类家畜存栏总数达到184.22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达到180.68万头(只),生猪存栏3.6万头。年肉类产量2.9万吨、绒毛产量2500吨、蛋类产量700吨、奶类产量4200吨。畜牧业产值1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2%。

“十二五”期间,四子王旗不断加强棚圈、青贮窖、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不断提升。2015年末,全旗标准化暖棚和青贮窖累计分别达到49.76万平方米和56.9万平方米,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1353台(套)。全旗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1069万亩,累计建成灌溉饲草料基地6.53万亩,牧区建成灌溉小草库伦1060处2.41万亩,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120万亩。各类饲草年产量达到3亿多千克,青贮2.1亿千克,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子王旗把饲草料生产放在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年均完成人工种草44万亩。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场累计种植多年牧草9.1万亩。从2011年起,四子王旗组织实施草原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程,共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面积3075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万亩,家畜平衡补奖面积1231万亩。补奖机制涉及牧户6986户,牧民21868人。2015年末,家畜平衡区牲畜由原来的62.8万头(只)核减到41万头(只),禁牧区牲畜由原来的61.4万头(只)减少到不足13万头(只),草原承载负荷明显减轻。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杂交肉羊生产合作化经营模式示范点)

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四子王旗初步确立了布局合理、均衡发展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牧区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杜蒙杂交肉羊生产;北部牧区实行禁牧制度,使草原生态得到修复。

为了着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经济调整步伐,把肉羊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四子王旗通过政府在资金扶持、企业技术支持、合作户参与配合等方式,依托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大力推广杜蒙杂交肉羊养殖模式。先后建成配种站90个,输精点700个,组织公羊1000多只,直接参与人工授精的技术人员有90余人,累计整合相关项目资金近3000多万元用于肉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到2014年,杜蒙肉羊杂交人工授精配种已经达到25万只的规模,涉及南部3个苏木(镇)19个嘎查,覆盖1200户收民,杜蒙杂交肉羊养殖户胡军年增收3.5万元。

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旗组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协会和合作组织266个,参与合作社经营互动的牧民达到1330多户,注册资金3.27亿元。通过持续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培育了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自治区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8个,旗级示范社30个,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旗四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体系。通过“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带动养殖户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子王旗建成的13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均进行了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1家企业进行了有机畜产品认证,2家企业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5家牲畜屠宰企业完成了动物产品进京入沪审批手续,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杜蒙肉羊取得了地理标志认定认证。

“十三五”以来,四子王旗着力打造全国杜蒙肉羊之乡。突出抓好以杜蒙肉羊新品种培育为主的种子工程和良种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放杜泊种公羊3000只,逐步实现全覆盖。完成杜蒙肉羊杂交改良35万只,新增肉羊改良示范户360户,累计达到2600户以上。目前,完成杜蒙羊改良配种8.3万只,其中人工授精5.4万只。加快杜蒙羊新品种培育进度,2017年计划选留2.5万只,建立黑头杜泊羊、萨福克羊和双羔蒙古羊三个核心群。目前,已经生产横交羊7000只,完成冻精生产4万枚。与此同时,中峰集团肉驴养殖项目成功落地,为畜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21期、19340人次、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继续推进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结合“四子王羊”等品牌,打造从养殖场到餐桌的绿色畜产品。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