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話說四子王旗|經濟建設—農牧業發展(二)

話說四子王旗|經濟建設—農牧業發展(二)

話說四子王旗|經濟建設—農牧業發展(二)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馳而不息抓下去。

——同菏澤市及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的講話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農牧業發展

畜牧業方面。畜牧業是四子王旗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四子王旗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道現代畜牧業新體系,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實現了畜牧業增長、農牧民增收和農村牧區經濟體系的持續繁榮。目前,全旗畜牧業已經進入由傳統畜牧業逐步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發展階段。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賽諾公司)

在民主改革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四子王旗模範地落實了自治區制定的“三不”“兩利”“穩、寬、長”,以及保護牧場,禁止開荒等政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四子王旗排除了“左”的干擾,推行了“兩定一獎”“三定一獎”責任制,制訂了相應的措施,使畜牧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到1964年,四子王旗牲畜總數突破107萬頭(只),比1949年的20萬頭(只)增長了5.35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四子王旗認真執行黨在畜牧業和牧區工作中的政策,堅持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堅定不移地對畜牧經營體制進行改革,在自治區範圍內較早地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實現了畜牧業的人、草、畜和責、權、利相統一,使四子王旗畜牧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從1989年開始,在四子王旗推行草牧場有償承包使用制度。這一制度的推行,是四子王旗畜牧業生產在思想觀念和管理體制上的又一次重大變革。

20世紀年代,四子王旗已形成年生產13000噸肉、1200噸奶、2000噸絨毛、47萬張皮的生產能力。四子王旗畜牧業為國家輕工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畜產品原料,為出口創匯、改善城鄉居民的膳食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杜蒙羊)

“九五”期間,農區以“兩專一區”建設為重點,切實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新建養殖小區10個,專業村59個,涉及專業戶5082個,配建成標準化棚圈5500處,牛羊“兩站”190個,育肥牛羊33萬頭(只),舍飼育肥、四季出欄已逐步被廣大群眾所接受,正在成為農區畜收業發展的主流。牧區堅持建設養畜,具體實施了植被建設、家庭牧場建設、種子建設、增水“四大工程”。在財政緊張、專項資金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多方籌資900萬元,共完成71萬畝的草原建設規模。

“十五”期間,畜牧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奶牛、肉羊等主導產業漸成規模,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快速,湧現出了一大批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

特色“養殖模式”。“十一五”以來、“杜蒙”肉羊產業逐步規模化,累計養殖20萬隻,飼養週期短、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好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成為四子王旗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畜牧業轉型。與此同時,新型農牧業合作組織蓬勃發展,農牧民科學養羊水平不斷提高,農牧業產業化、組織化程度明顯增高,基本形成了基地支撐、示範區帶動、龍頭企業引領的農牧業化格局。“十二五”以來,高效畜牧業穩步推進,年出欄肉羊110多萬隻,牲畜良種率達到85%,成為全市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十二五”期間,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5%,比“十一五”增長了88.2%。以賽諾公司為龍頭的“公司+基地+牧戶”的經營模式順利推進,“杜蒙”肉羊合作戶達到2280戶,戶均增收3萬多元。年內,完成雜交改良肉羊30萬隻,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品牌”戰略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四子王羊”成為全市第五個、全旗首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四子王戈壁羊及其製品成為全市第三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也是自治區唯一以肉類申報的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與此同時,中峰集團肉驢養殖項目成功落地,為畜牧業結構調整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旗累計種樹種草300萬畝,其中檸條種植達100萬畝。牲畜飼養量250萬頭(只),年產肉類3.6萬多噸。毛絨1800噸,皮張120萬張,腸衣100萬根。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薩福克羊)

“十二五”期間,四子王旗各類家畜存欄總數達到184.22萬頭(只),其中大小畜存欄達到180.68萬頭(只),生豬存欄3.6萬頭。年肉類產量2.9萬噸、絨毛產量2500噸、蛋類產量700噸、奶類產量4200噸。畜牧業產值10.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1.2%。

“十二五”期間,四子王旗不斷加強棚圈、青貯窖、儲草棚等基礎設施建設,畜牧業防災抗災能力不斷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得到不斷提升。2015年末,全旗標準化暖棚和青貯窖累計分別達到49.76萬平方米和56.9萬平方米,配套飼草料加工機具1353臺(套)。全旗草原建設總規模達到1069萬畝,累計建成灌溉飼草料基地6.53萬畝,牧區建成灌溉小草庫倫1060處2.41萬畝,人工種草保有面積達120萬畝。各類飼草年產量達到3億多千克,青貯2.1億千克,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子王旗把飼草料生產放在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地位,年均完成人工種草44萬畝。依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牧草良種補貼項目,在全旗14個蘇木(鄉鎮)場累計種植多年牧草9.1萬畝。從2011年起,四子王旗組織實施草原生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工程,共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勵面積3075萬畝,其中禁牧面積1844萬畝,家畜平衡補獎面積1231萬畝。補獎機制涉及牧戶6986戶,牧民21868人。2015年末,家畜平衡區牲畜由原來的62.8萬頭(只)核減到41萬頭(只),禁牧區牲畜由原來的61.4萬頭(只)減少到不足13萬頭(只),草原承載負荷明顯減輕。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雜交肉羊生產合作化經營模式示範點)

按照市場發展規律和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要求,四子王旗初步確立了佈局合理、均衡發展的區域化生產格局。南部牧區積極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發展杜蒙雜交肉羊生產;北部牧區實行禁牧制度,使草原生態得到修復。

為了著力推進草原畜牧業經濟調整步伐,把肉羊產業打造成為富民產業,四子王旗通過政府在資金扶持、企業技術支持、合作戶參與配合等方式,依託同期發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術,大力推廣杜蒙雜交肉羊養殖模式。先後建成配種站90個,輸精點700個,組織公羊1000多隻,直接參與人工授精的技術人員有90餘人,累計整合相關項目資金近3000多萬元用於肉羊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到2014年,杜蒙肉羊雜交人工授精配種已經達到25萬隻的規模,涉及南部3個蘇木(鎮)19個嘎查,覆蓋1200戶收民,杜蒙雜交肉羊養殖戶胡軍年增收3.5萬元。

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全旗組建畜牧養殖專業合作協會和合作組織266個,參與合作社經營互動的牧民達到1330多戶,註冊資金3.27億元。通過持續開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行動,培育了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的示範社。其中國家級示範社3個,自治區級示範社4個,市級示範社8個,旗級示範社30個,形成了國家、自治區、市、旗四級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引導體系。通過“公司+農戶”等組織形式,帶動養殖戶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四子王旗建成的13家畜產品加工企業均進行了無公害農畜產品認證,1家企業進行了有機畜產品認證,2家企業進行了綠色食品認證,5家牲畜屠宰企業完成了動物產品進京入滬審批手續,7家企業通過了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杜蒙肉羊取得了地理標誌認定認證。

“十三五”以來,四子王旗著力打造全國杜蒙肉羊之鄉。突出抓好以杜蒙肉羊新品種培育為主的種子工程和良種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投放杜泊種公羊3000只,逐步實現全覆蓋。完成杜蒙肉羊雜交改良35萬隻,新增肉羊改良示範戶360戶,累計達到2600戶以上。目前,完成杜蒙羊改良配種8.3萬隻,其中人工授精5.4萬隻。加快杜蒙羊新品種培育進度,2017年計劃選留2.5萬隻,建立黑頭杜泊羊、薩福克羊和雙羔蒙古羊三個核心群。目前,已經生產橫交羊7000只,完成凍精生產4萬枚。與此同時,中峰集團肉驢養殖項目成功落地,為畜牧業結構調整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舉辦各類科技培訓221期、19340人次、科技對農牧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繼續推進畜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結合“四子王羊”等品牌,打造從養殖場到餐桌的綠色畜產品。

话说四子王旗|经济建设—农牧业发展(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